第300章 白日放歌须纵酒(完结)
青莲小队的四位成员,终于来到通天塔的十层。
明皇小队的李隆基、安禄山、史思明和哥舒翰,已等候多时。
“你们终于来了。”李隆基微微一笑,嘴里说着“你们”,目光却只是凝注在杨玉环的身上,深情款款。
杨玉环轻皱眉头,厌恶地转过头去。
李白上前一步,挡在她的前方,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李隆基的视线。
杨玉环轻吁一口气,很为李白的贴心举动感到欣慰。
“不识抬举!”李隆基忍不住冷哼一声。
安禄山和史思明对视一眼,知道李隆基吃醋了,心里好笑,却不敢表现出来,按照早已商量好的方案,朗声道:“我们以混战的方式,决出胜负吧。”
李白看了看杜甫、玉环和李元芳,似乎都没意见,便哈哈大笑:“行,正合我意。”
李隆基冷冷一挥手,踏着奇妙的步法,向杨玉环扑过来。
安禄山和史思明,立即拦住李白和杜甫。
哥舒翰,那个像狼一样的少年,始终不发一言,取出一根狼牙棒,向元芳飞扑过来。
闪现疾风步!
寒冰吸星掌!
火焰旋风击!
金光乾坤剑!
李白施展各种常用技能,往死里揍安禄山,并且趁机用神识天赋窃取他的技能和相关信息。
幻影步!
秋风破!
庖丁解牛!
食神归位!
杜甫拿着那把特制的食神菜刀,刀光如匹练,如海涛,如山岳,如惊鸿,如蛟龙,直追史思明的破绽,很快就将对方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刃遁!
密探谛听!
谍影重重!
无间刃风!
化骨绵掌!
斗转星移!
元芳操纵着两个环状飞轮,追着哥舒翰来打,丝毫不惧对方的狼人形态和狼牙棒。
惊鸿舞!
音波功!
霓裳曲!
琵琶行!
长恨歌!
天龙八音!
冰魄神针!
乾坤大挪移!
杨玉环拿着玉石琵琶,纤纤玉指轻轻勾动,踏着轻灵飘逸的舞步,奏响天籁之音,用蕴含寒冰、烈焰、惊雷、闪电、石化等各种异能的无形音波,从四面八方攻击李隆基。
李隆基原本想说:“放心吧,我绝对不会伤害你的,因为你是我这辈子最心爱的女人……”
但是,这句非常肉麻的话,他始终没有机会说出来。
因为,他发现,如果自己不小心,只要被那些无形音波困住,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输掉。
之前输给李白,他已经很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找回场子。
现在,如果他再输给玉环,那么他还怎么有脸去追求她?
绝对不能输!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摒除一切杂念,全神贯注,好不容易才跟玉环打成平手。
没过多久,李白已经将李隆基、安禄山、史思明和哥舒翰的技能全部窃取到手,冷然一扬手,朗声道:“动手!”
青莲剑歌!
咫尺天涯!
天龙八音!
狂化药剂!
青莲小队的四位成员,心有灵犀一点通,立即同时发动各自的最强大招。
李白放声高歌,唱的正是杜甫创作的《三吏》、《三别》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跟“安史之乱”这个历史大事件有关。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
旋即,郭子仪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甚可喜。
然而,昏庸的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
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本镇。
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伕。
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
《新安吏》是组诗的第一首,而新安是在洛阳西。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杜甫在诗中所表现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时又是社会现实本身矛盾的反映。
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在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顾人民死活。
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
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
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精炼。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
此外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全诗一百二十个字,笔墨简洁、洗炼,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
乾元二年(759)春,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
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
杜甫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便写下了《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
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
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
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
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复辙。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慎”字意味深长,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
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
“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
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
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
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
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
杜甫创作的“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首《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
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
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
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
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
《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而《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
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
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
杜甫创作的《垂老别》,就是抒写一位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
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
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谨严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此诗叙别妻,“忽而永诀,忽而相慰,忽而自奋,千曲百折,末段又推开解譬,作死心塌地语,犹云无一寸干净地,愈益悲痛”,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
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它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
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的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诗题“无家别”,第一大段写乱后回乡所见,以主人公行近村庄、进入村巷划分层次,由远及近,有条不紊。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
第三大段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又分几层转折,愈转愈深,刻画入微。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诗人还善用简炼、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谁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
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又怎敢横行无忌?
“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田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
其它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征性的。
正因为是“老寡妻”,所以还能在那里苟延残喘。稍能派上用场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
诗中的主人公,不是刚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么?
诗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出面,对读者诉说他的所见、所遇、所感,因而不仅通过人物的主观抒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环境描写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几年前被官府抓去当兵的“我”死里逃生,好不容易才回到故乡,满以为可以和骨肉邻里相聚了。
然而,事与愿违,“我”看见的是一片“蒿藜”,走进的是一条“空巷”,遇到的是竖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满目凄凉,百感交集!
于是,连日头看上去也消瘦了。
“日”无所谓肥瘦,由于自己心情悲凉,因而看见日光黯淡,景象凄惨。
正因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结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
当李白唱完《三吏》和《三别》的时候,李隆基、安禄山、史思明和哥舒翰已渐渐吃不消。
他们想逃,逃不了;想打,打不过;想还击,做梦呢……唉,这种感觉,可真憋屈。
当然,只要李隆基不认输,那么安禄山、史思明和哥舒翰,就只能死战到底。
但是,明皇小队万万没想到,更厉害的合击技,其实青莲小队还没用出来呢!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杜甫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
“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
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
“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
“却看”就是“回头看”。
“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
“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
“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
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
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
青莲剑歌!
李白手中的青莲仙剑,突然迸发出耀眼的金光。
咫尺天涯!
杜甫那把特制的食神菜刀,也有经天长虹一般的刀光闪现。
天龙八音!
玉环拿着玉石琵琶,纤纤玉指轻轻勾动,将无形音波融入剑光与刀光之中。
致幻药剂!
元芳取出一瓶幽蓝色的药剂,向着剑光和刀光砸过去。
刀剑合璧,天下无敌!
青莲仙剑的剑光,瞬间与食神菜刀的刀光融合在一起,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其中还蕴含着无形声波和致幻药剂。
明皇小队感受到那种铺天盖地而来的压迫感,顿时脸色惨白,立即拿出各种防御道具,将自己的防御力提升到最大。
唰啦!
当那片绚丽的光芒落在李隆基、安禄山、史思明和哥舒翰的身上时,他们立即狂喷鲜血,凌空飞起,再重重地跌下擂台,昏死过去。
要不是青莲小队手下留情,要不是稷下学院有规定绝对不能互相残杀,那么明皇小队必定会全部战死。
“侵占!”李白大喝一声,意气风发,启动荣耀腕表的侵占功能,立即将通天塔第十层的防御权拿到手。
“滚吧,不服气的话,以后再来。”
李白冷冷一笑,就像赶苍蝇一般,不耐烦的挥挥手,将李隆基等人扫出通天塔。
接下来,青莲小队会休息一段时间,先将位于通天战场1区的青莲基地建造完善,再在10区建造第二个青莲基地,然后去通天塔第十一层,挑战那个魔幻风格的“三国幻境”。
倾国倾城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耍流氓!
(第三卷《稷下学院,通天圣塔》完结)
………………………………
ps:
终于将第三卷《稷下学院,通天圣塔》编写完了,心情很复杂。
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六)中午,我爸突然觉得很头晕,幸好没摔倒,及时送去医院,没出什么大问题。
这次的问题,依然是小脑梗塞(轻微中风),比年头严重了很多,这或许是跟他的饮食、工作有关,而且没有坚持服药。
然后,我陪着他在高州中医院住了十天,就回家住了,早上开车送他去打针,陪着他打完针和做完针灸、高压氧,下午再回来。
老爸是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六)出院的,二十天左右,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之后,前后大概花了一万块左右(包括伙食)。
所以,这段时间,我虽然还在码字,但大部分是东拉西扯,搜集很多历史资料,以及一些末世流网络小说的片段,编写而成的。
这跟我一开始设定的细纲,差别很大……原本要写的内容,是非常轻快的。
以后如果有钱有闲,我应该会再把第三卷重新梳理一遍,是真正的轻松学院流,不过现在确实没有那种心情和时间。
上架之后,只有三四个人订阅,而且应该至少有两个人不是真正的读者……哈哈,感觉我果然就是万年仆街的货色。
当然,这本小说既然已经签约,而且签订的字数是在200万字至500万字之间,所以我还是会按照约定编写完的。
前提是,没有被屏蔽。
这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最重要的是,就算我开新的小说,估计也是仆街再仆街一直仆街,甚至连上架的机会都没有,那么我又何必开新书折腾呢?
接下来,我会写一下三国、隋唐、楚汉争霸、长城守卫军之类的内容,以通天塔闯关的方式来引导,都是搜集各种国学知识、历史小说,融会贯通,将其改编而成。
我想编著一本国学大杂烩,这需要看非常多的小说,查非常多的资料,还会借用到很多人的文字。所以,这本大杂烩小说,我只能说它是改写、编撰,而不是原创。
某天,万一这本小说被屏蔽,大家可以来qq群【333746650】找到我,或许那时我还会继续更新吧,只要能抽出时间来。
我一般不聊天,所以群里没多少人,只有几个作者,所以各位加不加群都无所谓。
对了,我在朋友那里找了一份工作,11月开始上班,所以更新速度会放慢,但每天不会少于四千字,毕竟全勤奖600块对于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一切为了生活。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
明天就开始更新第四卷《幽冥三国,末世战场》,手机app,阅文集团的“qq阅读”和“起点读书”会第一时间更新,能支持的请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52312/260323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