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北宋当明君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我这是在夸你们官家,你紧张什么。”完颜宗干又恢复了他懒散的模样,躺在劣马身上,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说道。

  “为了活命,我研究了你们官家的过往,是真的惨啊。”

  “当太子的时候,居然不是开封府尹。还不如个百姓呢,直到登基前三天才成为储君,登基那天,还哭的稀里哗啦的,是哭晕过去了,对吧。”完颜宗干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

  王禀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大宋的宫廷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赵桓那点黑料,和现在的英明神武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直在民间津津乐道。

  完颜宗干知道这些事,大概是在山海关打听到的。

  “所以他不像是个皇帝,完全是因为,你们那个太上皇压根就没把他当成皇帝去培养。这反而让你们的官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做人做事处处透着谨慎小心。”

  “毕竟当初吃块羊肉,被宫人发现都要吐出来啊。”完颜宗干继续大言不惭的说着赵桓的黑料。

  “啧啧,当了皇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平定了江南诸路的叛乱,多大的功绩?”

  “你们的皇帝,还能如此谨小慎微的行事,没有狷狂,没有自傲,凡犹豫不决之事和朝臣商量,实属难得啊。实数难得啊。”完颜宗干嘴上夸着赵桓,心里骂着完颜晟。

  说着说着脸色就有些沮丧,他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摇了摇头。

  “看看你们的官家,到现在还用着几百年前的马车,实在是,节俭啊。”

  “不似人君,胜似人君。”

  “大宋有此官家,是大宋之幸。”

  完颜宗干看出了赵桓的底细,赵桓是真的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

  但是他将这种行事习惯,当成了赵桓数年太子生涯,没有接受帝王教育,造成的影响。

  “当初种少保也曾这么说过。”王禀点了点头,这个评价不过分。

  赵桓回到文德殿之后,看着王禀和林幼玉越看越喜欢,他想了想说道:“王太尉,你和林监事之间,到哪一步了?”

  赵英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这个话问的有些露骨了。

  文德殿上的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

  官家这隐私打听的是不是过分了些?

  赵桓瞪了赵英一眼,他这么问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发乎情,止乎礼。”王禀想了想回答道。

  他一个大老粗,压根没觉得和皇帝讨论这个有什么问题。

  “朕想要给二位赐婚,你们以为如何?”赵桓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当初林幼玉可是在大同府的时候,说她喜欢岳飞。

  赵桓也答应了她,给她说和。

  可是岳飞当时在处理他的发妻刘氏的事,不了了之。

  赵桓后来想了想,都是那个朱凤英!

  不是朱凤英,林幼玉也不会说赐婚的事!

  现在林幼玉和王禀情投意合。

  王禀的发妻死在了太原城的瘟疫之中。王禀千里奔袭黄龙府,除了国仇,自然还有家恨,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林幼玉孑然一身,现在心有所属王禀,两个人走到一起,已经成为了必然。

  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阻碍,那就是赵桓曾经答应给林幼玉赐婚。

  如果赵桓不开口问,这俩人还指不定就这样止乎于礼,止到什么时候。

  君君臣臣的封建糟粕。

  王禀看了林幼玉一眼,林幼玉脸颊都是羞红,这意思肯定是同意了。

  他笑了笑说道:“但凭官家做主。”

  “那就择日吧。钦天监挑个日子,办的红火些。”赵桓自然愿意成人之美,将这事定了下来。

  “朕早就准备好了一处宅子,是之前的燕王府,现在给你做府邸了。改日把你的长子,好像是叫王荀,对吧,还有长孙王沆一起接到汴京。”

  “王荀刚刚弱冠,在永兴军做先锋,有些委屈了,到陆军军事学院里进修一下,学学兵法,好生培养,堪当大任。”

  “我记得王沆尚在襁褓之中,居住京城,也方便照料。不知王太尉以为如何?”

  赵桓乐呵呵的说完,朝堂中的寂静一片,大家终于知道为什么赵桓突然说到了这个。

  王禀想了想,说道:“臣遵旨。”

  “赵都知,念吧。”赵桓点了点头。

  他可以保证自己完全信任王禀,但是朝臣们的呢?

  汴京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池,自己把王禀长子接到京城,让其在军校进修,当然是打算好好培养。

  长孙生活在汴京城里,也能够更好的成长起来。

  自己又是赐婚,又是赐宅子,又是接王禀的长子长孙进京。

  目的只有一个,给王禀升官。

  “宣和二年,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

  “上皇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统兵十五万以征,四月,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王禀、韩世忠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时奸宦童贯弄权,瞒军功以自居,上皇未知其详,封赏微薄,不足以昭王禀韩世忠之忠勇。”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朝堂里响起,这一段主要说的是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功绩,平定方腊起义。

  方腊的起义是百姓们无奈的抗争,但是也是动乱,流民变成流匪四处作乱,民不聊生,王禀平定祸乱对社稷有功,对百姓有安民之举。

  方腊起义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赵佶,功是功,过是过,赵桓把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履历补全。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继续在朝堂上响起,细数了王禀的在太原城的艰难守城,在临潢城为国戍边陷入险地的大义,当然重点的笔墨,写的是王禀在黄龙府的功绩。

  朝堂上都是朝廷大臣,杀掉完颜杲,干掉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壮举,都说的极为详细。

  “王禀,宋之冠军侯也!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侯以勋封,名因位贵。万乘是赖,其忠其勇,皆大丈夫之行,擢王禀捷胜军节度使,赐宅一座,奴仆百人。”

  “赐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靖国夫人,食正四品俸。”

  “靖康元年腊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捷胜军节度使王禀,奉。晋靖国夫人林幼玉,行。”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说话,整个朝堂里寂静一片,无人说话。

  节度使虽然已经在大宋有名无实,但是其依然有着极高的荣誉。

  怪不得官家又是赐婚,又是赐宅,让家属进京,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王禀建节。

  建节之后,让家属进京是默认的规则,这代表了王禀已经跨入了大宋最顶层的决策层。

  而他只是一个普通行伍出身,现在已经跨过了层层阻碍,来到了大宋的顶层。

  封侯拜相,洞房花烛,人生两大喜事。

  “谢官家隆恩。”王禀俯首说道,他接过了圣旨。

  他将自己身上太尉的金鱼袋和金鱼符,放在了盛放圣旨的盘子上,拿起了玉鱼袋和玉鱼符,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官家登基以来,王禀这个节度使,第一个册封出去的节度使。

  而这个节度使,虽然不事营田之事,但是结结实实的掌管了整个捷胜军。

  赵桓不满的看着这些朝中的大臣,他很讨厌文武对立的局面,那群谏官个个跃跃欲试,如果不是宇文虚中拦着,说不定现在就跳起来,进谏了。

  朕做的不对,你们说,朕低头听,朕可以改。

  给人王禀建个节,你们一个个如此低模样?莫不是不想混了?

  一群没见识的家伙!

  赵桓在心中暗自嘀咕着,他看着这群文臣。

  他们不太明白王禀做的事的意义,事实上,就王禀本人而言,赵桓一直亏待了他。

  要知道正常历史线里,王禀守太原而死,赵构给人家的是什么?

  建炎四年,赵构给王家的是安化郡王!

  是一品王爵!

  而不是赵桓现在给的这个节度使。

  而且赵构给的安化郡王是世袭的!终宋一朝,没人敢拿掉!就是蒙元的皇帝,忽必烈都曾经下诏,表彰王禀功绩,称赞他们家的忠贞之举。

  自己给王禀建个节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大惊小怪!

  文武对立的局面,必须有所改变!

  只是文武对立该怎么改变呢?赵桓思考了良久,眼中一亮。

  有了!

  赵桓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说道:“年休之后,安排大宋的官员去河间军参加军训,每轮十五天,每轮安排二十人,去军伍中,彻底感受一下军伍的艰难。最后在安排场演练,李太宰,定个章程,呈上来。”

  “君子六艺,可是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不能拉下,年后就开始进行,以后大宋所有的书院,在开学之际,都要军训。”

  “君子六艺不可弃,就这么定了。”

  朝臣们缓缓地抬起头,脸上表情,变得惊诧,你建个节,我们在心里埋怨两句也不行?

  赵桓看着朝臣们,他们的脑袋上仿佛缓缓的出现了一个标点符号。

  ?

  


  https://www.biqivge.cc/book/51990/5086432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