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神息相依
仙鹤童子笑道:“呵呵,主人说的也对,其实,先这样,就是平时做什么事情,人的意念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说你要办成一件事情,你的心中集中力量,就觉得这件事情一定能成功,那也就往成功的方面去发展。如果你的意念集中到失败的路上,那这件事情也就往失败的方向去发展……”
天歌:“这说的也对,这也就是说,人自己心理作用,就像那些得了癌症的人,虽然他得了癌症,但是他的一年很坚强,意志力很坚定,反而能活得长寿,这可能就跟这种意念的关系是一样的……”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主人说的对,意念其实作用在,任何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天歌笑道:“呵呵,那我们现在继续讲丹田呼吸与腹式呼吸?”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传统气功在神息相依、气沉丹田之后,丹田部位会出现热感,出现内气跃动。这说明功夫已有一定积累,意念、气息和任脉经线的条件关系已经建立,此时便要将呼吸的注意点从鼻端和任脉经线转到腹部的丹田部位,觉得就是丹田在吸气、呼气。此即古人说的“出从脐出,入从脐灭”(《摄生三要》)。这就叫丹田呼吸,丹经又称“气穴呼吸”。《道乡集》说:“只有后天气息息归根,进行气穴呼吸,才能引发先天祖气。”这一阶段重在意守丹田,凝神气穴。李少波的“真气运行法”称此阶段为“凝神守丹田”。”
天歌说:“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建立起意念、气息和任脉经线的条件关系,那么这一阶段则主要是建立起意念、气息和丹田的条件关系。此时意念不是跟随气息从鼻腔经任脉经线落入丹田,而是直接守住丹田,呼吸之气也觉得不是经任脉经线进出,而是直接从丹田进出。”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意念、气息和丹田已经凝抱一起。这样,便能对丹田进行更有效的激惹,从而促使真气的萌发和集聚。清代气功名家黄元吉说得好:“欲收先天元气蕴于中宫,生生不已,化化无穷,离不得一出一入之呼吸,息息归根,神气两相融结,和合不解,然后后天气足,先天之气生始有自也。”
天歌说:“生生不息,化为无穷……”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所谓丹田呼吸,即“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这也是经过呼吸动觉整合之后的一种主观感受。因为此时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吸气时的腹肌外凸和呼气时的腹肌内凹上,并以此两种动觉为主,整合成一种“丹田呼吸”的动觉移动模式。而吸气时膈肌下降的动觉,呼气时膈肌上升复原的动觉,以及其它呼吸动觉,均被分别整合到这个动觉移动模式之中,于是便产生了“丹田呼吸”的感觉。“”
天歌说:“呵呵,你什么时候懂了科学解释?”
最近一段时间,老是把手机给仙鹤童子看,看样子他学到很多呢!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呵呵,丹田呼吸持续一段时间后,丹田部位会感到明显的发热以及内气跃动,这时便要尽量减弱意守的心理强度,并让呼吸运动变得更加柔长细缓,达到古人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同时,还要让意念和气息凝抱一起,达到神气合一,神气相住。而且还要和功中出现的内气团凝结一起,好像是丹田在呼吸,又像是内气在跃动。这种状态古人称之为胎息。丹田呼吸是腹式呼吸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而胎息则是丹田呼吸弱化的一种表现。 ”
天歌说:“传统气功对腹式呼吸的巧妙运用?”
仙鹤童子傲白:“传统气功对腹式呼吸有巧妙的运用。因为呼吸是介于随意和不随意之间的一种骨骼肌运动,而气功的调息则属于随意性的骨骼肌运动,所以气功可以对呼吸的运作方式进行种种改变,从而更好地发挥吐纳运动在功中的动力作用。这种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呼吸的自然节律。如让呼吸的频率变慢,常人每分钟呼吸为16~20次,气功要求呼吸做到柔缓,练功有素的人,每分钟可减至5~6次,乃至2~3次;如改变吸与呼的时限比例,可以吸长呼短,也可以吸短呼长;如改变呼吸的结构,可以吸—停—呼,也可以吸—呼—停等。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意念运作,将诸多动觉进行整合,从而建构起多种不同的动觉移动模式。下文拟对后一种情况稍加阐述。”
天歌说:“呼吸动觉,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属于机体觉。机体觉是由有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引起的。人体在消化、呼吸及泌尿生殖器官中都有内感受器,内感受器比较高级的中枢在下丘脑,并在大脑皮层有代表区,因此皮层能控制有机体的一切内部过程。机体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具有不确定性,缺乏准确的定位,所以有人曾称之为“黑暗感觉”;其二是在通常情况下,内感受器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因此,常常不能意识到。但是气功修习进入虚静境界,因为排除了外部世界的干扰,并且将意识引导到机体内部,所以不但能感受到呼吸动觉,还可以将诸多动觉进行整合,根据功法需要,建构起各种不同的呼吸动型。”
仙鹤童子傲白:“传统气功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经过动觉整合建构起来的呼吸动型,大约有下述三类:第一,直线型的呼吸动觉移动模式
其特点是诸多呼吸动觉整合成一道沿任脉(或督脉)经线移动的动觉移动线,主体便顺着这道移动线作功。因为功法不同,其呼吸动觉的整合方式也不一样。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二,呼升吸降法的动觉整合。这是以膈肌升降产生的动觉为主整合成的动觉移动模式。呼气时意念随膈肌复位上升的动觉而上达颅顶,吸气时意念随膈肌下降而达丹田或会阴。古人说的“呼接天根,吸接地脉”便属这种情况。”
https://www.biqivge.cc/book/50177/5361782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