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蜀国的反应
为了防备被公文欺骗,按照李中易定下的规矩,朝廷五品官以上的官员,都有资格给他写密札。
允许官员私下里给他写密札,其实并不是李中易的创举,而是野猪皮的康麻子想出来的歪招。
说是歪招,实际上,允许一定层级的官员,有权给皇帝上密札,无形之中,加强了对官员们的控制力度。
俗话说的好,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更何况是人呢?
是人,就会犯错误,李中易也不例外。
推行密札制度,李中易本意是了解各地的真实民情。然而,附带的好处却是非常大。
比如说,甲地的知州干了坏事,通判和州里的官员们,明着不敢做斗争,却可以在密札里,将事情的原委禀报给李中易。
直到此时,李中易才真正的领悟了,康麻子的真实用意,其实是想让汉人官员们,彼此监督,互相制约,免得合起来坑害满洲人。
随着统治时间的增长,李中易的身边,慢慢的聚集了一批低级文臣。
李中易利用上书房的名义,将这些文臣编组成了真正的秘书班底,以方便咨询和决策。
这主要是各地来的密札,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李中易每天不睡觉,也不可能将全部的密札批阅完毕。
当然了,这些在上书房里办差的文臣,属于外纪事概念,叶晓兰和韩湘兰则内纪事的概念。
在李中易的面前,摆着陕西路和蜀国的山川形势沙盘,沙盘上,两国的兵力部署情况,一目了然。
从陕西南下攻蜀,要经过两道大坎,其一是秦岭山脉,其二是大巴山脉,山路的总长度最短处也超过了三百里。
不过,强汉朝的禁军将领,有很多蜀人,比如说,杨烈、杨无双、何大贝等人。
其中,身为知总参议司事的杨无双,更是熟悉蜀国的山川地形。毕竟,他家祖上八代,都是秦岭和大巴山区的猎户。
很多官军不知道的小道,杨无双却是门儿清,这就给伐蜀之役,平添了几分胜算。
此次伐蜀,西征军中,宋云祥所部已经在凤州附近待了三年之久。并且,有同知总参议司事的何大贝协助,地理上的劣势其实已经被缩小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
至于廖山河这一路,除了李中易这个蜀人之外,军中副指挥以上的将领,皆为蜀人。
反观蜀国这边,孟昶派来的统军大将,居然是枢密使王处回。
李中易当初还在蜀国的时候,就听说过王处回的“光辉”事迹。说白了,王处回就是新时期的赵括,擅长纸上谈兵。
更重要的是,王处回是成都人,而李中易手下的骨干军官,几乎都是蜀国的猎户。
还没开战,王处回在地形上,已经输了三分,这仗还怎么打?
蜀国,成都府。
“禀老太公,据潜伏在开封城里的细作来信,汉皇李中易已经悄悄的离开了京城。”大管家小声禀报了收到的消息。
赵老太公久久无语,忽然叹了口气说:“蜀国危矣!”
“老太公,何出此言?”大总管不解的问赵老太公。
赵老太公叹息道:“晋阳地狭人少,又有契丹人在背后撑腰,李中易必定是把目标对准了咱们蜀国。”
“老太公,可惜皇上不信任咱们家的家主,楞是把兵权交给了王处回那个假道士。”大管家不忿的暗骂王处回。
这王处回原本是个靠算卦骗钱的假道士,不知道怎么的,就入了孟昶的法眼。
孟昶宠信个把奸臣,其实也没啥,就连李中易的身边都有小人,更何况是孟昶呢?
可问题是,李中易绝不可能把兵权叫给小人的手上,而孟昶却恰恰相反。
说句心里话,尽管赵老太公和李中易有旧谊,但是,他还是乐意和李中易打上一仗的。
打赢了,赵家的利益自然有了保障。若是打输了,大不了带着全家人投降算了。
李中易在北边的所作所为,赵老太公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明白个七、八成。
赵家有今天,主要是靠着骁锐军的实权。然而,以李中易的脾气,只要打进了成都府,兵权一定会被收走。
赵家是武将世家,家里就没有一个读书种子,走文臣之路,何其艰难?
只是,如今令赵老太公气恨的是,孟昶放着赵廷隐这员大将不用,偏偏相信了口舌之徒的王处回,实在是可恼啊。
说句实在话,李中易在开封搞的两件大事,赵老太公都不能认同。
其一是限田令,其二是限利令,这两项措施都极大的损害了大地主们的根本利益。
赵老太公的名下,广有良田十余万顷,每年所收的田租,占了整个赵家全部收入来源的七成以上。
由此而言,赵老太公岂能舍弃掉,已经吃到了嘴里的大块肥肉?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赵老太公是大地主中的一分子,他自然不可能认同限田令和限利令。
到了下午,赵廷隐从军中回家,赵老太公听说后,便使人去把赵廷隐叫了过去。
“大人,唤孩儿来何事?”赵廷隐毕恭毕敬的行了礼。
赵老太公捋着胡须说:“开封那边伐蜀之意,已经不问自明,咱们家的立场也该有个结果了。”
赵廷隐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见赵老太公动问,他便拱手道:“大人,咱们家与李中易有旧,若是投过去,长保富贵不敢说,至少性命无忧。”
赵老太公明白了,赵廷隐是想干脆投了李中易,毕竟,孟昶并不信任他们老赵家。
“你想过没有,一旦投了李中易,咱们家的万顷良田,就再也保不住了?”赵老太公逼问赵廷隐。
赵廷隐苦涩一笑,说:“总比交战后,结了大仇,要好得多吧?”
赵老太公听懂了,赵廷隐的意思是,蜀国肯定不是李中易的对手。
“照你这么说,咱们都不是李中易的对手?”赵老太公想问清楚儿子的意思,再次反问。
赵廷隐叹了口气,说:“李中易西征灭党项,东征平高丽,更重要的是,竟然北伐收复了幽蓟诸州。中原财雄势大,人丁众多,蜀地偏居一隅,恐怕不是对手啊。”
赵老太公越听越心惊,越听越觉得形势险恶,赵廷隐还没计算孟昶的昏庸无能,便已经认为蜀国不是李中易的对手。
“父亲,关键是咱们和李中易有旧。”赵廷隐不想和李中易刀兵相见,主要是想留条后路。
毕竟,当初没有赵家的出手相救,李中易父子俩只怕是早就人头落了地。
就在父子俩商议之时,忽然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夔王孟仁毅被孟昶抓起来,下了天牢。
孟昶一直忌惮孟仁毅,这在蜀国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方今强敌即将压境,孟昶却自毁长城,实在是令人心惊胆战。
可是,让赵家人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孟昶居然派兵包围了赵府,将赵老太公和赵廷隐,一起打入了天牢。
随后的几天内,凡是和李中易有过瓜葛的权贵之家,都被孟昶派兵抓入了天牢。
不得不说,孟昶这次抓人的决定,史无前例的英明神武。
类似赵老太公这种人家,尽管碍于限田令和限利令,不想束手就范。但是,毕竟有往日里的旧情在,反抗李中易的决心,并不是那么的坚定。
攘外必先安内,孟昶的这个决定并没有错!
毕竟,谁都可以投降李中易,并保住权位,惟独孟昶本人不行。
李煜被俘去开封城之后,竟然被李中易封了个难听死的违命侯,孟昶岂能不引以为戒?
宁死不降,可能有些过分了,但是,坚决不投降,却是孟昶的主张。
李中易在京兆府待了半个月后,征西将军宋云祥,被召到了城中的临时行宫。
“征西将军,陕西路兵马都总管,臣宋云祥叩见皇上。”宋云祥毕恭毕敬的拜服于李中易的脚前。
李中易含笑摆手说:“起来吧,有些日子没看见你了,怪想的。”
“臣也甚是想念皇上,只是蜀孟未面,臣无颜叩拜天颜。”宋云祥站起身子,抱拳拱手,态度异常之恭顺。
李中易笑着吩咐道:“来人,赐座,上茶,上瓜果点心。”
宋云祥毕竟是方面之将,又是追随多年的老臣子,必要的优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等宋云祥坐定之后,李中易笑着问他:“都准备好了吧?”
宋云祥再次起身,恭敬的说:“回皇上的话,伐蜀的北路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单等皇上您一声令下,大军便可径直南下。”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十万大军,一分为二,距离又是几百里地,不可能齐头并进。”
宋云祥抱拳道:“皇上,臣听说,先入成都者封侯,可有此事?”
李中易一听这话,便笑了,宋云祥肯定是借此来表达,此战必胜的信心。
“士光,此值战前的关键时期,我想说的是,宁可放弃战机,也不能打大败仗,明白么?”李中易最担忧的就是将领们的贪功冒进。
https://www.biqivge.cc/book/496/489909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