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朱由检王承恩 > 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

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夏收要比大明北地来到更早一些,就在卫护县的农户们准备开始收割麦粟的时候,新设立的湖北行省已经基本完成了小麦水稻的收割任务。

        这一日,在襄阳府宜城县县衙二堂内,身穿青色官服的温侃正在与宜城县的主官们商议移民安置以及秋播的相关事宜。

        “西咸兄,诸位同僚,这五万余户河南移民能于宜城得以安置顺妥,贵县上下可谓付出良多。年余以来,诸位皆以朝廷之令为准,终日不辞辛劳,往来奔波与下辖乡村,切实担负起诸般繁杂事物,此间情形本官俱是尽收眼中,并尽与前番题本中如实上禀,以使朝堂上官能于选贤用能时加以细细考量。

        此番诸位尽皆受到朝廷嘉奖,足可见当今之形势,只要我等实心任事,朝廷自不会视而不见。

        现下移民之大业于宜城可谓是初见成效,但后续还会有数量不等之灾民南迁至此,还望诸位同僚再接再厉,将圣上之嘱托、朝廷之重任始终放置与心,勿要心生懈怠之意,以使移民安置一事得以善始善终!”

        在经过两年的历练之后,温侃的身上除了还有那种令人感到亲切的气息外,还增添了几分气度和官威,端坐时浑身上下散发出了一种居于人上的气场。

        “温寺丞所言极是有理。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现下移民安置诸般事宜也不过是开了个好头,离最后功成时日尚早,下官与宜城诸位同僚自当尽心竭力、一如既往,定不会半途而废,致使前功尽弃。

        年余以来,下官与宜城诸位同僚,蒙温寺丞悉心指导,于此间受益良多,今后还望寺丞勤加指导,带领我等再立新功,以报圣上及朝廷嘉勉之恩!”

        说话的是工部都水司主事方金友,他比温侃要大上几岁,与温侃一道被派到了湖北,主持各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营造事物。

        由于政绩突出,方金友前几日刚刚接到吏部升职的嘉奖,由正六品擢为从五品,离着身穿绯袍还有两级,可以说是已经看到了高官的衣角。

        因为此事,方金友的心里对温侃也是感激不尽。

        他知道,要不是这位首辅之子没有揽功,而是将所见所闻据实上奏,他这次的升职嘉奖也不可能来的如此之快。

        按照这个节奏的话,等到他主持的整个襄阳府水利规划和修缮一事全面完成,正五品的职衔是跑不了了,到时离从四品的绯袍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按照年龄来讲的话,今年才三十四岁的他极有可能在四十岁左右就能迈入大明高官的行列,那就成了方家开国以来头一位高官,将来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可实在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天大喜事。

        “温寺丞、方主事,下官等自会一切以朝廷所颁为准,以为黎庶安身立命为要务,使朝廷大计早日攻城,造福我大明子民,还请寺丞、主事安心!”

        宜城知县江远帷拱手施礼后表态道。

        这次的朝廷嘉奖,包括他在内的县衙三名主官也都是名列其中,他由正七品擢为从六品,县丞和主簿也都是各升一级,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中间不出差错,升职重用是跑不了了。

        在江远帷表完态之后,宜城县丞和主簿也是先后表达了今后定会继续全力以赴的态度,温侃微笑着勉励了众人几句后,话题转向了农田生产上面。

        “西咸兄,诸位同僚,今年襄阳府新增田亩共计六百余万亩,这其中我宜城便占了近三百万亩。

        虽说由于新垦田地地力不够之因,故夏粮平均亩产不到一石,但只要下手过后,各地官府组织户下按照司农寺所印发之册页行事,月余之后,地力定会有较大程度提升。

        长此以往,不出两载,新垦田地便会成为熟田,将来增产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温侃向在座诸人通报了整个襄阳府的有关情况,语气间也是透着鼓舞人心的意味。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襄阳府、德安府、黄州府是河南灾民南迁的主要安置地。

        单以襄阳府来说,襄阳、宜城、枣阳、南漳、谷城、均州等地,一年多来共累积接纳河南灾民达十余万户,丁口共计五十余万,这项巨大的工程能进展到现在整个样子,各地官府的确是尽了全力。

        温侃的话让宜城县主官们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之意,心里也都是感到振奋不已。

        这一切都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都是在他们的亲力亲为下取得的,多年之后提起来,心里也是满满的骄傲。

        地势更为平坦的宜城共接收灾民四万余户,丁口近二十万人,在襄阳府下辖各州县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这种有目共睹的政绩也是吏部予以嘉奖的主要原因。

        “本官以为,在月余之后,现下田地作物当施行轮种。

        原种小麦之田地改种晚稻,原种早稻之田地该种小麦,荒坡及旱田种植玉米与红薯。

        在秋播结束之后,县衙官吏继续下到乡间户下实地考察,组织农户兴建池塘河湾后放养鱼虾种苗,并开垦荒坡种植柑橘,使农户在粮食生产之余,能有额外之收入。

        关于农户增收事宜,本官已向朝廷上了本,申请户部划拨银两,用于购买种苗之事。

        户部曾接圣上之意,成立了扶持农户专项资金,鼓励地方官府申请款项以助农户增收。

        本官估计,户部之银不出两月便能拨付到襄阳府,届时贵县尽可行文请求划拨即可。

        这两月时间内,贵县上下定要做好摸排工作,选定合适地段既合适户下,先行小范围试种试养,一两年后,待总结成败得失后,再将成熟之技术予以全面推广。

        到时若是缺少资金,贵县尽可形成题本,本官自会从中予以助力!”

        提到农业生产一事,温侃俨然一副专家的姿态,他刚才的这番说辞也是有理有据,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任务,这让在座诸人都是佩服不已:这首辅的公子确是眼光超卓,提出的这几项新举措都是我等根本没有想到的。

        人家为了使农户增收,直接就给户部打报告索要资金,这份胆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咱们就算想到这些点子,顶多也就报到襄阳府,然后府尊再上报中丞,中丞再上禀朝廷。

        这一级级呈递下来,就算朝廷有银钱划拨,那至少也要到明年了。

        可人家就不管这套,居然绕过这一层层的上官,将题本一下子递到了内阁。

        有个首辅老爹在,户部那些官儿还不得赶紧拨钱啊。

        那可是少师、特进荣禄大夫啊!

        “此事完毕,至于明年春种作物,本官还有一些想法!”


  https://www.biqivge.cc/book/48365407/811007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