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荣华路之我不为刀俎 > 第289章 明英宗被俘

第289章 明英宗被俘


  战至一个时辰,全歼了进入包围圈的敌军,也陵台等四人像蔫了的茄子,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诸将士清点俘虏,突然探马来报:“将军,还有一支敌军逃跑了!”
杨洪宝剑一挥:“给我追——”
杨俊道:“得令。”于是杨俊作为先锋,急速出了峡谷,循着敌人的马蹄印追去。明军一直追击至宝昌州,经过一番激战,擒获阿台答刺花等头目五人。天色已晚,失去首领的贼寇无心再战,大败而逃。
杨俊请求带兵继续追杀,杨洪驳回了他的请求:“我们已经大获全胜,况且快进入兀良哈腹地了,适可而止。”遂撤兵。
杨洪再立新功,朱祁镇特赐玺书慰劳,进升他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还赐给他大量银币,并派遣太医前往马营看望杨洪。
杨洪深受感动,对太医:“圣上如此器重老臣,臣当更加发奋,报答圣上的一片苦心......”伤好以后,杨洪将所得的赏赐按照功劳大小一一分给了部下,因为他知道伯颜山一战是大家的功劳,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共享。
朱祁镇又以谭广年老为由,任命杨洪充任右参将辅助他,实际是监督谭广训练兵马。不久杨洪上书建议加筑开平城,拓广龙门所,从独石至潮河川,增设六十个土堡。
经过廷议,杨洪的建言被采纳,杨洪进升为都指挥使(正二品)。他与兀良哈军战于三岔口,追击贼寇至亦把秃河,再升为都督同知(从一品)。
正统九年(1443),兀良哈再次侵犯延绥,杨洪与内臣韩政等出大同,至黑山迄北,在克列苏拦击并打败了兀良哈,,阵斩打剌孩等首领,杨洪进升为左都督,受赏的将士达九千九百余人。
杨洪曾请求发给他旗牌,未被允许,便自制小羽箭、木牌,号令军中。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上奏称他不经请命而擅自行事,皇上却不予追究。正倚重杨洪的朱祁镇却不予追究,杨洪再次躲过了明枪暗箭。
正统十三年(1448),杨洪挂镇朔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代替郭玄镇守宣府。自宣德以来,迄北军队未曾大举人侵,其他将领一般都很怯懦,唯独杨洪以敢战升为大将。诸部也十分害怕他,称他为“杨王”。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部统一蒙古高原。因为“贡马”事件,瓦剌首领脱脱不花在太师也先的怂恿下,威逼利诱蒙古诸部落,合计兵力15万,分三路进攻明朝,边境告急。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仅仅做了几天准备,粮草也没有征集到位,就集合了16万大军(正规军),草草御驾亲征。
八月十五日,毫无军事指挥才能和实战经验的朱祁镇不断改变行军路线,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几经辗转,13万明军到达被困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就是这个地方成了明军的噩梦。
对峙了三天以后,瓦剌的援兵已到。也先诈用诈和的计策,将饥渴难耐的明军骗出了城堡。毫无防备的明军如鸟兽般出了城,四处寻草水源和草料,埋伏多时的瓦剌大军乘机掩杀,一举打败了明军。
至此,朱祁镇率领的亲征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俘虏,作为人质进攻各地的军事要塞,精锐尽失的大明王朝危在旦夕。
明英宗被俘后,内宫太监喜宁投降了瓦剌,将京师守备空虚的情报透露给了也先。如获至宝的也先决定将朱祁镇作为人质,挟持着他往各地要塞,企图假借皇帝巡游的命令,打开通往京师的捷径。
也先第一个想到的是和他有交情的杨洪,遂由土木堡西行途经宣府,也先矫传皇上命令,催促开门,企图攻占宣府,作为进攻北京的基地。两天内三次到宣府城下,叫嚷着要杨洪打开城门迎驾,总兵杨洪均不予理理睬。
狡猾的也先已经猜到了杨洪就在城中,他很有耐心,迫使朱祁镇写了一封亲笔信,说要从宣府回京。有了皇帝的手谕,也先脸上露出一丝阴笑:“杨洪这次你不开门,就是违抗圣命,你有一千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也先再次返回,然后将手谕用弓箭射入城中,守城的士卒收下手谕,急忙禀告杨洪。
朱祁镇在心里急得大喊:“镇朔大将军做的对!这次是也先逼朕写的假手谕,千万不要开门。一旦打开了城门,朕就没命了,京师的门户洞开,大明休矣。”锦衣卫都指挥使袁彬也用暗语示意城头的士兵不要开门,士卒心领神会。
其时,已经是薄暮冥冥了,杨洪再次避而不出,命城上守兵回答说:“我们所守的是主上的城池,总兵官已经去别处了。现在天色已晚,没有帅令我们不敢开门,请恕罪。”
也先走后杨洪接将明英宗的手谕原封不动收好,派人火速送往京师。此时,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珏在于谦等大臣的吁请下临危监国,是为“景帝”。景帝接信后,马上派出特使,指示杨洪对也先的要求不予理睬。
为了嘉奖杨洪的守城之功,朝廷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举荐下,火线特封杨洪昌平伯。杨洪受到朝廷的鼓励,守城之志愈加坚定,也先无计可施了。
明英宗还有利用价值,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也先抱着侥幸心理,又带着英宗去了大同城门,故伎重演,想用同样的方式混进城内。
守将郭登识破了也先的诡计,坚辞不出,也先两处碰壁之后,决定孤注一掷,纵师深入,企图一举攻下北京城。
话说也先也先在宣府、大同等处企图用明英宗的手谕诈开城门的诡计都被识破,吃了闭门羹,自讨没趣。
十月初一日,瓦剌军分三路大举进攻京师,西路军10万人由也先亲自率领,挟持英宗自集宁经大同、阳和(今阳高),攻陷白羊口(今天镇北)后,挥师南下,直逼紫荆关。
中路军5万人,由脱脱不花统领,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东路军从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作为牵制力量。
古北口又名虎北口、铁门关,自古就是农耕民族、游牧民族交错之地,古北口长城是进关的必经之路,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明朝初年,大将徐达当初督修的这段东西走西的土质长城,高不过一丈二尺,宽不过九尺。正统末年,长城年久失修,疏于防御,在这里驻守的明军人数不多,不到3000人马。
古北口处于密云平原的最北端,再往北走就是连绵的山地和高原,潮河从北蜿蜒流来,在山脉间切出一个谷地,到了古北口,这个谷地迅速向南呈喇叭状展开成一片大平原,古北口就成了从北方进入这一平原的咽喉要道。
古北口春来山花烂漫,夏到凉气袭人,秋时金黄遍野,冬至白雪皑皑。清晨朝晖中,小村与长城相互辉映,傍晚落日下,耕牛与农夫相伴而归。游击将军杨七郎杨传接到锦衣卫的密报,不久入侵的瓦剌军铁骑就要打破这里的宁静了,意识到古北口长城一带必有一场恶战。
古北口隘口南北狭长,左右两山对峙,东侧为蟠龙山,西侧为卧虎山。承德至北平的大道也经此隘口沿潮河东岸向南延伸。古北口的关门修筑在隘口中间,有水陆两关门,潮河东岸陆路关门为铁门关,潮河上的水路关门则为水门关。有了这两个关门,杨传至少可以和瓦剌骑兵对抗好几天,缓解京师的压力。
皇帝的十几万大军在土木堡被全歼,锦衣卫都指挥袁彬连同皇帝一起被俘,这还不要紧,最要命的是太监喜宁作为瓦剌军的顾问,明军哪里防守空虚就往哪里钻。
明军的士气低落,人数也不如瓦剌军,就算是直接出了长城和他们厮杀,平原上也是势均力敌,可是瓦剌军随时都会有援军到来。
“是逃跑,还是死战?”杨七郎一直很纠结。
傍晚时分,杨传决定趁着战斗还没有打响,去杨无敌庙一趟,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拜谒这位北宋的抗辽名将杨业了。杨业一脉属于并州杨氏,和杨传是一个始祖,那就是城步寨的第一代杨氏——晚唐金乌将军杨居本。
杨无敌庙建在古北口河东关城门驿道旁,是专门为纪念杨业而建的一个祠堂,此庙始建于辽代澶渊之盟之后,规模虽不大。杨令公祠有前后两殿,前殿琉璃瓦庑殿顶,内供杨业和他的八个儿子,后殿硬山顶,内供佘太君及其她杨门女将。
杨传带了几个随从,骑马到了杨令公祠前就下了马,将马拴在门口的石桩上,留下随从在祠堂门口,就和副将祝光中直接进了祠堂。
前殿内,杨传站在杨业的塑像前,虔诚地拜了三拜,而后上了一炷香,满怀激情的道:“令公,后生杨传今日来看您老人家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48239/526503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