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寻唐 > 第七百二十七章:民以食为天

第七百二十七章:民以食为天


    武威书院现在不仅是北地最大的书院,同样,也是天下最大的书院。这也是李泽聚天下英才的战略的一部分。武威书院年年都在扩建,如今,早已经从粟水河南岸扩充到了北岸,数千学子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能够到武威书院来的,在各自的地方上,已经算得上是英才了,但在这里,他们还要接受两到三年的学习,才能踏进科考的大门。基本上,从武威书院出去的学子,在科考之中,落第的人就微乎其微了。

  是以,武威书院也被称之为官员的摇蓝。

  武威书院从最初的大杂烩什么都学,到现在已经分出了相当多的门类,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学院,而其中,最大的学院,却是格物学院。而格物学院之中,老师就五花八门了,他们之中有些人,甚至字都识不得多少,但却仅仅凭着一技之长,就获封武威博士一职。

  就像现在屁颠屁颠跟着李泽的农学博士刘七,此人种了一辈子田,最擅长的就是育种,如今北地正在推广的许多粮食疏菜种子,就是此人一手培育而出的。

  农院占地颇广,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数个暖房。一间间纯粹由琉璃搭建而起的暖房,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都价值万金。琉璃制品在武邑已经不算稀奇了,种类很多,经过最初的暴利时代之后,现在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但像这样大块的琉璃,制作依然是一个大难题,往往百十块中,最多就那么两块能成功,别说市面之上没得卖,便是李泽自己府上都没有一件,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搭建了数个育种的暖房。

  “李相,您看,这是我们刚刚培育出来的新麦种,明年可以在武邑试种,后年,便应当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小老儿预计,到时候,每亩的亩产量,达到四百到五百斤,应当不成问题。”刘七指着暖棚里,明显比外面的冬小麦要长得更高更好的绿油油的麦苗,喜滋滋儿地道。

  “真有这么高的亩产量?”李泽有些怀疑,现在小麦的亩产量,风调雨顺的时候,也不过三百余斤,这一下子增产如此之多,让他有些不敢置信。

  刘七迟疑了一下,道:“李相,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当然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精心伺弄,用最好的肥料,将温度调节到最适宜它们生长,但亩产量多个百余斤,绝对不是问题,小老儿敢有脑袋担保。”

  “我要你脑袋干啥?”李泽失笑道:“你的脑袋我还要留着,替我培育更多的种子呢!刘博士,别说增长一百斤了,亩产量能增五十斤,我便要大大地奖赏你!我们有多少土地啊,每一亩增产五十斤,汇集起来,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了。民以食为天啊,刘博士,你真能做到这一点,我便奏请朝廷,封你一个候爵也是不为过的。”

  “这哪里敢当!”刘七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堆到了一齐,“现在小老儿就很知足了。李相,请过来看看这个。”

  走到旁边的一个暖棚外边,李泽盯着内里一件件的苗子,两眼有些放光。这是新物种,这是金满堂的船队从海外带来的新作物,别人不认识这是什么,但李泽却是认得的。

  玉米棒子。

  “李相,您命名的这种叫玉米的作物,我们是第一次培植,到现在为止,看起来成活已经是无疑的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失败了很多次,也终于摸索出了不少的经验,这玉米耐干旱,即便是在贫脊的土地之上也能生长,如果这一次能顺利地结果的话,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大规模育种了,一旦成功,则许多旱地以及山地,都可以大规模种植,有希望成为继小麦之后的又一种主粮。”刘七兴奋地道。

  “很好,很好,刘博士,继续吧!”李泽开心地道:“种植的过程等,都详细地记录了吗?”

  “当然,小老儿识不得多少字,但这些学生一个个却都是识文断字的啊!”刘七指了指那些在暖棚里忙活着的武威学子。

  这些人岂止是识文断字?他们可都是这天下的精英,只不过一来呢,是对农学颇有兴趣,二来呢,想要在武威书院毕业,必须懂一门识务,在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之下,对农学感兴趣的人,是非常多的。但在刘七这样的人眼中,学问的多寡是根本区别不出来的,反正都是识文断字。

  到了第三个暖棚间,看到内里的物件,李泽的眼睛愈发的亮了一些。

  “李相,这种叫番薯的东西,栽培就更加容易了,就当初只有一截短短的藤子,到如今整个暖棚都栽种满了,我们只用了一季。”看着里面绿油油的一片,刘七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比起玉米来,这番薯更容易成活,而且更不挑地儿,我试过了,即便是在沙地里,他们也能成活,而且产量相当高。而且,用途要更广一些。”

  “当然,这东西,叶子能吃,藤子能吃,结出来的果实不但能充饥,还可以熬糖,可以制作很多种其它的食品。他能够大规模地栽种的话,以后我们大唐,可以再无饥荒之虞。”李泽道。

  “那敢情好!”刘七道:“说实话李相,小老儿这个年纪的人,是真饿怕了的。现在过的这种日子,想想都如同梦中呢!”

  “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李泽拍了拍刘七的肩膀:“刘博士,现在咱们的地盘越来越大,别看你周围的人都每顿吃得饱饱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挨饿还是很普通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朝廷经管得力了一些,饿死人的事情少了。你做的这些事,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做好了,你刘七是要名留史册的,受万人敬仰的。”

  “小老儿哪有这么大的奢望。”虽然不懂啥叫名留史册,但受万人敬仰刘七还是懂得,赶紧摆手道,在他看来,受万人敬仰,那也只有李相这样的人才配拥有的,像他这样的人,哪里敢奢望?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对于这一点,他是笃信的。

  充足的粮食,仍然是这个时代最为主要的问题。现在的李泽,考虑的仍然是如何将他治下无数的人喂饱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一点,那么,他的统治基础,就是牢固的。而新作物的出现,无疑会对他的这一根本大计起到补强的作用。不管是玉米也好,还是番薯也罢,多样的物种,能让更多的土地被利用起来。

  “我们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粮食,而且要让粮食的种类愈加的丰富起来。”离开了农院,走在武威书院之内,李泽对身边的杨开道:“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们统治的核心区域,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经利用起来了。”杨开道:“现在正在努力地开发边远区域,像灵州,妫州这些地方,潜力还是很大的。”

  “义兴社要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李泽点了点头:“按照刘七的预估,明年,这些新物种便能大规模地开始推广了,但一个新作物的推广,肯定会遇到不少麻烦的,老百姓们不敢冒险,义兴社要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

  “这一点李相尽管放心。”杨开拍着胸脯打包票:“只要新作物有足够的种子,我们义兴社必然第一个种植,只要这些作物真有刘七说的那么好,最多一年之后,便能引发群体效应了。老百姓最实际了,只要有好处,他们便会抢着上。”

  “我们的船队现在正在海上探索,我特意地叮嘱过他们,每到一地,都要尽量地搜集一些新作物,想办法将种子带回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李泽道:“义兴社主持的向边远地区移民的工作,推行得还很顺利吗?”

  “现在是愈来愈难了,毕竟边远地区的收入和核心区域相差太大,即便是义兴社成员,我们也不能强行要求他们放弃现在的利益而去开拓边地。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归化那些夷族,野人。”杨开道:“不过我听淳于越说起了您的唐人永不为奴的这条法令,那么这些人,算是唐人吗?”

  李泽停下了脚步,凝声道:“只要是上了我们大唐户藉册的,当然就算是唐人。接下来,这个口子要慢慢地收紧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的户藉是很珍贵的,想要得到大唐的户藉,必须得有充足的功劳来换。杨开,现在我们已经过了无序扩张的阶段了,接下来,我们要打牢根基,一步一个脚印了。”

  “这也是今年必须停下大规模征战的原因所在吗?”杨开问道:“可是李相,伪梁可正在拼命扩张!”

  “一个建在沙砾之上的大楼,勿需太过于担心。”李泽摇头道:“一场风暴,便足以让他们风雨飘扬,朝不保夕,且看吧,这一次的旱情,不会局限在我们的地盘里,关中、中原这些地方也跑不了。他们可没有我们这样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没有我们这样高效率的官员队伍。”

  


  https://www.biqivge.cc/book/47454/5449557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