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朝贡
和喜气洋洋离开倭国的赵亨义不同,大燕国的海商们除了唐家之外,个个愁眉苦脸,犹如吞下了三斤黄连。
动用了无数手段和关系,企图从朝廷内部对赵亨义作出限制和打击,可如今来看,效果并不大,仅仅是让这位已经封神的白宫殿下本人离开了倭国而已。
可是赵亨义在倭国羽翼已成,即便他本人离开,已经定下的诸多规矩,还是会被忠实的执行!
被赵亨义有意打乱的各方势力,也会因为相互制衡,不得不遵从他此前制定的框架。
甚至,在倭国人眼中不可战胜的琼州团练并没有跟随赵亨义彻底离开,平户城驻扎了500人,帮助饭岛家和平户港管理委员会对平户港以及周边的领土进行管理。
京畿之地,依然留下了500人,这些人直接驻扎在国主的居所之中,乃是白宫殿下爱护自己的乖孙子,特意给倭国国主留下的亲卫。
甚至,已经改名字的郑龙,如今九州岛唯一的大名饭岛龙岩也被委以重任,担任山城守和右京大夫。
京畿就在山城国内,山城守的官职可见有多重要,右京大夫专管京畿治安,两个官职加身,饭岛龙岩堪称一步登天!
充当赵亨义白手套的饭岛龙岩,当真是感激涕零,恨不得将心肝剖出来以明心迹!
如今,往来倭国的海船,都需要向饭岛家缴税,缴税之后会赐予一面绣着饭岛家纹章的旗帜,挂在船上就不会被刁难,如果没有这面旗帜,就不得进入倭国所有的港口,以免混进去倭寇……
而且,传闻没有悬挂饭岛家纹章旗帜的商船,还极易遭到倭寇海盗的洗劫。
种种布置,已经将倭国西部打造成铁桶一般,海商们此前屡试不爽的手段,面对赵亨义所做的一切长得尤为可笑和无能为力。
不愿意交纳商税,就得放弃倭国这条航线,就得放弃倭国这个优良的市场。
即便倭国在大燕国的海商眼中,称得上贫瘠之地,可这里毕竟盛产白银,大燕国出口的丝绸、榻榻米、瓷器等等抢手货,每一趟都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
甚至有人专门算过一笔账,在倭国的折扇工艺被大燕国反超之后,整个倭国大宗出口的商品,仅仅只剩下精美的刀具,可是刀具打造不易,返航时很多海船是装不满货的,而这时的大燕国商人就只能无奈的把空余的在货量用白银填满!
也就是说,对于海商们而言,利润算不得最顶级的倭国航线,跑一趟船,拉去一船的货物就能拉回来一船的白银!
正是因为赵亨义知道害伤了跑船的利润,知道这些家伙,金山银山一样往家里搬运财富,让饭岛龙岩在倭国海港另收一份商税!
大燕国靠着海运积累的利润,已经维持自身的运转长达近百年,可是坐在龙椅上的官家和他的父亲、爷爷、乃至太爷爷都不清楚的一件事是朝廷对海商收取的税银并非太多,而是太少了。
海商们赚取了如此恐怖的利润,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这些财富究竟去了哪里,赵亨义不得而知,但是从今往后,他要为这些海商的脖子上套上一副枷锁!
仅仅是打着饭岛家旗号收取的税银,在赵亨义离开倭国的时候,就积累到了恐怖的20万两!
这些银子和石见银山的产出,全部被赵亨义兑换成了黄金,利润再一次被放大。
倭国的金银兑换比例和大燕国不同,此前并非没有人察觉,只不过想要学赵亨义这样大笔的兑换黄金却不是阿猫阿狗就能做到的。
说白了,赵亨义这样的举动就是在疯狂的抽整个倭国的血!
偏偏倭国人还乐意至极,只希望白宫殿下抽的开心,抽的满意!
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畏威而不知恩的特性由来已久,近乎刻在了骨子里。
或许是国家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自古以来多发的自然灾难,让这个国家的人不管是位高权重的公卿、国主还是地位低下的平头百姓,全都对强权有着迷之崇拜!
在赵亨义离开倭国之前,整个西半部,有超过一半的大名暗地里效忠于他,先不说这份忠诚是否存疑,单单这个规模,就足以让赵亨义待在倭国重开幕府,将整个国家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而随着赵亨义一同离开倭国的,还有国主和幕府将军双方同时派出的使团。
这两支使团携带着礼物,要前往大燕国的京城,以正式的外交规格进行朝贡!
如此大张旗鼓的朝贡,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大燕国,国力衰败,常年被蛮族按在地上摩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作为宗主国,大燕国压根没有为其他朝贡国提供保护的实力,甚至在陆地上,周边的几个小国暗地里也跃跃欲试,虎视眈眈!
摆脱中原王朝在法理上的掌控,实现真正的独立,甚至趁机从已经衰败之极的巨人身上撕扯下来几块血肉,占据边境相邻的土地和子民,近乎是周边小国的共同的心思!
历史是一个不断的轮回,每当中原王朝陷入衰败,每当华夏神州即将改朝换代陷入最黑暗的阵痛之中,这些小国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成不变的想法。
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是利己的,上升的国家层面更是如此。
蛮族和大燕国就像两头都已经垂垂老矣的巨兽,蛮族这头巨兽虽然稍显强健,可拖了十多年,也没能真正终结掉大燕国。
而大燕国也匪夷所思的坚持了这么久,周边的食腐动物一直盼着大燕国轰然倒下,可是每一次觉得这个庞然大物就要彻底不行的时候,大燕国偏偏苟延残喘了下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倭国两支使团的到来给足了大燕国朝廷上上下下面子,堪称近几十年来少有的盛会!
甚至连那些善谋能断的老大人们,都不再在乎两支使团带来的那些繁多的礼物。
超过并非单方执行的礼仪,早在六七十年前,大燕国的朝廷就发现,有些奸猾的小国以朝贡为名,实则进行贸易,每年能够朝贡数次乃至十数次!
不愿意当冤大头的大燕国官员们,对某些国家朝贡的次数和规格进行了严格限制……
可今非昔比呀,如今有倭国国主和幕府将军派来的两支使团赶往京师朝贡,那是天下中兴的明证啊!
得善待!
https://www.biqivge.cc/book/47336862/442187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