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四 陈耀的忠告
诸葛亮首先把事情的轻重列举了一个表单,把这件事情的流程也给列了一个表单,两个表单做了对比,哪个部门的责任最重大、哪个部门的责任最轻,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诸葛亮根据各个部门目前的实际状态,比如工部的混乱状态等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可以适当将一些事情交给户部和军部去和地方官府对接,给工部减减负担,把工部的负担拉满,对整个事情没有好处。
每一个环节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大致时间流程诸葛亮也总结了出来,甚至于他还发现了其中有些部门的“计算失误”。
他把这些计算失误给圈了出来,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运算,得出了正确答案,便把这些正确答案列举其中,对各部门所列出的时间流程做了更正,和原先的计划做了对比,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如果各部门恪尽职守通力协作,能比原先计划中的时间提前七天完成任务。
这个结论之复杂,得出结论的难度之大,如果交给陈群自己来处理,也起码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做统筹。
诸葛亮用了两个时辰,不算快,但是作为一个观政三个月的新手菜鸟,作为一个此前完全不曾涉及到此类事务的新人,他甚至能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往来成本也进行了考虑,还给出降低摩擦成本的一些想法。
比如诸葛亮觉得,与其让彼此之间难以互相理解的各部门自己协调,不如由天子直接插手,下令内阁参与其中,让内阁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让内阁更多的出面,以内阁的特殊地位让各部门投鼠忌器、不敢乱来,或许就能提高此事的工作效率。
内阁没有事权,与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彼此之间也不会形成什么对立局面,更重要的是,内阁的人很专业,与他们各部门的人都有一些联系,彼此都很熟悉。
甚至诸葛亮还建议不如由内阁出人牵头成立一个联合办事小组,特事特办,临时掌权,任务完成之后就把职位撤掉,一切回归原样,并不会影响朝廷的政治生态。
这样做,甚至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掉部门长官的个人情绪对这件事情的影响,让各部门长官不要参与其中,把具体负责办事的人拉进去就可以了。
他甚至为此找到了理论依据——
第二帝国时期,某些地方出现战事的时候,需要能做主的权力者去主持局面,于是朝廷便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这样的事情曾经多次出现过,乃至于后来朝廷也临时设立过一些将军领兵征战,战争结束之后就结束将军任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权力格局。
只是一个特事特办而已。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方式吗?
陈群看傻了都。
这小子,哪里冒出来的?
科举考试那么神吗?
这家伙三场考试,直接选拔出一个行政天才?
陈群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提起笔,想要做一些修改,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放下了笔,然后带着这份处理意见去找了刘备,把这份诸葛亮搞出来的方案交给了刘备,询问刘备的意见。
刘备看了之后颇为惊喜。
因为这个想法和他准备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而这,居然是诸葛亮的想法。
“这真的是诸葛亮的想法?全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
“是的,全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臣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此事确实出乎臣的意料。”
陈群笑道:“这才短短三个月,此人居然已经对朝廷行政的一些内部事务了解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甚至还能做一番思考,想到其他人都想不到的事情,陛下,他真的在此前没有任何做官的经验吗?”
“硬是要说有的话,也只能算他的兄长诸葛瑾担任过职位,可能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刘备笑道:“但是他本人一定没有相关的经验,他才十九岁,此前四年一直都在州学里学习,哪里来的经验?短短三个月,居然能成长到这个地步,我果然没有看错他!”
陈群立刻表示认同。
“陛下慧眼识英才,直接点了他的状元,臣十分赞同,不知陛下之后打算怎么任用他?”
“怎么任用他?还是打算照正常的渠道走下去,把他放到集体农庄里去积攒经验,这条路是咱们大汉国官员的必经之路,少不了的。”
刘备笑了笑,缓缓道:“若要居于高位,就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怎么,长文,你有什么想法?”
“或许这的确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不过以诸葛孔明的才能,特事特办也不是不可以。”
陈群笑道:“陛下,臣想着,或许可以让诸葛亮继续留在内阁里锻炼一段时间,让他充分了解朝廷和地方的运转,多学一点东西,然后直接把他安排到一个县里面去工作,不必进入集体农庄了,您以为呢?”
刘备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集体农庄还是要进的,大汉的根基就在于集体农庄,就在于这一个一个的农庄,若不了解这个基层的运转模式,很难说会对他以后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他足够优秀,我却要为他夯实基础,基础越牢,便越是优秀。”
这样说着,刘备看向了陈群,笑道:“长文,你提出这个想法,莫不是看中了诸葛亮的能耐,想让他给你做副手,帮伱减轻压力?”
陈群笑了笑。
“陛下明鉴,臣的确是没有见过诸葛亮如此有能力的新人了,若是能让他在身边多待上一阵子,臣想必可以轻松许久……”
刘备点了点头,站起身子走了几步,考虑了一阵子。
“这样吧,益州战事马上要开启了,我已经准备让你领衔一个特别办事小组,特事特办,处理好益州的后勤事务,这件事情需要很多人去做,我给你十个名额,你从这一批人里面挑选十个出来加入进去。”
“谢陛下!”
陈群面露喜色,而后问道:“陛下,那这件事情,各部门的尚书们会不会有什么看法?”
“他们敢有什么看法?”
刘备不满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还不能通力合作,我让你出动,是对他们的最后一次警告,如果还不能醒悟,这几个部门的头头脑脑就可以换人来做了!”
“遵旨!”
陈群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刘备已经下定决心了。
既然是他下定决心的事情,任何人来劝说都没有意义。
于是皇帝的旨意很快就下达了,关于内阁堂官陈群领衔一个益州事务特别办事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堂内外,各部门的官员对此看法不一,但是准确来说陈群已经不在乎了。
他把诸葛亮喊到了面前,将他的任命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看后,满脸疑惑。
“进入益州事务特别办事组?我……不是应该外放进入集体农庄吗?”
陈群摇了摇头。
“你很有才能,所以我向陛下建议让你多留在内阁一阵子,正巧之后我会牵头各部门官员建立一个办事组,这个办事组将全权负责益州接下来战事的后勤事务,一直到益州战事平定。
陛下与我都认为你很有才能,所以特别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加入到这个办事组,感受一下真正办理紧急事务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氛围,以及需要办理那些事情。
诸葛孔明,你可有做好准备?接下来这几个月里,办事组要做的事情会非常之多,多到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甚至会远远超过这段时间你在内阁接触到的这些事情,忙碌程度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你愿意吗?”
“愿意!”
诸葛亮没有任何犹豫,一脸兴奋的接过了陈群的邀请。
陈群很高兴的点了点头。
好小子,就知道你愿意,那么好用的小子现在不多了,那么有干劲,还有才能,愿意吃苦受累,有了这小子的加盟,我这把老骨头就可以多多休息了,要不然这一揽子事情可够我受的。
有了诸葛亮做贴身大秘,陈群觉得这一波任务对他来说或许也不是什么难事,有很多事情他完全可以交给诸葛亮去做。
之后,陈群参考了部下们的意见,把这一波观政新人做了一波评判,选择了相对而言更加优秀的十个人进入自己的办事组,而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所在小分组的六个人全部入选。
陈耀对他们的入选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他在陈群面前极力推荐这六人,并且认为诸葛亮为首的这六个新人已经算是内阁的新战力集团了,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只要给他们一些指导,他们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这十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则按照统一的规定,被安排到紧缺人手的各地方基层,前往地方基层的集体农庄内正式开始自己的官吏生涯。
他们之中并没有谁因为表现得不太好而被罢黜,主要这么些年来汉帝国的基层确实缺人手,大量精干熟练的官员被从内地抽调到了辽州、扬州、西域等地方执行艰苦的开拓任务,反倒空下来了一大波内地的相对好做一些的职位。
这些职位拿来给那些新人练手正好合适。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知道陈耀所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假的,是他用来骗人的,对此,诸葛亮颇为郁闷。
陈耀则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怎么?觉得我做的有问题?我的确算是你们的考官,给你们一点考验又有什么不可以?我跟你说,这只是小场面小手段,以后你要是想做高官,需要面对的场面多了去了,这才算什么?
以后你要面对很多无耻的人,这些人干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把你整个人给葬送了,你就算与他们斗斗赢了,你也未必会是最后的赢家,没人可以永远保你,能保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所以,多学着点!”
陈耀走到诸葛亮身边,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笑道:“别光顾着学办事的本领,也要学点和人斗争的本领,这可是陛下教会我的,能办事也要能办人,只有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
还有,永远不要对身边人太过于信任,你要知道,现在你遇到的都还是不错的人,他们都算是不错的人才,但是你不可能永远都是这样的好运气,万一,遇到了自私自利厚颜无耻的人呢?”
陈耀给了诸葛亮最后一个忠告,便离开了。
诸葛亮则沉默了很久,没说话。
PS:准备收尾了,这个月结束掉。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om/book/47202650/159818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