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超人术(五)
人类超越自身的历程。
我本无心岂有争,
迢迢劫外恁纵横。
自从一句相名貌,
直至如今说不清。
——蒋融庵《道德真经颂》
人类自从产生自我意识以来,就不断地挖掘主体的潜能,以便顺应“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并且努力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类实现了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这是一个人类逐渐解放自己、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人作为地球上最富智慧的生物,是自然造化的结晶,也是人类不断地超越自身的结果。
我们所谓的超人之术,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人类用来开发自身出现超自然的特异功能的一切方术。
“方术”二字始见于《庄子·天下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
”指关于治道的方法。到汉代则成了一切神术的总称。
《后汉书》中有27术传”,其方术即指阴阳推步之学,数往知来之术,“其流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
”这是汉代方术的主要内容。
后代的方术在此基础上又有发展,相术、医术、神仙术、房中术、金丹、导引、吐纳、服食、厌胜、符咒、祈穰,扶箕等等,也都是方术。
上述诸多方术,有的属于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术数之学,即运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等来推理断事;有的则属于对自身的内省和修炼;有的是已被历史所淘汰的误区,如炼丹之术等;有的则千年不衰,多有灵验,如易经占卜之术,至今仍很活跃。
但所有对自然和人事的认识都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高超能力,所以用以开发自身潜能的超人之术——气功。
或谓之行气导引之术,成了一切方术的基础和中心。
练功得道的人,出现了“慧眼通”的特异功能,无需用术数来推算,即可知未来将发生的情况。
应该说,内在的心灵体验更优越于外在的形式上的把握。
因而,旨在开发人类潜能的气功在上述所有方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所谓的超人之术,从狭义上讲,就是指这种行气导引修炼自身的方术,也就是我们今日所谓的气功。
本章就以气功为中心线索,从历史角度采用专题形式,探寻人类在超越自身过程中留下的神秘足迹,从而对中国超人术的发展概况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节气功的起源与形成
气功,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上古之人,是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
可以说,人的身体的型,就是自然选择和人的意志的结果。
人类行气导马28产生,也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之说认为,意志的表现就是盲目的冲动和欲求,一切事物的形成都是意志发展的产物,人体也是如此,肠胃的蠕动是饥饿的产物,如同生殖器是□□的产物一样。
法国直觉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发展此说,认为动物在最初没有眼睛时,就有一种要求看清接触到的物体的欲望,于是眼睛这个组织就慢慢产生了。
这两位哲学家的片面性姑且不论,但人的生命产生以后,随着意识的出现和智慧的不断增进,人的意志逐渐强化,且对自身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反作用,必然会促使机体的发展和进化,这一点却是不可怀疑的事实,这也是人类这一智慧生物优越于其他一般生物的高超之处。
达尔文进化论早就认为“物竟天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承认了意志的主导作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已同自己的生命和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由此可见,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下的;第一,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即形成“自我”、“自我意识”;第二,把自已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即实现对自己生命活动的反思,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使其对象化。
人类的气功实践便是人类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对象化的结果。
叔本华说:“要了解一切活动的根源——意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意志产生意欲,由意欲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活动:每一个人只要闭目内证,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原29永无休止地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
”(《人生的智慧》>强调生命意志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气功产生的原始动机和发腰的内在动力。
气功在一开始可能主要是一种形体上的调节活动,并且带有一定的舞蹈性。
据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紫问·异法方宜论》记载: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婆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相传唐尧之时,中原地区曾经洪水泛滥,人们的肌肤、关节大受侵害,因而产生了以疏通血脉、强健筋骨为目的的舞蹈,这可以视为原始气功的萌芽。
据秦代日不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阙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又据宋代罗泌《路史·前纪》记载,
阴康氏之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源,阴凝而
易闷,人既郁于内,膜理滞着而多肿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道之,是谓大舞。
上述《黄帝内经》中的“导引”一词,还见于《庄子·刻意篇》:
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彰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庄子集注》中成元英注这段文字时说:“吹冷呼而吐故,响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伸其脚也。
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司马彪这样注道:“熊经若熊攀树而引气也,鸟伸若鸟之咧呻也。
”《理渝骈文》则直接了当地说:“呼吸吐纳,熊经鸟伸八字,即导引法也。”
上述《黄帝内经》中的“按跷”一词,后人注为;“按谓折按皮肉,跷为捷举手足;引导按跷,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主要是指自我按岸,这种按摩术也可用来为他人服务,如《孟子》中的“为长者折枝”即是。
最原始的气功,可以用“导引按跷”来概括。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人类不仅有巨大的可能控制和改善自己的习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节自己的天赋本能或弱点。"
早期的气功实践活动就是人类这种自控和调节能力的体现。
刚与自然分离不久的上古之人,在生命活动中发现,模仿自然,人类便有能力适应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
年3功的产生就是早期人类本能地模仿自然的产物。
关于气功的产生,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走进大森林里,不慎掉入一个很深的墓坑里,无法出来。
正在危难之际,他发现坑里有一只乌龟正伸着脖子采月光之气,于是便模仿着乌龟的动作,学着采气。
不知过了多久,他如梦初醒时,发现自己已在墓坑之外,从此获得了奇特的功能。详见《医古文》。
据说,科学家们为了观察乌龟的顽强生命力,把一只乌龟的心取出来,龟心在体外竟跳动了两天。
把一只乌龟的头割去,它还爬行了几个星期。
把一只乌龟的脑子取出后,它仍活了六个月。难怪早期人类会从这种具有灵性的动物身上得到养生的启示。
人类正是通过模仿自然,获得了自然的功能和力量,气功中有许多功法是在模仿动物的动作,如“五离戏”就是模仿狼、鹿、虎人熊、鹤五种动的行为和习性。
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对俗篇》中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
”《抱朴子·杂应篇》举出的仿生气功术式,就有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狼据、兔惊等九节。
生命是由形、神两部分组成的,早期人类不仅模仿动物的姿态来导引身体——这是动功的原型,而且也模仿动物的呼吸运动,即返视内省,调息守神——这是静功的原型。
后世功法虽有动、静之分,但对意念和呼吸都十分强调,却是一致的。
关于静功方面的记载也早就有了,《黄帝内经·素向·上古天真论》中记载: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故能寿敞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庄子·大宗师篇》也记载: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重,众人之患以喉。
《庄子·在宥篇》还记载了黄帝求教于广成子的修身之法,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滕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
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https://www.biqivge.cc/book/46714479/245517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