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248章 新时代的罗马人(第三更,求订阅)

第1248章 新时代的罗马人(第三更,求订阅)


周末,闲来无事。

    写完作业之后,李奕轩就跑进了父亲的书房,一进书房,就看到父亲在那里摆弄着一个汽车模型,于是便走过去问道:

    “父亲,这是什么?”

    “maz543卡车!”

    李毅安又特意强调道:
    “世界上最好的特种车!”

    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事实,毕竟,在另一个世界,无论是后来的白杨或者东风41,其重型发射车的底子都是maz543卡车。

    maz543卡车不仅是一款完美的弹道导弹发射车,而且还可以用于火箭发射车、防空导弹发射车。

    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比它更好的重型军用越野车了。

    原本李毅安会提到苏联,只是因为苏联没有良好的道路系统,尤其是从东欧到西伯利亚的烂泥路,他们肯定研制重型越野车的,可不曾想,居然直接把maz543卡车给买了回来,
    这玩意,李毅安熟啊,东风快递用的也是它的国产版本。不仅有8*8的,还有16*16的,许多导弹和武器系统都基于这一底盘平台。

    总之一句话,这玩意就是导弹发射车的蓝波万。

    “maz543?好像不是国产的。”

    “苏联制造。”

    李奕轩惊讶道:

    “苏联?我们需要从苏联购买卡车吗?”

    看着儿子那副惊讶的模样,李毅安说道:
    “这有什么呢?只要他们的东西够好,我们就可以购买它,你知道开发这么一款重型越野车需要多少钱吗?”

    面对父亲的反问,李奕轩显然是没有答案的,不过李毅安倒是给了他一个答案。

    “1500万元以上的投资,3年以上的时间,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时间成本上,这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通过技术引进我们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想了想,李毅安指着那件自己“改装”的模型——其实就是凭着回忆给它加了一个导弹发射筒而已,不过这个就是划时代的构思了。

    与这个时代导弹直接裸露的设计不同,李毅安制作的导弹发射车带有专门研制的导弹储运箱,可以为导弹提供基本的防护并抵御天气影响。这种设计在二十一世纪来看起来一点都不新鲜,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极其领先的设计。

    当然还有液压支撑架等设计,这些都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设计,是通过无数次试错得出了来的结论,而李毅安就直接拿来主义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至少节省了一年以上的研制时间。

    “钱要花在刀刃上……这个导弹就是刀刃,而车嘛……只是普通的运载工具,特种汽车的需求量本身就不大,引进的话,成本更低,在国与国的竞争之中,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需要什么,就研制什么,那么所有的商品成本无疑是极其昂贵的。……”

    在冷战期间,苏联几乎要研制所有的一切,从手枪到飞机,从卡车到坦克,从潜艇到军舰,从卫星到导弹,这也是为什么冷战高峰期时苏联实际军费占比约为15%-20%的原因,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军事科研经费,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军费的一部分,但是苏联政府将其塞进了科研预算中,进而“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军事宇航经费也是如此,苏联将其整合进了民用航天经费。

    正是这种“负担”一点点的拖垮了苏联的经济。

    自主研发,说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名词。但实际上是很花钱的,而且花的钱远比想象的要多的多。

    所以,要学会抓大放小。

    尤其是对于南洋来说,更是如此,毕竟,现在的南洋并不需要全方位的与谁争霸,在美苏争霸的大前提下,南洋所需要的,是用有限的资金去做更多的事情。

    “在国民经济中,每一分钱,都是有出处的,我们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自己研制一款重型卡车,技术上也没有问题,但是有限的需求,会推高它的研发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这一点上,就是浪费,所以,相比下来,从国外进口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点,西方世界无疑更占优势,美国和西方世界就是多国合作的套路,欧洲国家从美国引进子系统整合自己的武器,美国从欧洲国家引进子系统整合到自己的武器装备之中,正是这样的多国合作,才使得北约各国用更少的开支,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落下风。

    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就是——苏联军费开支在70年代后,常年保持170亿卢布,可实际上这个军费纯粹用来掩人耳目的假账,他们将大量的开支隐藏在其他项目里。可实际上苏联的军费开支,在72年就已经与美军持平,两年后就已经超过美国。

    这也是最后,苏联无力进行军备竞赛的原因,毕竟,各个领域的竞争实在是太花钱了!
    不是花钱,而是燃钱!

    就像一个“暴风雪”航天飞机,就烧了一百多亿卢布,几乎与苏联名义上的军费支出相当。

    “这点我明白,就是费效比的问题,就像我们的“永昌级”驱逐舰的主炮以及反潜导弹,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一样,因为这种采购费效比更高!如果我们研制的话,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但是通过采购,却可以节省大笔的资金。”

    李奕轩的回答,让李毅安笑道:
    “确实如此,而且这也是我们置身西方世界最大的优势——可以很便利的从西方各国引进各种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美国、英国、法国、甚至意大利,只要需要,都可以引进,而与此同时,我们又不是西方世界的核心成员,所以,我们同样也可以从苏东集团引进一些技术,然后进行相应的整合,这同样也是我们的优势。”

    其实,即使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也从苏联进口技术,比如美国的钛合金焊接技术,就是通过与苏联进行技术交换的方式引进的,不仅如此,在冷战期间,美国中情局还通过第三方及空壳公司,秘密从苏联采购钛合金,用于制造黑鸟侦察机。

    美国能做,法国能做,南洋当然也能做,而且可以做的更好,

    危机!

    危险之中贮藏着机遇!    
    这一点用在南洋的身上倒是再适当不过。一场柏林危机,双方的剑拔弩张,让南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不仅把F2战斗机成功打进了西欧市场,而且还利用了肯尼迪急欲给苏联几分颜色的心态,把军事力量的扩充摆到了台面上。

    同时,又利用苏联想要缓和关系,从苏联进口了一大批的技术,不仅仅只是卡车,将来也可以引进钛合金的焊接技术,甚至还有某些工业上需要的巨型压力机。

    “机遇!”

    放下手中的导弹发射车模型,李毅安看着儿子说道:

    “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机遇,机遇……其实,南洋的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和我们抓住机会,有着很大的关系。”

    随后,李毅安便提及了旧事,从最初,在英国时如何抓住机遇,购买北婆罗洲公司开始,一直聊到盟军特遣队的成立。

    “那个时候,成立盟军特遣队,既是为了支援抗战,也是为了获得人——毕竟,开发婆罗洲是需要人的,在抵达德国后,又抓住了德国的人才,后来,我们从欧洲到了东南亚,从棉兰老到婆罗洲,我们又抓住了战后的窗口期,运了大量的移民——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提到这几个“关键节点”之后,李毅安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也就是2300多万劳动力了!算起来比英国、比法国的青壮年加在一起都要多。

    有了这些劳动力,再加上我们从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引进的科学技术人员和设备,有了技术,有了人,有了机器设备。

    最后再加上抓住用战后特殊国际市场需求的几个消费风口,南洋自然是一飞冲天了。

    其实,所谓的“南洋奇迹”是存在许多偶然性的。”

    在和李奕轩分析着南洋崛起的原因时,李毅安一边说话,一边往地图走去。站在那副世界地图的面前,他说道:

    “可是我们不能够拿偶然当成了必然,我们可以“打南洋奇迹牌”,但是自己必须要明白这种奇迹是不可复制的,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还会碰到那种持续持续好几年的单纯卖方市场,像那样几千万人差不多同时退役,然后结婚、生子带来的市场需求,同样也是不可复制的……嗯,市场,特殊的市场环境,造就了南洋的奇迹。”

    “南洋奇迹”从来都只是一个宣传工具,说难听一点……就是忽悠人的,不可复制的产物,自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但一直以来“南洋奇迹”都是是南洋手里最大的王炸,可是当着儿子的面,李毅安却直接了当的告诉他——这是骗人的。

    果然,李奕轩一下子愣住了,显然他没有想到,这居然是假的。

    “不要觉得很惊讶,这就是政客,总会把自己的那一套吹成全世界最好的,过去英国这样,现在美国人、苏联人也是这样,其实,家家的情况都不一样,那有什么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所以,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别人走的路能成功,那只是他们的成功,换到我们身上,肯定就不行……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路子走的很对。”

    简单的说了几句之后,李毅安手指着地图说道:

    “我们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但是必须要做好提前规划,比如,就像他们担心的“人口大爆炸”,这有他们的担心的道理,毕竟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个国家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源上的紧张,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提前布局,确保我们的人一直可以过着发达国家的生活。”

    其实这也正是一直以来李毅安在谋划的事情,他需要通过提前布局安排好南洋的一切。

    看着地图想了想,李奕轩问道:
    “父亲,这也就是我们在非洲以及南美等地设立谷物公司的原因了?”

    点了点头,李毅安说道:

    “谷物公司,矿业投资,前者关系到南洋人的饭碗子,而后者关系到南洋的钱袋子,南洋的资源总归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海外投资来保证这两点,只要我们做好这一点,即使是南洋的人口达到4亿,这些也都不是问题。”

    这并不是夸张,美国拥有45亿亩耕地,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每年可以出口几亿吨粮食,而相比之下,非洲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只不过受限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非洲的农业潜力一直没有得到释放。

    其实非洲的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只要投入相应的技术,引进现代化的农业,非洲必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粮仓。

    这是另一个世界的经验——在另一个世界,与欧美从非洲掠夺不同,东大在非洲是建设性的,在苏凡以及埃赛俄比亚等国,东大的农业水利专家帮助当地兴建了大量的现代农业设施,正是靠着这些设施,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芝麻出口国。

    这还仅仅只是稍微开发了一下,就显现出如此良好的效果,要是全部加以开发的话,那还不原地起飞吗?

    所以,对于非洲的农业李毅安一直都是非常看好的。当然,这个目标靠非洲人自己肯定不行。

    那些人干活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另一个世界,非洲人在35亿亩土地上生产出了2亿吨粮食。

    “虽然非洲拥有极其广阔的土地,但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原始的靠天吃饭,限制了非洲的农业发展。

    所以,南洋所需要就是成立谷物公司,去开垦非洲的土地,把当地的土地变成我们的农场,开发当地矿产,把它们变成南洋的矿山,而这些,都需要人……”

    听着父亲的解释,李奕轩立即明白了过来,就像父亲曾多次说的一样:
    “需要的是管理人员吗?就像罗马人一样!”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46599934/303017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