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歪论
就在廷臣们廷议大开海禁时的时候,各部院衙门都在议论纷纷。
翰林院检讨厅中,翰林们也对大开海禁之事各陈己见,争论不休。
“‘不许寸板下海’是祖制,万万不能违背,更何况倭寇之患祸于市舶,怎还能大开海禁?”翰林院编修李自华道。
不少翰林都是出声表示赞同。
检讨陈思育反驳道:“元实兄此言差异,海禁虽是祖制,但海禁这么多年来,我等也看到了,海禁愈严,倭寇反而愈加猖獗,何也?因海禁故,海滨民众,断了生计,不得已而入海从寇。另外,海贸有巨利,海禁禁了海市,商不得通,则转而为寇,以致私市不止,倭寇难平。元实兄为华亭人,难道会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陈思育湖广武陵人,与张敬修是老乡,在翰林院中与张敬修也很交好。
罗万化点头道:“陈检讨言之有理,在下久居浙东,亲眼目睹禁市舶司后,沿海海商、豪强、宗族无以为利,便去勾结倭寇,使走私猖獗男禁,以至于剽略州县,祸害一方,而倭寇之中,倭人实不多也,大多为沿海断了生计的普通民众,皆我华人。可见海禁禁了这么多年,非但未扫清倭寇,反而逼得我华人如海为寇,也正是因为此,这倭寇才难以平定。”
罗万化能被点为榜眼,其见识还是不凡的,再加上他又是浙江人,这么说也有些说服力。
黄凤翔道:“一甫兄所言甚是,我在泉州所见亦是如此。是故,去年朝廷才会从福建涂巡抚所请,开月港以通市,市通后,不仅倭寇渐消,海商齐聚,就连月港那偏僻之处,也一下子繁荣起来,可见这海禁确实得放开。”
“罗编修、黄编修是在质疑祖训吗?”编修周子义严肃道。
罗万化、黄凤翔都不敢接话。
这时,一道淡淡的声音传来:“其实开海禁并未违反太祖祖训,而且这么多年来,海禁利弊已是显而易见。”
众人循声望去,见出声之人是一向不轻易说话的张敬修。
周子义闷声道:“片板不下海,是太祖爷定下的祖制,难道张修撰不知道吗?”
“晚辈自然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而且知之甚详。”
周子义不悦道:“张修撰既然知道,又怎敢说开海禁未违反祖制。”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 看书领现金红包!
张敬修眉毛一扬,说道:“众所周知,太祖爷共下过六道关于禁海的谕令——洪武四年,‘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十四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十七年,‘派信国公汤和巡视浙闽,禁民入海捕鱼’;二十三年,‘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二十七年,‘敢有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洪武三十年,‘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这便是太祖禁海祖训吧?”
李自华接过话来:“不错,这太祖祖训从头到尾都是禁,开海禁难道不是违反祖训吗?”
“是禁不错。”张敬修不慌不忙道:“但诸位可听出了其中的变化吗?”
“什么变化?”众翰林都是问道。
张敬修笑道:“诸位没感觉到,禁令是在不断放宽的么?所谓‘片板不下海’,只是洪武四年第一道谕旨的通俗说法,如果太祖真想将其作为铁打的祖训,何必还要下另外五道不同的谕旨呢?所以我等还需用心钻研体会太祖爷的圣意,绝不可以被似是而非的祖训缚住手脚”
周子义冷笑道:“倒要向张修撰请教太祖爷圣意为何?”
张敬修侃侃而谈道:“太祖皇帝驱逐鞑虏,肇始皇朝,其见识之高远,其思虑之深远,乃我们这些后代臣子不敢质疑,也无需怀疑的。因此,我等要遵守太祖祖训,还需将太祖爷的圣意弄明白。而要弄明白太祖圣谕的真意,就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才可。
先说最初一道圣谕,是禁止私自出海的……当时天下初定,张士诚、方国珍等残余势力退往沿海岛屿,却贼心不死,一方面在国内拉拢一些人培养党羽,另一方面勾结海寇欲卷土重来。所以太祖爷下令禁海,以隔断贼子与大陆的联系,使其不攻自破,可谓妙策。”
再说第二、第三道,是‘禁止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止入海捕鱼’,此段时间正是胡惟庸案发,其罪名之一便是私通倭寇,此道圣旨正是针对此案而发,乃是鉴于国内的紧急状态,而特别的颁发的……”
“不对吧,张修撰。《太祖实录》中,太祖皇帝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这不正是太祖皇帝禁海的态度吗?”周子义冷笑着打断张敬修。
“周编修,‘尝字’何意?”张敬修笑眯眯问道。
“这……”周子义顿时哑口无言。
张敬修继续道:“周编修也应知太祖之意了吧。太祖为何禁海?乃是因海滨民众,可通过海路与番邦交通贸易,若是不禁海,海滨的百姓们就会通过海路进行私下贸易,获取巨利,如此百姓则会不思劳作,专事商业。而太祖曾下令,可直接逮捕‘不事劳作,专事商业’之人,忧心触犯法令之人太多,所以曾经禁止往来。”
目光扫了专心聆听的众位翰林,张敬修淡淡道:“再看这第四道谕令,洪武二十三年,‘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显而易见,太祖只是要严禁违禁之物出番,对于茶叶、丝绸、瓷器等物,还是可以与外国开展贸易往来的。
至于第五、第六道谕令,‘敢有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诸位且注意‘敢有私下’及‘不得擅出’二词,从此二词可看出,太祖爷说的是禁止私市贸易。言外之意,官方互市,或商民在朝廷允许下,可与外国互市。
这也正是太祖爷圣明,想出来的两全其美之策,既可以得到海上贸易之巨利,又可以避免百姓通番忘本,荒废了农事。因此,无论是开月港、奉化,以船引允许私贩赴南洋互市,还是重开市舶司,重启官方互市,皆未违反太祖祖训,而是顺势而为,这也是太祖圣谕的真意!
而圣上正是有此认识,又有这几十年海禁的经验教训,才会下旨同意福建涂巡抚所请,下旨除贩夷之律,并令廷臣廷议大开海禁,重启市舶司之事。毕竟,放开月港、奉化之后,倭寇渐消、朝廷得关税之利乃是事实。由此也可见陛下的圣明。”
众翰林听得是目瞪口呆,还可以这样解释太祖的圣谕?
“一派胡言,张修撰巧舌如簧,竟然如此曲解太祖圣谕。”周子义气得胡子都歪了,眼睛瞪着张敬修。
“我倒觉得张修撰言之有理,太祖爷圣明,其圣谕必有深意,怎能似是而非看待。嘉靖二年宁波之乱前,倭寇也不过小股而已,不成气候,但自嘉靖二年后,海禁愈严,倭患反而越重,致使两浙、福建饱受倭寇之苦,可见太祖皇帝正是明白此中关联,才未说完全不与外番往来,只是要严控而已。”
张敬修闻言大喜,这么好的捧哏是何人?忙看向那捧哏,见其乃是编修沈鲤,便朝其拱手示意。
这时,罗万化、黄凤翔出声赞同他们的同年状元。
也许是倭寇之患的教训太深,竟也有不少翰林支持张敬修这番歪论,倒让张敬修觉得,这个时代的精英并非是迂腐之人,只是有不少精英因私利,而故意不去求变而已。
“诸位在争论何事?”
众翰林正争得激烈时,掌院学士诸大绶和张四维、申时行等天子讲官,及展书官王锡爵、余有丁进了检讨厅。
“见过掌院学士。”厅中众翰林躬身向诸大绶行礼。
诸大绶笑着道:“诸位在谈论何事,这么热闹。”
侍读陶大临道:“掌院可来得迟了,方才张修撰解释太祖祖训可着实精彩。”说着将众翰林谈论海禁及祖训的言论细细说与诸大绶等人听。
诸大绶等人也被张敬修那番歪论惊得合不拢嘴,这真的是太祖爷的圣意吗?
https://www.biqivge.cc/book/4659/655805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