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死亡游戏
如今再去搜索蓝鲸游戏这几个词语,在网上会出现一条友情提示。
请远离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活动。
这是一款俄罗斯的死亡游戏 ,参与者大多是10~14岁的青少年。
他要求参与者在50天之内完成五十多个自虐任务,用刀在手臂上刻出鲸鱼的图案,仅仅是这个死亡游戏的入门关卡。
还有一天不和人说话,凌晨4:20起床,听恐怖音乐,一整天看恐怖电影等匪夷所思的任务,直到最后一关自杀。
每次完成任务后,还需要提供照片或视频证据 。
这个很多成年人眼中荒诞愚蠢的游戏,却让不少青少年们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匆匆走向生命的归途, 曾有130多名俄罗斯青少年因此自杀。
更可怕的是,到现在俄罗斯至少还有20万人在偷偷参与这项游戏,而且在不断地向世界扩张。
2017年,四川公安机关就曾破获一起蓝鲸案件。
52人参与蓝鲸死亡游戏,其中22人有自残行为,俩人因参与过深,精神出现异常被送医治疗。
参与者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29岁。
案件瞬间引起全国震动。
2017年5月25日。
一个报警电话,打进了川南某县公安局。
电话那头传来少年微弱的声音,我参与了蓝鲸死亡游戏,快来救救我。
听到蓝鲸这个字眼,民警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展开解救行动。
在报警当晚,找到了这个17岁的少年,他已经连续参与12天的蓝鲸游戏。
他的计划是在进入游戏任务的最后一关,自杀前把自己的身体器官卖掉,换钱之后,把钱留给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但在慢慢被吸入最可怕的环节时,他想起父母,想起亲人和他的小伙伴们,想起曾经快乐的一幕一幕。
他幡然醒悟,于是拿起电话报了警。
四川17岁男孩儿小亮早早辍学,步入社会。
工作不顺利,与父母关系紧张 ,周遭的人与事儿都让他感到压抑。
以至后来发展到要通过自残来舒缓,用身体上的痛感来换取心灵上的快感。
一次偶然间,小亮通过境外网站第一次接触到了蓝鲸游戏。
在他看来,这个游戏的环节设置,自与他自残解压的方式不谋而合。
于是,小亮开始了蓝鲸游戏之旅。
自此,爱睡懒觉的他,像变了一个人。
按照任务要求,每天早上4:20起床打卡,领取新的任务。
与此同时,还网购了手术刀和酒精灯, 用手术刀在身体上划伤痕,完成任务,再用酒精给伤口消毒。
随着游戏的深入,每个环节对身体上伤口的深度和数量要求越来越高。
小亮却如中了邪一般沉迷其中。
其后按照任务的要求,他又完成了砸车、抢钱,看血腥电影,极限运动等任务。
游戏愈加深入,死亡诱导愈加明显。
打报警求助电话之前,他已经幻想着将自己的器官卖掉,换钱留给父母,然后悄悄自杀。
就在那个生死抉择之夜,对父母亲人的情感唤醒了他。
小亮并非个例。
同年5月。
四川某市一所中学的六名初中生也先后加入蓝鲸游戏。
小刚、小杰等六名男孩儿通过qq号码先后加入有关蓝鲸游戏qq群接收游戏任务。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照镜子。
两只眼睛一直直勾勾的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直到对镜子里的那张面孔产生陌生感,第一个任务就算完成了。
通过长时间照镜子,连续不断的看恐怖片,凌晨4:20起床服用不明药物,他们逐步被控制。
开始用尖刀在手臂上划蓝鲸的图案。
从警方提供的照片来看,六个孩子的手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痕,触目惊心。
截止案发时,小杰已经完成了45关,一行的其他五人也完成了20~30关不等。
当民警见到小杰时,他已经语无伦次,目光呆滞,因多次服用不明药物,精神出现了异常。
2017年7月。
蓝鲸游戏发起人布得金在俄罗斯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
此前,他被怀疑煽动15名未成年人自杀, 但最后只有两个半案件被坐实。
2017年上半年。
蓝鲸挑战进入中国五月,共青团官微在微博上表示,捕鲸计划已经启动,各地开始全面拦截蓝鲸死亡游戏 。
很多涉及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已经被封号。
但仍有qq群改头换面,并试图通过更严格的入学审核求生存,也有此类游戏组织者转入微信群诱导人参与。
为了避免游戏参与者中途退出,游戏群主会在发放任务之前要求游戏参与者提供个人信息。
包括身份证,父母电话等,有些甚至还要求提供个人裸照 。
开始执行任务前,基本上所有游戏参与者都会被威胁 。
一旦中途退出,你以及你的全家就会被人肉,甚至会被追杀。
你的裸照将会流传到网络上,开始了就没有退路。
所幸的是,还没有参与者走到最后一关,多数人都在中途选择退出。
警方调查发现,这些参与者多半是自愿主动参与的。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是受周围人影响或者是邀请加入的。
继蓝鲸之后,一款身体刺绣的游戏已经在日本青少年当中流行起来。
这款游戏是用缝衣针在自己的嘴巴,手臂等部位穿针引线,刺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拍照发到社交网站上。
好的构图和创意都会引来围观者得叫好。
和蓝鲸一样,都是青少年想博取周围人关注采取的一种极端方式。
的确,在成年人看来,这些游戏匪夷所思。
但是对于价值观尚未建立完整,又心理脆弱的青少年来说。
这些游戏包装出来的神秘感,内容的黑暗性,很容易对他们起到煽动作用。
在生理折磨的同时进行心理诱导和恐吓,更容易使青少年走上不归路。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https://www.biqivge.cc/book/46235541/303025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