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 第73章 贫困的大明

第73章 贫困的大明


见皇帝震怒,群臣不约而同低下头,生怕成为下个被责罚的对象。
  朱元璋双手紧握龙椅扶手,深吸几口气,才勉强平息内心的怒焰。
  "这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刻。户部尚书,立刻让你的人估算一下,要缓解武昌及周边地区的灾情,需要多少粮食?"
  "微臣估计,至少需要三十万石,还不包括药品和其他必需品。如果长江再次决堤,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户部侍郎缓缓抬起颤抖的头,小心翼翼地回应。
  "三十万石远远不够!"
  朱高炽向前一步,根据户籍记录,武昌及其周边至少有三十万人口。洪水过后,灾民数量将急剧增加,为了尽量减少伤亡,不能仅按最低标准计算。
  况且,洪水过后常常伴随瘟疫,药品开支也必须考虑在内。
  "皇爷爷,孙儿有不同见解。"
  "炽儿,你尽管说!"
  朱高炽主动发言,让朱元璋的脸色稍有缓和。
  "许多百姓和户部一样,依赖剩余粮食度日。户部侍郎未曾经历饥饿,不了解粮食需求不足为奇。"
  "如今,百姓期待秋收能给他们足够的粮食过冬,但洪水已将他们的希望冲毁。没有秋收的支持,百姓冬季生活将成问题。朝廷的救济必不可少,至少要持续到春天。"
  "因此,这次救灾是一场持久战。即使我们熬过冬天,春天来临,仍需继续投入,帮助百姓恢复农田,清除淤泥,疏浚河道,完善水利设施。所以三十万石粮食远远不够。"
  户部尚书闻言,面露难色。
  "照世子殿下所说,京师大仓目前只剩下三百万石粮食,其中两百万是储备粮,不宜轻易动用。"
  正如户部尚书所言,大明此刻正处在发展初期,百废待兴。刚刚摆脱战争的困扰,又面临如此困境。北方战事尚未结束,需要朝廷支持;南方边境虽渐趋稳定,但也需经营。可以说,如今的大明,军事储备并不充裕。
  "那就从湖广荆州等地调集粮草,火速援助武昌!"
  朱元璋思虑片刻,果断下令。
  "陛下,荆州的粮仓已划作军需,而九江因夏季洪灾,库存粮草所剩无几……"
  "顾不了太多了,民众生活才是首要,北疆战事即将收尾,先调湖广的粮草应急!"
  朱元璋起身,在御座前来回走动,内心焦虑不已。
  湖广乃大明军事要冲,专司战事后勤,如今洪水肆虐,已不得不动用军粮以解民困。
  朱高炽紧闭双唇,一时也拿不出对策。
  "朱儿,武昌素有兵家重地之称,对吧。"
  韩信的声音在脑海中悄然响起。
  "军队的力量无穷无尽,在这紧要关头,你可以借助他们,助民抗灾,重建家园。灾情早日结束,大明的消耗就越小。"
  这个建议让朱高炽豁然开朗。
  "皇爷爷,武昌驻军有多少人马?"
  "炽儿,有一万之众,何故询问?"
  朱元璋被孙子的提问搞得有些措手不及。
  "皇爷爷可令军队参与救援,他们身披甲胄,如铜墙铁壁,若能在洪水中守护百姓,减少灾害损失,或许能缩短我们持久抗战的时间。"
  "再者,士兵们的勇敢行为定会触动民心,灾难面前,百姓情绪低落,有他们的帮助,一切将向好发展。"
  朱元璋闻言怔住,权衡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而朱高炽却已灵感迸发,想法接连涌现。
  "皇爷爷,武昌地处平原,洪水决堤后流速会逐渐减缓,此时治理或许能见效。我认为,我们不应仅限于赈济,应像治理洪水一样,疏导胜于堵塞。"  听罢,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领会其意,脸上洋溢着欣喜。
  "陛下,此计可行。军队本就靠军粮维生,以此为由调动更为合理,不会引起异议。"
  户部侍郎点头赞同,态度坚决。
  朱元璋沉思片刻,望向孙子,挥手示意。
  "立即执行,通知武昌守将!按燕王世子之策行事!"
  "臣遵命!"
  户部侍郎一边应答,一边满心欢喜地消失在夜色中。
  然而,粮食问题虽解决,资金问题尚待处理。
  "陛下,修复水利设施,雇佣工人还需一定银两。"
  工部尚书观察着朱元璋的神色,决定提出这个议题。
  "陛下,所需费用您可有打算?"
  朱元璋转过身,坐回龙椅,似乎心情略有好转。
  "微臣估算,大约需银八十万两!"
  "交由户部处理,八十万两应能筹措得到。"
  "陛下,户部账目现今仅余二百万两!"
  工部尚书面露困扰,若非必要,他不会在此刻提及此事。确实,北伐耗费巨大,一次性支出八十万两,明朝财政将捉襟见肘。当前驿站改革虽进展顺利,但这是一项长期投资,短期内难以回本。
  "取,能筹多少便先取多少。不足部分,朕自会设法。首要之务,以民为本,优先解救灾情。若有必要,朕愿从宫廷开支中扣除。"
  "臣遵命!"
  目睹朱元璋的决心,工部尚书心中生出敬佩,随后退出奉天殿,融入了黑夜。


  https://www.biqivge.cc/book/45120762/303029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