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所有人核查完身份及所带的物品后,就被官兵就近安排在芜水村附近。于连海告诉他们因为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长时间,每天有官兵把守,他们没办法去任何地方,需要住的话,只能就地取材自己建造房子,若是需要帮助,他可以让懂建房的造船师傅去帮忙,不过需要付一定物品及银钱,也可以让他帮忙联系官兵允许芜水村卖给他们必要的生活物品。
袁柳臻和陶傅听后并不意外,于连海送他们到达永州已经很不错了,不可能再给他们提供食物或者再免费为他们建房。
大家在船上已经熟悉不少,关系好的几人便一起商定要怎么建房或者能拿出多少东西、银钱去交换让于连海找人帮他们建房。
袁柳臻一行人有陶傅在,自然不需要人帮忙建房。
陶傅和袁柳臻商定后便决定先盖两间茅草屋,他们带的东西比较多,还有一些银钱,可以找于连海帮忙给官兵说说让芜水村的人给他们换些日常用品,倒是不用担心。
其他没什么东西,也没什么银钱的人决定先席地而睡,白日可以跟海平村的人一起捡拾或者打捞一些海鲜充饥。
有于连海在,官兵也没为难他们,只要在官兵把守的范围内活动就可以。只是若是有人逃跑,会连累在永州的亲朋好友,亦或是他们。大家经历过造船,又一起在船上住了一个多月,彼此熟悉,自然不会有人擅自离开连累其他人。
除了官兵把守他们,不让他们离开他们划定的范围外,于连海也会找人看着他们,不让他们离开,以免连累其他人。
现在特殊时期,大家心里明白,只能一起生活。
他们被安排的地方有一座平缓的小山,山上有不少树木,可以用来建房,一面靠近海边可以依靠海中鱼类生活。
森林中并无其他动物,只有一些鸟类,也无可产出食物的果树,地面倒是生长了不少杂草。
袁柳臻和陶傅经过森林的时候,还看到不少野菜。
他们找到一处适合搭建草屋的地方,陶傅便开始忙活起来建造草屋。
袁柳风和袁柳风轮流照看小轻、小浅和帮陶傅建造草屋。
陶傅建造过草屋,又建造过石屋,对于建造草屋非常熟悉,找到合适的树木,借于连海伐木工具后便开始忙活起来。
于连海在他们被安排在这里后的第二日便将在船上雇佣陶傅做饭的银钱给了陶傅,总共给了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银子差不多大客栈主厨四个月的工钱,于连海还是给他们给多了,袁柳臻知道于连海是想跟他们交好,也安心把所有银钱都收了起来。
有于连海牵线,大家一边建造房屋商量着接下来怎么生活,一边等着于连海跟官兵沟通好让芜水村的村民把日常用的物品,比如衣袍、锅碗、锄头等之类的日常工具或者小玩意、吃食等东西拿到他们附近在官兵的监管下卖给他们。
大家都开始盘算着身上的银钱以及身上的物品看看都能换什么东西。
在这段时间,除了陶傅和袁柳臻一行人外,其他人没吃到陶傅做的食物,每日吃自己捕捞或者捡拾的海鲜倒是有些食不知味,看到陶傅做饭时散发出来的食物香味,想吃却因为不好意思,没敢去蹭饭。
他们待的这处地方海鲜资源非常丰富,可能是因为没有太多人居住在这边,太阳刚出来,他们去岸边捡拾海鲜总能捡来不少。
袁柳臻很喜欢一早跟大家一起捡拾海鲜,陆怜经常跟他和袁柳风一起捡拾海鲜,还会给他们说捡拾哪些海鲜新鲜,哪些海鲜不新鲜,还会告诉他们蛏子怎么抓、蛤蜊怎么找。他们知道后捡拾海鲜速度更快也能收获更多。他们还用银钱跟陆怜换了不少盐。
这些捡拾的海鲜,他们一部分用来吃,一部分陶傅处理后进行腌制。
捡拾后的海鲜,陶傅处理后会配上森林中采摘的一些野菜进行料理,料理后的味道非常好。
唯一不好的地方便是他们已经连续吃了好长时间的鱼肉,没有吃到面和米,有些特别想吃。
他们住在地下森林后,也是除了鱼和肉以及水果、果干等东西,并没有吃到米和面。
因此,两人商量后便决定等芜水村人过来卖他们东西时一定要多买一些米和面。
到时候想吃海鲜疙瘩汤、蛤蜊盒子,就不在话下了。
很快,一转眼半月过去,驻守在海边的官兵变得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可能是东洲派来的战船接近永州的缘故,海岸线开始防守加固,特别是靠近渡口的地方,官兵比之前多很多。
于连海在这半月,也和大家一样让懂建房的造船师傅监工盖院子。
那院子只盖了一部分,看起来也非常大,应该是要盖可以容纳不少人住的院子。
半个过去,陶傅已经把两间茅草屋盖好,他们也已经住了进去。
袁柳臻、陶傅以及小轻、小浅住一间大茅草屋,袁柳风独自住一间小茅草屋。
茅草屋外是搭建的简易的灶台,方便做食物。
住进茅草屋的袁柳臻看着这间比里沟村山上更加简陋的茅草屋,想到住在茅草屋时悠闲的日子,不免感叹世事无常,那时候没有战乱,也不会担心太多,现在却不一样,战乱后,他们过的日子常常精神紧绷,也不能跟袁震剑他们团聚。
半月后的这天,于连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跟大家说了明日可以跟芜水村人买东西或者换东西,大家晚上的时候都把要换的东西或者要买的东西盘点一下,陶傅、袁柳臻、袁柳风也不例外。
三人聚集在茅草屋中商量着要换的东西和现在身上能够换东西的物品。
“银钱一共是三百多两,还有阿傅给我的这些值钱的聘礼,一些从地下森林带过来的食物没有吃完、小轻和小浅的奶粉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一些银钱买些面粉、大米,还可以用奶粉换些鲜奶给小轻和小浅。至于用的锅碗、罐子之类的也可以多买一些,还有就是锤子、斧头之类的工具也可以买一些。”袁柳臻对陶傅和袁柳风说。
陶傅听后认同地点头道:“行,那明日看需要什么都可以多买一些。”
袁柳风听后道:“我身上还有阿父走时给的一千两银票及差不多十两银子,若是需要银钱可以随时跟我拿,我自己也不需要什么东西,要是有书或者笔墨之类的可以买就更好了。”
袁柳臻知道袁柳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笔,他自己也是,也想看看能不能有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可以用。听袁柳风说柳相霜离开时给了一千两银票,袁柳臻一点也不意外,总归柳相霜还是担心他们的。
想到这里,袁柳臻叹息一声又跟陶傅和袁柳风商量了一下急需买的东西,便早早睡去。
睡在茅草屋中的这几夜很冷,比在船上时候都要冷,袁柳臻睡觉时总是靠陶傅很近,陶傅也很自然地紧挨着袁柳臻睡着,小轻和小浅是在他们旁边睡得很熟。
第二天,他们早早起床,已经有不少人在外面聚集在一起,等候着芜水村那边的人过来。
为了防止意外,他们跟芜水村购买东西都需要经过官兵检查,芜水村人收到的银钱及东西也需要经过官兵检查。
他们在于连海的带领下在指定的海边等了没多长时间就看到挑着担子过来的芜水村人,芜水村人被一位年长的老者带领着过来。那老者看到于连海非常熟稔的打招呼。
于连海跟芜水村的人似乎很熟,除了那个老者外,还有不少村民跟于连海打招呼。
大家见此,都松了一口气,在于连海的带领及介绍下,芜水村的村民也跟他们亲近不少。
芜水村的村民带的东西很多,于连海提前跟牵线的官兵沟通过,知道他们大部分人需要米面之类的东西带了不少。
只是这些米面的价格比平时的价格贵上不少,袁柳臻和陶傅有银钱,第一时间跟芜水村的村民买了不少,够他们差不多吃一月之久,然后又相继买了其他用的东西,看到有卖鲜奶的也买了一陶罐。
袁柳臻带的奶粉跟那个卖鲜奶的人介绍了一下,说这奶粉是野山羊奶做出来的,那人尝过味道后就被奶粉的味道吸引了,味道比鲜奶好吃多了,便把袁柳臻带的奶粉全买走了。
袁柳臻高价卖出奶粉赚的银钱几乎抵掉了他们购买东西银钱的一大半。
陶傅和袁柳风在一旁看着,被袁柳臻卖奶粉时,说的各种营养价值折服了。
今日特别热闹,芜水村来的人虽然不多,但想买的东西基本上都能买到,唯一没买到的只有笔墨这类东西。袁柳臻还买了不少布,准备给小轻和小浅做衣袍用,两个孩子到现在还没穿过新衣袍,在看到这些布匹的时候,他心中愧念更多。
他并不会缝制衣袍,在买布的时候,有些犹豫,要不是陶傅说自己会缝制衣袍、会刺绣,他可能不一定会买布,而是买衣袍。在陶傅说自己会缝制衣袍、会刺绣时,他当时就想起了陶傅小时候跟陶傅娘亲做刺绣赚钱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感叹。
除了布,他们还买了不少芜水村人种出来的蔬菜,买的差不多后,他们才经过官兵核查过所有物品后满载而归。
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买了或者换了不少自己需要的东西。
今日换东西或者卖东西时间不长,但芜水村人和他们都非常满意,也希望以后能够经常换些东西或者买些东西。
于连海打通官兵这边的关系后,便和芜水村约定了每七日可以进行一次物品买卖或者交换,双方都非常满意。袁柳臻他们不能随意离开,不少东西只能从芜水村这里获得,而芜水村人卖给他们东西价格又比一般情况下高,芜水村人赚的多一些自然乐意。
大家换到不少能用的东西后,生活质量也比之前好多了,至少他们不用再每天没被子盖,吃的只是海鲜。
他们还从芜水村那里得到可以卖珍珠以及稀有的海鲜给芜水村的消息,有了这个消息后,海平村人商定后便决定多找一些珍珠以及稀有海鲜,存够后卖给芜水村得一部分银钱,这样他们也可以用银钱从芜水村那里买东西。
袁柳臻和陶傅、袁柳风回到住处,把买来的东西摆放好,陶傅则开始用布剪裁给小轻和小浅做衣袍,袁柳臻和袁柳风没什么事就在一旁看着。
袁柳臻在陶傅给小轻和小浅缝制衣袍的时候,突然道:“阿傅,我们要不要继续卖小食?和里遥村时候一样。反正以后每隔七日会和芜水村买卖东西。到时候可以赚些银钱,也好以后用。”
陶傅听到袁柳臻这么说一点也不惊讶,笑道:“行,那到时候可以提前做些辣根、锅巴之类的小食。先卖卖看,要是卖的好以后可以继续卖。我听时稔他们说要和海平村人一起找珍珠和捕获稀有的海鱼。以后我们这边恐怕会和芜水村形成一个小的街市,卖东西赚银钱应该不错。”
“我也这么想。咱们现在不能离开这里,赚一些银钱好在永州开饭铺或者客栈用。”
袁柳臻说这些的时候,陶傅很惊讶袁柳臻还记着开铺子、开客栈的事情。
袁柳臻见陶傅惊讶毫不避讳道:“于先生说永州经商很不错,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反正短时间内也无法回到西州和东洲,还不如在这里开饭铺或者客栈,就当把之前计划没完成的事情完成了。也能赚不少银钱,以后用着也方便。”
“好。”陶傅听后一笑,知道袁柳臻有自己的打算,他知道无论何时钱都必不可少。因为他经历过穷,也知道药有多贵,贵的药才能治好病或者延续生命。有钱自然好,也许战乱时候需要交付不少银钱,很可能掏空家底,但等战乱平息,银钱必不可少,也是他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
袁柳风听到袁柳臻和陶傅之间的对话,心中非常羡慕,想到以前的他风流倜傥,拈花惹草,但也不是特别随便的人。从跟袁柳臻汇合,知道袁柳臻是哥儿,跟袁柳臻学到不少后,那种拈花惹草的心思淡了不少,看到袁柳臻和陶傅之间相处的模式,他非常渴望自己身边也能有一个相伴的人。现在他并不会像以前一样游戏花丛,也开始认真思考成亲的事情。
随后七日时间,大部分人都去海边找海贝收集珍珠,也会收集不少稀有的鱼类,当然大部分不能吃完的海鱼基本都腌制起来或者晾晒起来方便做饭吃。
七日过去,魏时稔他们收集了不多珍珠,应该能换一些银钱,还收集了一些海鱼等着跟芜水村的人换东西。
袁柳臻和陶傅一大早便开始忙活做辣条和锅巴,只用了一小部分米,做的量也不多,想着先试试看,看看芜水村对这两样小食反应怎么样,然后再做打算。
这七日,他们没有跟魏时稔他们收集珍珠和海鲜,大部分时候都是照顾小轻和小浅,也想多陪陪小轻和小浅,便没有着急收集珍珠和海鲜。陶傅在这段时间给小轻和小浅做了一身新衣袍,用剩下的布给袁柳臻也做了一身衣袍,衣袍上还刺绣了非常繁琐的图案,看起来很漂亮,只是衣袍颜色带些淡粉,穿在小轻和小浅身上显得两小孩异常可爱,穿在袁柳臻身上倒显得有些反差。袁柳臻却一点也不在意,虽然他不适合穿淡粉色的衣袍,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穿着同样颜色的衣袍抱着小轻和小浅时那种满足幸福的感觉。
上次卖布的芜水村人手上只有这种淡粉色的布,这种布一般是用来做被罩用的,他们现在条件艰苦,也不挑,用来做衣袍就挺好的,最重要的是袁柳臻、陶傅、袁柳风三人中只有袁柳臻拥有一件新衣袍。
上次他们询问过那个卖给他们布的芜水村人,那人说他这些布是以前买的留下来的陈布,也是想着看看他们这边人要不要。
芜水村距离芜城很远,要想买其他布匹或者新衣袍比较困难,能卖给他们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没用过的陈物或者用过比较新的旧物。
以他们现在的条件,确实没得挑。
今日他们出茅草屋的时候,袁柳臻穿着淡粉色的衣袍,怀里抱着穿着淡粉色衣袍的小轻和小浅,身旁跟着穿着旧衣袍的陶傅和袁柳风,显得穿着淡粉色衣袍的袁柳臻更加独树一帜。
袁柳臻一出门就碰到了来找袁柳风的陆怜,陆怜看到袁柳臻吃惊道:“臻夫郎,今日穿的可……”陆怜似乎找不到很好的词说了句“可喜庆了”便去跟袁柳风说了一句什么又跑去找他家人了。
袁柳臻垂头看着这身粉色少女般的衣袍,有些扶额,要不是陶傅做衣袍技术不错,很容易做成女人穿的衣袍。
不过,这个时代有的哥儿穿的衣袍颜色挺花的,就是没有他这么粉而已。
袁柳臻出门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过之处,打招呼的人全都面带微笑地喊他“臻夫郎”,让一向穿着低调的袁柳臻有些尴尬。
就连于连海看到袁柳臻都笑着询问袁柳臻今天是什么喜庆日子,袁柳臻笑着应了句“今天是和芜水村人买卖东西的日子”。
于连海有些不明所以,还是笑着询问袁柳臻今日想买什么东西。
袁柳臻笑着回答:“想买的东西一会儿过去那边看看,想卖的东西倒是有一些,于先生要不要尝尝?”
袁柳臻说着让陶傅把放在陶傅编织的简易竹篓中的木盆中的辣条和锅巴拿给于连海看,于连海看到辣条和锅巴的模样后,吃惊道:“阿傅和臻夫郎会做这种小食吗?”
“对。都是阿傅做的。”袁柳臻回答。
“我可以尝尝吗?”于连海看向陶傅显得有些意外。
袁柳臻用筷子给于连海夹了几根辣条,于连海用手接过辣条尝了一口,只是一口他就惊叹道:“这小食的味道跟月城卖的小食味道很像,简直一模一样,只是月城卖的小食没有阿傅做的好吃,这小食名叫辣根和锅巴吗?”
“对,于先生知道?”袁柳臻吃惊道。
“嗯。”于连海点了点头说:“西州刚发生战乱,东洲还未发生战乱时,我当时在月城一家小食铺中吃过这种小食。因为味道很好,家中夫人喜欢吃,印象很深。”
袁柳臻听后想到沈兰月以及蛮大叔在西州发生战乱逃亡永州月城的事情,他想着可能蛮大叔和李娘到永州月城后继续卖辣条和锅巴之类的小食吧,想到这里,他心里放松不少,至少可以确定蛮大叔和李娘已经在月城了,这样袁震剑他们过来永州也好找到蛮大叔、沈兰月他们。
“我记得那家小食铺子名叫淘小食,当时我还想见铺子掌柜,那管事告诉我说掌柜还在西州还是东洲来着,不记得了。”
于连海说着无心,袁柳臻听后却很感动,他知道一定是蛮大叔和李娘他们在永州后重新开了淘小食,还记挂着他和阿傅是掌柜。
陶傅听后也是心里一暖。
这让他们都觉得想尽快和蛮大叔他们汇合,只是他们现在的情况无法汇合,也无法知道袁震剑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有询问过于连海能否传递书信到其他城,于连海都是给了否定的回答,要传递消息估计得很长时间之后,至少得确定他们没有问题才行。袁柳臻便想着过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让于连海托人打听袁震剑他们现在的状况。
袁柳臻稳了稳心绪笑道:“那好,要是能去月城了,我们一起去月城的淘小食看看。”
“没问题,不过你们这辣根和锅巴怎么卖的?我想买一些吃。”于连海笑道。
“辣根的话五文钱一斤,锅巴的话八文钱一斤。”
袁柳臻定价和里遥村定价一样,于连海听后惊叹道:“这也太便宜了,我当时在月城买的辣根要三十文一斤,锅巴的话五十文一斤。”
“能卖这么贵?”袁柳臻知道月城繁华,但辣条和锅巴也不能卖这么贵吧,看来他还是低估了永州人的富裕水平。
“不贵不贵,三十文一斤辣根还好,买的人挺多的,我当时排了好长时间的队。阿傅只做了一木盆辣根和锅巴的话,还不如全买给我,我买了给连师傅他们尝尝鲜。”
“可以,没问题。”陶傅赶忙给于连海把木盆中的辣条和锅巴称了一下,没有牛皮纸,只能连木盆一起给于连海,总共卖了三百文。他们做辣条和锅巴量少,能卖三百文算不错了。
于连海接过装满木盆的辣条和锅巴,兴奋地跟陶傅和袁柳臻告别,说要先把这些带回住的地方。
袁柳臻看着于连海的背影不禁一笑,果然辣条无论在什么地方,大部分人都特别喜欢。
因为于连海跟他们卖辣条和锅巴,他们耽搁了不少时间,等他们过去芜水村买卖东西的地方时,魏时稔他们已经买东西和换东西差不多了,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东西。
https://www.biqivge.cc/book/45063202/269909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