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皇帝的疑惑
魏忠贤并没有随着皇帝一起在朝堂里呆着,因为他现在“九千岁”的关系,只能选择避嫌躲在朝堂之外偷听一番,除了这招,对于时局的了解需要通过下面百官和各处送来的奏章来看了。 但是这个了解方法局限性很大,因为这些奏章是会被先送到内阁由内阁辅先进行批注,基本是要留的帖子才会被送到皇帝面前,所以一些内阁辅大人觉得不怎么重要的帖子直接给忽略了,基于这个原因,魏忠贤不得不在朝的时候躲在朝堂之外扒墙根。
当然,作为大武朝特务机构东厂的总管太监,他还有着手下数量众多的太监充当番子四出打探消息,另外还可以通过田尔耕的关系统管到锦衣卫的线,等于是厂卫都归他管,但是这种打探消息的途径远前面的这些更加恼火——这些太监和锦衣卫们往往没多少化,对于各种情报往往分不清楚主次,基本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是统统打包到同一份情报里面送过来,他又缺乏用来分析情报的情报机关,每一条讯息都不得不由他自己来进行逐一甄别,对于一个六十岁出头的老人,这简直是要了他的亲命了,与其等这些过时或者乱糟糟的情报被从武朝各地慢慢送过来,还不如扒墙根偷听来得快,只要不被现成。
不过今天魏忠贤能够得到皇缺银子的结论并不是来自于扒墙根,而是他看得出来,而且整个大武朝缺银子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作为大武朝的夜皇,对于户部的空虚是早已知晓。昨天晚又看过了山西等多地的战报,无论是辽东还是山西,现在都是大把需要银子的,而国内到处都是天灾,大批农民破产抛地逃荒,导致银子收不来。而拿得出银子的豪绅大户却又大多因为手头或多或少有几个读书人,算是拿不出的也能捐个生员免税免赋,因此这天启九年的银根只会以往更加紧巴。今天朝的朝堂之,百官群臣只会为了要钱朝着皇帝张嘴,却丝毫不顾忌国库没有银子的事实——说白了也只有一个原因,大家都在打皇内帑的主意呢。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一条鞭法,加朝廷派出矿监等多重手段聚财,一时间使得国库里的银子盆盈钵满,丝毫不缺银子。可是随着万历三大征,这些银子被很快地用掉了,而整个大武的税收是非常低的,低到了一种令人指的地步,无论是武朝开朝还是到现在,平均农业税不过三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聚财手法之一是来自于矿监,朝廷对于矿产方面的监管为国库收了不少的银子;同时又有张居正采用的一条鞭法对田产采用新的税收方法,使得逃税手段很难实现,严重地打击了百官们家族常见的隐田不报情况。原本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大武朝的财政状况还是可以值得抢救一下的,但是随着张居正的死,一条鞭法人亡政息,而监管矿产税收的矿监一职又因为原本的既得利益者朝官员们的反对,在万历皇帝驾崩之后,也被随后登基的泰昌皇帝所废除。这位天启皇帝的亲爹只做了二十八天的皇帝,因为红丸案而暴毙身亡,却给天启皇帝朱由校留下了一个堪称烂摊子的大武朝。尝到了逼宫甜头的百官们愈为所欲为,每天在朝堂之逼朱由校让步让步在让步,生生的把一个原本有着雄心壮志打算励精图治的新皇帝逼得不想朝,宁愿躲在后宫里做木匠。开玩笑,内帑里的银子可是他那个不喜欢自己的爷爷给自己留下来的,虽然说自己当时没花什么功夫,但是凭本事继承到的钱有什么资格要让自己赔出去?
“你不是说银子的事情有着落了?”朱由校明显对于银子二字很敏感,立马追问道,“快说出来听听。”
魏忠贤却不说话,只是眼睛向着四周看了看,朱由校当然知道他是怕旁边的人把话传了出去,挥了挥手驱散了旁边的太监宫女,又抬手把魏忠贤拉起来,“魏伴伴,到底还是你是朕的心腹,最信得过,现在整个朝堂之都是找朕要钱的人,你却是第一个帮朕想办法解决银子问题的人。”
魏忠贤见旁边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连忙把昨天晚代为批阅奏章的事情跟朱由校详细地说了一遍,朱由校不由得一愣,两只眼睛差点瞪圆了,“什么?在朕的国土竟然有这样一支未服王化的乱民?”但是转念一想,现在陕西山西河南到处都是乱民,这句话说了跟没说没啥差别,不由得摇了摇头继续问道,“那这些乱民跟朕的银子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魏忠贤连忙左右看了看,拉低了声音说道,“皇,这些髡人虽然不服王化,但是却能够制造精巧的东西,他们甚至能够制造出在天飞行的大鸟,可以承载人在天空飞行……”话音未落,他看着朱由校的眼神开始不对劲了,“什么?这些人能飞?”
“不是,他们不能飞,只是他们制造出来的鸟能飞……”魏忠贤有些开始暗自埋怨刚才为什么要说起能飞的鸟了,咱们大武朝皇帝是谁?传说的木匠皇帝啊!皇对于木匠的技艺可不是什么三脚猫功夫啊!前段时间皇还用了几个月时间直接打造了一座木工的紫禁城呢!面什么东西都是跟真实参照物一模一样的,且不说这是皇帝打造出来的,算是普通木匠打造出来的,这样的杰作也是几万两银子买不到的呢,更别提皇亲自设计和打造出来的那种机关床了,不仅重量轻,抬举方便,更是可以使用里面的机关将这种床随意折叠。说起来更吓人的是前两年小太监受命把皇的木工作品拿到了京城的市场去匿名出售,引起了京城的轰动,竟然最高卖到了三万两。自己说什么不好?偏偏说打造能飞的鸟,这不是在酒鬼面前说好酒吗?
话说这大武朝皇朱由校对于以前古书所记载鲁班打造的那只木鸟非常仰慕,一直也想要自己打造出一只来,虽然也经常查找资料,但是由于完全没有头绪只能搁置。现在魏忠贤忽然说出了有这么一批从海外来的人可以打造出能飞天的飞鸟,顿时把他对于木工技巧的瘾头给勾来了,连忙拉住魏忠贤的手追问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有没有图纸可以参详?朕要见一见!对了!召他们入宫,带着那飞鸟给朕瞧瞧!”
“皇皇!”魏忠贤不由得暗地里翻了个白眼,连忙好言相劝,“皇,这些人现在都已经到了咱们大武朝,还在安南省扎了根建了一座城,正为那名正言顺的事情而愁呢……”
“朕允了!”朱由校连忙说道,把魏忠贤差点噎得喘不过气来,“快!八百里加急传那些人入宫来!朕马想要见见这些术!”
“皇!且先等等,”魏忠贤已经心里在呼救了,哪里有这么容易办成的事情啊?这群髡人运气也太好了!才刚刚说起他们制造的飞鸟,皇把他们的想要的名义给批了,他也知道现在再跟皇说这些也是不会有什么进展了,只好从袖袋里掏出了昨晚髡人掺在奏章里一块儿送来的书信,双手捧着高高举过头顶弯腰呈给朱由校。
朱由校一愣,他不知道自己这伴伴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伸手接过才现这原来是几张纸,这纸的大小完全一致,虽然平时写字的宣纸要硬,但是却完全没有厚多少,而且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朱由校不过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眼睛可没有魏忠贤的那么老化,虽然眯了眯眼睛,但是还是毫不费力地一目十行看完了面的字。
“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要来帮朕平乱?”朱由校虽然被后世成为木匠皇帝,说他不理朝政.但是事实他却是个励精图治的年轻人,在许多东林党人的记忆,天启元年真是个值得深情怀念的光辉岁月:当时天启帝初登大位,期间鞍前马后出了死力的东林党人们,也跟着水涨船高:叶向高做了辅,赵南星做了吏部尚书,邹元标做了左都御史,高攀龙做了光禄卿,杨链做了左副都御使……这一长串名单,既是东林党的大佬,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清流。从行政权到人事权再到监察权,全被这些从来标榜正义的君子们一把抓。史书管这时期叫“众正盈朝”,朝堂内外,浩然之气逼人。但皇位坐了没多久,这群伟光正的名流们,便开始让年轻的天启帝抓狂。倒不是因为这群人爱找事,而是他们不但找事,更不办事。照着天启二年二月,天启皇帝悲愤的诏书说:辽东都沦陷了,国家大事十万火急,你们却还在互相争争吵吵。以后要是还这样,我绝不姑息。但天启的悲愤,似乎没任何效果,这群人还是老样,于是俩月以后,天启继续下诏书悲愤:我刚说了你们不许乱传谣言乱攻击,你们却还在闹。自从努尔哈赤崛起后,国家财政紧张,军队伤亡惨重,你们除了互相吵外,半点好主意都拿不出来。朝政闹成这样,全都是你们弄的。这次天启皇帝了狠,以后再有大臣胡闹,不是诏书悲愤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罚工资。但大臣们该吵还是吵,该务虚还是务虚。直到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链奏骂了魏忠贤,这次真个骂大了,然后……东林党团灭了。但是东林党毕竟为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所牵扯,此刻的东林党早已渗透进了大武朝的方方面面,朱由校能够借用魏忠贤的手铲除掉面的东林党人,但是却无法铲除掉那些披着其他外衣的东林党成员。
即便是他和所有武朝皇帝面临着同样的缺钱问题,他也不太愿意向农民加税,自从他执政开始,延安闹过雪灾,济南闹过蝗灾,苏州闹过风灾,灵丘闹过地震,郓城闹过地震,北京生王恭厂大爆炸,哪次不是要靠他拿出大把的钱出来赈灾安抚?当时东林党多次建议开始向农民征募辽饷,但是他一开始很干脆地拒绝了,采用了另外的方法,一是节流,先拿宗室贵族开刀,限制藩王宗室的滥赏封赐。然后拿百官开刀,大规模裁员,清理武冗官。二是开源,整顿重点转向工商业,收税主力是宦官。先通过江南织造的加派,曾收东南工商业的赋税。同时又清理盐政,加收盐税。同时各项工商业税收也进行强力整顿,目标便是这些富得流油的商人及其背后的士大夫们:国家有难,该你们这些有钱人割肉报国了。在魏忠贤的强力支持下,整顿财政的效果十分明显,仅浙江一地的茶税,每年都收到二十万两。之前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几次派税监冲锋,每年也不过收十来万。但是这些税从哪里来?全都是从宗室贵族们与东林党那些朝堂百官们的各种纠缠势力的嘴里抢来的,原本皇帝如果向农民征募辽饷,完全不用动到这一大群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但是现在让他们损失惨重,因此朝堂之对于皇帝的骂声此起彼伏。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拉锯战之后,朱由校只能选择让步,开始在天启八年开始征募辽饷。
以朱由校的政治智商哪里看不出这群髡人是有企图的?这群髡人要求在山东莱州划出一个港口给他们临时充当物资和军队转运港,这是为什么?是打土地的主意还是打入侵的主意?辽东已经有那么一群后脑勺留着金钱鼠尾的建虏了,谁知道这群短毛髡的髡人会不会成为今后的髡虏呢?
https://www.biqivge.cc/book/4475/228807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