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白名单
第379章 白名单
顾佐进宫后,朱厚照没有在乾清宫里召见他。
而是选择了湖边的凉亭,也带着他走了走。
“近来朝廷主要是三件事,其一扬州抓了些盐商,其中一些人需要槛送京师,不过这件事朕已令韩、闵、王并英国公共同审理,之后依律定罪即可。症结之处,便是朕这个皇帝能不能坚决的推行。”
“这第二件。”皇帝转身面向顾佐,并做了个‘二’的手势,“就是朝廷抄没了许多不法盐商和官员的贪墨之财以后,一下子抄得的银两便太多了。原先朕预估是要五百万两,现如今看来是小瞧了扬州、也小瞧了那些盐商和贪官,实际上应有八百余万两之巨。”
真是把他们养得够肥的。
光是弘治十八载那宽、软、松的官场氛围就豢养出了不知道多少巨富。
“……有些话,其他人听了不懂。但你顾礼卿应当明白。”
“是。”顾佐拱了拱手,“朝廷所聚集的银两太多,弄不好会使民间出现银荒。”
朱厚照露出赞赏的眼神。
其实这件事的确可以排得上三件大事之一。
其他的如藏书园、京师规划都不是影响全局的大事。
甚至赈济灶户,这个事情杨廷和总办,拿了银子把粮食发到位就行。作为皇帝他会去仔细督查其中的问题,但也不会多要他耗费多少精力。
“一旦银荒,便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银子还是要尽快花出去。况且第三件事一动,又要有银子进来了。”
朱厚照提醒了一句,“便是盐场拍卖。”
顾佐若有所悟,他是完全听得明白的,“……朝廷如今抄没了许多大盐商,拍卖拍给谁?”
朱厚照却不这么想,“这些盐商实力过强,拍卖场上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而不美。两淮盐场是天下盐业之首,害怕拍不掉?”
这倒也是。
顾佐再问道:“现如今不夜城已接近尾声,不知陛下欲要将银子花往何处?”
朱厚照坐了下来,语气轻松的说:“你以为修路如何?”
“修路?”
“不错,修一条又宽又直,又尽量平坦的大路。这样促进货物流通,南北往来。山东巡抚刘希贤曾经与朕说过,他说东三府交通不便,粮食、作物无法及时运出,外面的商人也不愿意进去,导致长期贫穷。但西三府则不一样,因京杭运河经过,人员密集,商贸繁华,比之东三府就富裕的多。”
这是个生动又准确的例子,
其实不难理解。
“所以朕想着要修一条大路。先将两京连接起来。从京师而下,过济南、徐州、淮安、扬州到达应天。”
这一路都是比较繁华的大城。
“这么远的距离,必定是一项大工程了,且必定会征调很多百姓服役。朝堂上,也会有反对之声。”
朱厚照则说:“一,修路朝廷也要参照不夜城,选择雇佣的方式,虽然会耗费很多银两,但这些银子都归到了百姓手中,不加重百姓负担,这有何不可?二,若朝堂上反对的人多了,朕便用这八百万两去扩军,打得鞑靼人西迁,打得民间十室九空,当一个好大喜功之君。”
“陛下说笑了。”
顾佐是不信的,因为皇帝的理念就是花出去的钱要回得来。
打下一大片草原、戈壁在政治上的效能是巨大的,在经济上则属于纯花费。当然,作为天子,这两者是要平衡的。
所以朝廷也在往边疆拨银。
而既然要平衡,又哪里有把银子都花到哪里的道理?
再说复套的军需还有开海支撑。
“微臣只是预感。但最后施行,应当不会阻挠太大。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朱厚照有足够的耐心,“你说、”
“这也是当初微臣做不夜城时就遇到过的难处——难以管理。一个不夜城需要招募两三万人,这么多人如何管理确实头疼。不夜城还好,就在这么一处地方,修路则不同,南北距离遥远、所需人员也更多,怎样如何有效管理,这会非常难。”
朱厚照听了进去,他点点头,也开始思索。
“……书院、不夜城再加上民间商人所投建的那么多建筑物,现如今有没有人专门带着一群人做活的作坊或是商铺?”
顾佐想了想,“有是有的,不过不是商铺。大多数是以同乡为纽带建立的。譬如一个人做到了活,觉得好,之后便有许多老乡一直投奔。所以渐渐就会有几百人一并从这个场地整体转移到另外一个场地的事情发生。”
朱厚照心想原来是这样,
看来这种现象是一种自发性的。还没有哪个人会进行思考,以整体的名义统一承接工程。
但这也不是问题,作为官府做好引导就好了。
“礼卿,伱回去以后在少府当中建立一个白名单。这份白名单不是个人的名单,而是作坊的名单。而之后的修路工程,少府不再直接招募人员,变为从白名单中挑选多家专门承接。比如这一段一百里路,少府全权委托于‘梅记’实施,”
“由‘梅记’自己招募人员去干活,而少府则负责监督、管理、验收,最终付给梅记一个总价格,比如八十万两。且分批次付,一直到路完全修好再将钱付完。”
顾佐眼睛一亮,他忍不住站起了身,“这样一来,少府便只需管理好沿线的几家或十几家‘梅记’,一层一层往下,梅记本身也可以再将活分解。”
“不错。这样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少府可以针对白名单提一些具体的要求,譬如用工管理不能够太具压迫性,还有工程的质量、速度,甚至包含价格。所以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要促进这些老乡带老乡的松散团体更加规范。往后我大明朝除了镖局、酒楼、茶楼也会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商业组织,姑且可以称为营造队。”
“更关键的是,少府可以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修路所用的材料。谁的材料配方好,修出来的路质量就好,往后少府便委托其干更多地活。”
从直接雇佣,到间接雇佣。这其实也是朱厚照这个后来者一步一步扶着它们长大了。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水泥,什么时候出现,那谁也不知道。
但是朱厚照建立了一套让他们相互竞争、不断改进的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更重要。
不是说有了混凝土技术,就能把道路修的到处都是的。道路是个大工程,又不是气球,吹一下就成。其中的工程组织、资金来源、矛盾化解都是很大的问题。从几铲子混凝土变成上千里的道路,这哪里是带几个人干一下就随便能做好的事。
说到底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光有一堆混凝土,它一样给你搞出一脚踩两下就有裂缝的路。
到时候再怎么办?这种资金量,再来一遍?哪有那么多钱。
朱厚照的这种超前想法,顾佐已经渐渐习惯了。就好似皇帝在引导着他前进一样。
通过白名单,少府还是掌控着一切,谁不按照上面写的做,那就剔除出去,到时候上哪里去找得到活儿?
“有了陛下这个办法,各个老乡队便会按照朝廷的意思改造,朝廷也可以如臂使指,毫无牵制。”
“恩。这件事你便去考虑考虑,朕知道,少府中藏龙卧虎,等思虑的具体了,你再递条子进宫。”
“微臣遵旨!”
顾佐这次进宫,先前的事一个字没提。
其实朱厚照本来想说点什么,但后来觉得没必要。
而顾佐也只是说了些谢恩的话,至于皇帝今天这样务实坦诚的政务,也是他最为喜欢的。
大明,是要在这样的努力中才能一天天强盛起来的。
https://www.biqivge.cc/book/43910495/956576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