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辽东总兵张璟川!
得功于袁崇焕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针,
至那以后,辽东这边的明军主力,多为辽东子弟,作战英勇顽强的,也是这些人。
张璟川若是真的能够留下来率领这帮辽东子弟继续在东海堡和松山一线抗击清军,必然会成为一股让朝廷都不敢忽视的力量。
朝廷让松山的兵马退守宁远,张若麒和马绍愉这些朝廷派来的将领,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那些援辽客兵也都归心似箭,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飞回去。
至于辽东本地的一些将领,就有些纠结了,退守宁远对他们而言无所谓,举家南迁就是了,可麾下的将士们却不愿离开。
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他们既怕死,又不想丢下麾下的兵马,因为兵马的多少是他们这些武将的底气。
当张璟川说出这番话来的时候,张若麒和马绍愉这些人自然是不会反对,因为有东海堡在,对于退守宁远的他们来说,就相当于多了一道屏障。
而那些辽东本地的一些将领,则有些不是滋味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手底下的兵都得划拨到东海堡去。
张璟川心里清楚,要让这些辽东本地的将领割肉,难度很大,但他有【嘴遁之术】【独树一帜】这两个技能的加持,他有信心把他们手里的兵马忽悠过来。
随着张璟川一通演说,从中午一直忽悠到傍晚,这才让这些辽东将领把兵马给交了出来。
翌日午时,
由于辽东总兵王廷臣战死,张若麒便以监军的名义让张璟川暂代辽东总兵一职,正式文书待通报兵部后再补齐。
下午,
辽东总兵张璟川,带着三万五千余辽东子弟,护送着松山城里的百姓以及大部分的粮草辎重前往东海堡。
至此,张璟川麾下的兵马已有四万。
好在东海堡的外城墙早已竣工,否则这几万人马还没地方安置。
所有的兵马都安置在外城的营房内,而内城就用来安置百姓,当初在修缮东海堡时,张璟川便与徐敷奏如此谋划的。
如今兵马进驻,刚刚合适。
足够多的人口,永远是一个地方繁荣的基础条件。
随着大量百姓的进入,东海堡内也开始热闹了起来,吃穿用度皆由张璟川从江南购买而来,然后转卖给堡里的百姓。
这些百姓为了生计,则在张璟川开设的各类工坊里做工赚钱,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至于张璟川如何去养这四万兵马,
一方面得益于朝廷的供应,另一方面便是从苏家购买大量的珠宝玉器,转卖给佟普汉,以换取大量的金银。
清国皇室不仅喜欢中原的珠宝玉器,还热衷于收藏古玩字画,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对于这一点,张璟川并不意外。
创业初期,为了获取足够的原始积累,大家付出鲜血和汗水,无所谓。
可一旦获得了一些权势和地位之后,精神上的满足便成了清国的那些亲王、贝勒、福晋们的追求。
当了几百年的蛮夷,对于中原地区的文化和奢靡可是极其的向往。
张璟川当然不介意把江南的金银玉器、珠宝首饰、古玩字画、丝绸锦布高价卖给清人。
而佟普汉虽为皇商,可说到底也是一个商人,只要是赚钱的生意,他都做,况且,他还能用这些东西去讨好皇室。
这些货物皆由郑芝龙的船队从闽浙沿海送到东海堡,再把东海堡的人参、鹿茸、貂皮这些清地山货一船一船的带到江南。
东海堡作为中转站,一来一回就能分得两三成的利,不仅解决了四万兵马的饷银,每月还有余钱。
马绍愉等明军离开松山后,松山城不出意外的被清军所占领,只是清军抵达松山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东海堡的存在,自然是瞒不过清军的斥候。
但东海堡的战略意义并不大,又有数万明军驻守,城坚池厚,城墙上火炮密集,若要强攻,绝非易事。
索性,便派睿亲王多尔衮为使,前来劝降。
……
十二月的辽东,寒风刺骨。
皇太极领着正黄、正白、镶白、正红、正蓝、镶蓝,六旗主力,以及蒙八旗和汉两旗,总共八万大军来到了东海堡,这个插在皇太极眼里的钉子。
“咳咳咳……”皇太极看着城高池深的东海堡,开始不受控制的咳嗽起来。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自己把注意力都放在锦州明军主力之际,竟让这个不起眼的东海堡成了气候。
看着城墙上那每隔二十步一个的火炮,每百步一个塔楼,皇太极的心,如同针扎。
如此固若金汤的东海堡,若是强攻,天知道要折损多少儿郎!
“鳌拜,”皇太极脸色阴沉道:“这就是你说的东海堡?”
鳌拜脸色苍白,仓惶解释道:“陛下,我离开东海堡时,还没有这外城墙……”
皇太极叹了口气,随即让鳌拜带着洪承畴和祖大寿两人上前劝降。
鳌拜领命后,带着一众人马缓缓上前,在距离东海堡还有一千步的距离处停了下来,接着给身边的洪承畴和祖大寿一个眼神。
洪承畴和祖大寿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被围困锦州一个多月,在得知松山的明军撤退后,便开门乞降了。
此次来东海堡劝降张璟川,两人打心底里是拒绝的,但他们没有拒绝的权利。
两人对视一眼后,一夹马腹,朝前走去。
来到东海堡城下,看着城头上鲜明的大明旗帜和“张”字旗,两人的心头五味杂陈。
东海堡的城头上,
张璟川的手撑在墙垛上,嘴里咬着雪茄,惬意的看向远处的清军,当他看到洪承畴和祖大寿骑着马向东海堡走来时,脸上的表情意味深长。
……终究还是降清了啊!
“淮安!”洪承畴朝着城头上的张璟川朗声道:“可否将城门打开,让我俩进去?”
然而,
张璟川并没有搭理下面喊话的洪承畴,而是将目光看向了远处的鳌拜和其身边的一众镶黄旗的人马,然后,向身边操控红夷大炮的士兵们朗声喊道:
“目标,一千步外的清军主将,开炮!”
……
https://www.biqivge.cc/book/43766754/7926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