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海漂(十一)
大江带着我们四位同学跟着那位来家中请他的原同事往楼下走,却把虞老师和晓宇留在家中。他让他爱人和儿子自行解决午餐。
大江和我是同乡,他的老家和我的老家在长江两岸隔江相望。他外出求学和工作的时间加起来一共有二十多年了,可他的行事风格仍然与我们老家乡下的男人一样:男人外出办事或者交际,女人和孩子别跟着。
我们从大江家走到南机所花了十来分钟。聚餐场所在南机所职工食堂中的一间专门接待来宾的小房间里。
对于这间职工食堂,我不陌生。做硕士论文的时候,我在南机所旋耕实验室做过实验。我前前后后在所里的招待所中住过十几天,每天都到这间食堂来就餐。
十几年过去了,没看出这间食堂有什么变化。菜品还和以前差不多。大江的一位老同事拎来了一份盐水鸭。打开包装之后,顿时香气四溢。
这份盐水鸭是现烧现卖的新鲜卤菜,和江城的盐水鸭相比,从用料到烹制工艺都差不多。这种新鲜盐水鸭,闻起来香,吃起来爽。
在食品类的南京特产中,首推南京板鸭。出于它的名气,我时常会买一两包,或送人,或自家享用。不过,在商店里买的那种盐水板鸭,保质期长、盐分过重,吃起来咸味有余、鲜味不足,味道差强人意;与它精美的外包装和广为流传的盛名相比,令人感到失望。在南京要吃盐水鸭,就要吃在卤味店或街边小摊上买的这种现烧现卖的新鲜盐水鸭。
老同事请客,菜不讲究,酒是一定要喝够的。桌上摆着四瓶一斤装的高度洋河大曲。我是司机,不端酒杯。按平均分配,正好每人半斤。
洋河大曲虽说没有茅台、五粮液那样名贵,但它在全国知名白酒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一九七九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洋河大曲获全国名酒称号,跻身于全国八大名酒之列。
那时候,洋河大曲还没做品牌策划。它包装老旧,其朴实的品牌形象一如既往,完全是一副土里土气的样子。同样都是洋河大曲,不同等级之间的价格悬殊并不特别大;但是,其品质的优劣和档次的高低却悬殊巨大,非行家难以将其辨别清楚。
几年之后,洋河酒厂与时俱进。它以蓝色经典为主题,对古老的洋河大曲进行了如梦如诗般的现代浪漫情调的大策划。它对土里土气的洋河大曲进行了精致的包装,然后在一级电视台上进行轰炸式的广告宣传;并将其品质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以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等三级蓝色经典走向市场,当然,伴随着的就是其价格的直冲云霄。
二零零九年,洋河股份在深圳的中小板上市,这只古老的、本来正在没落的白酒品牌,终于借助证券市场的力量腾飞了起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一股蓝色旋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飘向了五洲四海。
桌上放着的四瓶洋河大曲,是大江的老同事们托宿迁的同学从洋河镇酒厂里弄出来的,虽然价格不贵,但其品质极高。如果根据后来的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来进行评价的话,这四瓶洋河大曲,即使比不上梦之蓝m9,也至少够得上梦之蓝m6。
这四瓶来之不易的洋河大曲,一直在老同事们手中珍藏着,是专门留着等大江回来喝的。
我们江城来的四位同学,酒量都不大。我即使不开车,如果喝白酒,最多也只能喝一两。除了元民勉强能喝到半斤之外,永顺和冲大每人都只有二三两的量。
酒桌上的乐趣,一半来自于喝,另一半来自于说。会喝是功夫,会说是艺术。既会喝又会说的酒友,那就是酒桌上的明星,是酒仙。
我们从江城来的同学,不怎么会喝,也不太能说,只是被动地应酬着,傻傻地看着热闹。这张酒桌上的酒仙,
是大江的老部下李工。
李工俊朗飘逸,既会赋诗又能喝酒。大家想起“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那句老话,就干脆称他为李白。
大江曾在我们面前提起过,他以前在南机所工作时,手下有一位李工。这位李工不仅学贯中西、文笔极佳,而且酒量如同五斗先生,属于一斤不倒、八量正好的那种级别。大江一直在等待机会把他调到琼州去,此人可堪重用。我想,大江提到的这位李工大概就是这位李白吧。
酒文化高深莫测。在酒文化中,劝酒文化是重中之重。劝酒之风历史悠久、已成习俗。到了现代,虽然对劝酒之风不无贬损之词,但是,老同学、老同事之间相聚,不劝酒就不热闹。特别是老同事们费力弄到的好酒,总希望大江能多喝一点,他们心里才舒坦。
劝酒的词令各地都差不多,无外乎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之类的套话。
大江是个爽快人,叫他喝他就喝,也不推辞。半两一盅的小白瓷酒盅,他一连就喝了六七盅。永顺和冲大也都喝了五六盅,看来他俩都到量了,不敢碰酒盅了,都拿起茶杯来喝茶。
冲大除了是博导还是生物学院院长,他和永顺一样,行政级别都是正处级。别人对这两位处级干部的劝酒词就是“一喝九两、重点培养”,“一喝就倒、官位难保”之类。
冲大和永顺两人都已经喝得脸红脖子粗的,确实不能再喝了。他俩就捧起茶杯,向对方讨饶:“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我不喝酒,我就劝大家多吃菜。胃里面都装着高度白酒,那还不烧得慌吗?我还特地给大江装了一小碗白米饭。因为他酒喝得最多,吃碗饭垫垫底,肯定有好处。
我对他说:“我不喝酒,就敬你一碗饭吧!”大江还真领情,三口两口就把这一小碗饭吃完了。这一下,我觉得放心了不少。
李白端起小酒盅,站起身来向大江敬酒。大江对他说:“事先说好的,不准再站起来敬酒。‘屁股一抬,喝了重来。’你自己先罚一杯再说。”大江虽然身处高位,但没有架子,他对酒桌上的词令驾轻就熟,能和哥儿们打成一片。
李白是何许人也?他反应敏捷,马上就恰到好处地对上了一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李白,当然是假李白,指的是李工,他劝酒的词令不落俗套。他并不采用真李白的那句著名的劝酒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许,他觉得真李白的这句诗倡导及时行乐,不够积极。因此,他要么用白居易的诗句:“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要么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实,白居易的那句诗和真李白的那句诗在意识形态上差不多。
听完王维的那句诗,大江又喝了一杯。确实,家搬走了,以后要和老同事们见面喝酒就更难了。此情此景,值得一醉方休!
元民和李白身边另外两位工程师推杯换盏、你来我去地喝得满脸通红,估计也差不多到量了。
我数了一下,大江已经喝了九杯了,再喝一杯就整整半斤高度白酒下肚了。不过,他从表面看起来一点事儿也没有。他只是脸色有些微红,看上去好像年轻了几岁,显得青春焕发。大江的酒量真让我佩服,他也堪称为一位五斗先生。
李白又端起酒盅站起来敬大江,他这次的劝酒词令是杜甫的诗句:“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我是个谨小慎微的人,总怕大江喝多了。我觉得他像现在这样脸色微红、青春焕发的模样挺好。如果让他喝多了,像元民那样满脸通红就不好了。于是,我就插了一句嘴。我对李白说:“他已经喝了九杯了,喝得不少了。九九归一,到此为止吧。”
李白呛白了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喝得不少了?是你了解他,还是我了解他?再喝一杯,正好十全十美嘛!”
李白说得也是。我虽然和大江同窗四年,但除了在分别时的毕业聚餐会上,大家随意喝了点啤酒之外,我俩并没有真正在一起喝过酒。后来虽说我俩曾经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但也都没怎么喝酒。而李白和大江在一起共事了十几年,自然是李白更了解他。
https://www.biqivge.cc/book/43712081/257467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