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争霸 > 第551章 超级轰炸机

第551章 超级轰炸机


  次日清晨,李云翔就过来叫醒白止战,然后带着白止战去了机场。

  见到那几架体形庞大的重型轰炸机的时候,白止战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直到来到轰炸机旁边,真正感受到了其庞大,他才猛然认识到,这是迄今为止见过的,至少翼展与长度等尺寸最大的飞机。

  虽然也只有四台发动机,但是比过去的四发轰炸机明显大了一圈。

  “这是‘神雕’?”

  在白止战提出疑问之后,李云翔只是点了点头,没多做解释。

  没错,这就是绰号“神雕”的“重轰-5”型轰炸机,也是帝国陆军航空兵在大战期间获得的第三种4发重型轰炸机。

  对这种轰炸机,白止战知道得并不少。

  “神雕”的研制工作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开始,而且由贺鹏飞的公司自行投资,承担了全部研制风险。

  当时,怂恿贺鹏飞掏钱研制“神雕”的人当中,就有白止战!

  为了获得陆军青睐,拿到批量生产的订单,也是为了博眼球,“神雕”在立项时的性能指标订得极为离谱。比如载弹量至少都要达到9吨,作战半径至少要有300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得超过10000米,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500千米,配备数门20毫米机关炮,还要在驾驶舱等关键部位铺设装甲。

  这么先进的轰炸机,别说在当时,即便是现在,也未必造得出来。

  首先就得解决发动机的问题。

  其实,在研制初期,或者说概念设计阶段,头号难题也就是欠缺合适的发动机。

  在前几版设计当中,全都采用6台发动机!

  原因无二,即便采用还在研制阶段的,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量产的2000马力级风冷发动机,也需要6台,才能够让“神雕”达到主要的设计指标。如果只用4台发动机,就必须降低载荷或者缩短航程。

  在大战爆发前,陆航肯定无法接受采用6台发动机的轰炸机。

  其实,即便在大战爆发之后,陆航对6发轰炸机也不太感冒。

  虽然在理论上,6台发动机能提供更大的安全冗余,但是也意味着更复杂,轰炸机的完备率更低。

  此外,还得考虑采购价格与装备维护成本。

  6发重型轰炸机的造价比4发轰炸机至少多出40%,可是通常情况下,作战效率跟4发轰炸机差不多。

  关键还有,只有不到10%的超远程轰炸任务是4发轰炸机无法完成的。

  总而言之,6发轰炸机的效费比太低。

  即便战时不存在经费的问题,也必须考虑综合成本。

  制造成本过高,或者维持与使用费用过高,都意味着无法大规模量产。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后,“神雕”在获得军方投资之后,其主要设计方向也确定了下来。

  在只用4台发动机的情况下,首先得确保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其次是保证至少6吨的正常载弹量。

  至于其他性能指标,都可以商量。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关键还是发动机。

  在主要行能指标确定下来的时候,能够获得的最好的风冷发动机,也就2000马力,产量还少得可怜,而且要优先满足海军的舰载机。关键是,这种专门为舰载机研制的星形风冷发动机也不够强劲,还存在输出功率随高度增加而快速衰减,无法满足轰炸机长时间高空飞行的致命缺陷。

  当时,能够获得的其实是1800马力的老式发动机。

  显然,如果只是使用1800马力的发动机,那么“神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载弹6吨的情况下获得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就算采用全铝结构,综合性能也就比前一种重型轰炸机,绰号“飞马”的重轰-4型稍微好一点,不会有本质提高。因为造价肯定下不来,所以肯定不可能取代“飞马”,获得大批量生产的机会很渺茫。

  不要忘了,电解铝并不便宜,使用铝结构的轰炸机肯定极为昂贵。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之后的一年多里面,也就是获得军方拨款,正式成为军方的装备项目之后的大约一年时间里,“神雕”都处于概念研制阶段,主要就是等待发动机,以及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

  有几个设计版本甚至用木材取代了铝!

  从布兰皇家空军那几种用木材制作的飞机来看,在大幅度降低造价的同时,主要性能并不算太差。

  至于高品质的木材,对幅员辽阔的帝国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不说别的,帝国的极北地区几乎全是原始森林。

  当然,要治本,仍然得在发动机上下功夫。

  直到现在,帝国的大型风冷发动机都没有进入量产阶段。

  按照规划,为“神雕”专门研制的2400马力双增压风冷发动机,要在新历103年的第四季度才能够投入量产。

  所幸的是,发动机的问题在迢曼帝国那里找到了替代品。

  迢曼帝国有一种最大功率接近3000马力的发动机,即用在He-177双发轰炸机上的DB610系列发动机。

  这种组合增压液冷发动机有很多问题,比如可靠性非常糟糕。

  受此限制,He-177的产量一直都不是很高,而且使用范围收到严格的限制。

  可是,帝国陆航并无更好的选择。

  引进这种发动机的时候,在军方的要求下,承担生产任务的厂家做了一些调整,主要就是去掉第二级增压系统,以此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由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直接降低到了2200马力,而且高空性能非常差,也就限制了配偶该型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的实用升限。

  只是,200马力的差距,以及高空性能大幅度缩水,其实都不算问题。

  至少,这是一种能够立即获得的,而且暂时只有“神雕”能够匹配的大马力发动机。

  关键还有,承担生产的是小厂家。

  因为大型水冷发动机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所以在决定引进许可证的时候,国内的大型发动机厂都以产能饱和为由,拒绝了合作邀请,最终只能由军方出面,把几个小厂家组织到一起进行联合生产。

  为此,军方还专门派遣专家,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

  好处就是,不存在得跟其他发动机抢生产线的问题。

  正是如此,在6月份的时候,“神雕”获得了陆航批准,正式进入到量产阶段,而第一批的订购数量为500架。

  为了保证生产速度,第一批500架都没有为今后改装做准备。

  如果需要追加订购,那么从第501架开始,就得对机翼的发动机挂点做出调整,方便在今后换装2400马力风冷发动机。

  现在,已经交付了的20架,全都在斯里兰卡。


  https://www.biqivge.cc/book/43583/4785000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