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国争霸 > 第85章 长途奔袭

第85章 长途奔袭


  东陆心海,第51特混舰队旗舰,“白止战”号超级航母。

  天还没亮,李深智就来到了司令舰桥。

  其实,他昨晚根本没睡。

  跟前几天一样,参谋把早餐送了过来,他趁着吃早饭的机会,迅速翻看了在夜间收到的电报。

  大陆战场那边的反击打得很顺利,几乎实现了所有目标。

  前线司令部被摧毁,西陆集团作战部队在失去统一指挥之后,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为零。至少在昨天晚上,敌人的前线部队没采取像样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没对帝国军队构成威胁。

  如果说有意外的话,那就是前线司令部所在的地点。

  那趟指挥列车,竟然停在伏尔加格勒车站里面,而且在反击行动开始之后,并没有驶出车站。

  虽然增加了轰炸的难度,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无改变。

  确认指挥列车的位置后,只过了约5分钟,离得最近的那架“轰-12A”就杀到,在短短的半分钟之内把12枚采用电视/红外复合制导,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KD-15G“梭镖”短程空地导弹射了出去。

  因为车站太大,停了数十趟列车,而且爆炸产生了干扰,没办法甄别轰炸结果,所以在大约30分钟之后,之前在南面的那架“轰-12A”杀到,发射12枚“梭镖”导弹进行了补充轰炸。

  哪怕没有彻底的消灭前线司令部,也肯定瘫痪了敌人的指挥系统。

  找到前线司令部所在的指挥列车之后,由南面的2架“轰-12A”执行轰炸任务,而北面的2架“轰-12A”转为执行次要任务。

  与此同时,由空军执行的佯攻行动已经按计划开始。

  第聂伯河那边,前出的护航战斗机在在凌晨前后与敌机交战,并且成功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不是“战-11B”不给力,而是“战-11B”太给力了。

  因为“战-11B”配备的DPL-22D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即便是在搜索模式下,在高空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都接近200千米,加上KK-12A的迎头拦截射程在80千米左右,所以负责提供支援的“指-8C”没前出,留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南面,在护航战斗机群后方大约30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让“指-8C”几乎成了摆设。

  虽然在后面的战斗当中,“指-8C”多次发现向两侧机动,试图包抄到护航战斗机后方的敌机,并及时警告了护航战斗机,但是在正面,“战-11B”只能依靠自己,用火控雷达搜索从北面杀来的敌机。

  显然,这让“战-11B”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境地。

  因为能够依托地面防空雷达,后方还有一整套的指挥体系做支撑,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始终都获得了有效的支持。

  此外,双方数量上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两个中队的16架“战-11B”,对面是接近100架防空战斗机,其中MG-31与MG-29就超过了40架。

  所幸的是,MG-31是截击机,而MG-29是短腿的前线战斗机。

  更加重要的是,西陆集团的指挥体系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这么多防空战斗机,竟然是分批到达,没有在同一时间杀到,也就没能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掌。

  “战-11B”再能打,也干不过同时到达的,几倍于己的敌机。

  首先杀到的不是MG-29前线战斗机,而是部署在大后方的MG-31截击机。

  大概是一直盯着东边的战斗,没想到帝国空军会在同一时间,耗费这么大的力气在墨海方向展开行动,所以直到“战-11B”飞到第聂伯河上空,这些号称是“全球最先进”的重型截击机才紧急升空。

  结果就是,分成3个批次的24的架MG-31都没能在交战前完成爬升。

  对截击机而言,没及时完成爬升,非常的要命。

  MG-31是典型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其优势是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以接近3马赫的速度发起突击。

  在制空战斗机通常活动的高度上,MG-31反到没有优势。

  比如在15000米高度上,MG-31的最快速度就只有2.5马赫,而“战-11B”靠更大的推重比,能飞到2.5马赫以上。

  此外就是,MG-31是重型截击机,几乎没有格斗空战的能力。

  哪怕能够挂载像R-60与R-73这类的格斗导弹,也只是在近距离上拦截轰炸机,而不是用来跟战斗机空战。

  其实,没有哪种截击机是为空战而生。

  所有的截击机,采用的都是快进快出,以及高来高去的战术,往往都是在数十千米之外发射导弹,然后就转向返航。因为近距离交战的概率非常低,所以有一部分截击机甚至取消了机关炮。

  这20多架MG-31在完成爬升前,与“战-11B”机群的距离就缩短到200千米。

  大概担心跟“战-11B”遭遇,MG-31在100千米之外就发射了R-37远程空空导弹。

  要说的话,这种导弹是MG-31最值得炫耀的东西。

  R-37的射程超过了100千米,而KK-12A只有80千米。

  在理论上,能够与MG-31对射的,只有同样装备远程空空导弹的“战-9”,以及纽兰海军的F-14。

  面对从100多千米之外发射导弹,并且转向撤离的MG-31,“战-11B”的飞行员都恨得咬牙切齿。

  可惜的是,也只能望空兴叹。

  至于超远程拦截的效果,基本上为零。

  R-37针对笨重的轰炸机,而不是敏捷的战斗机。

  虽然拥有超过100千米的射程,在理论上甚至能达到180千米,但是R-37的机动性能并不是很突出,其弹道末端的最大过载还不到20G,因此战斗机只需拉出高G机动,就能够甩掉这种导弹。

  这20多架MG-31发挥的价值,其实就是逼迫2个中队的“战-11B”分散规避。

  此外,以当时情况,这些MG-31很可能是去搜寻与拦截轰炸机,只是在升空之后没能获得地面指挥中心协助。

  道理也很简单:西陆集团没有在该方向上部署大型预警机。

  虽然防空雷达发现了“战-11B”机群,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但是并没有探测到当时还在墨海上空的“轰-9D”机群。因此就算推测出“战-11B”是护航战斗机,也无法确定轰炸机的方位。

  最多只能认定轰炸机在护航战斗机的后方。

  MG-31的大功率火控雷达,对轰炸机这类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在理论上就只有300千米。

  其实,这也是“战-11B”机群飞到“指-8C”前方300多千米的关键所在。

  如果“战-11B”的前出距离不够,后面的“指-8C”就有可能被发现,并且遭到MG-31攻击。

  以“战-11B”的性能,未必追得上MG-31。

  不过,这恰好反映出西骆沙,或者说西陆集团在电子战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指-8C”在护航战斗机的后面,还一直在用雷达搜寻四周,哪怕全程得到了电子侦察机的掩护,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很明显,肯定能够在数百千米之外截获,不存没办法探测到的问题。

  可惜的是,西骆沙空军没有安排MG-31前去拦截。

  显然,绝不是西骆沙空军不知道大型预警指挥机的军事价值,毕竟西罗集团也有功能类似的空中指挥平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没法确定“指-8C”的具体位置。

  西骆沙空军截获了“指-8C”发出的电磁信号,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只是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没法确定信号源,也就是“指-8C”的具体方位,甚至测不准距离,才没有安排截击机去拦截。

  不要忘了,在预警机的旁边,有一架专门执行干扰任务的电子侦察机。

  当然,出动6个小队的24架截击机,或许也与此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搞不清楚“指-8C”到底在哪,所以才出动这么多截击机,用碰运气的方式发起攻击。

  其实,这也是西骆沙军队解决问题的一惯做法,简单且粗暴。

  因为MG-31在100多千米外发射R-37导弹之后就转向撤退,而“战-11B”机群要在第一时间规避射来的导弹,等到“战-11B”避开导弹之后,MG-31已经撤走,所以双方并没有交火,或者说“战-11B”没有在这些威胁不大的截击机的身上浪费宝贵的空空导弹,保存了足够的战斗力。

  紧接着杀到的,就是西骆沙空军前线航空兵的MG-29。

  也是6个编队,不过只有20架,其中2个编队为2架。

  双方打响了第一轮空战。

  虽然没有得到“指-8C”的直接支持,准确说是在跟MG-29遭遇之后,才收到预警机发来的消息,但是凭借先进的火控雷达,“战-11B”依然在空战当中掌握了优势,比如率先向敌机开火。

  这个时候,预警机靠后部署的问题显现了出来。

  距离太远,等“指-8C”探测到MG-29的时候,“战-11B”的火控雷达已经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机。

  第一轮战斗就是用中程空空导弹对射。

  至于结果,没什么悬念。

  KK-12A是第四代中程空空导弹,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而且在弹道中段,除了通常采用的惯性制导之外,还能由战斗机通过数据链控制,因此在朝视距外目标开火时有很高的命中率。

  MG-29使用的R-27,是第三代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结果就是,在第一轮交手中,有10多架MG-29被KK-12A击落,而且剩下的也全都散开了。

  至于“战-11B”,没一架被R-27击落,因为这些导弹没有能够在战斗机的引导下进入到自导阶段。

  其实,即便在格斗阶段,MG-29也没有占到便宜。

  不是说MG-29的机动性不够好,而是在远程交战的时候就已经被打散了,也由此丧失了主动权。

  打到这个时候,“战-11B”才遭受了损失。

  按空军的战报,有5架“战-11B”在格斗空战中被击落,还都是MG-29发射的R-73格斗导弹取得的战果。

  必须得说,这种导弹确实很先进。

  R-73是全球第一种具备离轴发射能力的格斗导弹,西骆沙空军一直宣称,它是全球最好的格斗导弹。

  MG-29加R-73是当今最强大的格斗组合。

  要说的话,也就是靠R-73,以及产生的宣传效果,西骆沙才把电子设备根本算不上先进的MG-29卖给了十几个国家。

  只是,这种先进的格斗导弹并没有改变空战的结果。

  MG-29机群被击溃的时候,制空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战-11B”的手里。

  虽然有5架“战-11B”被击落,而且剩下10来架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但是护航战斗机已经完成任务。

  在“战-11B”与MG-29进行格斗的时候,“轰-9D”机群到达投弹空域,20余架轰炸机以此投下巡航导弹。

  关键就是,这些轰炸机都是在克里米亚北面投射的巡航导弹。

  当时,在护航战斗机在北面大约500千米之外,连“指-8C”都在北面200千米外,而且伴随行动的电子侦察机对附近的防空雷达进行了压制干扰,轰炸机在投射导弹的时候,没有进入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以当时的情况,西陆集团的防空雷达未必发现了这些轰炸机。

  因为离得较远,所以有可能把轰炸机当成干扰信号,或者判定是跟随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一起活动的支援飞机。

  可见,敌人很可能并不知道,有数百枚巡航导弹正飞往莫萨。

  战斗最后阶段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在“战-11B”转向撤退之前,迢曼帝国的“狂风”ADV姗姗赶到,还追击了撤退护航战斗机。

  因为导弹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完成了护航任务,没必要跟敌人拼消耗,所以在遭到攻击之后,“战-11B”全都加速摆脱了后方的敌机,也就是飞出了导弹的射程,没有与这些敌机交战。

  要说的话,这算是一大遗憾。

  MG-29只是前线战斗机,“狂风”ADV才是跟“战-11B”处在同一个级别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此外,迢曼帝国还一直宣称“狂风”ADV是货真价实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

  空口无凭,“狂风”ADV是否算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跟同级别战斗机的交战结果最有说服力。

  只是,这迫使护航战斗机在返航途中进行了第三次空中加油。

  回到阔海东岸的空军基地时,返航的11架“战-11B”飞行距离超过6500千米,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

  别说是战斗机,即便是轰炸机也很少飞这么远。

  当然,这也充分证明了加油机的价值。

  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大型加油机,帝国空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战斗机飞这么远,并顺利完成任务。

  按帝国空军公布的消息,这次长途奔袭炸掉十几个战略目标,完全达成之前确定的战役目的。

  关键还有,20架轰炸机全都安全返航。

  至于损失的5架护航战斗机,跟空战战果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只是,李深智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https://www.biqivge.cc/book/43583/462265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