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求生记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欲报子胥仇

第一百一十七章 欲报子胥仇


        第一百一十七章      欲报子胥仇
          樊一蘅之死,几近无声无息。
          王应熊代替樊一蘅成为总督川南各路兵马的文官。但是他很快明白一件事。
          樊一蘅的话未必是错。
          杨展所部是川军各部之中最强大的一部。杨展与樊一蘅的合作,未必能完全压制其它各部。但其它各部却不能忽视杨展与樊一蘅。
          而今换成王应熊。
          王应熊本身威望不如樊一蘅。樊一蘅督师四川以来好歹也打了一些胜仗。但王应熊做过什么?
          樊一衡最依重杨展,杨展也算争气。青神江上火烧大西军,拖退清军,还占了一些小便宜。但是其它将领可没有这份威望。
          所以当川南明军进入王应熊时代之后,就是一个解体的时代。
          王应熊根本无法控制各路人马,再加上王应熊杀杨展,开了一个坏头,让明军各部彼此再无信任。陷入彼此厮杀胜过对外厮杀。
          至于杨展生前所想。北上进攻一事。再也没人提起。也不会有人提起。
          他们都致力于一件事,就是刮分杨展的遗产。
          内战有力,外战无心。而王应熊根本不能制约。他能的事,就是向云南请援。
          杨景新  一路厮杀,终于挣脱了包围圈。只是慌不择路之下,离前线越来越远。不管他想还是不想。他拒离贵州越来越近。
          杨景新刚刚开始,或许还有别的想法。但是据离贵州越来越近。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只好一路狂奔向贵阳而去。在半路上遇见夏军士卒。  将身份告知,这些人也不敢怠慢。立即向上报。
        随即有数千人马,将杨景新所部就地看押。将杨景新送往贵阳。
          到了贵阳之后,杨景新暂时被软禁。而而关于他带来的消息。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贵阳镇衙门。
          “消息确定了吗?”高一功说道。
        “已经确定了。”安坤说道:“属下派人在四川打探消息,杨展生死之事,已经确凿无疑。而杨景新的身伤。也没有问题。他所言之事,应该没有错。只是”说到这里,安坤,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杨将军,一世英雄,当世人杰,却死于小人之手,实在让人惋惜万分。”
          在张轩的劝说之下,安氏一族对于出仕大夏的态度大变。
          所以安坤也花了时间在贵阳城之中。
          高一功在很多事情上,也都借重水西安氏的人脉。
          高一功说道:
  “既然如此,我就见一见这位杨将军之后。”  
          不过片刻之后,杨景新就被带了过来。
          只是十几日的光景,杨景新就似乎老了十岁,整个人的气质大变。本来是带着几分年轻锐气的青年将领,如果却沉郁如一个老人一样。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似乎也失去了微笑的功能一般。
          “拜见高将军。”杨景新说道:“只要大夏愿意为我父亲报仇,我愿意为大夏先锋攻入叙州府。”
          “杨将军的事情,我也很同情。”高一功说道:“但是你想让朝廷为你报仇,那么你能带给朝廷什么?”
          杨景新说道:“四川九府,直隶州六,属州十五,属县一百一十二,长官司九,天府之国,土地,形势,人口,丁壮,乃是各地将官如何,川中虚实,全部献给朝廷。”
          杨景新所说的话,自然有一些夸大之处。但是也并非全部都是谎言。
          杨景新作为杨展精心培养的儿子,一直跟着在杨展身边,杨展言传身教,对任何大事都不会瞒着杨景新,故而杨景新大脑之中有川南各地将领的资料,乃是癖好等等,也有杨展留下的人脉。
          杨展如此人物,固然死于非命,但并非就没有影响力了。
          恰恰相反,恐怕川中很多人,都怀念杨展。
          而这种怀念,如果没有实力的支撑,仅仅是怀念而已,但是如果有实力的支撑,这种怀念就是一种力量了。
          而朝廷自然是有力量的。
          当然了,杨展固然厉害,但是实力从来没有深入川北。影响力自然也是如此,基本都在川南一带。
          不过,对夏朝来说,已经足够了。
          高一功看着杨景新,心中一时间也有蠢蠢欲动之感。一个将军自然是想要打仗了,高一功这一段时间之内,已经将贵州料理的差不多了,此刻看见杨景新,只觉得杨景新脑门之上,就刻着两个字:“机会。”
          他不想放过。他说道:“杨少将军,这一件事情,事关重大,请杨少将军,将你说的东西写出来,你放心,如果朝廷西进,先锋的差事少不了是你的。”
          杨景新跟着杨展,别的学到了没有不知道,但有一点却是学到了,那就是眼光,他知道,清军与夏军对四川的争夺,决计不会停止了。杨景新也不怕夏军反悔。
          杨景新在贵阳。将他所知道的资料整理成册,高一功将这里的消息飞马报给张轩。
          张轩在桂林知道消息之后,一时间沉吟起来了。
          从张轩接见莫朝莫敬完之后,已经过了
  小半年了。时间也从武兴二年,到了武兴三年。
          这一年来,张轩的变化很大。
          之前张轩虽然主持民政,但都是浅尝而止的,但是这一年时间之内,张轩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做。实际上却是深入了解了大明朝廷地方上的运作。因为大夏朝廷那一套,几乎是对明朝的完全继承。
          张轩对这些东西,之前更多的是局外的观点却看,只觉得弊端重重,充满了想要改革欲望。
          但是与南京打来了几次笔墨官司之后,张轩不得不放弃大刀阔斧改革的欲望。
          他毕竟仅仅是征南大将军,虽然有几省民政管辖权,但是,他毕竟是武职。他想在各地变法,遭到了以钱谦益为首文官集团大力反对,他一来是反对勋贵插手地方事务。
          这种反对,从一开始都有。
          不过,随着罗玉龙的权威日盛,随着大夏中央集权的加深。这方面也越发有能力,文官集团们似乎有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了。将张轩的触手硬生生逼回去,连罗玉龙也不想让张轩在地方上实力加强。
          故而张轩种种的改革计划都搁浅了。
          只是张轩不想放弃,就将胎死腹中的改革计划细细的打磨,为了这个计划,张轩时常深入乡村,从最底层一级一级的观摩朝廷运作情况。这样一来,张轩反而感激钱谦益了。
          很简单,之前张轩提出的计划,很多是相当耳。但是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他眼中每一项并不合理的制度之后,都有合理的利益驱动。
          如果不明白这背后的利益驱动,或者道德驱动。张轩的改革,就会陷入众叛亲离,离经叛道的边缘。
          如此一来,张轩反而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开始修改自己的方案。
          让他的方案,能与现实妥协。
          不过,除却这一件事情之外,张轩并非没有做别的事情。最少安南因为张轩的搅动,莫氏与后黎郑氏大大出手了,双方动用的兵力不多,加起来大概没有五万人马。
          但是莫敬完也是一员名将。能力不错。
          在张轩暗中支持之下,已经打通海路。完全占有鸿基一带,已经是时间问题了。不过,郑氏在各方面实力占优,如果不是忌惮莫氏身后的大夏,莫敬完未必能够取胜。
          当贵阳消息送过来的时候,张轩已经准备派出使者调停了,当然让双方按照实际控制区域停战,又从各地抽调了一些人马,准备开发鸿基煤矿。
          在扩大制造局一事,与海关等事务上,大夏文官还插不上手。


  https://www.biqivge.cc/book/43577/329159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