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求生记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北方的反清高潮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北方的反清高潮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北方的反清高潮二  
          “姜襄该死。”多尔衮完全没有想到,不过短短一两月之间,局势就发展到现在的摸样。
          豪格之死,似乎是一个导火索一般。
          豪格之死,引起了八旗内部的动荡。似乎是因为多尔衮的注意力放在八旗内务之中,姜襄在山西起兵。从姜襄起兵似乎仅仅是一个开端。姜襄起兵之后,山东,山西,乃至河北一些地方,都是有人起兵反抗清廷。  
          一时间烽火遍布北方。
          不过,虽然义军声势浩大。但是清军主力还没有出动,这些烽火都是虚的。
          只是这一件事情,也给了多尔衮很大的帮助,这样风雨飘摇的情况之下,多尔衮的权威得到了信任,不管两黄旗上下对多尔衮多的怨言,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候,能担当起满清大任的是多尔衮而不是福临。
          多尔衮立即做出了反应。
          第一收集各地粮食。屯在各个据点城市之中,保证这些城市的安全。让各地守军,谨守城池,等待大军到来。
          这所以这样做,一是北方粮食紧缺,已经初见端倪。二来,就是多尔衮大力拉拢北方士绅也有了效果。
          在满清的种种暴-政之下,一部分士绅忍百姓无法忍受,特别是满清入关几年与大夏一样,无年不战,而大夏的底子还算厚。虽然捉襟见肘,但是尚能支撑,但是满清这边就不一样了。
          各种横征暴敛,几乎不把人当人。
          但是有一部分士绅却是上了满清的船,已经下不了了。
          故而满清在各地起兵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战略收缩,但是各部义军却没有大肆扩张。
          这固然有义军内部的问题,这些义军虽然都是反清起义,内部的矛盾重重,有的打大明旗号,有的想联系大夏,有的打大顺旗号,还有一些打自己的旗号,似乎想在浑水之中摸摸鱼。
          起兵的有前明官军,有大顺残部,有各地士绅。
          这些人之间貌合神离,幸灾乐祸,根本行不成合力。
          再就是一些地方官,与拥护清廷的士绅的抵抗。
          做出这一步之后,多尔衮就开始反击了。
          “阿济格。”多尔衮说道:“山西乃要害之处,一旦山西有失,陕西与京师只有孔道相连,恐怕西北也会不稳的,所以你要速战速决,并要震慑天下。”
          而今满清与大夏在河南拉锯,将黄河以南造成了数百里无人区,但是
  河南地利毕竟与夏军平分,如果有需要的话,清军可以不用怎么交战就打到南阳府,汝宁府中,而夏军也可以越过这片无人区,饮马黄河。
          所以北京联系西北的道路,大路也就三条左右,第一条是从关外走草原,直接进入陕北,这一路没有多少人烟,大军行军不大好,阿济格西进的时候,就差点失期。
          第二条路,就是从河北南下,从洛阳以北渡过黄河,从潼关进入陕西。
          这一条路,比较好走。清军调动,主要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第三条路就是通过山西境内,进入陕西,这一条路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出好几条道路。这就不一一说了。
          北方诸多义军之中,也就姜襄的威势最大。以大同为首,牵连大半个晋北。如果大部分山西落入姜襄之手,从北京到陕西的道路,就只有从洛阳走一条了,而洛阳南边就是南阳,可不就是一条孔道,很容易被切断。  
          阿济格说道:“我明白。”阿济格微微一笑,眼角之中露出残酷的笑容,说道:“我会让姓姜的付出代价的。”
          多尔衮知道,他给了阿济格这个命令,以阿济格的个性,山西死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了。不过越是如此,多尔衮知道越不能退缩。
          在各地乱世初起的时候,不是没有降臣私下劝谏多尔衮,罢苛政以安人心。
          但是被多尔衮断然拒绝了。
          越是这个紧要关头越是不能退缩,因为但凡退一步,这些人就会逼近一步。即便是要退步,也不是在这个时候,而是在平地四方叛乱之后,才能退步。否则满清的威严扫地,何以统领四方。
          “多铎。”多尔衮说道:“山东之乱,就交给你了。不过,你最主要的不是山东的乱子,而是看住南边。不要让南朝越黄河北上。”
          相比起来,山东的乱子,远远比不上山西了。
          不过山东比邻两淮,很容易引得夏军北上,故而在多尔衮心中的分量,还在山西之上。故而多尔衮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多铎。
          多铎说道:“明白,我在山东,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夏军也不可越山东北上一步。”
          多尔衮对郑王说道:“王兄,京畿重地,就交给你了。”
          可以这样说,受满清剥削最狠的地方,不是别的地方,就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直隶等地,不过这里的乱子,比起山东的乱子,又等而下之了。毕竟满清十几万大军都在北京城。
          各地的乱子,几乎是只手可定。
          派
  郑王不是表示重视而已。
          就这样多尔衮坐镇京师,三王各带人马出京之后,各地的乱子一一平定下来了。
          毕竟这些临时起义的义军,根本无法与满清八旗兵相提并论,首先平定的是直隶,这是因为道路的问题。不过阿济格在山西却碰到了硬钉子。
          大同毕竟是明军九边重镇,而姜襄又是前明总兵官,先降顺,后降清,经历三朝,在大同都没有挪窝,在大同根深蒂固,有如藩镇一般。阿济格与姜襄交战,是打了几个胜战。
          但是姜襄退入大同坚城之中,阿济格一时间攻之不下,局势陷入僵局之中。
          各方面连战连捷,多尔衮对这样的情况,似乎放下心来,但是随着多铎一封书信,来到北京。让多尔衮陡然有一惊,却是南边的消息传来,南朝异动,南朝皇帝有御驾亲征之意。
          具体有多少夏军参与进去,一时间多铎而没有弄明白,但是却用了倾国而出的话。
          多尔衮一时间感到有些目眩了。
          不管,满清口中多么看不起南朝,但是襄阳,徐州两次大战,清军虽然占据上风,但都以平手收场,也让八旗将领都没有一件事情,这个南朝与明朝是不一样的。
          至少军队还是能打的。
          而今满清各部分为数个方向,不能集中兵力,又要面对夏军的倾国而出,多尔衮纵然是枭雄,一是心中有一丝慌乱。
          不过,多尔衮毕竟是多尔衮。
          不过片刻,就平静下来了。
          他反复思量,觉得自己攻四川之事,或许有些失误了。攻四川迂回攻湖北,却没有估算夏军北伐的可能性,这也是清军入关以来,大抵上顺风顺水。不仅仅多尔衮,即便是八旗诸王,都有一点轻敌的意味。
          此刻品味南朝皇帝抓了一个好时节。
          他本想召集宗王议事,只是想想,阿济格,济尔哈朗,多铎,都在外面。一时间找不到能与之分忧的八旗重臣。将消息传来,也徒徒扰乱人心。
          忽然一个人名,涌上了多尔衮心头。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洪承畴。不管洪承畴此人人品如何,但是才能总是有的。此刻京师之中,能为多尔衮解惑之人,也只有洪承畴了。
          “传洪大学士。”多尔衮说道:“让他立即过来。”
          见多尔衮催的急,下面的人不敢怠慢。立即去请,洪承畴在京师之中,一直是闲职。听多尔衮召见如此之急,心中暗道:“而今是我用武之地吗?”


  https://www.biqivge.cc/book/43577/328990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