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铁骨 > 第323章 浮想(第一更,求月票)

第323章 浮想(第一更,求月票)


“岂不会耽误学生学习圣人文章?”

        这样的一个问题显然带着一些陷阱,可以说有些居心叵测,而这正是朱明忠问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毕竟将来肯定会有人这么问,会有人这么说。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不会作为一个赞同者的提问,而是站在一个反对者的角度去提出问题。

        不过张山现在没有这么想,而且在他看来,根本就谈不上所谓的耽误,毕竟相比于后世的小学,这个时代的社学并没有假期,相比于后世每周五天,每年有寒暑假,社学的就读几乎是全年无休:每年正月十五开学,腊月初十散馆;学期当中端午节初四五,中秋节十四、十五,清明节,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另外每月放假3天。

        “回经略,社学之中教授书课的教学本就应该贵精而不贵多,但凡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从而使学生精神有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若是终岁皆沉浸于圣人文章之中,其必有厌苦之患,所以适当于算术、地理等加以点缀,亦是为教人子弟所必须。”

        张山的回答让朱明忠略觉得有些诧异,但随后想也就释然了,一年365天,若是天天都是四书五经,必定有厌烦的时候,适当的掺杂其它课程,反倒是有助于教学,只不过现在只是将算术、地理等课程加入其罢了。

        随后朱明忠又询问起了这社学之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了解到初级相当於基础教育阶段的低年级,社学老师除了教授写八股文章之外,还有多讲授持家立业所需的少数应用文字、识数等。至于启蒙的教学内容则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和朱子的《小学集注》等为主。当然与朱明忠想象中儿童们在私塾接受这种教育,即使将来“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根本不能用到他们生活实际中去不同。除了正业之外,社学的老师同样会教授识数等常用知识,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未来绝不会“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不会从事科举之道。

        “……所以,大抵上,社学之中,大多数学生满十五之后,往往或是务农或是行商,皆须知晓诸如算数等杂学学识,对于他们来说文章所用不外个人修身,于寻常之时,却无大用。”

        一句无大用,让朱明忠忍不住多看了这个张山,这年头能说出这句话来的,可还真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惊天动地,现在谁敢说圣人学问无大用?但让他不解的是,朱之瑜也没有因为他的这番话,而有任何异样,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看来,这社学倒也没有脱离实际。

        在心底默默的点点头,朱明忠又与其讨论是每日授课的内容之后,对这个时代的社学教育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因为是第一次来社学的关系,所以朱明忠足足用了半天的时间,去了解社学的情况。

        在返回清河的时候,这会天色已晚,马车的车厢里悬挂的马灯亮着,一路上朱明忠只是若有所思的回忆着于于张家集以及附近的社学之中,所了解到的这个时代的初等教育,如果说之前对创办中学,还有一些顾虑的话,那么现在,反倒是充满了信心,因为社学中的学生素质远超出的想象。

        “成仁,此行你有何想法?”

        笑看着一路上沉默不语的朱明忠,朱之瑜问道。

        “老师,这中学教育,大有可为!”

        朱明忠如实的回答道,中学教育最关键的是什么?是生源,而社学就是稳定的生源,而与他想象不同的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进社学,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从事科举,而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接受教育,能够读书识字算账记账,不至于目不识丁。

        换句来说,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谋生而读书,这恰恰是中学所要的,毕竟中学所需要并不是一心八股文章,一心金榜题名的人。

        对于朱明忠的这个回答,朱之瑜倒不觉得意外,又反问道。

        “那这社学之中又有何不足呢?”

        “数学只会加减乘除基本算术,数学基础太差,若是进入中学的话,非得专门加强不可。”

        “那应该如何解决此事?”

        老师的问题,让朱明忠先是沉思片刻,然后才说道。

        “其数学基础差,皆因其老师大抵上不通数学,只通基本的算术。如此想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必须提高社学老师的数学水平,可以通过传授社学老师数学等知识,再辅助教材发放,如此自然可解决此事……”

        话声稍顿,朱明忠明白了朱之瑜让他一同的想法了,相比于他想到的办中学,朱之瑜看的更远一些,他立即点头说道。

        “老师,学生明白了。”

        在点头应下的同时,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几百年后的师范学校,现在老师提出的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创办师范学校。

        如果想要发展现代教育,就必须要建立现代的教师培训,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只有用几十年的时间去培育教师。才有可能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

        教师才是教育体系的基础。

        当然想,在这个时代建立以师范为基础的教师培训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有时代的局限性摆在这里。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明忠通过创办类似师范的学校,被那些社学里的教书先生,进行相应的培训,从一点一滴做起,先让社学里的那些学子们能够多少掌握一些经世济用的知识,然后他们就可以进入中学。在中学里接受更为深奥的学问。

        一口吃不了胖子,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从现在开始,开始对传统的社学进行改造,进行那种润物无声的改造,最终,一点点,一步步地将社学改造成为小学,并最终在国内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让教育成为工业革命的发动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通了这一切之后,朱明忠的心情顿时大好起来,当天晚上,他甚至颇为难得的和朱之瑜,朱大咸两父子一同开怀畅饮,喝了个不醉不归。

        在离开朱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看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朱明忠并没有立即乘车离开书院,而是在这书院里逛着。

        从规模上来说,现在这所书院倒是有了后世大学的几分模样。想到两年来这所曾经的书院,

        现在已经隐约地显现出了成为大学的潜力,当然,并不是他的校舍和规模。而是他正在朝着大学的方向发展着,未来,他肯定会成为中国的第一所大学。

        “也许应该聘请更多的外国学者过来”。

        迎面碰到几名外国传教士的时候,朱明忠的心里又一次涌现出了这样的念头。

        现在清河书院之中,已经有了一批“外国教授”,不过他们大都是传教士,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这里传播着已经领先于中国的现代科学知识。

        所以说需要他们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那些人的传教士身份,朱明忠并不怎么感冒,毕竟那些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传教,即便是他们现在教授学生,其目的也是为了传教,可以说,传播科学知识,不过只是他们传教的一种手段罢了。

        “应该考虑一下了,差不多也是时候了”。

        尽管现在远征舰队还没有回来,但是朱明忠已经在心底打定主意,是时候派出留学生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把欧洲的那些学者请到这里,但他们在清河书院讲学,传播最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

        不过现在的欧洲有哪些科学家?

        略带着一些醉意的朱明忠,在脑海中反复思索着她所了解的是那些科学家,但是,除了一个伽利略似乎就想不到了其他人。想不到其他的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科学家。

        “不知道,现在牛顿有没有成年?”

        这么自言自语着,朱明忠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毕竟现在对于欧洲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便是想要从欧洲聘请学者来中国讲学,也要先派出留学生,让那些留学生去选择学者。

        “还可以考虑在那里设立大使馆!”

        向欧洲派出大使,这不过只是为了加深对欧洲的了解。当然也是处于派遣留学生的需要,不过在17世纪从中国向欧洲派遣大使,未免有些太过激进了。

        “一步步的来吧,明年开始着手准备派遣留学生的事情,至于大使情报什么的,等以后再说。”

        漫步在清河书院的校园之中,暂时抛开各种念头的朱明忠,还是第一次放慢脚步欣赏的这所校园的景致,尽管这个时代并没有电灯,但是那些建筑窗口透出的灯光以及路灯的光亮,时,整个校园谢谢,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夜景。沉迷于书院的夜景之中的朱明忠,只是静静的欣赏着这一切,对于很久没有这么轻松的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颇为难得的静夜……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https://www.biqivge.com/book/43390/26591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