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铁卫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君臣密议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君臣密议


  崇祯发完火之后,急召杨嗣昌觐见。等杨嗣昌赶到之后,劈头盖脸问道:“卢建斗现在何处?”

  杨嗣昌回答:“他拒绝了兵部的命令,没有和山西、宣府两镇一起返回京师,而是独自领兵去了涿州,以抵御鞑子的名义,向保定巡抚索取钱粮和马料支应。”

  崇祯忍着脾气继续追问:“鞑子大军进犯涿州了吗?”

  杨嗣昌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据前线回报,岳托的右路大军在大名府一带,多尔衮的左路大军刚刚劫掠完顺德府,并没有进犯涿州的迹象。”

  他在这里玩了个小心机,向崇祯汇报打了个时间差。多尔衮确实去过顺德府,但那是几天之前的事了,现在其率领的左路大军已经离保定府只有两百多里,与涿州相距并不太远。他也并不担心被拆穿,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情报滞后也是人之常情,谁也挑不出大毛病。

  可是一句话在崇祯耳里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崇祯铁青着脸说:“这么说,高起潜的折子没有冤枉他卢建斗了?鞑子主力没有进犯保定府,卢建斗却从通州躲到涿州,目的是畏敌避战?亏他还信誓旦旦极力主战,真到了战场,却是四处游荡,向地方索要钱粮满足自己的私欲?”

  杨嗣昌不动声色:“陛下圣明,一切都逃不过您的法眼,臣不敢妄自揣测卢建斗的用意,唯有陛下圣裁。”

  “啪”的一声,崇祯用力拍了一下案几,恨恨地说:“召对之时,卢建斗一心主战,朕当时还有些犹疑,臣子这般刚烈,筹划议和一事是不是欠妥,现在看来,居然是当面做人背后做鬼,好一个欺君罔上的佞臣!”

  杨嗣昌趁机说:“连卢建斗都如此,其余人更不用说了。陛下,如今唯有把勤王大军悉数调回京师一带,避免与鞑子主力决战,保存实力,待鞑子退却之后,再筹划议和之事。辽东平息战事,才能举全国之力剿灭中原群盗,消弭内患,接下来励精图治,则大明中兴有望。”

  “满朝文武,文恬武嬉,唯有你杨文弱忠心为国。”崇祯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了最后的犹豫,“朕决心已定,就按你说的办,把所有勤王大军都调回来,拱卫京师,保存实力。鞑子入寇不过是劫掠财物,抢够了,自然就走了,牺牲京畿几个州县,换来大明江山社稷的稳固,也是值得的。”

  杨嗣昌大喜,高呼:“陛下圣明!”

  他坚信,只要崇祯全盘接受他“攘外必先安内”的计划,自己必将成为历史上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功臣,青史留名。

  “卢建斗那边,朕会下旨,收回尚方宝剑,削去他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头衔,勒令其速速回京陈情,朕要当面质问他,如此表里不一,是何居心?”崇祯来回踱步,“另外,文登营那边有消息了没有,你调集五路大军合围的事情有没有把握?”

  “陈雨这人跋扈之余,也非常狡猾,兵部早就发了命令,可是至今也未见他拔营赶赴京师,如果宫中没人泄露消息的话,也可能是他起了疑心,又或者做贼心虚,根本不敢靠近京师,怕被追究杀人的罪责。”杨嗣昌说,“不过请陛下放心,即便他没有自投罗网,也无关大局,鞑子退兵之后,议和之事敲定,自然就有时间和精力慢慢收拾他。”

  崇祯迟疑了一下,说道:“虽然他擅杀镇守中官、挑衅东厂的罪责必须惩戒,但毕竟立下不少功劳,而且是练兵打仗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待诸事平定之后,削去爵位、贬去若干职司,以示惩戒,敲打磨炼一番后,仍然可以委以重任。”

  杨嗣昌想了想,建议道:“那就将其派往陕北剿寇,山东那边另行派人接管,如何?”

  “甚好。”崇祯连连点头,“离开了威海卫这个发迹之地,粮饷全部控制在朝廷手中,陈雨自然就没了之前的心气,老老实实为朝廷效力。”

  三言两语间,君臣二人就议定了对陈雨未来的安排。此时的崇祯和杨嗣昌并不知道,这件事将来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改变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

  出了宫,杨嗣昌跨入轿子,一挥手:“回兵部。”

  轿夫抬起轿子,小步快走。杨嗣昌在晃晃悠悠的轿中思索着自己还需要做的事情。现在皇帝已经彻底倾向了自己,得到了最高层级的支持,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遏制卢象升攻击清军,然后秘密派人与清军统军大帅联系,洽谈议和之事了。

  只是议和在朝野上下都得不到支持,与鞑子联络的暗箱操作必须隐秘,不能走漏一丁点风声,这件事交给谁办才好呢?

  杨嗣昌冥思苦想,把信得过的人都过了一遍筛子后,最后锁定在一个特殊的人身上。

  “对了,高起潜!”杨嗣昌兴奋地一拳击在掌上,自言自语,“清流不愿蹚这个浑水,唯有天子家奴最合适。”高起潜号称知兵,想必也能明白眼下大明两面用兵的窘境,沟通起来相对容易,而且其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只要透露一点崇祯赞同议和的口风,高起潜一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回到兵部衙门,杨嗣昌立刻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小的签押房内,亲笔撰写给高起潜的秘信。

  在杨嗣昌和高起潜背后的小动作下,崇祯认定了自己看到的事实,卢象升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他不仅没有通过捷报坚定崇祯抗清的决心,而且间接将自己推入了无底深渊:崇祯失去了对他最后的耐心,传旨的太监已经在路上,准备收回尚方宝剑,并贬去他相应官职,入京述职;杨嗣昌已经将他作为自己实施议和大计路途上可以牺牲的旗子,安排好了对付他的一切准备。

  没有皇帝和兵部的支持,缺兵少粮的天雄军即将迎来灭顶之灾,命运已经注定,而卢象升自己却无法预知这一切。

  


  https://www.biqivge.cc/book/43375/4310567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