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如烟 > 第九十二章 孤城

第九十二章 孤城


  朴素无华的议事厅里,此刻悄无声息。

  这并非无人就座,从左往右,从前到后,堂下众人错落有序,关羽、诸葛亮、糜竺、孙乾、刘封、周仓等人赫然坐于在其中。

  如何取胜?

  时至今日,徐汉如何生存?

  这场本该让众人畅所欲言的会议,可谁能给出答案?

  下邳只剩下一万精兵,临时征募了八千余新兵,再加上关羽退回的残兵勉强凑够了两万士卒。可要知道,徐州已经在楚军开战之前征募过一次青壮了,这次仅下邳一城又征募八千人,其战力如何,不言而喻。

  反观楚军,七万精兵手持复仇的大旗,携胜利之势滚滚而来,加上降兵和沦陷地投诚的世家私兵,足有八万余人。不管是兵力的质量、数量,还是士气,都远超汉军。

  “楚军围住四门,四面射来劝降书。众位,以为如何?”

  该投降吗?

  没有一个人敢开这个口。

  堂下众人或许还有一丝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对于现在坐于堂上的那一位来说,投降只能换来没有尽头的监牢。

  众人不由低下头,盯着面前的地板,仿佛那里雕琢着稀世的画卷。

  只有一人敢直视刘备的双眼。

  “大哥,输就输了。无论如何,我和三弟拼着性命也会护你北上,眼下暂时投靠曹操,他日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在关羽看来,投降根本就不是一个选项。

  关羽身旁的位置此刻空置着,那本是张飞的座位,因其重伤休养而缺席了这次会议。

  关羽的这番话宛如寒冬的暖阳,照在刘备的心头,让他僵硬的身体得到了一丝力量。

  刘备一脸的挣扎终于慢慢平复,他的脸上留下了一丝不甘、一丝惋惜,却承认了失败的事实。

  “不想竟会变成今日这般局面······”

  徐汉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般困境?

  这个问题,其实众人心里都有答案。

  第一败,汉魏联手。数十万大军绞杀的大战,在有心算无心之下,楚国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可偏偏就让最关键的孙策逃回了江东。这一去,不但之前谋划的利益变得遥不可及,更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第二败,琅邪之战。此战之后,处在劣势的徐汉再也维持不住防线,大幅溃败,只能苦苦挣扎等待机会。

  第三败,荆州之战。蜀国三万精兵耗时两个多月竟拔不掉一座兵力空虚的江陵城。秦国两万精兵突袭,迅速拿下新野,却又终究败于水战,连襄阳的城头都未能见到。至此,徐汉最后的生机也已泯灭。

  我们错失的机会太多了,又或者说,楚国太强大了,他在危急中爆发出来的力量远远超乎了世人的想象。

  “若不是军师大人力主联魏伐楚,我大汉何至于今日?”

  开口的是下邳城内一个世家家主,列席于刘备文臣的末座,但他的话似乎得了许多世家的认同,责难的声音此起彼伏,一齐刺向了诸葛亮。

  可笑。

  这些人当初在刘备决定对楚国用兵时哪个不是磨刀霍霍,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瓜分楚国的利益。如今败了,倒把锅都扣到他的头上了。

  诸葛亮的眼神有些冰冷。

  无数的责难声像蜜蜂一样,围绕着诸葛亮,嗡嗡作响。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诸如刘备的重臣糜竺、孙乾等人就没有落井下石,只是无人为自己辩驳罢了。

  原来自己的人缘这么差啊。

  诸葛亮心中不禁发笑。

  徐元直此时若在,一定当场痛骂这些小人,然后私底下又嘲笑自己一番!

  元直······

  想到已经被楚军俘虏的友人,诸葛亮忽然有些心灰意懒,有一些灰暗的色彩爬上他的心头,难以名状。

  难道维持现状,徐汉就不会走到现在的境地了?

  此时不战,难道等孙策拿下蜀川,拿下西凉吗?

  那时,徐州只会比现在更加艰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王败寇,如是而已。

  诸葛亮岂是不能论辩之人?他本可以将这些人驳斥得哑口无言,但此时他一言不发。

  检验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结果。

  对于一名谋士而言,没有什么比结果更有说服力。

  而结果是,他输了。

  刘备并非刘表可比,这位君王真正信赖着自己,言听计从,把权利真正下放给了自己。

  士,当为知己者死!

  诸葛亮微微坐直身子,转向刘备一躬到底。

  “琅邪之败乃是臣计不如人,而致今日祸事,请主公责罚。”

  堂下众人顿时安静下来,许多世家家主脸上擒着冷笑,静静地等待刘备处置诸葛亮。

  但主座上的刘备却一脸铁青。

  碰的一声,刘备的手重重地拍在书案上。

  沉闷的声响仿佛一声呵斥回响在议事厅里,众人心头顿时一凛。

  将众人的视线都聚集过来后,刘备扫视众人,叹息道。

  “国家不幸,让董卓这个奸贼掌握大权,以致天子蒙难。泱泱大汉,如今竟被瓜分成了六个诸侯国,汉室复兴之路遥遥无期。”

  “孙策自立一方,又屠戮汉室宗亲刘表,与我本有‘家仇’;如今又私下联盟国贼董卓欲图天下,此又与我生出‘国仇’矣。”

  “楚汉之战,乃大义所致,如何能怪军师?诸位再以此责难军师,我必责罚。”

  堂下不少人略显尴尬地互相看了看,便纷纷应诺。

  顿了好一会儿,刘备脸色渐渐缓和,转头看向诸葛亮,说道。

  “军师切勿自责,琅邪一战的情形三弟早已告知于我。此战军师已为我军谋划好了天时地利人和,楚军背水一战,反胜我军!为之奈何?为之奈何。此天意也,非战之罪。”

  诸葛亮呆呆地看着刘备,心中那一丝挫败和阴霾渐渐被不甘所取代。

  “只恨不能早些遇到主公!”

  诸葛亮对着刘备再拜了下去。若是能早上三年、两年、一年来到徐州为刘备谋划,那情形是否又会有所不同?

  哪个君王不是求贤如渴?

  刘备同样答道。

  “我何曾不是与先生相见恨晚。”

  又是一声长叹。

  刘备看向众人,说道。

  “今日议事就到这里,诸位都回去吧。”

  “诺!”

  众人相继离去,只剩下刘备、关羽、诸葛亮三人留在议事厅内。

  ······

  “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廖化已经向孙策投降了。”

  “······”

  “你有什么打算?”

  “嘘······今夜,你与······来······再议。”

  议事结束,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三三两两地离开了王宫。

  


  https://www.biqivge.com/book/43322/5706275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