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舌尖上的大宋 > 第2030章:局势大变

第2030章:局势大变


  朝堂上的吵闹只过了两天就消停了,杨怀仁惊讶于老李头的办事能力,当然他也感到一些小窃喜。

  很多事原本就不用他亲自出面了,想通了这些,这才有闲心琢磨别的事情。

  关于完颜阿骨打,杨怀仁考虑了很多,他觉得完颜阿骨打应该不会在智慧上输给耶律跋窝台。

  不顾最新得到的消息,是耶律跋窝台暂时技高一筹,这一点也让杨怀仁更加谨慎小心,食客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游牧民族的领袖们,他们能有那样的成就,智商上起码不是白痴。

  耶律跋窝台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好让自己能保住名声,然后全身而退,同时还团结了契丹人,有效的,起码是暂时防止了契丹人内部出现的分裂。

  他昭告辽国上下,说女真部并没有和朝廷开战,而是为了一些利益对契丹大军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袭扰。

  而面对这些袭扰,他所带领的契丹大军没有任何损失,还大大地嘲讽了一番完颜阿骨打,说他胆小如鼠,不敢出来和契丹大军正面作战。

  之后耶律跋窝台又编出来一个很好的借口,说女真人和宋人阴谋联合,让女真人在北方袭扰契丹大军,目的是拖住契丹大军,从而让宋人集结军队越过白沟河,攻占燕云之地。

  这种说法一出来,确实迅速引起了其他契丹势力的注意。

  他们的内心里确实不会太忌惮女真人,还有什么室韦人和蒙古人,总是认为他们是被统治的民族,有些小的反抗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反而如果大宋真的集结力量北上,辽国的南京道会陷入危险之中。

  要知道,虽然辽国和宋朝的边境虽然有一条河,但白沟河实在算不上什么天堑,谁也不会有所谓的易守难攻的优势。

  白沟河两岸都是大片的平地,不论谁发起突袭,确实是很容易突破边境的防线的。

  尽管宋朝出兵北上这种理由有点牵强,毕竟辽国和宋朝和平了六七十年了,澶渊之盟之后,也从没发生过什么上规模的争斗。

  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数,契丹人对大宋的土地虎视眈眈,大宋也时刻不忘收复燕云之地。

  于是耶律跋窝台的理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加上他鼓吹宋军会消灭其他部族,惹得辽国那些小部族也人心惶惶。

  如此以来,耶律跋窝台也顺利撤军,带领大队人马返回中京道修整,只留下少数兵力驻守鸭子河西岸的州县。

  同时给北边的室韦人和西北的蒙古人下令,让他们派出人马,从北边围堵女真部。

  室韦人和蒙古人不敢违抗,但也不会真的和女真部交恶,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上万人马,从北边的太白山以西驻扎,于契丹军佯作联合围住女真部下山的路线,实际上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虽然是做样子,但耶律跋窝台的目的达到了,他可以从鸭子河全身而退回到他的大本营,从此稳定军心,也可以让其他契丹贵族不敢冒然行动。

  对此,完颜阿骨打其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们女真部的兵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阻拦耶律跋窝台撤军。

  若是他们鲁莽下山追击,在平原上人数的劣势就足够他们损失惨重了。

  接下来便没了女真部的最新消息,这让杨怀仁很失望,他觉得完颜阿骨打还是过于谨慎了。

  其实这时候正是他宣布建国和自立为帝的好时机!

  事实证明耶律跋窝台对辽国的统治已经内忧外患,他们契丹人内部也不见的多么团结。

  他这时候直接立起大旗来,宣布建国,然后以金国皇帝的身份昭告天下,就足以把局势扭转过来。

  如果是这样,耶律跋窝台不管找什么理由撤退,他在契丹人心中的威望也都碎成渣渣了。

  耶律跋窝台显然不会冒险进入太白山中进攻女真部,这就给了完颜阿骨打很大的依仗。

  可他还是小心再小心,这才错过了最好的脱离辽国自己建立女真人为主的国家的时机。

  何况他还可以鼓动室韦人和蒙古人,甚至包括渤海人和奚人,以及辽国西部的一些大部族也跟着宣布建国。

  契丹人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对付那么多不同的部族,若是想个个击破,那他们还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契丹人。

  完颜阿骨打前边已经做到了很好的铺垫,只是关键时刻,他还是太谨慎小心了。

  也许他觉得女真部的实力还是不太够,也担心自己的计策不会得到蒙古等其他部族的响应。

  而且他最担心的,是杨怀仁迫于辽国的压力,断了他的粮食等物资供给,若是真发生了这种事,他就不是女真部的英雄了,而是女真部的罪人。

  杨怀仁当然也不会因此就觉得完颜阿骨打没种,也许只是处在不同的位置,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罢了。

  但这样一来,也确实给了耶律跋窝台一段喘息时间,让他可以重整军队,并思考将来如何应对女真部类似的进攻。

  一位特派的辽国使节不久之后就会抵达东京城,这也是耶律跋窝台用来做样子给国内的其他势力看的。

  但当这位使节发现大宋完全没有要出兵的兆头之时,也不会把事实和真相告诉辽国的那些贵族和部族势力。

  到时候耶律跋窝台又会编造一个新的故事,以显示他的英明。

  倒是辽国使节的到来,可以让大宋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庆幸他们听了李清臣的话,没有冲动之下出兵北上。

  若是当时真那么做了,怕是眼下宋辽之间的关系,就无法保持以往那样的平衡了。

  于大人和荥阳郡王赵玳不久之后也从朝堂上消失了,于大人迁官去了蜀中,看上去是左迁,但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地方官,代表着于大人的仕途已经走到头了。

  赵玳也非常老实的上书皇帝说他上了年纪了,求陛下恩准他交出职事在家养老。

  尽管赵玳的职事也不是什么实权职事,可不到五十岁就开始养老了,别人要还不明白怎么回事,那也就别在朝堂上混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43106/5132899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