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挑拨离间
离间计之所以能成功,大多数时候并非是用计的手段有多高明,而只是用计的人抓住了用计的时机。苍蝇不叮无缝蛋,若是彼此相互信任,亲密无间,旁人使用离间计自然无效,甚至有可能被将计就计,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人心难测,真正想要做到彻底的相互信任,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就让离间计的成功屡屡发生。
安东军已经被金国视为未来的大敌,而在清醒意识到在战场上难以彻底击败安东军这个现实以后,金国针对安东军的态度自是会发生相应的转变。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成长都是同时的。
这世上有狂妄的人,有自大的人,有谦虚的人,有骄傲的人,但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蠢人。吃一堑而长一智,即便再愚笨的人,那也是会有进步的时候。金国上下真正愚笨的人并不多,至少目前,那些经历过腥风血雨,坚持到如今的元老们依旧健在,无论是武力还是权谋,此时的金国其实都正处于巅峰时期。
一个立国不久的国家是可怕的。大浪淘沙后所留下的多是精华,金国此时人才济济,而国中的忧患意识亦没有经过时间的洗涤而丧失,辽国以及宋国之所以干不过金国,所欠缺的也正是这一点。
无论宋辽,享受太平的时日太久了,久得已经忘记了如何去战斗,过去为了生存而磨利的爪牙早已钝化,对上刚刚才走出黑山白水的女真人,又怎么可能是对手。换句话说,女真人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他们可以放开手脚与人生死相搏,而宋辽需要顾忌的东西又太多,此消彼长,战争的天平自然也就朝着女真人这边倾斜。
但安东军的出现,却阻碍了金国发展。十年磨一剑,通过这些年的“坑蒙拐骗”,张宝的安东军亦成长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无论是从人口、兵力、资源等等方面来看,都不逊于金国,甚至比之要更甚一筹。
金国想要完成称霸的夙愿,那安东军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在意识到无法通过正面战场直接击败安东军的前提下,阴谋诡计也就随之出现。不是只有张宝懂得用阴谋诡计,分化、拉拢、收买、离间……只要是能用的,那就都有试一试的必要。
辽国的耶律定,宋国的宋徽宗,都是金国高层认为值得一试的对象,尤其是宋国的宋徽宗,更是金国决定要重点公关的对象。
宋国朝廷与安东大都护府不睦这件事早已是不公开的秘密。虽说金国对宋国朝廷的不靠谱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看法,但金国所求也只是拖拖安东军的后腿,让安东军顾此失彼,后院失火,也没指望宋国朝廷能代替金国消灭安东军这个大敌。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金国对宋国朝廷的表现从一开始就没抱很大的希望,即便失败了,想必失望感也不会很强烈。但人贵自知,宋国君臣很显然此时并没有领会这句话的含义。
自恃过高的下场往往都是以悲催收场。误以为金国是有求于自己,宋国君臣便狮子大张口开出要辽国南京道全部的要求,并且还要金国出兵拿下南京道,然后双手奉上。这样的条件实在是叫人感到可笑,金国高层得知后当即就准备拒绝,但金国二把手完颜晟却阻止了完颜阿骨打直接拒绝的打算,力主答应宋国的要求。
得人失地,人地两得,得地失人……那要地又有什么用?眼下大金国的头号大敌已经变成了张宝,只要能除掉张宝这个大患,此时付出的在将来迟早还能夺回来,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多。
与鼠目寸光的宋国君臣相比,此时金国的领导者要更目光长远,清楚知道什么情况才是对金国最有利的。虽说宋国朝廷办事不怎么靠谱,但无论这次对付张宝是否能够成功,金国都能达到离间宋国朝廷与安东大都护府的关系,为将来入侵大宋排除障碍。
金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但不管是完颜阿骨打还是完颜晟,其实都忽略了一点,即是安东大都护张宝此时对待朝廷的态度。张宝并不像完颜阿骨打或是完颜晟所想的那样对待朝廷忠心不二,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忠君报国。现实里的张宝才不在乎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以及自身的名声。
朝廷不主动招惹张宝,二者也就可以相安无事的相处,可若是朝廷不识好歹,非要蹦出来给张宝添堵,张宝的反击也是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伸腿砍腿,伸手剁手,大义?正统?那是属于胜利者的加持,并非永远掌握在某一方的手中,成王败寇,只有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才有资格去书写历史。
知己而不知彼,再美好的愿望也不可能有实现的那一天。金国君臣想得挺美,可实际上想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却十分困难。首先便是安东大都护府对待朝廷从来就没有过逆来顺受的态度。抗旨几乎已经成了安东大都护府的家常便饭,而朝廷对待不怎么配合的安东大都护府,除了干瞪眼也就只剩下干瞪眼了。
敢武力威胁?可以说朝廷只要敢放出威胁的话,安东大都护府就敢发布动员令针锋相对。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现如今的大宋朝廷自赵佶往下,就没有一个有胆识敢跟安东大都护府撕破脸的。当然有胆识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只不过这些人不是被张宝给笼络了过来为自己做事,就是身处朝廷的底层,人微言轻。这些人倒是有心想跟安东大都护府叫板,但问题是他们说了不算,朝廷的话语权掌握在一帮“无胆匪类”的手中。
不管是童贯、高俅还是蔡京、梁师成,让他们搜刮民财、与人勾心斗角那是一个算一个,但真让他们拿出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安东大都护府作对,他们没那个胆子。过去他们能做事肆无忌惮,那是可以依仗朝廷的权势,可当遇到不将朝廷权势当回事的张宝时,高俅等人的依仗也就没了,也就被打回了原形。
宁斗君子,莫惹小人。高俅等人过去能够无往不利,那是因为他们的对手即便不能算是真正的君子,也是性格有些懦弱的老实人。这样的人本就存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只要没被逼入绝境,大多都会选择隐忍。
可张宝却绝非君子,虽说他并没有真的指使人去暗杀与他作对的人,但他威胁人的手段也够吓人的。以时迁、马灵为首而组建的张家谛听营,里面多是过去在江湖绿林道混迹的英雄好汉,后来又加入了李助这个荆湖绿林道的总瓢把子,已经扩编为师的张家斥候里有的是高来高去的好汉。
不杀人,可光吓唬人也够呛。谁愿意在家中睡觉时一睁眼就瞅见枕边放着一个一剁两开的冬瓜。既然来人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跑到床边剁冬瓜,那要取人性命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高俅、蔡京、杨戬、梁师成……几乎凡是能在赵佶跟前说上话的人,都曾经收到过张宝让人送上的这份“厚礼”。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其实都是惜命的。所不同的也就是君子在某些时候能够做出舍生取义的决定,而小人,则永远先考虑自身的安危。
这次对金国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也是高俅等人希望可以让金国知难而退,却不想金国竟然答应了。这样一来,高俅等人想要反悔都没了借口,而且因为此事做的不合赵佶心意,朝中以张叔夜、陈文昭、徐槐为首的一帮年轻官员得到了赵佶的提拔,让高俅、蔡京等人再也不能如过去那样随心所欲。
当然,想要算计张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张叔夜等人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他们的想法还是有点想当然了,竟然准备效仿辽国耶律定对付耶律敖卢斡的手法,找借口将张宝诓进汴梁。
擒贼先擒王,这个思路倒是没错。但问题是正主张宝会不会愿意来汴梁?明知有陷阱还往里钻,不是傻就是胸有成竹。而且经过这些年对汴梁的渗透,朝廷压根就不知道张宝在汴梁安插了多少眼线。打虎不成反被虎伤,那场面可就尴尬了。
张宝可不是愣头青,对于大宋朝廷也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几句花言巧语就想把人给骗了?那是痴心妄想!而张叔夜也深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逮不住流氓的道理。想要诱张宝回汴梁,朝廷这边就要下“重注”。而这重注,必须要是能让张宝动心的。
早先朝廷在任命张宝安东大都护以前给出的是靖海候的爵位,但张宝没有领受,反而开口向朝廷要去了安东大都护这个官职。这回想要诱骗张宝返回汴梁,那朝廷就必须要拿出比侯爵之位更高的爵位,非公即王。
公侯伯子男,为爵位五等,王爵位于公爵之上,王爵之上则为九五至尊。自汉高祖下旨异姓不得封王以来,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封王者寥寥无几,大多都是做到公爵便到头了。或许死后能够得到封王的追封,但活着被封王的人,几乎没有。
张叔夜等人很下本,极力说服赵佶拿出“血本”来“钓”张宝,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封王这件事又是否就是当事人张宝所愿。不可否认,封王诱惑力很大,一般人基本难以抗拒。但张宝素来便不是个利令智昏的人,即便知道了朝廷有意封其王爵的“好消息”,恐怕也不会轻易上当。更何况张宝身边能人异士颇多,难保就不会有人看破朝廷的意图,张宝到时会不会一意孤行,这都还是个未知数。
此时便一厢情愿,以己度人的认为张宝会因为封王一事而一头钻进朝廷设好的圈套,为时尚早。
不过不管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的,至少先要试试,看看再说。为了试探张宝对待封王的态度,主持此事的张叔夜等人先是让人放出风声,随后又派人前往安东军安抚人心。只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张叔夜等人不仅仅要对付他们眼中的“国贼”张宝,更要小心身后随时准备拖他们后腿的朝中奸党。
赵佶启用张叔夜、徐槐等朝中新贵,这样的举动无疑便惹恼了赵佶身边的老人。官家的“宠爱”就那么多,分给张叔夜等人多点,分到高俅、王黼手中的自然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为了夺回官家的“宠爱”,高俅、王黼等人那是巴不得张叔夜等人把这次的事情办砸。
这世上有种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哪怕事情与自己无关,他也希望以失败告终。而无论是高俅还是王黼,都认为若是让张叔夜等人把此事办成了以后会对自己的位置不利,不约而同的做出了一个决定,给张宝写去了一封密信。
其实即便高俅、王黼不写信,张宝也有渠道去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而高俅、王黼的密信,也就是证实了张宝等人对朝廷这一举动的猜测而已。
张家早已今非昔比,张宝的个人身家安危在许多人眼里甚至要比自己的性命都要重。想法,总是会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改变而改变。过去张家势弱,愿意加入张家做事的人大多都是报着一展心中抱负的想法,那时并没有多少人有造反的念头。
但随着张家的日益壮大,实力从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到足以推翻朝廷的程度,原本只是想要一展心中抱负的心思也跟着变了,改朝换代,建立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国度成为了张家内部的主流。
封王,对平常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对于一帮有心改朝换代的“逆贼”来讲,还真的不算什么。封什么王?直接当皇帝多好。
https://www.biqivge.cc/book/42787/4303422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