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大宋做权臣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与和


  人的想法,总是会随着身份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身处高位,表面看似风光,但实际上却是如履薄冰,稍有差池便可能坠入深渊,万劫不复。张宝是幸运的,他并不孤单,身边还有一群真心支持他的伙伴。

  但越是如此,张宝做任何决定都需要慎重考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头脑一发热便由着性子去干。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一面没有考虑到,就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对金开战并不是难事,以安东军的战力,张宝有把握击败金国这次的主动挑衅。

  但动手容易收手难。此时大宋的百姓叫嚷开战,大部分人明显是处于被人煽动而导致失去理智的一种冲动表现,这些人只图一时痛快,却没有考虑过后果。而张宝如今是大宋相国,他必须要头脑冷静,考虑问题也必须要从全局开始。

  开战容易,击败金兵也不难,但如何收场却是一个麻烦事。如今的大宋远没有百姓想象的那样强大,历经劫难的大宋才安稳了一年多,虽然国内看似风调雨顺,但实际上由于前期的亏空太大,大宋的财政也就是将将维持着一个平衡,远没有足够的财政确保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支出。

  打仗打得就是钱!没有富裕的钱财支持战争,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挪用,短期还能维持,可一旦陷入持久战,那就很有可能影响到国力恢复的进度,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大局。打铁还需自身硬!张宝并不愿意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而影响到自己的全局布置,但眼下支持开战的热情太高,若是真的此时“顺应民意”,那就有可能得不偿失。为此,张宝需要时间让头脑发热的百姓先降降温。

  开战的决定权在张宝手里,只要张宝不点头,别人就是蹦跶的再厉害也没用。毛爷爷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真的是至理名言。有安东军在手,别人也只敢嘴上叫喊,真要是敢聚众组“义勇”,等待他们的就是朝廷的平叛大军。

  大宋如今的社会风气良好,不是依靠夫子们的教化,而是因为有安东军的存在。早在张宝就任相国一职时起,张宝就下令对全国展开“扫黑除恶行动”,有安东军作为强大后盾,各地横行乡里的恶霸,占山为王的歹人,基本上都被肃清。而过去那些老实巴交受人欺凌的百姓也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大宋一直便存在地少人多的问题,过去朝廷的解决办法便是将失去土地的流民编入厢军,这是无奈之举,因为那是的大宋无力去开疆扩土。但轮到张宝上台以后,地少人多的问题便得以缓解,依靠安东军的武力保护,大批流民得到安置,而有了土地耕种,大部分流民也就安于现状,继续做着大宋的“顺民”。至于那些有野心的人,选择占山为王的被安东军清剿,顽抗到底的死路一条,缴械投降的则被编入大宋的“基建大军”,修筑城池,开拓道路,由于水泥的广泛应用,大宋各地的主要城市之间基本上都拥有了一条甚至多条的水泥大道。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好走了,也就加速了各地特产的互通有无,而商业频繁了,除了带动各地经济的繁荣外,也为朝廷带来了急需的重建资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获利。可一旦开战,这个循环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如今的大宋还处于请战的阶段,决定权在张宝的手上。不过迟迟不宣布开战,却不代表张宝就准备让驻守高丽的栾廷玉孤军奋战,早在栾廷玉的军报送达张宝手中不久,张宝便下令萧家穗的第二军开赴高丽参战,只不过这种军事调动张宝不愿意大张旗鼓,弄得人尽皆知。大多数人都在担忧高丽的安危,但实际上高丽却安稳的很。

  张宝在等!金国这次不宣而战只是金国高层中的某些人想要借机转嫁自身的压力,若是张宝应招,那就正中其下怀,可张宝此时选择按兵不动,就是要看看那些人会不会再有什么后招。

  而张宝的这一决定确实是出乎策划了这次宋金交战的完颜宗弼。金国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此时与宋国开战。宋国虽富饶,但同样也不好对付。过去的宋国官军倒是不足为虑,但偏偏现在的宋国官军的前身是安东军。金国在过去与安东军的交锋中就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甚至还吃了不小的亏。早年间的完颜娄室,后来的完颜宗望,可以说金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在安东军手上已经折了不少。

  此时的金国早已不是过去一穷二白的苦哈哈,通过接连的胜利,大部分金国高层安于现状,认为已经到了他们享受这些年辛苦征战而获得的战利品的时候,对于继续对宋开战这一想法,并没有太多人支持。

  当然不支持的大多都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老臣,像完颜宗弼这种朝中新锐,还是想要继续征战四方的。只是令人无奈的是,如今的大金国并不是完颜宗弼这些新人说了算,大部分老人把持着朝廷大权。

  完颜宗弼擅起战端,不仅引起了完颜晟对其的不满,就连代替完颜银术可征伐北方草原诸部的完颜宗翰,也对此深表不满。作为如今大金国内屈指可数的名将,完颜宗翰自是看出了完颜宗弼的真实意图,也正是因为如此,完颜宗翰才对完颜宗弼这种为谋私利而罔顾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不满。

  大宋今非昔比,已不是金国可凭一支偏师便能击败的对手。而眼下金国正在对草原诸部进行征伐,以此时金国的国力,并不能保证两线作战所需的物资补给。贸然对宋开战,只会加剧金国的负担,从而导致两线作战皆失利的后果。

  不过老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即便完颜宗弼此时已经隐隐有些后悔自己早先的草率,但现在,哪怕没有多少人支持自己,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完颜晟不动声色,坐看挑起这场战争的完颜宗弼如何收场,而宋国的张宝,则无视民间百姓的呼声,也在坐等金国的后招。

  宋金两国之前虽没有私底下通过气,但当权者都不希望在此时爆发全面战争,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观望一阵的态度。至于发生在高丽北部的战事,死的是完颜宗弼手上的人马,一直想要削弱完颜阿骨打一系手中兵马的完颜晟巴不得多死伤一些。而张宝则是对栾廷玉有着充足的信心,再加上已经调动萧家穗的第二军前往支援,仅凭完颜宗弼,想从萧家穗、栾廷玉的手上讨得便宜也不是件容易事。

  张宝在大宋一家独大,说一不二,手下人里即便对张宝此时的做法感到些许不解,也不会怀疑张宝迟迟不肯宣战的动机。但完颜晟就没有张宝好命了,金国内部对其心存不服者大有人在,哪怕是完颜宗弼这回恣意妄为,但完颜晟的做法同样也是不得人心。

  相比起宋人的“含蓄”,金人的表现要更直接一些。早先对完颜宗弼的做法公开表示不满的完颜宗翰就亲自从北方草原赶回了上京,面见完颜晟要求朝廷对完颜宗弼给予支持。而完颜宗翰给出的支持理由,也让人无从反驳。完颜宗弼擅起战端虽是罪无可恕,但事情已经发生,此时就算再埋怨也是于事无补,损失的金兵虽是完颜宗弼手中的兵马,可这些金兵同样也是金国的兵马,任其折损的话,损失的同样也是金国的力量。

  但考虑到金国此时的实际情况,完颜宗翰也不建议金国此时便对宋国全面开战。议和,便成了完颜宗翰的提议。作为大金军方第一人,主动提议与过去的手下败将议和,这其实并不是件鼓舞人心的事,但大金目前实在无力两线作战,而且完颜宗翰这次回上京,还带来了一个对大金来说绝对不算好消息的消息,北方草原诸部正在集结,貌似准备对大金发动反击,这时候对宋开战,对金国的财政无异于雪上加霜。

  金国的骄兵悍将胜仗打多了,也就养成了不可一世的脾气。什么时候战无不胜的大金需要与敌人议和?可理想总是要屈从于现实,金国的财政现状并不好,由于得罪了大宋这个经济上的巨无霸,愿意与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几乎就没有。没有贸易,自然也就缺钱,而没钱,许多想办的事就办不成。

  想凭武力去劫掠?大宋如今严阵以待,北方草原诸部又生性彪悍,金国想要通过劫掠补充国库,往往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在负责金国外交事务的完颜希尹看来,与宋国恢复贸易往来才是当务之急,当初有意释放赵佶父子,除了挑动宋国内部的权力争斗外,示好宋国,从而恢复两国贸易往来也是目的之一。只是赵佶父子被宋国自己派人救回去了,完颜宗弼又在不久之后“惹是生非”。

  对于完颜宗翰的提议,完颜希尹是赞同的。宋金虽必会有一战,但绝对不能是现在。金国看似军事力量强横,但若是拼国力,却绝对拼不过宋国。眼看着宋国的国力逐渐恢复,而金国却还止步不前,完颜希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持久战,金国耗不起。

  金国如今的勃极烈制度,皇帝是唯一的,而五位勃极烈所负责的事务也各有不同。比如完颜斜也的谙班勃极烈,便相当于是储君这个位置。而像完颜宗翰早先的职务国论忽鲁,则相当于全国军事最高长官,至于完颜希尹所担任的乙室,那就是外交部长。

  金国的大权,掌握在皇帝以及五位勃极烈的手中,但五位勃极烈手中的权力也有大有小,其中最无足轻重的,便是昃勃极烈,国家储君第二候选人,目前由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担任。

  但金国不同于宋国的是,国中宗族势力强大,完颜晟做事必须要考虑到宗族的意见。要不然许多事他就办不成。皇权,对于那些手握重兵的宗族来讲,威慑力并不足够强大。早先宗族势力不吭声,一是不满完颜宗弼不征求他们的意见便擅自行动,二也是缺少一个领头人。宗族势力里的大多数人都挺鸡贼,都不愿做出头鸟。但随着完颜宗翰返回上京,宗族势力也就找到了代言人。

  完颜晟虽想借此机会削弱完颜阿骨打一系的实力,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宗族势力的态度。完颜宗翰此时提出议和的意见,完颜晟也就找到了下台的台阶。见好就收,过犹不及,真要是为了干掉完颜宗弼而得罪了宗族势力,对完颜晟来讲也是得不偿失。

  而在各方势力彼此妥协的情况下,一直“寻求和平”的金人使者队伍自上京出发,由完颜希尹亲自带队前往大宋。

  若是过去徽钦二帝执政时期,金人主动议和,大宋君臣是求之不得。但现在换了对外态度强硬的张宝执政,大宋朝廷的态度也就不如过去那样“温顺”了。上行下效,朝廷的态度间接影响了百姓的态度,又由于之前民间的宣传,大宋百姓对待金人的态度犹如看到了仇人一般。

  金人依仗武力横行霸道那一套,从进入宋境以后便行不通了,若不是随行的宋军“保护”,说不定完颜希尹一行人都到不了汴梁。为啥?民以食为天,花钱都买不到东西吃,去汴梁的路途遥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到,那还不得在半路上就被活活饿死?

  好在沿途驿馆还秉持着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态度,为金人提供了所需的吃喝,而完颜希尹此来也不是为了享福,对于礼节上的慢怠,也就暂时忍了下来。不过完颜希尹也通过大宋百姓的态度隐隐感到自己此行想要成功的难度恐怕不小,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https://www.biqivge.cc/book/42787/4275830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