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刘备的日常 > 1.129 仁义之基

1.129 仁义之基


  正所谓明以照奸。高薪养廉唯有明君可行。

  而能令四夷心向汉庭,乃因强权。

  待汉末大乱,三国鼎力,八王之乱后。中原积弱,本已汉化多半的胡人又纷纷叛乱。

  饥寒起盗心。

  抛除民族情感和阵营归属来看。黄巾之乱和五胡乱华,并无本质不同。都是一群吃不饱饭的农人、牧民,暴力反抗剥削压迫的武装斗争。

  故而,后世有人把五胡乱华,称之为‘五胡入华’。

  但这种偏犬儒的思潮,刘备却不敢苟同。

  即便从民族和解的角度来看,汉末胡人,还非我族类。至于后世融合,同为一家,也是后世之事。不能用后世时间线下的善恶判断,去反推古代时间节点的善恶。不同时间节点的历史,当按照该时间节点下的阵营归属去判断。

  用现代人的观点去反推古代,显然是不合理的。

  同理,古代历史也不应影响当下时局。

  同化的前提是强权。此,才是仁义之基。不然便是‘宋襄之仁’。

  自汉唐以后,中原文明再难行汉化,便因再难称强权。于是将同化主导权,拱手让与胡族。其结果……

  正因刘备有一缕灵识来自后世。才能有如此的眼界和魄力。

  大单于将赤鹿权杖转交给刘备。或许,正如两人当日在白檀城下的对话。他相信刘备,能给中原和草原,共谋一条生路。

  刘备的办法很简单。先吃饱饭。

  常道、韩城,各有城郭。城内居民亦时常修葺。城墙虽老旧,却未坍塌。抵御一般蟊贼足够。用来圈养牛羊也是够了。

  两位家丞遣人与逃难临乡的两地居民协商好,以临乡各城宅院、田亩,等量置换旧时田园。又与方城县官吏,交割劵书。两城田地,皆入临乡侯名下。

  数日后,素利、成律归,阎柔、阎志,率领精骑车队,浩浩荡荡,向二城开拔。

  素利、成律归行官道。阎柔、阎志走水路。一前一后,不日抵达。驻守城邑,改造房屋,播种荒地不提。

  数万鲜卑部民,还有大群牛羊,沿路南下。芒种后,北地正忙于麦收。官道两侧麦田,一片金黄。如何能过牛羊!

  收到刘备严令,弥加、阙机、骨进三部原地驻扎。待麦收完毕,才拔帐南下。抵达常道、韩城二地时,荒地已长满青草。收割后的麦田,亦种下苜蓿。

  许多林间、溪地旁,已用栅栏围城马场。附近还有与之匹配的草料场。

  帐篷无用。入城后,牧民皆分到宅院定居。牧草之王盛名,早已由南匈奴和右北平乌桓传开。号称一次播种,半生受用。待草长,便用割草车收割,与稻草一同混合青储。牛羊食之不尽。且极易长膘。说起牛羊。乌桓和南匈奴各部,已不再年年出栏。只售羊毛。年割两次,售卖临乡,获利颇丰。

  马匹金贵。此次南下,带不走的牛羊多有捕杀,马匹却尽数带来。好在临乡侯已命阎柔、阎志,将后院猪栏改成马厩。建成之后,两座城邑,便是刘备急需的牧邑。

  除去羊毛。牛奶亦将很快风靡邑中。

  先前南匈奴和乌桓距离楼桑皆远。鲜牛奶难以及时贩来。如今常道、韩城两地就在临乡周边。水陆通畅。鲜奶旦夕可至。不知草原牛产奶量如何。食用高蛋白的苜蓿,许有增加。

  且试试看。

  有西林牧民传授鲜卑牧民苜蓿种植、收割、青储、饲养,以及熟练使用各种机械。无需几位部落大人操心。将将安顿,这便与素利、成律归二人,悄悄出发。乘车轮舟经由八丈沟水,入南巨马水路,又入濩淀水。抵达南港。

  下船换乘舫车。一路行来,各种汉家器械令人望而生畏。再入临乡城。楼高成夏,花木成畦。宛如仙境。

  又入宫城,穿过睡莲清波。拾阶而上,脱靴入室。终于见到了正主。

  弥加、阙机、骨进,伏地行礼。口呼:主公。

  临来时,素利、成律归已将各种汉家规矩,细细说来。三人暗记在心,不曾有失。

  “三位免礼。”刘备笑着伸手。

  待三人起身,刘备命艳婢送上坐席。三人称谢后,各自落座。

  虽被封为乡侯,三人却遵从草原道义,奉刘备为主。略有差别,亦不过是将‘大单于’换成‘主公’而已。

  刘备又请出副伏罗氏。以大单于赤鹿头杖视之。

  三人皆洒泪。抬头见刘备面色如常,不禁悲声低泣。

  素利、成律归纷纷用胡语相劝。三人这才止住哭声。能让三个部落大人悲伤掉泪,足见此前饱受苦难。生活之艰。

  刘备这便开口:“先前各为其主,今后便是一家。乡侯封地不大,权且安身。待他日重回草原,定有重赏。”

  重回草原!

  三人闻言,这便以头触地,齐声道:“喏!”

  三人各有精骑千余。用好,当是一臂。用不好……当然,刘备又怎么可能用不好。

  各级官吏、刺奸贼捕、能工巧匠、蒙学授业,皆出自临乡。选鲜卑族中优良者为徒。如此言传身教,待能自行管理,便将临乡一干人等全部撤回。

  麾下精骑,亦分批前往演武场修习军阵兵法。学成再回驻地。

  两地民众可自行往来。便是想客庸临乡,亦无不可。一切皆可宽,唯有犯法不可恕。刘备严令三人约束部下,不得劫掠扰民。若有发生,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三人纷纷称喏不提。

  常道、韩城二城,基础尚好。改造不难。加上有临乡一整套的体系搭建,很快便走上正轨。方城县官吏担心的汉胡不和,争斗骚乱,并未发生。两地遍种苜蓿,播种、收割,与农人无异。马匹牛羊,皆圈养在厩牢之中。亦无过境,啃食青苗。

  天长日久。周围乡亭渐渐安心。各级官吏亦长长松了口气。

  比起方城县治,二城牧人更喜走水路,往来临乡各地。八丈沟水既敢称‘八丈’,自然极为宽阔。五百石车轮舟,都能畅通无阻。客舟往来,自当更加便捷。

  鲜奶,开始在临乡各地出现。乃牛奶、马奶、羊奶混合而成。

  一开始只有胡人喜食。后渐渐流传。

  湩(dòng)酪,亦开始流行。

  《史记·匈奴列传》:“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

  湩酪,便是奶酪。


  https://www.biqivge.cc/book/42737/4143821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