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靖天监 > 第八十一章 靖天总司

第八十一章 靖天总司


靖天司在大临设靖天司总司,而在其它地方分设十五分司。说是十六国家各设一司,可是因为草原联盟的特殊性,导致了靖天司不得已在草原联盟分设出两部分。

        草原联盟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因为王庭与宗教的原因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部是漠北教廷,南部是漠南王庭。虽然草原人自己说他们自己是一家人。但是自大临开国皇帝以来都认为草原都分为两部分,毕竟王庭一直换,而教廷却不是一直换的。

        所谓铁打的教廷,流水的王庭。这可不仅仅是大临穿出来的,而且就连草原人自己也会这么说的。

        不仅仅因为这些原因,还因为漠南漠北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人员流动。想到漠北只能选择从东北去扰,而靖天司又不是那种特别松散的谍子机构,所以导致流动消息的速度会非常慢。

        因此就设立了靖天司漠北司和漠南司两处分司。

        而东北的部落又设立了一司,而余下的十一司,就对应着南方十一国。

        其中南唐的靖天司分司,是所有分司中势力最为著名的。而且也是沈均控制最多的,甚至比大临的控制还要多。

        而且因为沈均的决策,所以靖天司在南唐的势力也是最广的。

        与大临相比,反倒是因为大临这边的靖天司受到卢阳王的限制,导致靖天司的势力缩减,反倒不如南唐的靖天司。

        而且就算是大临的靖天司人数,都没有在南唐当然靖天司人数多。

        羽藤阁在大临的入侵也很著名,但是却不及靖天司对南唐所做的事,靖天司对南唐所做的事,实在是连大临人自己都觉得无法理解。

        大临承天元年,文成皇帝驾崩,新帝即位。本应该帮助平帝在朝堂上大有作为的靖天司,却选择了对南唐进行疯狂的举动。

        那一年南唐抓捕到的大临谍子就有近百余人,要知道羽藤阁在这方面一直是很差的。这百余人已经比得上之前五年所抓捕的靖天司人数了。

        潜入谍子是一件很漫长的事,因为不是所有的谍子都都能够直接做到高位,几乎每一位谍子还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潜伏。所以抓到一个谍子其实很费力,不是所有人都和章巨野一样的,能够被故人认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是靖天司的实力下降,而羽藤阁的能力上升,但是事后证明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抓到这百余人反而证明了羽藤阁的无能,因为某一位在靖天司中隐藏多年的人,不惜用自身的身家性命换来了一份情报。

        上面记载了百余人的信息,但是那人临死之前又透露出一个消息,这份名单多半是假的。而他真正的消息是靖天司派遣了近千人进入南唐。

        经过核实,那份名单几乎是假的。就算有真的,也是被捕的那百余人里的一员。

        他们确实知道了有很多人潜伏到了南唐,可是却没有什么用。因为那一千人的名单不可能放在一起。

        而且相比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损失,靖天司的损失其实要小很多。

        而且那位隐藏在靖天司里很多年了,而且没有任何一个靖天司里的人怀疑他的身份,他不仅潜藏的成功,还是羽藤阁在靖天司中潜伏地位的最高人员。

        他几乎就快知道了靖天司司正沈均的身份,但是因为要调查这些事,他选择了先去做这些事。

        就算做了这些事,他也可以跑。但是由于他为了能够让那张名单运出去,就放弃了自己的逃跑。

        结果他被抓了,抓他的就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靖天司司正沈均。沈均看着他说道:“好久不见了。宁将军。”

        那人就是京兆府府军主将宁海波,是沈均的故僚。

        沈均当年是和宁海波一起在东北从军的,后来沈均的职位越来越高,但是和宁海波的关系却也算不错,而后来沈均封侯,也会和宁海波有所联系。

        宁海波见到沈均时很诧异,但是随即想了一些事情,就明白了是什么原因。他苦笑着说道:“没想到,他就是你啊。”

        沈均说道:“我也没想到你就是他。”

        沈均通过南唐那边的密报知道了羽藤阁在靖天司里藏了谍子。所以他就将计就计,想钓一条鱼出来。

        钓到了一条大鱼,而且是他的故鱼。

        沈均没有再多说什么,又看了他一眼后,转身就离开了,在他走到牢门口前的时候,他说道:“能给他痛快就给他个痛快。”

        沈均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失望或者不应该的话语,因为他也在靖天司司正这个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也知道了没有任何一个朋友是值得他完全信任的。

        但是他优柔寡断的毛病还是改不了,他了解宁海波这个人,知道他不可能会直接说出来的。什么酷刑也不可能撬开他的嘴的。这就和他一样,如果他被羽藤阁抓了,他也不可能说出什么的。

        多年的老友,与其让他死在自己的咬舌自尽之下,还不如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亦各从其志。他可以否定南唐,但他不能否定宁海波。他知道宁海波是从大临南边来的。那时他以为宁海波来自南边的山里,却没想到他来自南唐。

        是朋友,也是敌人。他不可能放下的,他不能够替那些死在南唐的靖天司的人做主,他不能够替那死在卢阳郡的几十万人做主。

        这是兄弟情,但这也是国仇家恨。

        靖天司和羽藤阁的梁子很多年以前就结下了,要追溯到百年前的南唐建国,南唐开国皇帝是当时大临皇帝的亲信,因为当时南唐国的前身金国的灭亡,大临当时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就派遣那人前去争雄,结果那人坐到了最高的位子,最后建国称帝。

        而且那人据说还是韩倩这一脉的长房。因此导致了韩家的衰落,不然韩倩这么多年也不会一直待在威武将军这个位子上。

        韩倩虽然鲁莽,可是武力却也不是平等。而且在打仗的时候也能另辟蹊径,算得上是一员猛将。

        南唐刚建国的时候虽然很不讨当时那位皇帝的喜,但是那位皇帝没在位几年就驾崩了。

        后来继位的皇帝和南唐太祖关系很好,再加上南唐愿意俯首称臣,所以南唐和大临的关系也勉强算是不错。

        只是后来到了和帝早年的时候,北方大乱,大临疲于北方战事,对着南唐的压制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南唐就开始不再那么尊重大临,然后就是平帝末年的卢阳之变,那是真正导致决裂的事。

        在那之前只能说得上是大临南唐之间的地域歧视,而在那之后,就是国仇了。

        不仅仅是因为那一场卢阳之战,还因为南唐那边的官员。南唐大部分的清流都不喜欢当官,所以在官场中的人,都是些不堪之人。有学识,但是却没有德行。

        所以在那场卢阳之变后,南唐的文官门开始选择遮掩这些事。读书人在开始的那几年还能反抗一下,但是却因为南唐那边官员和羽藤阁的双重压制,导致南唐的百姓就没有几个知道卢阳之变的。

        甚至有些文人开始宣传大临早些年对南唐的压迫,和大临对南唐皇室的威胁。

        还有的百姓请命给那些拿下卢阳郡的将军和官员立祠或者立生祠。

        而大临这边,卢阳之变这件事已经成了每一个大临人骨子里刻写的内容。没有一个大临人可能忘记这些事,甚至还出现过有人忘记这事之后被自己父亲毒打,被乡邻告到官府的事例。

        大临与南唐之恨,不共戴天。山川异域,河流同源,皆为人族,不共戴天。

        或许大临人能够忘记自己是谁,但是他们不可能忘了南唐所做之事。

        靖天司就算是大临的谍子机构,可是每一个靖天司的人都是大临人。

        只要是大临人,就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之人,不是那些来自南塘的某些畜生。

        所以在沈均决定使用,每年靖天司人员自动选择,去哪个国家潜伏的时候。除了北方之外,其他国家加起来都没有去南唐一个国家的人多。而就算是北方加起来,不过也就是南唐的一半罢了。

        虽然靖天司被平帝下令废除了,而卢阳王也会对靖天司的人动以极刑。但是还是阻止不了那些人对南唐的恨和他们的表达。

        或许人心惶惶,所求皆为名利。但是一腔爱国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这是南唐的人不能理解的,这也是羽藤阁的人不能够理解的。所以当羽藤阁看见那些悍不畏死,喊着大临永世的人,他们不能够理解。

        这些年羽藤阁抓到的靖天司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会开口,千中极少出一。大部分人都会和他们火拼,被抓的除了咬舌自尽,就是毫不畏死。

        因为他们知道,大临建国三百年来,困境逆境无数,但是大临人永不言弃。既然守护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靖天司的人也会永不言弃。


  https://www.biqivge.cc/book/42433421/846499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