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且徐行
大雪之后是寂静是一切的销声匿迹,整个长安城在那场大雪之后就开始像是一场无声的哑剧一般,除了王念跃这个天风郡主的归来之外,这座如湖泊一般的长安城,在大雪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波澜的变化。
平帝站在窗前,看着窗外一片祥和的宫城,久久地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平帝就这样站立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然后站在平帝后面的大太监洪亮说道:“陛下该歇息一会了。依照陛下的身体,陛下不应该站立这么长的时间,而且最近天气比较寒冷,陛下一定要多注意保暖,染上了风寒就不好了。”
平帝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朕就坐下来吧,你把窗户关上之后就去把阿麟找到朕的身边来,朕有话和他说一说,朕想和他说一些事情。”,
洪亮应声道:“奴才这就去做。”
平帝的身体虽然能够看出来明显的虚弱,但是却并没有让洪亮扶着走回在大殿中央的座椅上,洪亮看着平帝走回到大殿中央之后,然后如释重负地关上那扇比较厚重的窗户,然后走出了大殿,皇帝的御书房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却是很空荡荡的,御书房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书籍,皇帝的书籍更多还是放在起居注郎的身边和密库里面的。
所以整座大殿都因此变得空空荡荡,一些微小的声音在这里都可能变得极大,而洪亮在离开这里的时候,虽然打开和关闭了大殿的门,可是没有任何的声音,其实那扇老旧的宫门并没有那么容易开合,没有发出什么声音的原因,依靠的是洪亮自己的能力,一个一品武夫为了另一个人开始做让自己会不舒服的事情。
哪怕他是个宦官,是个被轻视的阉人,但是他既然已经成为了一品武夫,那么他的地位就不可能是和以前的那样,可是他却做的和以前一样,洪亮还是当年那个洪亮。
洪亮带来了杨崇麟,然后自己就退了下去,他站在大殿之外,任由着周围不停的风在自己的脸上划过,却依旧没有什么动作,这个年龄已经很大的了老宦官,像是一尊雕像一般站在外面,守护着自己身后的那两位父子,这两个在大临地位最为崇高的男人。
殿内平帝对着杨崇麟说道:“来,到朕的身边来吧。朕想要和你说些话,不要担心其他的事情,朕只是和你随便说些话而已。”
杨崇麟不知道平帝是什么意思,但是既然平帝已经这么说了,那么杨崇麟也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必要了。对于杨崇麟来说,他和平帝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那些外面的人说起来的那种不和谐。
在外人的眼里,虽然杨崇麟和平帝都不是什么贤明的人。但是平帝的名声是不如杨崇麟的。
杨崇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而且贪玩,但是杨崇麟对待下面那些人还是很好的,好到足够让很多人称他为“无为太子”,无为一直是大临官场上都流行的称呼,无为的含义不是在于所有事情都不去做。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的道家治国理念。
老子告诫君王“不与民争”,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
无为即不妄作为,需遵循客观规律而为。历朝历代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大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的指导下取得。
虽然大临的历代皇帝都是要求大临不允许存在神鬼之说,但是道家不是神鬼之事,神鬼之事是道教,道家只是一种和儒家一样的思想。而杨崇麟的“无为太子”的“无为”就是无为而治里面的无为。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中的第三章“圣人之治,无为而治”,也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对于君王来说或许是一种悲哀,但是却是很多官员拿都喜欢面对到的事情,一位无为的帝王是每一个官员都希望遇见的君主,君主的贤明是官员所需要的,可是君主的贤明和官员的贤明是不一样,官员的贤明是在于让所有事情都安然有序地发展,而君主的贤明是让所有事情都依照自己的意愿而让官员们都去做。
评价官员的贤明是有能力有度量,而评价皇帝的贤明则是知人善用赏罚分明。这其实也就说明了对于皇帝来说,无为才是最好的,哪怕那个皇帝会有自己的毛病,但是那个皇帝只要能够让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能力,那么在后世那些官员的话语里,那位皇帝就是一位好好皇帝。
虽然皇帝觉得这很不爽,但是对于官员来说,这些事情就是好事情。所以在他们的眼里的平帝就会和自己的儿子有矛盾,因为他们不不仅仅觉得这是皇帝父子之间必须有的情况,还很符合他们心目中的帝王心术,对于他们来说帝王心术往往就是这种东西。
平帝和杨崇麟说道:“阿麟,你说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不是一个不好的太子,而在大多数的文官眼里,你又是个好太子。你说这是为什么?明明是同样的你,却会有两种不同的评价。”
杨崇麟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知道父皇的意思,父皇是想知道我是怎么觉得这件事情的吗?
我也很困惑于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这些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却是一件我能够多多少少说上一些话的事情,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是儿臣对自己身世的遐想。在儿臣看来,那些百姓认为儿臣不是一个好太子的原因就是儿臣所做的事情不是那些百姓希望面对到的那些事情。
那些百姓希望遇见的是一个贤明的太子,而不是遇见我这种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做,但是却喜欢玩乐的太子。
对于他们来说,遇见我这种太子是他们最不希望的事情。他们认为父皇已经是那种不能够改变的君主了,而我则是能够改变的太子,他们的失望也就在于此事。
可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我是和父皇完全不一样的,父皇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早期的父皇还是能够算得上是比较有成就的君主。
可是早期的父皇还是一直被他们诟病,因为父皇对于官员能力的那些限制。在后世的史书上一定会记载有关父皇的事情,而且在他们的记载里面父皇的事情不仅仅是那么普通的事情,不是普通的批判,更多的还是对父皇压迫官员这件事情的提出话语的,在他们的眼里父皇不是一个好皇帝,父皇是一定会被他们诟病的。
但是儿臣确实是不一样的,因为儿臣是大临的储君,并且儿臣平日里除了游玩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多余的举动,面对到那些下属们提出的建议的时候,我都会接受的。对于他们文官来说,儿臣这样就是一个贤明的太子。这也就是儿臣风评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
平帝点了点头后说道:“你既然知道这些东西就好了,那么朕也就不必多和你讲一些我那些陈旧的教条了,那些教条甚至于都可能不如你现在说的话。你很让父皇欣慰的。
但是父皇还是有句话还是要和你说的,你可听过当年那位苏子的那首《定风波》么?”
杨崇麟点点头说道:“儿臣听说过那首词,我记得全词是这样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父皇突然问这件事情做什么,我记得父皇向来是不喜欢这种文人的文绉绉的东西的。”
平帝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以前确实是不太喜欢这种东西的,但是朕不是想要和你普及这种东西的。朕知道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朕是想和你说这话的,而且你也记得那句‘何妨吟啸且徐行’,朕和你说的还要简洁一些的,那么也就是‘且徐行’这三个字而已。现在的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对于朕来说这也就是朕为什么要交给你‘且徐行’的原因。
人生之大,天地之间之事多有所困顿,所困顿之事情莫过于前行之事情有难处。而现在的你就是在面对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你心烦对不对?
虽然你不会和和父皇说,但是父皇还是知道你的难处的。
而且父皇还不单单是在于这种事情上想和你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子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
父皇不是一个喜欢说教的人,你也知道父皇这个人最喜欢的事情是用行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说教来解决问题,但是朕今天竟然和你这么说话了,就表示朕是想要和你说一些事情的。
父皇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而只有你才能是父皇最后的希望,父皇有愧于大临的江山,有愧于大临的列祖列宗,有愧于大临宗庙里及时的那些先人,但是父皇不想有愧于你。
父皇也不想让你有愧于人。父皇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和父皇一样的人,父皇希望你以后会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不管事情如何,父皇希望你能记住一件事情,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且何妨吟啸且徐行。”
https://www.biqivge.cc/book/42433421/838708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