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明不南渡 > 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课

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一课


孙可望是很要强的一个人,同时也是非常自负的一个人。

        当他觉得是对的事情,无论遇到怎样的阻挠,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对于李定国的防备由来已久,他不愿意看到一个毛头小子能够骑在他的头上。

        这小子不过打了几个胜仗就很拽了,如果让他抓到什么把柄非得将他弄死不可。

        当然,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先按照他的计划先干一波明军,刷一刷声望。

        ……

        和之前两次打的防守战不同,这一次,明廷主动出击,彻底扫平农民军最后的割据势力,张献忠。

        以皇卫营为主力,四川周围明军作为协助,四面围攻,将其彻底剿灭。

        不过,理想总是好的,墨菲定律的出现影响了整个计划的展开。

        秦良玉那边肯定会出力,不过怕是有些够呛,沐天波自身难保,正在被当地土司追着揍。

        不过这两部,路途遥远,暂时还没传来消息。

        远在京城的朱慈,是有些不放心将指挥权交给戚宗明和王先通。

        御驾亲征,这种事情也只能想想罢了,从北边和东边传来的消息,都不是很乐观。

        无论是蒙古,还是鞑清,并没有被打痛,他们时刻虎视眈眈于关内,准备合适的时机,再次入关咬上一口。

        当大明的天子,还真是个提心吊胆的活。

        尤其是崇祯这会儿,鞑清蒙古入关劫掠像去自己家一样。

        但这主要还是国内农民军闹的凶,再强大的国家,也耗不过双线作战。

        只要内部不纷争,完全可以有底气的说,这地球上还没一个能击溃大明的存在。

        朱慈在京城,还是比较忙的。

        一方面时刻关注着对四川用兵的进展,一方面,则力住猛抓教育。

        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和国家的稳定息息相关,华夏的历史上,农民军起义的次数,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小不一的数起,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天灾,百姓吃不上饭所导致。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某些野心家和私欲者的蛊惑,无知的他们听信了谣言,听信了某些人的一面之词,傻乎乎的跟着造反了。

        这从共和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几起称帝事件就看的出来,他们吃不上饭么?没有……只是没什么文化,突然脑残了而已。

        等到了全国基本扫平了文盲,这种事情,就基本看不到了。

        开启民智的意义,便在于此。

        百姓不愚,明辨是非,不仅仅是杜绝了一些完全没有意义的造反行为,更是可以监察百官,在一定程度上让某些试图贪赃枉法的官员,有所收敛。

        不过,彻底扫平文盲,任重而道远。

        现在来说,就算是负责教授新学的老师,都有些少的可怜。

        并且这些老师,其实并不完全符合朱慈的要求。

        他们能够取得进士之位,不是说他们对于物理,明算都有很高的造诣,事实上,像方以智和宋应星这样的拔尖者,并不多,大多数取得功名的人,基本上是临时抱佛脚,抱出来了。

        所谓的教育……如今还处于摸索阶段。

        国子监,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不过成分还是比较复杂的,除了相当于清华北大之外,还覆盖了中央党校,教育厅,考试中心的职能。

        朱慈在不断的改革教育中,将国子监的职能进一步细化,国子监仍然被保留,但只相当于中央党校,负责接收全国官员进入进修,不再对没有官职的士子和百姓开放。

        另起炉灶,设置大明皇家大学。

        接受各地优秀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入教育。

        根据初步设立的校章,大明皇帝除了总览军政大权之外,还应把皇家大学的校长兼了。

        没错,朱慈毫无廉耻的成为了第一人校长。

        对于大学这么一个全新的机构。

        京城们的读书人多是品头论足,褒贬不一。

        “大学者,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圣上新加之,亦是让我等以曾参为楷模,以孝修身,以忠为国,实乃善也。”

        很不巧,儒家圣典,四书包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在这儒家影响还没褪去的时候,很多人听到大学,很容易联系到儒家的这本书。

        圣上设立大学这个机构,这是什么意思?这显然是在向全国读书人释放一个信号,皇帝是一个大学爱好者。

        号召大家多看大学……

        这并不是坏事,至少圣上还没有将儒家一棍子打死。

        朱慈,表示他们只是想多了而已,如果让他意识到,大学的出现在在读书人心中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或许还不如叫大明皇家学院……学院这种名称安放在最高学府的头上,有些小气了。

        “但,大学之道,怕是整个大明也没人能悟出个所以然来。”有的士子叹息一声。

        “是啊,圣人之道,传承千年,所遗者颇多,尤以大学为甚。”

        大家都知道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但实际上,真的不需要把所有书都看全了。

        科举之中,虽考四书,却有所侧重。

        主考论语。

        中庸,孟子辅之,而大学……比较冷门,老师都不会画重点在上面。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丢失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根本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

        “什么狗屁的大学!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那大学之中根本和大学没有半点关系!竟是些明算,格物之理,甚至还有什么所谓的思想教育,我呸。”

        “哎?这不是锦衣卫大哥么,我刚才说什么了?”

        “没有啊?我什么都没说!真的,不骗你们。”

        “等等!我没当你们聋,别……我错了,大哥!下次再不敢了,给小的一次机会啊!救……救……不要……不要……”

        声音渐行渐远……

        让其他围在一起的读书人,吞着口水,看呆了。

        “皇上万岁!”

        “大明万岁!”

        “大学万岁!”

        赶紧呼唤了一声口号,压压惊。

        ……

        “秦汉唐宋,王朝更迭,唯我大明得国最正,谁能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皇家大学的课堂上,宋应星对着下面的学生讲课。


  https://www.biqivge.cc/book/42316/258921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