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野性时代 > 216【马博士永远是马博士】

216【马博士永远是马博士】


复旦食堂没啥好招待客人的,甚至附近也没什么高档餐馆,复旦管理学院干脆把中大的教授们请到咖啡厅吃西餐。

        宋维扬一走进去,顾客纷纷跟他打招呼。

        “宋老板回来啦。”

        “社长,下周有什么活动?”

        “校草好,校草再见!”

        “大作家,麻烦给我签个名,我帮朋友要的。”

        “……”

        陈垣教授笑道:“看来小宋真的很出名嘛,个个都认识他。”

        申勇毅教授笑着解释:“这就是小宋开的咖啡厅,生意很好,来得晚了还要排队。今天星期一,算我们运气好,周末来肯定没座位。”

        “老师们想吃点什么?”林卓韵亲自客串服务员,她还要再等一个月才参加考研面试,如今属于咖啡厅的全职店长。

        申勇毅翻着菜单说:“我要一份黑椒牛排,七成熟,再切一份披萨。”

        张洪波打趣道:“看来申教授是常客。”

        陈垣打量着店内的情况,问道:“你这咖啡厅怎么还卖西餐?”

        宋维扬指着旁边隔开的咖啡厅说:“只卖咖啡的话,我就亏死了,有人点一杯果汁可以坐半天。楼上还有卡拉ok厅,诸位老师吃完饭,可以上楼唱几首。”

        中大的胡杨教授说:“中国的西餐厅和咖啡厅都不正规,全是混着卖的,这也是一种经营策略。”

        宋维扬道:“严格来说,全世界的西餐厅都不正规。”

        “哦?”陈垣好奇地问,“为什么说全世界的西餐厅都不正规?”

        宋维扬道:“在欧美国家,根本没有西餐厅这一说法,只有法国菜餐厅、意大利菜餐厅、英国菜餐厅等等。到了亚洲,中日韩等国就把这些菜混在一起,统称为西餐进行策略性经营。而有意思是,亚洲的中国菜、日苯菜、韩国菜、越南菜等等,又被欧美国家统称为亚洲菜,西方也有很多亚洲菜餐厅。我们分不清法国菜和英国菜的区别,欧美人也分不清中国菜和日苯菜的区别。”

        “这是距离产生的美丽误会。”林小涵教授笑道。

        申勇毅赞道:“小宋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研究嘛。”

        除了这些教授,复旦管理协会的会长,以及一个mba学生也来了。他们都是某两位教授的爱徒,全程吃瓜长见识,坐在那儿看宋维扬跟教授们装逼。

        林卓韵很快把食物端上桌,教授们也操起刀叉开始闲聊。

        “小宋,你是成功企业家,你对mba项目怎么看?”张洪波突然问道,他还是想探究宋维扬与马博士之间的联系。

        宋维扬不愿接招,笑道:“mba好啊,一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陈垣考较道:“你知道什么是mba吗?”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企业管理硕士。”宋维扬依旧在藏拙。

        申勇毅说:“小宋,别藏着掖着,说说你对国内mba的看法。”

        “对,说说。”张洪波放下刀叉。

        “还是别,”宋维扬道,“假话我不愿说,真话你们不爱听。”

        “这是在嘲笑我们小肚鸡肠呢!”胡杨教授笑道。

        “快说,再难听都可以。”申勇毅道。

        “那我就说了啊。”

        “年轻人怎么那么磨叽。”

        宋维扬非常含蓄道:“我觉得吧,中国的mba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座的各位都是管理学领域的翘楚,mba这玩意儿,你们真的整明白了吗?”

        这句话可以如此理解:我不是在打击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1986年,有38名中国学生在纽约大学获得mba学位,被誉为“中国经济管理黄埔一期”。这批人现在杳无音信,要么选择出国发展,要么变成国企老油子,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mba的生存土壤。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mba教育都处于试验探索阶段,一群稀里糊涂的教授,教出一群稀里糊涂的学生。当然也并非全无用处,但那些课程内容,只适合企业中层管理者,在公司高管那里派不上多大用场——该懂的人家高管都懂,不该懂的让中层管理者搞定即可。

        复旦第一届mba毕业生马建平,此时在盛海市商业投资公司做总经理,这两年混得风生水起。但几年后他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赚钱靠的是市场机遇和政治头脑,跟他所学的mba课程没啥关系,他的投机生意赚翻了,真正参与管理的公司却连年亏损。他甚至说:“如果未来数年内,中国mba教育没有实质性飞跃的话,那么mba可能就会变成电大、业大、函大一类的存在。”

        这话是在1999年说的,在马建平看来,当时中国的mba跟函授班没啥区别,就是镀金拿学历的,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知识。

        宋维扬已经说得很含蓄了,但还是让教授们听着不舒服,因为被戳中了痛脚。

        管理协会的会长鲁育平似乎想在教授面前表现一番,学生嘛,都这样。他忿然道:“你说老师们没把mba整明白,你就明白了?”

        “你行你上?”宋维扬笑问。

        “啊?”鲁育平没听懂。

        宋维扬用刀叉指着盘子里的牛排说:“我吃这块牛排,感觉烹饪手法有问题,火候不对。然后找来厨师,说你煎得太老了。厨师非常不高兴,对我说,你嫌我煎得太老,那你就能把牛排煎好吗?同样的道理,我不是教授,我为什么一栋要懂mba?”

        “你这是在转换话题,”鲁育平说,“你不懂mba,就没资格评价中国的mba教育!”

        “你高兴就好。”宋维扬不想纠缠。

        张洪波突然叹气道:“马博士说得对……”

        “我姓宋。”宋维扬连忙打断。

        “呃,宋同学说得对,”张洪波道,“我们这些人,要么是去国外交流了一年半载,要么是在国内研究了几本专业书,确实没有把bma搞明白,而且理论和实践是完全脱节的。这样教学生,实在有些误人子弟。”

        “那倒不至于,”宋维扬说,“国内第一批mba,现在基本上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平均年薪好几万,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从业者。”

        鲁育平连忙说:“这就对嘛,这证明中国的mba教育卓有成效。”

        宋维扬道:“但问题也多。第一,他们大部分都进了外企,少部分进了私企,国企根本不要……”

        “那是国企领导鼠目寸光,不识人才。”鲁育平说。

        “我同意,但同样也证明,中国的mba教育,没有在国企当中得到检验,”宋维扬笑道,“第二,这些人虽然年薪好几万,但他们只有在中层管理职位能够发挥所学,而能够爬到高位的,mba课程根本用不上。喜丰公司去年就招了一个mba毕业生,我专门考察过,那人所学的东西,只能够胜任部门经理。更可笑的是,他没有做高管的经验,偏偏自视甚高,张口就要5万年薪。他做了半年部门副总,工作非常优秀,公司本来想把他扶正,一步步培养起来。人家却觉得受了委屈,自己辞职不干,说什么工资低了,职位也低了,还不如去外企工作。”

        鲁育平道:“这属于个人问题,自视过高。”

        宋维扬道:“我想说的是,中国现阶段的mba教育,只能培养合格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更高一级的没有什么帮助。确切的说,是培养目标不明确,mba课程与普通管理类硕士课程差别不大。既然这样,我作为公司老板,为什么不招普通管理类硕士,而非要去招mba毕业生?工资便宜还更好用。”

        教授们顿时默然,这才是关键啊!

        mba和普通管理类硕士没啥区别,这等于宣告mba教育的失败。而mba毕业生现在普遍能拿到几万年薪,都是外企哄抬的结果,国企和私企根本不愿聘用——聘回来当大爷啊?

        申勇毅说道:“宋老板,你是成功企业家。教育部打算明年施行mba全国联考,还要学校招收国企在职管理人员。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宋维扬也懒得装糊涂了:“第一,加强师资力量,施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这得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联合执行,引进来国外优秀人才担任教授,再派出青年教师去国外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只有一流的mba师资力量,才能办成一流的mba教育。第二,明晰教育目的,不能把mba和普通管理硕士混为一谈,可以设立emba和普通mba课程。第三,要联系实际啊,我看过国内的mba教材,那不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那是培养管理学研究类人才,太过学术派、学院派了。第四,教材很有问题,大部分是英文版的,各种商业案例也是国外的。国外的不一定正确,因为环境不同,放到国内就变味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纸上谈兵头头是道,真让他做事儿直接抓瞎。第五……”

        宋维扬一个人就说了10多分钟,直指国内mba教育的弊端,把教授们都听愣了,因为很多东西是他们没想到的。

        这并非教授们的水平问题,而是视角问题。他们是站在学术的角度,而宋维扬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宋维扬说的东西更加实际,这些问题往往被学院派的教授们所忽视。

        “这趟交流来对了。”陈垣教授感慨道。

        申勇毅说:“宋老板,你能不能写一篇论文,把这些东西都展开来分析?我帮你递到教育部去。”

        “申教授,你叫我小宋就好。”宋维扬笑道。

        张洪波此时已经确定,宋维扬就是马博士,马博士就是宋维扬!

        当然,张教授不会拆穿,拆穿了对他也没好处啊。

        接下来一个月,宋维扬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写了一篇《中国mba教育改革建议书》。这篇论文首发于《复旦学报(社科版)》,接着被国内各大教育、工商类刊物采用,并直接拿到教育部去研究讨论。

        修修改改,增增补补,教育部在11月直接出炉一份《中国mba教育改革建设大纲》,其中有60%内容跟宋维扬的文章相似。而且,教育部非常给面子,在附表当中留了一个署名——研究员:宋维扬。

        更扯淡的是,复旦mba项目还邀请宋维扬去讲课,职务为“特聘讲师”。


  https://www.biqivge.cc/book/42146/27592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