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正统1442 > 第五十六章 灾害不断

第五十六章 灾害不断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这未必是也先的做法,或者说也先未必想那么多。

  与大明朝贡贸易,是瓦剌相当大一笔财源,也先自然想要扩大的贸易。而他征服了辽北,粮食什么的收获并不多,至于女真马匹也是与大明朝贡之中,另外一项重要贸易。

  但是很抱歉,瓦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马。

  所以瓦剌从女真获得最多的就是皮毛了。

  其实瓦剌的皮毛产出也不少,往年朝贡,也有大量的皮毛。虽然明代棉花开始普及了,但是皮毛的保暖能力,还是在棉衣之上。大明境内对皮毛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

  但是貂皮,特别是紫貂皮。瓦剌也是不多了,而且瓦剌达官贵人也是有这种需要的,所以这并不在朝贡之列。

  而今瓦剌一口气拿出来这么多。自然是瓦剌从辽东而来的。

  朱祁镇对丢失奴儿干的控制权,一直是耿耿于怀。

  虽然有三道关大捷挽回局面,在无知百姓看来,这一次海西镇是立了大功了,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朝廷还有这样一个边镇。

  但是实际情况如何?

  大明失去了长白山以西的控制与影响力。而在也先在重建辽阳行省之后,大明在奴儿干都司几乎所有卫所,都有两面招牌。

  一面是大明某某卫,一面是大元某万户。

  除却海西镇附近几十个卫所,尚且忠于大明之外,太宗皇帝所设立的奴儿干名存实亡。

  这个现实,朱祁镇怎么能高兴起来。哈密是鞭长莫及,木兰河卫也是鞭长莫及,似乎大明十万铁骑,离开了边墙,就不能打仗了。

  这也罢了。

  国内又是水患,又是造反的。

  为了避免人心惶惶,朱祁镇必须粉饰太平。扩大三道关大捷,而将木兰河卫之战给遮掩住。

  很多朝廷低级官员,也都是知道三道关大捷,而不知道还有木兰河卫之战。

  正因为朱祁镇这样的心理,一看貂皮,他下意思感觉,这是也先讽刺他的。

  曹鼐一时间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这样想。微微一顿,说道:“陛下,区区边患,不必忧心,北虏其兴也勃,其灭也忽,朝廷谨守边墙,待其自灭,岂不正好。”

  朱祁镇说道:“瓦剌纵横数万里,带甲数十万,如此大国,待其自灭?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曹鼐的观点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北方少数民族在蒙古之前,还真是你上台我下台,几十年之间,就够一个极盛的草原民族烟消云散了。

  不说别的,当年阿鲁台可以压着瓦剌打,杀了脱欢的父亲,马哈木。

  而今阿鲁台何在。

  而瓦剌内部并非没有矛盾的,脱脱不花与也先之间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宝座只有一个?绰罗斯家族与孛儿只斤家族,谁也不肯放弃。

  所以坚壁以待,观其生变,未必不是一个办法。毕竟大明在草原上屯兵消耗太大了。即便占据了整个草原,也不过是有了一块源源不断流血的伤口,想要以现在的实力来鲸吞,只是妄想而已。

  朱祁镇是决计不肯的。

  不平定北方边患,朱祁镇哪里有精力做别的。

  大部分文官从骨子里并不喜欢大打出手的。支持对外强硬,那是政治态度,但是真要支持一场持续几年的大战,那就是错误了。

  朱祁镇这几年对军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了。

  即便知道九边不干净,从朝廷拨下去的钱,中间绝对被上下齐手。一百万两能发挥出六十万两的效果,就算不错了。

  但是朱祁镇依然往军费之中砸钱。

  在正统初年,朝廷向九边的协饷还没有固定制度,最多一次没有五十万两,更多是希望九边士卒屯田自足,还有开中发的接济。

  而今朝廷对九边的拨款重视已经超过二百万两,粮食也有近二百万石之多。

  至于粮食,这是因为废除开中法。周忱填补的窟窿。而在此之外,户部还费了近五十万两,修建从北京城到宣府,从北京城到大同的驰道。

  而今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在运输粮食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户部周忱已经提出了九边驰道工程了。

  也就是沿着边墙,从辽东到甘肃,铺设一条驰道。朝廷就可完成坐镇北京城,控制九边。当然这一道驰道,应该还有很多支线通向内地。

  只要完成之后,周忱估计能节省大半以上的用费。

  但是造价,却是曹鼐看了都头疼的数目。

  更不要说,兵部徐晞主持的九边修缮工程。虽然而今仅仅在宣府,大同,还有北京城周边,但是徐晞已经报上了八十多万两了。

  曹鼐一瞬间有一个种感觉,那就是当今这位皇帝,根本不知道累积蓄吗,正统十年的盐税关税等固然征收了不少。但是按朱祁镇这个花法。

  恐怕一点结余都不会有。

  内库之中躺着一千万两,而北京城与天津粮仓虽然频频被调用,但是总数没有低于一千万石上。

  有这么多储备已经足够了。在财政之上,只需平衡,小有结余,就是非常健康的财政了。

  但是曹鼐却是受不了这种花钱的办法,几乎要将河北治水工程之中省下来的钱财,全部砸在九边之上。

  曹鼐更是明白,朝廷这样的财政倾向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当今陛下想打,不满足正统初年的南征,和几次局部胜利的北征,甚至规模想超过太宗的规模。

  原因无他,单单已经砸进去的钱粮,已经足够太宗皇帝走一趟漠北了。

  这些钱粮也并不是没有成果的,成国公已经上奏了,在上阳河再建一座城堡,这一座城堡在宣府与大同之间,也在边墙之外。

  也就是在皇帝压力,还有财政支持之下,军方已经开始着手一步步将当初放弃的地方,重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下。

  大明现在可以说是伺机待发,大明周围在扩张,蚕食周围各国的土地,辽东、兀良哈,河套、孟缅。

  而在皇帝的眼中,这还没有终结。

  但是曹鼐一想起其中的花费,就觉得头皮发麻。如果不是在漠南驻兵消耗实在太大,宣宗皇帝怎么会放弃。

  所以曹鼐这一次来,提起瓦剌,就是想委婉的劝导一下皇帝。

  曹鼐说道:“自然不待其自灭,勉仁公在的时候,不就是劝谏陛下,离间蒙古君臣。”

  朱祁镇说道:“锦衣卫,一直没有成果。”

  其实也很正常,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治家,大哥不说二哥。对利弊权衡都有自己的一套,朱祁镇想离间也先与脱脱不花,脱脱不花还想让也先在征明之中,碰一个头破血流。他好黄雀在后。

  而也先却想借助打败明朝的光环加身,然后做出最后一步,废立。

  虽然大家各怀心思,但是与明朝大战一场,却是免不了的。

  曹鼐说道:“臣刚刚接到消息,阿鲁台之子投奔朝廷了。”

  响雷不用重鼓。朱祁镇一听就明白了。

  阿鲁台虽然已经死了好些年了。

  但是阿鲁台的影响力却没有消散,或者说并非阿鲁台的影响力没有消散,而是大元怯薛军的影响力还没有消散。

  没错。阿鲁台所部的前身,就是大元朝廷的禁卫军,成吉思汗的近卫军,乃是黄金家族的死忠,他们的的封地都在东蒙古。

  这些蒙古贵族向上数,都能算到成吉思汗当初的部下,所谓四杰,四勇之流。

  所以,他们一直以为他们才是蒙古黄金家族最正统的传承。所以阿鲁台这个儿子,不管是真的假的,倒底是怎么想的。

  这都不重要。

  此刻落到朱祁镇的手中,都是一枚上好的棋子。

  ......

  朝廷收到了黄河堤坝守住了消息。

  每年在汛期那几个月,朝野上下总是悬着一颗心。

  不,应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朝野每天都在担心,春天担心旱情,担心蝗灾,夏秋担心水灾,秋后担心防秋事务。冬天担心雪灾。

  而且也担心草原上有没有雪灾,因为草原上一旦着灾,很可能次年蒙古人就会大规模南下。

  虽然他们没有胆子大举南下,但是骚扰的频率就会更加多了。

  让数千里边墙,有疲于奔命之感。

  做皇帝是可以很轻松,但是想做一个好皇帝,必然是最累的。

  而且黄河这边传来的是好消息,但是其他地方,传来的却不是好消息了。

  卫水,漳河也守住了,但是淮河却没有那么顺服了。淮河在这个雨季,也是大发雷霆,冲决了数次,河南,南直隶有好几个县都被水淹了。

  这其实也是黄河夺淮的后遗症。

  黄河夺了淮河河道,淮河下游排水不畅,一遇见大雨,很容易出现倒灌的现象。

  朱祁镇看着,黄河,运河,淮河几乎纠缠在一起,就好像是一个线团,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立即批阅奏折。

  对于,这种赈灾的折子,朱祁镇批阅几乎可以不用想了。这是有一套流程的,无非是按照灾情的严重程度,免赋税,少则当季,多则三年,一般没有三年以上的。如何府县实在困难,就要让地方蕃库拨款了。如何更加严重,就会让北京拨款拨粮。

  一般来说,要波及数府或者一省,才会让户部直接派人下去赈灾。

  一两个县的小灾情,就是省一级就解决了。

  总体来说,或许朝廷中枢为了打仗,太宗皇帝到而今,朝廷财政都不是太宽裕,财政多数都有定向的花销,但是地方财政其实很宽裕了。

  这也是大明财政政策造成的。

  如果有人注意到了大明年入三千万石,北京城所用不过漕运四百多万石。其他的粮食虽然各用用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地方,布政司,府县之中。

  朱祁镇将这些奏折批阅之后,忽然有人来报,曹鼐求见。

  朱祁镇立即说道:“有请。”

  对大明部堂级别的官员来说,朱祁镇是相当好见的。

  什么是部堂级别,就是大明六部,都察院,这些部级衙门的主官,还有就是内阁人员。只要是求见,朱祁镇一并准。

  但是至于下面的官员,就要等朱祁镇的时间了。

  曹鼐来道乾清宫,行礼如仪。

  很多人觉得在朝廷章程之下做事束手束脚,其实朱祁镇也慢慢明白,大明所有规矩的制定者是谁?

  是太祖皇帝。

  而太祖皇帝又是一个极端的权力控,他这一套规则的本质上是保护皇权的。

  承认,在太祖皇帝走之后,几十年间,这些规矩有些变形,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变。

  看上去,大臣们将这一套规矩之内,将规则玩的炉火纯青,让朱祁镇屡屡吃瘪,但是这一套规则本质上却是保护皇帝,保护皇权的。

  皇帝至高位上,是在这一套规则之内,至高无上。皇帝有掀桌子的权力,但是掀桌子多了,谁还会对这一张桌子保持敬意?

  每一次掀桌子消耗的都是大明王朝的政治信用。朱祁镇等闲不用会,也不会用来针对某一个人身上。

  那有多无能?

  曹鼐每天都抽出时间,将当日比较繁杂的政务挑出几件来,去乾清宫之中给朱祁镇细细解释一番。

  这样做确实是有点折腾。不过。这都不重要。在曹鼐看来重要的是大明的未来要有一名英明的君主,每天给皇帝讲解政事这是已经致士的杨溥特意交代的。

  在即将离开官场的杨溥看来而诸般事情之中,头等大事是什么?是给大明培养出一个好皇帝。

  朱祁镇在杨溥看来,有爱民之心,有做事的决心。关键时候也是下得了手的。但是在很多地方,未免太稚嫩一点了。

  不过杨溥此时在石首老家卧病在床,都不能言语,只等咽气了,看样子是撑不过正统十一年了。

  两人坐定之后,朱祁镇问道:“卿此来,有什么事情?”

  曹鼐说道:“陛下英明,瓦剌的贡使又来了。”

  朱祁镇微微皱眉,说道:“这一次有多少人?”

  曹鼐说道:“人数倒是没有增加,只是这一次他们进贡的东西,却不大对?”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无非是战马而已,他们难道还有别的东西吗?”

  不是朱祁镇小看瓦剌,瓦剌的经济体系在哪里放着,说实话,除却战马之外,大明对草原上的东西一点都不稀罕。

  曹鼐说道:“这一次倒是有上好的貂皮数百张,多为紫貂。还有其他皮毛有数万张,数量倒也不少。”

  朱祁镇听了,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平静下来了,说道:“哼,狂妄致极!给朕调兵,灭了此撩。”

  朱祁镇也只是说一说,对瓦剌的计划内阁早已定下,也先这是赤裸裸的示威。

  朱祁镇虽然一直说这些也先小把戏,但是看朱祁镇的表现,他的确是被瓦剌的小把戏给气到了。

  而这个小把戏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在貂皮。

  貂皮是好东西,朱祁镇身边的女人大概都会喜欢的,区区几百张,朱祁镇用来赏赐都不够。但是貂皮的产地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奴儿干都司之内,而往年这是女真各部的贡品。

  


  https://www.biqivge.cc/book/41928/6664151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