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正统1442 > 第九十三章 赈灾之策

第九十三章 赈灾之策


  钱塘县,

  夏季的雨刚刚下过,湿气逼人。这样的小巷,有一种诗意的优雅,不由让人想起古诗。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而此刻一夜听雨的人已经起来了。

  一巷深处,有一个小院,于谦一身青衣,走在院子里面的花树之下,缓缓的踱步。

  这是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只是这一两年之间,父母相继而去。家中长辈更是凋零,于谦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了钱塘于家的长辈了。

  于谦作为当今最宠信的大臣,即便在家中休假,也有不知道多少人,来拜见于谦。于谦却是一个也没有见。

  如此十几日过去。于谦才得了一分清净。

  于谦就坐花树之下,还是当初的石桌石凳,还是当初的论语孟子,但是当年拿着戒尺督促于谦读书的人已经不在了。

  于谦读着读着,忽然读不下去了,双目一闭,一行清泪流了下来。

  就好像是江南的春雨一般。

  丧亲之痛,似乎不会时时刻刻的环绕在心间,却在不经意之间,让人泪流满面。

  忽然外面的声音打破了宁静。

  无数只密集的脚步声传来。

  似乎不知道有多少正向于谦这小院奔来。

  忽然外面一静,一个公鸭子,轻轻的敲门说道:“于大人可在?”

  于谦打开门,却见是一个小太监。

  这太监见于谦过来开门,也是大大吃惊。

  无他,于谦家里的院子不过是一进而已,大约十几间房子,还是于谦父亲置办的,家中也没有什么仆役。

  于谦在外做官,倒是带了几个家乡人当长随。

  这都是官场惯例,不如此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但是回家之后,就将人打发走了,让他们回家看看。

  毕竟,于谦宦海沉浮,也只有有丧的时候才能回乡一次。

  所以这家中,只有于谦,于谦的夫人,于谦的儿子,于冕,还有于谦的两个妾室,这两个妾室,还是朱祁镇赏赐的。

  无非是见于谦子嗣太单薄了一点。

  后世于谦的儿子于冕过继同族为嗣,也就是于谦的血脉断绝了。

  这样的情况下,外面来人,自然是于谦这个主人的去开门,难不成让妇孺去应门吗?

  于谦说道:“正是于某,却不知道这位公公有什么事情?”

  这个太监就是张环。

  他可是风尘仆仆,正因为朱祁镇对于谦寄托了太多希望,才派心腹来却见于谦,很多事情都不好落于在纸笔之间,还是让人口传为好。

  张环这一路,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来的。几乎将他个颠簸半死的。

  说实话,他也代朱祁镇传过很多圣旨了,见识过很多大臣的府邸,此刻见于谦的府邸,只是说太简陋了。

  这样一个小院,如果放在北京城,或许还行。

  毕竟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北京城不过是一个暂住的地方,他们都不会在北京城置产,更不要说,北京城的房价那是相当贵的。

  所以很多大员在北京的住宅都是比较简陋的。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样了。

  在家中,乃是宗族根基所在。很多地方大族的宅院,都连在一起,好几条街都是他们家的,这就是大家族。

  那排场比地方官都大。

  但是于谦的院子却如此简单,站在门口,一眼就能看透彻。张环甚至看见于谦的夫人躲在房间之中,透过窗户正向这里看。

  “于大人是真清官。”张环心中暗道。他大声说道:“陛下有喻,于谦接旨。”

  于谦立即退后两步,行礼如仪,张环从身后取出一个匣子,双手递给于谦,于谦双手接过来,查看封印,完好无缺,这才请张环落座,至于张环带来人,也就是钱塘县的衙役,只能在小巷之中待着,根本没有进院子的资格。

  于谦带着匣子,进入里间,拿了一柄裁纸刀,割开封印,这才打开匣子。

  这就是朱祁镇的密旨。

  于谦打开看看了,朱祁镇在书信之中,并没有说什么不能说的,不过是将黄河的现状,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最后请他就任河道总督,统领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民力物力尽快治理好黄河。

  朱祁镇特别说了,任命于谦为河道总督的圣旨,就在张环手中,如果于谦觉得不适合,家让张环将圣旨带回来便是了。

  朱祁镇其实知道,于谦这样的人,知道这样的情况,定然是一刻也不会停留,就会立即上任,决计不会有什么畏难的情绪。

  只会知难而上。

  但是朱祁镇这分客气,还是让于谦心中微微感动。

  于谦立即从张环拿边接了圣旨,将张环请入内室之中,问道:“公公远道而来,有何教我?”

  张环立即说道:“大人见笑了,大人乃和陛下亦师亦友,奴婢刑余之人,又有什么教大人的,只是大人最近不在京师,有些事情不大了解,奴婢愿意为大人讲解一二。”

  随即张环将最近宫中内阁动向,还有朝廷为救灾所准备的事情,乃至于正在治河工部尚书王永和,很可能会成为于谦的副手。

  如是等等,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于谦深深皱眉,很多事情别人看不出来,于谦却是看出来了。

  现在的于谦已经不是当初杨士奇去位时候的于谦了。

  这几年于谦一心扑河北,对河北水利修修补补的,丈量土堆,安置流民,重建黄册,等等。

  忙这些事情之余,于谦也一次次的反思自己。

  只要于谦才知道,当初才十几岁的朱祁镇,就对征讨瓦剌之事那么上心,而今当今羽翼已足,兵甲已备。就是太皇太后复生,估计也挡不住这一场大战。、

  如果曹鼐在这一件事情上一直反对的话,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于谦心中有些忧心,但是随即暗自嘲笑自己,想那么多做什么?

  而今曹鼐与于谦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初紧密团结的政治盟友了,杨溥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当初将于谦按在直隶巡抚任上,内阁诸位还是一直坚持的。

  无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谁让于谦的声望太高,圣眷太浓了,于谦虽然可以进入内阁,代替任何一个大学士,并且以于谦与朱祁镇的关系,立即就能掌握实权。

  不像有些刚刚进入内阁的大学士,其实都是在坐冷板凳的。

  这样的情况之下,曹鼐是一万个不想于谦进京的,曹鼐一边支持于谦在直隶巡抚上深根,朱祁镇很多想法都交给于谦去做。

  但是于谦在河北声望越高,越是万家生佛,距离内阁的位置,只会越来越远,而不会越来越近。

  当初在河北水利上精诚合作的两人,而今只有点头之交了。

  于谦从钱塘开始北上。一时间主持黄河大工总工尚且缺位。

  但是整个北方都因为黄河大工而动起来了。

  直隶还好,受灾的不过是大名一府。山东与河南的赈灾都要了户部半条小命了。

  这也是为什么周忱要第一笔修河款,要内库出的原因,因为赈灾款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河南山东一带的卫所军也都动员起来。

  在于谦来到之前,已经看见了各方官员都聚集起来。

  于谦根本没有到北京城,而是先到了黄河八柳村决口处。

  工部尚书王永和,河南巡抚赵新,山东巡抚张骥,已经后面大量的知府同知,乃至与知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有几十个之多。

  于谦对此并不陌生。

  于谦担任了河南巡抚,对黄河的熟悉,并不比赵新差,此刻站在缺口之上,只觉得天地之威,一至于斯。

  黄河水在于谦面前变成两股,一股向北,占据了水流的十之七八,滚滚向东北方向而去。而在另外的支流,却是继续在旧河之中向东而流。水流很是稀少,如果放在十几里宽的黄河河道中看,就好像是干涸一般,甚至在很多地方,两岸百姓,是可以涉渡的。

  于谦看着脚下的决口,对赵新说道:“没有试过堵口吗?”

  赵新说道:“秉大人,已经试过了,只是根本不行,不管投下多少,都会被推走。而今之计,只能都冬季在堵住缺口了。”

  于谦说道:“卫辉百姓受灾人数多少?”

  赵新说道:“卫辉百姓几乎人人受灾,已经拨了二十万赈灾粮,但也支撑不了多久。”

  于谦说道:“山东情况如何?”

  张骥看着赵新冷笑,一声说道:“山东百倍于河南,半个山东已经成为泽国,浮尸百里,都是赵大人所赐。”

  山东巡抚张骥也算是老臣了。此刻却按捺不住怒意。

  对他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几乎一夜之间,洪水直冲济南城下,如果不是济南城高池深,说不得,济南就要与张秋一个下场了。

  且不说,赵新给山东带来的麻烦。他很可能因为赈灾不利,而断送仕途,单单是这水灾差一点威胁到他的性命。

  张骥都不会给赵新一个好脸色。

  于谦说道:“具体人数有多少?”

  张骥说道:“一时间料理不清楚,但是而今东昌,济南,兖州府流民遍布,老弱妇孺,衣衫褴褛,沿街乞讨,每日城外乱坟岗都多出不少新鬼,至于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更是数不胜数了。”

  “山东府库已经动用,真是恐怕......”

  张骥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于谦也明白张骥的话,其实有时候水火之灾,杀人不过一瞬间而已,如果当时就死了,反而没有多少事情了。

  真正苦的是当时没有死的人。

  想想就知道,黄河在山东大地上滚过,不知道多少良田被冲成河道,更不要说黄河泥沙含量太多。仅仅是冲过去,就会留下一尺厚的泥沙,将地面给掩盖了。

  就成为了不能种植的沙地。

  河南兰考的沙漠,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山东小半个省今年的收成就不用想了。

  百姓没有吃的,只能逃荒乞讨了。

  几天之内,几十万人的流民潮,且不说对大明政权的威胁,单单说其中的罪恶之处,就有数不尽,说不清的地方。

  于谦久在地方,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而今黄河之患虽重,但是最的隐患,却是人心之患。

  所以,黄河决口可以暂缓整治,但是人心决口,却要最快时间给堵上,没有约束的人心,与野兽没有太大的区别。

  于谦说道:“我可以代直隶省许诺,先调三十万两银子来,只是山东,与河南府库有多少银两,你们要报出一个数来。”

  赵新说道:“府库之中,倒是有百万两,但是其中一半是修河款,剩下的也都得了户部文书,划为修河款之中。”

  于谦说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了,此事挖担着,立即调集各地府库银两,开仓赈济,另百姓归为原籍。”

  “我要以工待赈。”

  于谦来到之后,第一时间与阮安细细谈了一番。

  自然也知道,朝廷打定主意要让黄河改道了。

  于谦也细细考察过,从水流方向就能看得出来,这里一决口,黄河下面几乎断流。很明显说明了新河道与旧河道的优劣。

  新河道一旦固定下来,想来几十年之间,再也没有决口之患。

  只是百姓嗷嗷待哺,而今最大的问题,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让百姓活下去。

  这一点,朝廷的决策是有一些问题的。

  朝廷第一波修河款已经下来了。

  于谦自然是不怕临时挪移钱粮赈灾。毕竟大明开国到现在,有太多的地方官,在紧急时刻,在没有上级命令之下,开仓放粮。

  这种情况,一般被视为从权之举。按情况不同,后果不同,做不同的处置。

  最严重不过是免官。一般情况下,不但不会追究,还会嘉奖。

  只是有些时候,这样的举动,还是少做一些的好。于谦选择了以工待赈,就是一个折中之法,如此说,就不算是挪用修河款。

  当然了,这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于谦做过这样的事情,虽然以工待赈,会让修河款有一个不小的攀升,但总体来说,不过是将赈灾款摊进了修河款之中而已。

  算总金额来说,恐怕要要压缩一点。

  诸位官员见于谦已经决定了,立即说道:“下官遵命。”

  于谦当仁不让,就在大堤之上,将受灾的地方分摊下去,并让下面府里,省里能够报上来的钱款。

  于谦做了一个平均,让河南拔给山东五十万两银子,毕竟山东情况最惨。让各级官员立即回去,开仓放粮。编户征丁,准备开始修河。

  将这些人打发走了之后。

  于谦就将王永和、阮安等人留下来,就是商议如何治河。于谦说道:“阮先生,比我早来数日,可有方略?”

  阮安说道:“总督大人,下官已经勘探过了,这数日放晴,从上游下来的水也不多了,黄河水位有些回缩,黄河河道基本固定了。”



  “故而修建黄河河堤并不难,不过要先修外堤,将黄河河道固定下来,内堤在旱季再慢慢修建也不迟。这没有什么比较难的地方。”

  束水攻沙之法,修建三道河堤,最外面的河堤最不坚固,只寻常的夯土堤就行了。

  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却是内堤。

  而束水攻沙要点就在改变河道宽度,人为的让河水湍急起来,用水力冲刷河道。故此最里面的内堤,决计不可能让黄河还像现在十几里宽,所以不到黄河水枯,不好动工。

  “只是......”阮安说道。

  于谦说道:“哪里有问题?”

  阮安说道:“黄河旧河道几乎干涸,而运河有数百里要借助黄河河道,而今已经断流。这一点请总督大人细细思量。”

  于谦听了,微微皱眉。

  于谦这个河道总督,权限并非仅仅是黄河,也兼管运河。他之前本以为运河的问题在张秋,此刻却发现恐怕不是了。

  张秋的问题并不难结局。

  两道水道交叉,可以多设水闸,总是能通过的。对于运河来说,水多的问题是好解决的,问题是缺少,数百里黄河河道面临干涸的局面,运河上的船只能过这一段河道?

  难不成飞过去不成?

  这才是大问题。

  于谦说道:“先放一放吧。赈灾要紧。”


  https://www.biqivge.cc/book/41928/6619914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