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百官本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听听就罢了。
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李昊能一口气背出三百首诗来,就算能,恐怕质量也参差不齐,根本不能同往日语。
但是听了片刻,他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天也不聊了,个个竖起了耳朵,面色凝重,十分专注。
四周掉针可闻,只有李昊的声音在殿上回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顾频频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
房玄龄、孔颖达、杜如晦等“十八学士”笔下生风,汗水如瀑般流下。
在场之人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
李昊背的这些诗,乍一听辞藻华丽,有些流于浮言,细品之下,绝对都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啊!
只有真切地写上一遍后,方能体会到它的奥妙,有些哀而不淫,怨而不怒,风格秾丽;有些沉郁顿挫,雄浑奔放……
甚至他们还发现一件令人无比震惊的事。
他们这么多人分开写,竟然只能与李昊作诗的速度堪堪齐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李昊也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只觉得口好渴。
末了,他将曹正淳第三次递来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背出最后一首最符合他此刻心情的那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最终他气喘吁吁的躺在龙椅上,开始怀疑人生。
洞房花烛夜,他居然在这里给这帮老匹夫背诗?
为什么如此想不开?
群臣窃窃私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啊!”
“词句精警,色彩浓丽,还非常富有韵律,非精通音律者作不出来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神?诗圣?诗魔?我竟找不出恰当词汇来形容了。”
……
孔颖达托着颤颤巍巍的手,近乎疯狂道:“陛下,还……还有吗?”
讨论声戛然而止。
李昊猛然坐起来,望着底下一帮静待下首诗的官员,站起身道:
“今天就这样了,朕累了,朕要睡觉去了!”
孔颖达笑道:“陛下若还有,便一股气全说出来吧,也好让我等好好学习一番。”
还怀疑朕藏私了?
李昊气哼哼道:“你当朕背后的高人们都是神仙不成?随便就能诗百首,诗千首,诗万首的?”
李世民皱眉道:“这些真的都是你身后的高人们所作?”
“是啊,都是抄来的。”
“绝无可能!这么多千古名句,怎么可能是抄来的?况且,这些诗风格迥异,千差万别,就是高人所作,那恐怕也得几十,甚至上百个高人吧?这世间上哪找这么多高人去!”
群臣陷入疑惑。
是啊,上哪抄那么多千古名句?
寻常人一辈子能写出十个名句,能有一个流芳百世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这么多令人振聋发聩的绝世好句,若都是抄来的……
他们不由联想到李昊在朝野中的所有举措。
那背后之人必然有曹植、司马迁、屈原之文学造诣,诸葛亮之神机妙算,更有如曹操、秦始皇般的雄才伟略!
可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若是隔世之人,又怎么可能背后辅佐李昊?
若是隐于山野,又怎可能做得到不留痕迹?
李昊瞥瞥嘴,他背的这些诗,不是写塞外军旅的,就是借景抒情,睹物思乡,确实“乱七八糟”的都有。
他没有想到李世民成了看得最明白的那一个。
不过他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他写的。
他现在也不会认,遂道:
“朕倒是想成为这样一个经天纬地,旷古绝今的高人,但你不是没给过朕机会嘛。若朕也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指不定现在早已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了呢,所以这不怪朕,怪你!”
李世民嘴角一抽:“你!”
https://www.biqivge.cc/book/41778954/89513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