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时代之1983 > 第322章 风波起

第322章 风波起


一场内部放映会坚定了魏必达和老谋子的信心,也让还没有上映的士兵突击未播щ..lā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陆续有一些报纸开始出现关于士兵突击这部电影的影评文章。

        这些文章几乎都是对电影的颂扬和称赞。

        有影评人从艺术角度对士兵突击进行了赞扬。说这部电影一反此时中国电影节普遍重社会意义而轻艺术形式的现象,在故事构架、摄影构图及人物塑造上均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也有影评人从摄影角度对士兵突击进行了评价。说这部电影从色彩、光线、构图、运动等方面都有着创新,影片开始以明亮的色彩为色调、以摄影机的缓缓移动甚至不动,来表现军队生活和军人们的呐喊和力量。后半段的战争场景却用冷静的色彩为色调,与此同时让摄影机随着电影人物动了起来,创造出了一个鲜活的战争视角,让战争场面变得充满了冲击力和冷酷感。前后对比,效果十分鲜明。

        还有影评人从故事情节上对士兵突击进行了表扬。说这部电影终于原著,改变的非常成功,完美的将小说中的情节影像化,是一部成功的改编电影。

        放映会的第三天上午,魏必达和老谋子来向戈文告辞。作为这部电影的负责人,他两人的工作还相当的多,必须尽快赶回广西厂。

        然后戈文从老谋子的口中得到了一个让他很惊讶的消息。

        老谋子说,大众电影会在6月刊上向读者重点推荐这部电影,就连杂志的封面都是士兵突击的剧照。

        这可是非常牛逼的消息

        大众电影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一本杂志,可以说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官方的杂志。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开始走出嗡嗡嗡时期的寒冬时节,优秀的电影不断涌现,民众观看电影的热情也很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大众电影凭借其夹在杂志中间的插照,美丽大方,人们争相收藏,最高销量达到了近千万册。

        这本杂志对电影人、影片的评价,较客观公道,没有太强的功利。所介绍的电影界台前幕后的事,叙事生动,为许多所喜闻乐见。其倡导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更是吸引了许多民众的参与。可以说大众电影就是中国电影的晴雨表,一部电影如果上了大众电影几乎注定就会大卖。

        “前天晚上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士兵突击,我联系了大众电影的主编,没想到他竟十分推崇这部电影”魏必达嘿嘿的笑着。

        “主要是你们拍的好”戈文认真的说道。

        “戈文,以后有好作品了,一定要给我们广西厂留着啊。我们一定不会让你的作品埋没的”老谋子在一边插话说道。

        他这得寸进尺垂涎三尺的模样,让戈文哈哈大笑起来。

        老谋子不会是看中了还在连载的亮剑了吧

        只不过老谋子他们不说,戈文自然不会凑上去求他俩。

        说实话,以老谋子现在的水准,已经初步有了以后张国师的一丝风范。这一点,从士兵突击电影里的摄影和色彩方面就能够感受到。

        三人又絮叨了一会儿,魏必达老谋子就急匆匆的离开了,他们要赶上午的火车。

        回到书房,戈文继续看今天的报纸。

        先前魏必达和老谋子来的时候,他正在读报,刚看到今天北京晚报的一篇文章。

        此刻,拿起报纸,戈文继续认真的阅读之前他看过一眼的那篇文章。

        这是一篇招聘启事,虽然内容和戈文无关,可是这则招聘启事之所以能够见报,也有戈文的一份功劳。

        五月初,戈文和一群画家和美术教师们看过法国著名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的装展览后,在四合院里曾有过一番关于模特的谈论,而正是那场谈论,让戈文意识到现在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封建思想,很多人对模特不懂装懂,谈之变色。

        于是戈文鼓动画家们要解放思想,并建议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如果缺乏模特的话,可以让学校在报纸上公开招聘模特,利用学校的公信力来消除大众对于模特这个行业的误解。

        再然后当时在场的两位来自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老师将戈文的这个建议反馈到了学校里,并最终被学校采纳了这个建议。

        一直以来,学校想要请模特,都是靠着教师、学生们的介绍,通过各种渠道招聘模特。而自从经济政策允许发展个体户以后,找模特儿就变得越来越难。

        同时由于封建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做模特儿一直被认为是羞耻的,所以从事模特这个行业的人始终无法长久,有些模特甚至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们会要求学校不公开自己的名字。

        能够找到一个方法解决掉模特稀少的困境,对于所有艺术高校来说,不管成功不成功,都是值得去尝试的。

        而戈文此刻看的这篇招聘启事正是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联合刊登的启事,正是为美术系公开招聘模特儿。

        启事中写到

        各艺术院校将从所有报名者中选出20名女性和10名男性模特儿,报名的模特儿年龄在十七至三十岁之间,每月固定工资40元,每小时造型时的津贴另外计算,预计每月收入可以超过100元,聘用合同以半年为期。

        看着这则启事,戈文相信这些学校一定会招到合适的模特的。

        现在已经和过去不同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变得开明起来,而且启事里的工资可不算低,以前戈文在收获编辑部当编辑时的工资都没有这么高,一个月工资100元说是高薪一点都不为过。

        戈文为自己又做了一件改变历史的事情而感到自豪。

        只是此时的他却不知道,正是这份启事在中国掀开一场名为的风潮,而他也深深的卷入其中,许久无法自拔。

        正如戈文所猜测的那样,随着这项启事的刊出,在短短四五天时间里,在启事上写的报名地点那儿已经有近两百人过来报名应聘。

        这让得到消息的各艺术高校非常的高兴,现在他们终于不用为了缺少模特儿而发愁了,再也不需要几个专业的学生挤在一起对着一个模特作画或雕塑了。

        未完待续。


  https://www.biqivge.cc/book/4120/26655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