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第一昏君 > 第二十九章 土地与人口

第二十九章 土地与人口


  他本以为去南京的事就这样定下,谁想到第二天早朝,就被提出,满朝文武全都一致反对他反前往南京,掌握南直隶军政大权。

  实在是很少有太子在皇帝在位的时候,掌握一地军政之权。

  以太子的身份,掌握一地军政,那跟小王国没有区别。

  作为皇帝继承人,朝臣向他靠拢,没有毛病。

  一旦军政大权皆归属于太子,那当地的朝臣为了成为成龙之臣,谁会反对太子的命令,轻易就能将只打造的铁桶一般。

  更别提南直隶是大明的陪都,拥有着完整的六部,以及督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宗人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与北京并无多大差别。

  一旦太子心有不满,举旗造反。那直接便是一个完整的朝廷,能北京分庭抗礼。

  退一步说,太子没有举旗造反的心思,但以南京那群官员的尿性,未必就没有人想给太子来个黄袍加身,使他们这小六部获得真正的职权。

  太子年幼,很容易被他们利用起来,与北京相抗衡。

  朱佑樘却不管他们,笑着示意朱厚照出面解决,想要看看他如何面对这伙朝臣。

  朱厚照也难,就凭他们这群老顽固思想,想要让他们同意自己前往南直隶,掌握军政大权,真的很难。

  更别提还有一个总督天下水师的名义,是要开海。

  只要反对开海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同意让他前往南京总督。

  此事没说的,抛王炸,先把他们炸晕再说。

  从属于太子的座位上站起来,环视一圈下面的朝臣,朱厚照说道“孤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自秦始皇大一统华夏,从无三百年的王朝,我大明以立国一百三十五年,不知这大明长还能存在多少年?”

  此话一出,顿时哗然,没有一个人敢接话。



  实在是王朝兴衰这话题太过敏感,自秦始皇开始就希望国家万世长存,然而秦二世而亡,自此开启了无三百年王朝的历史怪圈。

  这话他们根本不敢接,说大明不足三百年,那是找死。

  说三百年以上,同样是找死,历朝历代都希望国家永世长存,万万年不倒,你说只能存在三百年,那不是咒大明亡国?

  怎么说都不行,实在没法接啊!

  半晌,才有人出班奏道“殿下哪里的话,汉朝有四百多年,宋朝也有三百多年,怎能说没有三百年的王朝。

  臣相信以史为鉴,我大明一定能永世长存。”

  “汉分西东,宋分北南,虽血统相近,却不能算是一个王朝。况且即使学它们,那也是两分。

  我大明立国一百三十五年,若要两分,还需多少年?

  且秦二世而亡,隋朝也只存在三十八年,存在更短的王朝不在少数,存在一百多年已经不算短,不知我大明与之相比,还能够存在多少年?”

  这话更没人敢接,只感觉这太子要疯了,这种话怎能拿到朝堂上说。

  讨论国家还能存在多少年,还要多少年灭亡,谁敢接话,谁敢讨论。

  这种话皇帝能说,太子能说,他们这群朝臣却不能说。

  “朝廷衮衮诸公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想过这个问题?想过大明出现亡国之兆该如何解决?”

  被他咄咄逼人半天,才有朝臣出班奏道“我大明自当不倒,历经万万年永世不衰。”

  “大明自当不倒,历经万万年永世不衰。”其他朝臣也根着山呼,实在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大明有亡国之兆。

  “你这不过安慰而已,孤要的是办法,解决这问题的办法。

  从无三百年王朝,大明立国一百三十五年,差不多已走过一半,若是没法走出这无三百年王朝的怪圈,百年之后,便是亡国之时。”

  刘健说道“殿下不过杞人忧天,大明国富民强,自会走出这个怪圈。”

  “凭什么走出,强有汉唐,富有大宋,大明虽强,也不见得能与他们相比。

  至于文臣武将,文庙有十哲七十二贤,武庙有十哲七十二将,满朝文武有多少人认为自己能比得上他们?”

  文庙武庙供奉的,乃是整个华夏历史上名声显赫地位超绝的文臣武将。

  其中文庙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七十二贤以孔子七十二贤为主,亦有其他名声显赫的文臣。

  武庙十哲七十二将,则包括了宋朝以及宋朝以前所有朝代的古代名将,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关羽、张飞之流。

  哪一个不是有赫赫战功。

  朝堂众臣纵然是一时人杰,是大明朝权力最高的一群人,但也不认为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

  更别提超越。

  即使是内阁六部九卿这等人物,敢说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都得被天下士子喷的狗血淋头。

  若敢说超越,那不被喷死,被逼的以死以谢天下都是好的。

  实在是能配享文庙武庙的,已经是整个历史上的名臣,满朝文武能够有一个达到他们这种地步,都是烧高香。

  “我华夏如此多英雄豪杰,也没能让国家走出这个怪圈,不知诸位谁能有这个本事,敢说能让大明走出这怪圈,存世三百年以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出面,实在是他们没办法保证大明走出这个怪圈,更没办法说自己能够与这些大佬相提并论。

  “诸位贤臣,既然都认为自己没有那本事,何不听我一言,孤自历史中查看,得出一点门道,找出为何会有这三百年怪圈,不过吃食而以。

  食为天,天下百姓不论贤达愚钝,每日皆需吃食,以求果腹。

  然华夏虽大,亦有边界,耕地虽多,亦有尽头,不论百姓如何开发,能在土地中种出的粮食终有极限。

  华夏的粮食产量从春秋战国的两百斤出头,到大明也不过三百斤左右。

  可见粮食是一定的,即使增加,也没能增加多少。

  纵观历史朝代变迁可以看出,都是前朝末年战乱征战不休,人口死伤无数,人心思定,最终形成一个大一统王朝。

  王朝初时人口不足,土地富余,人人有田耕有衣穿,自然国家安定。

  王朝中期人口增加,人均土地占有量减少,但依旧食物充足,可以让百姓有吃食,活下去。

  等到王朝末期,人口经过两三百年的增加,相比王朝初见时已增加两三倍,乃至于更多。

  然而田地有数,出产的粮食有数,人人吃不饱穿不暖。

  为求一口吃食,铤而走险杀官造反,最终王朝破灭,百姓死伤七八,重新安定下来,形成新的王朝。

  而今我大明经过一百三十五年的和平,已然走到中期,再过百年百姓数量更多,连一口吃食都没有,他们自然杀官造反以求活路。

  到那时,大明必亡,不知诸位贤成可有何解决办法?”


  https://www.biqivge.cc/book/41085/6067663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