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9 临川授首
“大王万万不可亲赴晋安啊!陈宝应此徒久据其乡、夜郎自大,心怀如何诚是难测,贸然前往恐为所执!”
当听到陈蒨说要亲自前往晋安去面见陈宝应,其麾下诸将全都发声力劝起来。
然而陈蒨却摆手说道:“此徒心机无论再如何诡谲莫测,所计无非利害二字而已。如今唐军师旅已经进据建安,且对晋安屡有进图试探,多得我部与会稽师旅结寨树栅以拒唐军,才使晋安暂未曝于敌之刀兵之下。
日前朝廷为唐军掳出北去,可知唐军侵吞江东之志甚坚,绝不会止步此境之外,唯有联结强援,其境遂可得安。我今往见之,更说以利害,其亦绝对不敢害我。况今势至穷途,哪里还有什么万全无危的处境可以寻觅?”
他们一行已经向南撤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局势也在持续的恶化。唐军在将会稽全境平定之后,大军又继续向南推进,北面的建安等郡县也是次第陷落,没能阻拦住唐军南来的步伐。
跟随陈蒨一起向南而来的会稽士众们也逃散了一部分,但还有许多留了下来,他们没能进入闽中核心区域,只能在山野间结寨暂居,倒是打退了几次唐军斥候的试探进攻,但各种生活物资也在快速的消耗着,如若再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怕是就要断粮继而崩溃了。
陈宝应戒备心重,不允许陈蒨率领大部军众进入晋安,陈蒨索性便也不往相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境的恶劣,他也不得不动念前往晋安与陈宝应深谈一番,让其提供必要的给养来维持此间士众消耗。毕竟此间群众一旦溃散开来,晋安也必将直接暴露在唐军的铁蹄之下。
好在陈宝应也不是一般的短视之人,尽管有些厌恶陈蒨将唐军招引南来,又担心其人入境后再跟自己玩对付侯安都的那一手故而戒备心重,但也不失对于利害大势的判断,所以当陈蒨提出入城相见时,他也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且在城外准备了比较隆重的迎接仪式。
“阿兄入境本当亲迎,无奈郡事繁忙无暇往见。今兄亲至家门,无论作何训责,弟皆拜受,不敢反驳!”
陈宝应身材矮壮敦实,两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见到陈蒨后便一脸热情的迎上前去垂首作揖,摆出一副认打认罚的恭敬姿态。
陈蒨见到其人如此模样,心中对其纵然还有些许怨气,这会儿也不便发作,只是叹息道:“我今不请而至,算是登门叨扰的恶客。唯受强大敌势所逼,身不由己,退避至此,盼望能够联结江东豪义抗拒强敌、存续家国。”
“弟不过方隅乡士,所计也不过乡事的得失,并无兄如此雄壮大志,但心中也明白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国之将覆、家又何存?为了守卫乡土安全,亦必与兄竭诚联合、共抗强敌。兄有何计但言无妨,只要在我能力之内,我必义不容辞!”
陈宝应闻言后便也正色说道,他固然不像陈蒨一样心怀整个江东,但是讲到对家族累世所盘踞的晋安郡,同样也是割舍不下,希望能够传为永世基业,不希望被唐军的到来打断传承。
陈宝应这一番表态也让陈蒨略感欣慰,旋即便提出希望陈宝应能够增加对其部的补给供应,让他们能够继续抗击唐军。
这段时间以来,陈蒨所带来的这些士众们在抗拒唐军的过程中倒也体现出了自身一定的价值,故而陈宝应在略作沉吟后,当即便爽快表示可以拨付给其两万石粮草,后续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拨给。
双方各取所需,这一番交流也是相谈甚欢,陈宝应不只提供给陈蒨足够的给养,并且还派遣自己的儿子陈扞秦率领一部晋安精兵听从陈蒨号令,一并前往抗拒唐军的入侵。而陈蒨也投桃报李,将自家妻儿托于陈宝应,也算是彼此交换人质。
巨大的外部压力能够暂时压制住内部的矛盾,让人放弃彼此猜忌而精诚合作。可是一旦压力持续增加,哪怕彼此间再怎么亲密合作也难以挽回颓势的时候,那么原本被压制的心思又会再次滋生出来,甚至于爆发的更加猛烈。
闽中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的确是给唐军的攻势造成了一定的阻挠,但也谈不上是什么不可逾越的绝险之地。毕竟就连身处山河表里的太原盆地当中的晋阳都被唐军所攻克,闽中的军事实力显然是远远比不上当年的北齐。
在初期准备不够充分的攻势略受小挫之后,唐军前部师旅便暂且退回建安郡中稍作休养,等待后路大军的到来而后再继续向南面进行推进。
这次可就不再是像之前那般试探虚实,而是实实在在的发起强攻、全力推进。而当唐军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之后,自然不是那些会稽士众们仓促结成的营寨可以拦截的,很快这些据点便被逐一拔除。
与此同时,唐军也吸取了之前受阻于钱塘江北岸的教训,这一次选择水陆同步推进,当陆上师旅南来的同时,舟师水军也在徐度、羊鹍等出身南朝的将领率领下自会稽出海南来,并且成功的在晋安附近登陆。
陈宝应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自是大感震惊,当即便亲率部伍奔赴海边设栅抗阻唐军。而正当晋安军众忙于应对唐军水陆两方面的进攻时,其境内也难免人心浮动。
会稽人虞寄早年因侯景之乱而流落闽中,屡为陈宝应所留而不得归乡,又不愿为陈宝应所用,于是便隐居晋安东山,直至唐军南来、会稽沦陷,虞寄才接受陈宝应所邀为其府佐、协助其处理郡务。
陈宝应东往海滨去迎击唐军,其子陈扞秦又追从陈蒨在闽中山野拒敌,虞寄便临危受命的留守晋安城中。
这一天忽然有人持拜帖入府求见,虞寄见到拜帖落款竟是其留在乡里的侄子虞世基,忙不迭着员将人引入府中相见。
虞世基年未弱冠,倒是已经颇有沉静之气,只是在入堂见到叔父虞寄之后,还是忍不住面色动容、哭拜于地道:“祸难临头、险些以为将与叔父永别……”
虞寄连忙起身搀扶起侄子,旋即便疾声问道:“前闻乡土沦陷,却迟迟不闻家人消息,心甚牵挂,不意播郎竟能入此来见。你今至此,阿奴何在?莫不是已经遭了兵灾……”
虞寄体弱多病、没有儿子,流落闽中后更是常怀忧患、深以无子为憾。其兄虞荔门中则有二子,分别是眼前的虞世基以及少子虞世南,因知虞寄深憾无嗣,虞荔便将第二子虞世南过继给了虞寄。
只不过虞寄流落于此多年,未及归乡相见便惊闻乡土遭难,此时又只见到虞世基一人却不见自己的嗣子虞世南,心中自是惊慌不已。
“阿叔放心吧,阿弟他眼下无恙,仍留会稽。”
虞世基先是安慰虞寄一声,旋即便又悲声道:“阿父辞世之后,儿携阿弟居乡守庐,除服之后便往亭林受业亭林先生门下。日前乡土暴动,临川王竟鼓动境内强族洗劫乡里,我家亦不能免。
幸诸恶徒惮于亭林先生贤名而未敢造次,儿与阿弟才得免于祸难。王师过江,安抚境内,亭林先生亦受征辟,儿因从事军中,此番王师于晋安登陆,儿随师旅入境,因闻阿叔竟为陈氏所用,故而来访……”
“且慢!你、你是说你今受遣于唐军?顾亭林他竟也投唐?”
虞寄听到侄子这一番话,顿时惊愕的瞪大双眼,待到反应过来后忙不迭抬手示意虞世基先住口,自己匆匆行出堂外摆手将廊外的侍者驱远,而后才又再返回来瞪眼望着虞世基说道:“事中曲折,你详细道来!”
虞世基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旋即便将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详细的讲述一番。
会稽虞氏乃是世居余姚的名族,本身也是族支众多,虞荔、虞寄兄弟并有贤名,但族势却并不兴旺。虞寄被乱兵裹挟流落闽中,虞荔在几年前也病故,仅仅只剩下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两并居乡中。
吴郡顾野王寓居余姚亭林,故而虞世基携弟拜于其人门下治学。之前侯安都在会稽大索壮丁,虞世基也因受庇于顾野王而得免事外,只是陈蒨鼓动会稽士流出逃的时候,他一家资业尽遭强徒所夺,自然让虞世基大为不忿。
适逢徐度向唐军主将史宁举荐顾野王,称其乃是吴中贤达,虞世基便也干脆随同顾野王一起投靠了唐军,于是便又有了入此来见叔父虞寄。
“阿叔,方今天下大势明朗,天厌陈氏,四海趋统,凡所存意抗拒之人必难成事。临川王凡所作为,又岂有益于江东、能兴家国之兆?无非贪权适乱、劣性难除罢了!阿叔你若仍然致意从贼,即便不考虑给家声带来的损害,我也担心阿叔恐怕要没于此祸之中啊!”
虞世基望着自家叔父,语重心长的说道:“或谓乡士求全求生,但凡所有言唐军残暴不仁者,谁曾亲历?无非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罢了,儿今从事虽短,但所见唐军令行禁止、动静有度,绝无虐民逞威之举,反而布划乡里、均田于民。临川妄以区区劫余乌合之徒便存反复之想,其若归赴吴中,甚至不需唐军攻伐,受田乡徒便将群起攻之!”
“只不过,陈将军遇我甚厚、郡事相托……”
虞寄听到侄子的劝说声,忍不住皱眉说道。
“义有大小,节有长短,当中分别,阿叔岂会不知?儿今入此,亦存死志,阿叔若不纳我言,斩我献贼,我亦无怨言。然此既无益于事、亦无益于身,徒留恶名使人间长笑。但阿叔如果慷慨归义、参铸金瓯,这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亦必史籍有传!”
虞世基见叔父还有些迟疑不决,便又连忙沉声说道:“儿今入此,实非必须。王师势大,破贼不难。唯我因念阿叔身陷贼中,所以冒险至此来说,还请阿叔早做决断啊!”
“儿辈果敢,兴家有望,倒是我一叶障目、执迷自误了。”
虞寄听到这里后,先是一脸欣慰的感叹一声,旋即便又沉吟道:“我今处此位,若无以献而仓促归义,实在不足以彰显诚意。若将临川王执以献于王师,亦可使江东兵祸早定、生民速安!”
虞世基本来此行只想劝说叔父虞寄早日降唐,不要身陷贼中、难以自拔,听到虞寄这么说,一时间自然也是大为意动,连忙点头说道:“此事若成自然再好不过,只是阿叔又有何计?”
“观临川王之所行事,直将国计为其私计,任意妄为、肆无忌惮,凡与相谋者最终莫不为其所负。如今陈将军收容其于境内,想必其人亦不失图谋晋安之念。今我告陈将军业已离城抗敌,愿为内应迎其入主晋安,若其入彀便且劫之以投王师!此计亦只谋小人、不害君子,若其赴此,自然死有余辜!”
虞寄又沉声说道,虞世基闻言后便也连连点头称可,于是叔侄两个便连忙开始执行此计,希望能够赶在唐军攻进晋安之前尽快谋求更多功劳。
很快虞寄的书信便送到了晋安山野前线的陈蒨手中,连番的挫败已经让陈蒨对自己的判断力有所怀疑,所以在拿到这一封书信之后便与心腹们商讨起来。
“此事实在不可,陈宝应与我为盟共抗敌军,未有失信背盟之举,今若贸然夺其基业,是自乱阵脚,无益抗敌大计!况其一族乃闽中累世土豪,人事经营深刻,岂虞寄区区一客卿能为料定!”
等到陈蒨将此事道出,钱道戢便直接摇头否定道。
然而一旁的韩子高却有不同的看法:“当下情势危急,瞬息万变,时机显现稍纵即逝,尤需随机应变,绝对不可固执不变。陈宝应不过方隅豪强、素无大计,虽据乡势但却未知善用。
大王今往拥之,若能恃以破敌,则光复有望,事定之后自然归还其业、更加恩赏,绝不会恋守一隅。而若拥此仍然难以破敌,则俱没此难,闽中归唐,又何必计较之前属谁?”
听完韩子高的讲述之后,陈蒨便也点头说道:“子高所言深合我心,迟恐生变,宜速行事。”
于是接下来在与唐军交战时,陈蒨便诈作为流矢所伤,徐徐引部向后稍撤,而后便率领韩子高等心腹直赴后方的晋安城。在入城之前,他也存了一点小心,并没有将所有部伍都带入城中,而是留下几百人于外作为策应。
此时的晋安城中,虞寄叔侄也暗中聚集了一批卒员准备稍后擒拿陈蒨。
待到陈蒨入城之后,虞寄便先将之引回陈宝应为其在城中准备的府邸中,约定明早集结城中陈氏一众族属们前来探望,趁机一举将城中陈宝应族属心腹一并擒拿下来。
然而当夜虞寄便安排卒员攻打陈蒨这座府邸,因这宅院乃是郡府提供,因此虞寄对此布局也是非常熟悉,亲率甲卒直扑内宅后厢的主人卧室。然而当其杀入之后,却只见陈蒨的妻儿家眷,却不见陈蒨本身的踪迹。
陈蒨此夜正宿于前院厢房,与韩子高大被同眠,宅内突然遭人攻杀,他心中也是惊吓不已,忙不迭共韩子高一起翻墙逃出,侥幸躲过一场杀劫。
惊魂甫定后,他却误以为是陈宝应要做局杀他,心中自是恼怒至极,连夜潜逃出城,将部伍召集起来,待到清晨城门开启之后,突然率部向城内杀去。此时城中本就驻兵不多,陈蒨一行又是挟忿出手、骤然发难,竟然一路攻入城主府中,旋即便大开杀戒。
虞寄昨夜率员一番搜索却不见陈蒨的踪迹,还道其人已经出城逃远了,他也不敢再继续留此是非之地,毕竟正如钱道戢所言城中还有众多的陈宝应族属宗亲,并不是他能随便放肆的地方,还是趁早远离是好。尽管没有抓捕到陈蒨让人很失望,但擒获了其人妻儿家眷也算是聊胜于无。
但他却没想到陈蒨这么快便杀回来,自己一行都还没来得及撤离,便被直接堵在了郡府当中。
“虞寄狗贼,我敬尔会稽贤士、信任不疑,不想狗贼竟听命贼子加害于我,受死吧!”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陈蒨在见到虞寄之后,不由分说的便持刀将之劈杀当场,很快他的侄子虞世基便也在郡府附近一处闲宅中被搜索出来,一并当场收斩。
接下来陈蒨更是大搜全城,将城中陈宝应的宗属族人们统统抓捕控制起来,但其几百卒众自然也难以控制全城,关于城中的闹乱也无可避免的向外传递出去。
这当中首先得信的便是正在晋安城东面十几里外迎拒唐军的陈宝应,当其得知临川王竟然寇入郡城,心中下意识便怀疑自己可能要步侯安都后尘了。于是再也顾不得抗拒唐军,当即便率领亲信往晋安奔逃,希望能够重新夺回老巢。
但对面的唐军也不是傻子,当见陈宝应部伍阵线向后移动时,当即便顺势发起猛攻,很快便翻越阵线、冲破阻挠的工事,一路衔尾追杀。
此时晋安城中的纷乱还没有平息下来,正有众多民众向外奔逃,城外便又先后出现了陈宝应的败军与唐军追杀师旅,诸方民众全都搅乱在了一起,场面一时间混乱到了极点。
陈蒨当然还是想要稳住局面的,然而局势已经崩坏至此,他也完全没有能力再控制局面,只能在心腹部众们的拱卫之下在乱众当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到了人群的外围,然而其附近却突然出现一部唐军游骑。
“前方正是敌之临川王陈蒨,速速追击,切勿由之走脱!”
羊鹍正自率部在这纷乱的人群外巡走,试图切入战场之中控制局势,然而还没找到合适的时机,结果却意外的发现这样一个大目标,心中自是欣喜不已,忙不迭引众策马入前追逐。
陈蒨等人见状后心中自是已一惊,忙不迭脱离乱众便向远处奔逃,然而后方唐军却一直紧追不舍,而且唐军的战马品质要远远的超过了陈蒨一行所乘,双方距离也在快速拉近。
突然,陈蒨所乘战马被一流矢射中,其人也直接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周遭亲信们纷纷惊呼,各自勒马准备营救。然而这时候,唐军骑士们也已经追至近前,将此一行包围起来:“尔等速速弃械,可以免死!”
“子高杀我!半生倔强,勿使临终受辱虏手!”
眼见已经难能逃脱,陈蒨的佩刀又在之前跌落下战马时遗失,此时便向着距离最近的韩子高喊话说道。
“大王且去,仆自随后!”
韩子高闻听此言后,泪水也顿时夺眶而出,他口中大吼一声,旋即将佩刀刺穿陈蒨之腹。
“贼子尔敢!”
羊鹍正欲生执陈蒨,见到这一幕心中自是大怒,引弓便向韩子高射去。
然而韩子高手中佩刀已经刺入陈蒨腹内,他方待抽刀回来自刎,后背肩胛却被射中,吃痛跌倒在地。
看着陈蒨尸体横陈眼前,过往种种忽而如走马观花于脑海中闪现,满腔死志在这顷刻间荡然无存,一股贪生之念涌上心头,转首见到唐军骑士们已经围了上来,他连忙开口大喊道:“贼王陈蒨为某所杀,乞请将军饶命!”
然而周遭唐军军士们还未有所反应,韩子高此言却触怒了一旁的陈蒨心腹们,刀刃直斫韩子高脖颈,口中怒声吼道:“王负万众,无负韩奴。万众可活,韩奴必死!”
https://www.biqivge.cc/book/39654522/154426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