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 第1091章 疯狂努力

第1091章 疯狂努力


接下来几天,周子文的日子并没有多少变化。

唯一的变化就是他开始慢慢处理家里的家当。

比如家里的储存的肉和一些干货,包括喂养的鸡鸭鹅。

这些东西他都陆陆续续拿到黑市里去卖掉。

至于这个家,他肯定是带不走的。

但以他在大坝子村的地位,生产队肯定也不会收回。

多半会为他留着,毕竟这里也算是他的第二个家了。

等过些年,交通发达了,他也可以时不时的回来住一段时间,体验一下田园生活。

生产队这边,秋收已经完成,这段时间正在晾晒粮食,准备交公粮。

等公粮交完之后,剩下的一部分会留在生产队库房,作为备用,其他的都会分给村民。

除了分粮,还会分钱。

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的年头,大家都可以过个肥年。

时间很快来到1977年  10月  21日。

也就是这一天,《人民日报》刊发《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标志着高考恢复的消息正式传出。

虽然这个年代信息流通不便,但这么大的消息,大家口口相传,奔走相告,即便在乡下,他们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周子文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既兴奋又感慨。

他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也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时刻。

他立刻召集了陈巧依、陈诗英、周朝阳、沈招娣和唐瑶瑶等人。

大家聚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周子文深吸一口气,说道:“高考恢复了,我们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些天大家都在努力复习,现在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全力以赴迎接高考。”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决心。

村里的吴大刚和大队长他们当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当他们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脸色却不怎么好看。

因为他们有预感,周子文应该要离开了。

吴大刚和大队长对视一眼,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

他们深知周子文对于大坝子村的重要性,这些年他为村子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和发展。

大队长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子文这孩子一走,咱们村可就少了个主心骨啊。他那些点子和技术,可都是咱们村发展的关键。”

吴大刚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是啊,不过这也是个好机会,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前程,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只是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两人沉默片刻,随后吴大刚振作精神,说道:“不管怎么样,在子文他们离开之前,我们得把村里的事情安排好。不能因为他们要走,就乱了套。”

大队长表示赞同:“没错,我们得抓紧时间,把今年的收尾工作做好,也让子文他们能安心去考试,去追求自己的未来。”

为了确定周子文到底会不会参加高考,吴大刚还特地找周子文,和他聊了一下。

“子文,你是不是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吴大刚不是笨蛋。
之前周子文有很多机会可以回城,但他偏偏一直待在乡下。

更何况他这段时间的一些动作,吴大刚也隐隐有些猜测。

周子文看着吴大刚,微微一笑,坦然说道:“吴叔,不瞒您说,我确实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我想通过高考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高考的恢复,很多政策都会改变。

等再过几年,个人做买卖也不是投机倒把了。

他准备先读书,然后为开工厂做准备。

前世国家被各种卡脖子,他深感痛心。

这一世,他凭借着领先时代的知识和技能,想要在工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为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吴大刚听着周子文的话,心中虽有不舍,但也为他的远大抱负感到钦佩。他点了点头,说道:
“子文,你的想法很好。你是个有志向的孩子,叔支持你。你就安心备考吧,村里的事情有我们呢。”

之后一段时间,知青们努力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

他们四处寻找复习资料,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每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他们都想回城,以前是没有机会,所以有些人开始摆烂,但现在机会来了,大家都鼓足了劲儿,想要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周朝阳为了能更好地复习,把自己平时用来玩耍的时间全都挤了出来。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背诵语文课文和英语单词,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刻进脑海里。

遇到不懂的数学难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放弃,而是反复琢磨,主动向周子文请教,非要把解题思路弄清楚不可。

沈招娣也收起了往日大大咧咧的性子,变得格外认真。

她每天晚上都会在昏暗的灯光下做练习题,遇到做错的地方,就用红笔仔细地标注出来,然后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

她还经常和陈巧依、陈诗英一起讨论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互相提问,互相补充知识点。

唐瑶瑶虽然年纪小,但也不甘示弱。

她记忆力好,在背诵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于是主动承担起了帮助大家记忆的任务。

她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方便大家记忆。

同时,她也努力攻克自己在理科方面的薄弱环节,遇到困难时,就用坚定的信念鼓励自己:
“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走出大坝子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青院的知青们也同样在努力,甚至他们因为早就丢掉了知识,努力起来更加疯狂。

他们深知这次高考机会难得,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改变命运的可能了。

有的知青为了能多一点学习时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埋头苦学。

他们把知青院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了学习的场所,无论是院子里、走廊上,还是房间里,都能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身影。

那些曾经对学习不屑一顾的知青,现在也都重新拿起了书本,虽然一开始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着。

他们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本章完)


  https://www.biqivge.cc/book/39446330/93353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