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青州一时粮草贵(三)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都说戏子无情,可台上戏子一颦一蹙间眉眼中是那样多情。
一曲终了,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众人皆是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
当然有两个人除外,一个是看台下的老班主,一张老脸感觉要挂不住了。苏梅帘就是他昆山戏院的门面,门面被一个毛头小子随意两下砸了,搁谁都笑不出来了,一张脸上青黄交加,好不精彩。
另一个则是跟于梓打赌他定然唱不过苏梅帘的公子哥了。
于梓从戏台上跳下来,恢复了少年郎的模样,三两步走到黄头巾的公子哥面前,一只脚大刀金马的踏在长凳上,问道:“你服不服?”
苏梅帘确实是如今戏曲界数一数二的大师,只是明初在朱元璋的文化高压政策下,不仅是文坛,连戏曲界也被禁锢的厉害,跟明朝中后期戏曲界人才济济的情况是天壤之别。
于梓这一出戏赢得满堂彩除了她极高的戏曲天赋外,跟她所唱的百年后才问世的名戏《牡丹亭》也有莫大的关系。
黄头巾的公子哥却不肯服软,嘴硬的甩袖说道:“你不过是胜在唱词写得好,真论唱功比不过苏大师,不过胜在投机取巧罢了。”
周围好多看客听到了两人的赌约,一人嘘道:“我看你是要耍赖吧。”
有人附和道:“就是苏大师也不及这位小公子的风韵。你赌输了就认了吧。”
于梓意气风发地说:“我们本来赌的就是谁唱的好,现在大家有目共睹是我胜了,你还非要死鸭子嘴硬吗?”
“你……”那公子哥一时语塞,想要趁人不注意溜之大吉,只是众多看客看热闹不嫌事多,里三圈外三圈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他就算变成只苍蝇他们也能给他挥回来。
公子哥斜着头冲于梓拱手道:“行,我愿赌服输。你们都让一让。”
围在他周围的众人让出一条道来,他一咬牙围着戏台跪下来,爬了两步,咬牙切齿地喊道:“于梓是我爷爷!”
众人指着他哈哈大笑。
老班主终于勉强平复住了自己青黄交加的脸色,起身过去扯了个笑脸对于梓说:“公子年纪轻轻唱功却不凡,不知公子师承何人?”
于梓无缘无故砸了人家场子也有些过意不去,作揖说道:“家师姓方,兴致所起,唱了一出,得罪了。”
老班主捋着几根稀稀拉拉的胡须琢磨着:“姓方?老朽一时脑拙,竟想不起来桃园中有哪位姓方的人物……”
于梓但笑不语,她爷爷生在几百年后,他自然想不到了。
于梓眼见黄头巾的公子哥已经爬了一圈了,觉得他着实有些被自己欺负过头了,嘴上却不肯饶人的说:“你起来吧!我才没有你这么大的孙子。”
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黄头巾的公子哥脸红脖子粗的灰溜溜地逃出了戏院。
老班主正琢磨着有哪个戏曲泰斗是姓方的,于梓已经拉着于谦走出了戏院。
折腾了一上午,她肚子已经饿的唱空城计了。两人寻了一间酒楼吃午饭。
于梓犹然带着刚才的几分兴奋,兴高采烈地问:“三哥,小弟刚才唱的戏如何?”
于谦把擦好的木筷递给她,看着她心情好,狭长的眼中也俱是笑意:“好听。我没见过倾国倾城之貌,倒是听到了倾国倾城之音。”
于梓得意洋洋的仰起脸,假装不高兴道:“你这是变相说我长的丑。”
“呀,这都被你听出来了。”
于梓哼哼道:“我心情好,不跟你计较。”
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梓连米饭都多吃了一碗,又让小二添了一碗白米饭。
小二唱菜道:“一碗白米饭,十文。”
十文钱?
于梓疑心自己听错了,惊诧地向小二求证说:“一碗白米饭要十文吗?”
小二讪笑道:“是啊,十文一碗。不光是咱家,客官您去其他店里打听打听也都是这个价。”
于梓心中奇怪,他们这一路从南到北行来,一碗米饭的价格从一文到三文不等,青州米饭的价格怎么比别处贵了三倍还不止?
于谦问道:“此处的米价怎的比别处贵了许多?”
“唉,莫说是米饭,馒头价格涨的更多。”店小二将汗巾往肩上一搭,吐槽道,“一个月前小店米饭才两文一碗,馒头一文一个。谁知道这些天粮食价格突然就涨上去了。你说,小店也就是挣些本钱,咱也不想涨价,可也不能做赔本的买卖不是?”
于谦点头表示赞同,接着问道:“这粮食的价格为何会突然上涨呢?官府不管的吗?”他一面说着,修长的手指一面在木桌上轻轻敲打。
小二陪笑道:“哟,这儿小的哪里知道。你说来小店吃饭的都是跟公子一样的有钱人,粮食它涨个几十文,也不影响小店的生意不是?”
又有客人要点菜,小二说完自去忙着照顾别的客人去了。
两人吃完饭,于梓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来到大街上,因为听到米饭那么贵,她只好把第二碗米饭也全都吃光了。
“三哥,下午去哪呀?”冬日的阳光凉凉薄薄的,照在身上十分舒服,于梓眯了眼睛,看起来像一只慵懒的猫。
于谦说:“我们去流长粮铺看看。”
“流长粮铺?那不是刘家的铺子吗?你是要去打听米价?”
“嗯。”于谦点头道。
于梓也知道粮食的价格跟民生息息相关,而且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十分蹊跷,毕竟去年青州粮食也没有欠收。虽然她觉得这事他们插不了手,探探究竟也未为不可。
刘家除了南北买卖的大生意,在青州还开了好多家招牌的粮铺、绸缎庄和酒铺,分别由刘家的三位老爷掌管,而粮铺目前就在大老爷手里。
“流长”二字出自成语“源远流长”,其意味自然不言而喻。
流长粮铺在青州城开了有几十家,可谓是青州最大的粮铺,两人没几步就走到一家粮铺前。
粮食上都有明码标价,于梓见果然跟店小二说的一样,不光是大米,小麦、玉米的价格也都贵得离谱。
于谦向粮铺的掌柜问道:“今年青州粮食收成还好,价格何以这么贵?”
掌柜正在打算盘,头也不抬的不耐烦的挥手道:“就这个价,买不起就别买。”
于梓看着掌柜的嚣张态度,回嘴说:“你们粮食价格这么贵,态度还如此嚣张,看你们粮食怎么卖得出去。”
“嘿,你们不买就出去,别挡着我们生意。”掌柜抬起头来,看到是两个年轻的公子,以为又是来为粮价打抱不平的,挥手不耐烦的赶人。
这时门口走进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年老腿脚不便,又缠了小脚,走起路来缓慢而蹒跚,拿铜钱买了半升麦子和两升玉米,装在一个灰扑扑的布袋子里。
老太太拎了粮食走起来更吃力了,于谦连忙接过她手里的布袋子,说:“老太太,您家在哪里?我帮您拎到家中。”
老太太见是一个俊俏有礼的后生,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真是麻烦你,我家在城东的饮牛巷,离这儿有段距离。”
于梓走在老太太旁边,问道:“那您怎么跑到这儿来买米?”
“巷子口原本也有个卖粮的小铺子,可前段时间官府下令说是要整顿粮食,怎么整顿我一个老婆子也不懂,各家秋收的新粮都由那些大粮铺收了,小粮铺也都不让开了。”
“收粮食?”
“是啊。当时粮铺给的价格还算公道,又是官府下的令,大家伙就都把粮食卖出去了。谁成想刚卖出去没几个月,粮食的价格就翻了几番。官府又不准我们私下买卖粮食,想吃粮食只能去大粮铺里买。”老太太无奈的叹道,“我家里只有二亩薄地,日子本来就是勉强维系。粮价变得这么高,可叫我们以后怎么过活。”
“粮铺做出这种低买高卖的事,官府不管吗?”于梓问。
“本来就是官府下的令要整顿粮食,他们哪里会管?去官府说理的人都在大衙里关着了。唉。”老太太叹气道。
她听着两个小公子对粮食的事打听了这许多,怕他们年轻气盛也要到衙门去说理,劝道:“我知道你们好心,但你们可不要为这事儿去衙门告状,官府吃人啊。”
于梓扶着老太太的手臂说:“我们不过是两个穷书生,哪里敢跟官斗呢。”
两人送老太太到了家门,又折返回刘府。
孙玉晴看到于谦回来,连忙快步迎上去,笑容满满的小声说:“谦哥哥,今早上三舅母请过早安,偷偷把我拉到一边,问我老夫人家业的事定下来没有。我就按照你教我的,跟她说,外祖母觉得大舅和三舅品行能力都是顶尖的,一时还不好结论,只是考虑到既然大舅是刘家长子,恐怕……三舅母听了,气冲冲的回去了呢。”
于谦道:“表妹做的很好,此事急不得,且再静待些时日。”
孙玉晴低头浅笑:“谦哥哥才是料事如神。”她用小拇指轻轻别了一下耳边垂下的碎发,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宽松的衣袖滑落到手肘,露出一段莲藕般雪白的皓腕。
于谦心里思量着粮价的事,却并未注意到她这份“失礼”之处,踱着步子慢慢走开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9385641/27270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