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格竹悟道
恕我难以从命!
陈舟话一出口,台上的董氏两兄弟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你小小年纪,能有什么资历,居然敢如此嘲讽心学?”
陈舟摇头,一句话就吃不住劲儿,还说什么辩难?
而且,攻击年龄——这是最下等的手段了!
乳臭未干,老匹夫,全是这一类的。
“那么两位又有什么资历呢?”
“我们都是举人!”
“哦——但不知是哪一年的举人?”
“我兄弟二人皆是戊午年浙江乡试中式!”
“不错,我兄长是第四十五名,我是第六十八名!”
众生员顿时议论纷纷,这里面有好些个参加过多次乡试未中举的。
陈舟大笑:“果然是好名次啊,陈舟只听说过小三元大三元,却没有听说过这多少名!”
“你——”董氏兄弟直接站起身来。
陈舟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阳明先生若是泉下有知,只怕是要以头抢地了!”
董氏兄弟脸色铁青,董辰朝着刘炳炎一抱拳:“知县大人,这陈舟出言无状,辱及阳明先生清誉,望知县大人秉公处置!”
“这——”刘炳炎好生为难,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好好的一场设坛讲学,将来又可以作为自己教化政绩的一场讲学,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陈舟朝着刘炳炎一抱拳:“大人,学生有话说!”
刘炳炎顺坡下驴:“且听你一言!”
说着这话,知县大人挤眉弄眼地朝着陈舟使眼色。
服个软不就行了,你再牛逼,也就是一个新晋生员,和阳明书院的学生如何比得了,没听见人家两个说,都是举人嘛!
“两位原来是戊午年浙江乡试的举人,这么说,两位中举的时候,还未及弱冠之年!”
董氏兄弟心中得意,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不错!”
“未及弱冠而中式,绝对是一方英才——不过两位既然现在还是举人,可见当年会试并没有中!”
董氏兄弟心中的得意顿时一扫而空,在这里等着呢。
当时兄弟两个一心考场夺魁,无奈名落孙山,心中不痛快了好长时间。
今天陈舟直接把伤疤又给掀开了。
“你不过是一个秀才而已,居然如此咄咄逼人,还是等你中了举人再说吧!”
陈舟哈哈大笑:“当初阳明先生两次不第,以为耻否?”
董氏兄弟脸色再变,最后变得惨白。
王阳明二十岁时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就中了举人。
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
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虽然不中状元,下一次科举必定会中状元,试一试为下一次科举作个状元赋。”
王阳明拿起笔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们都很惊奇他的天赋才能。
嫉妒他的人就开始议论说,这个年轻人如果状元及第,必然是目中无人。
结果王阳明二十五岁再次参考科举,再次落第。
他父亲是考过状元的,怕他想不开,就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
王阳明却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是啊,阳明先生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自己兄弟却以不登第为耻,这完全是违背了阳明先生的宗旨。
别的且不说,这话传回阳明书院,恐怕被开除都有可能。
这陈舟,好阴险!
田教谕和李文彬也是目瞪口呆,这陈舟,连阳明先生的典故居然都如此熟悉,还借着这个给了董氏兄弟致命一击。
董氏兄弟是没有办法说话了,总不能把王阳明的话推翻了吧?
真是阴沟里翻船!
两兄弟都有点恨上李文彬了,要不是听了他的挑拨,自己兄弟何至于出这样的大丑?
冷场了,田教谕看了一眼李文彬,李文彬苦着脸站了出来,正要说上几句下台阶的话,陈舟又笑了。
“训导大人不要着急,我话还没说完!”
还有话说?
董氏兄弟如五雷轰顶,还没说完吗?
难道还有比这更难听的?
“秀才可以成为举人,举人可以考中进士,阳明先生之所倚仗威震天下的,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权势功绩,当然,阳明先生境界至高,我等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两位兄台醉心科举,也是可以理解的”
董氏兄弟欲哭无泪,这话听起来是在为他们开脱,可是越开脱,就离着阳明书院越远啊!
快忘了我们吧,两兄弟恨不得能隐身。
“阳明先生初学格物致知,探幽发微,遂有‘格竹’之事!”
格竹,是王阳明的一大典故,甚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王阳明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路过广信,拜谒大儒娄谅。
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很是高兴。
这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从大学里来的,朱熹把它发扬光大为“格物致知”之学。
这个学派影响有多大呢,以至于西方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传到中国之后,就叫做“格致”!
王阳明如获至宝,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理论。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究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人也累得病倒了。
从此,王阳明就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这一向是董氏兄弟津津乐道的事情,今天,却从陈舟嘴里说了出来。
“跻身进士,踏足仕途,被杖谪贬贵州龙场而悟道,遂成心学之祖!”王阳明考中进士做了官的时候,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王阳明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
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被贬路途中,王阳明还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才躲过一劫。
逃过追杀的王阳明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
随后王阳明踏上路途,来到“万山丛薄,苗、僚杂居”的贵州龙场。
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阳明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在这个时期,王阳明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
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思就是,圣人之道,自己心里想的就够了,原来从事物中追求寻觅是错的。
他还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这龙场悟道按照现在的逻辑来看,王阳明等于是从原始的唯物主义,转到了唯心主义。
可是王阳明牛逼就在这里,“我心有主”,“知行合一”!
之后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几次平叛都大获成功,连宁王朱宸濠叛乱,都栽在他的手里了。
只不过正德皇帝好玩,又有人不愿意王阳明拿这份大功,这才有了假意释放宁王,再让正德皇帝抓一回的把戏!
“守仁格竹”“龙场悟道”,这是王阳明的人生关键节点,甚至也是心学创立的关键。
陈舟两句话全点了出来。
董氏兄弟已经由忐忑变成了害怕,这陈舟,难道是哪位心学大师的入室弟子不成?
没有想到枝江这样一个小地方,居然真的有一个对王阳明了解得十分透彻的人,还只是十六七岁的一个秀才。
https://www.biqivge.cc/book/38578/243270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