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挞清 > 第29章 溯江而上

第29章 溯江而上


长沙离天京有两千里,太平军为什么一定要打长沙?

        在杨秀清看来,一是要占据长江上游,以长江上游屏护天京。二是两湖粮产丰富,夺得两湖的粮食可以供应天京、供养百万精兵。

        湖南地处中国南北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长沙是湖南省会,特产丰富,临扼湘江。沿湘江顺流而北,可以夺控长江、洞庭湖,进而入湖北,窥视中原。向南可以占衡阳、图谋两广。

        最重要的是,夺占长沙可以将曾国藩练成不久的湘军扼杀在摇篮之中。当然,当时湘军尚未出师,长沙之战将成为湘军首秀。杨秀清后知后觉,还不可能预见到这一层。

        然而,1852年,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在湘军接连损失南王、西王两员首领。

        长沙的贡生手无缚鸡之力吗,却主动请缨,带上绿营兵守城。

        江忠源以区区数百人的团练武装,屡屡挫败太平军。

        左宗棠、骆秉章等湖南官绅励精图治,精心筹划,长沙城绅民同仇敌忾。

        太平军以数万精兵围攻长沙,历时三个月而无功。最后,洪秀全和杨秀清不得不放弃长沙,北上岳州。从岳州进入长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抵金陵。

        凡此种种情状,注定了湖南与其他省份不同,长沙也不像其他城池那样易取。

        以杨秀清的精明,应该能预料到这些。但他又何以对长沙志在必得呢?

        大概是太平军轻取天京、扬州、镇江、庐州等巨城,让杨秀清志得意满,认不清形势了。

        且看杨秀清攻打长沙的布置,以林绍璋、石祥贞分别为南北两路军主帅,火军主要提供火力支持。

        石祥贞是石达开的从兄,虽是国宗,但勇猛过人。林绍璋资历甚浅,并没立下什么战功。只不过因为在六合之战中,太平军全军溃败,只有林绍璋所部没有损失。杨秀清认为林绍璋必有过人之处,将他超擢为春官又副丞相。

        再说陈城的火军,虽然枪炮精良,但也经不起大量消耗。无后座力炮威力有限,又岂能轰开长沙的城墙?

        石达开为火军调拨了四百艘战船,两百艘装运兵马,两百艘运载辎重。

        虽说是战船,其实都是由民船改装而成。船只大小不一,船上的水手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没有明确的分工。

        太平天国虽然倚重水军运送军队、粮草,却并不重视水军建设。水军主帅唐正财出身于船运商人,虽然善于组织水上运输、搭设浮桥,却并不能指挥水战,更不能在诸王面前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太平军的水营,不分炮船、战船、辎重船、运输船。所有船只都载军队,都载粮糗,都载军械炮火。所有船又都作为战船,凡接仗都出队,只靠人众船多的声势压迫敌人。

        这支水军只负责将火军从安庆运至岳州。到了岳州,他们将与其他太平军水师会合,统一归石祥贞指挥。也就是说,到了岳州,火军将失去水运之便。

        火军的水营虽然也参加了西征,但只有四百人,三十多条船。

        陈城和少量参谋、亲兵乘坐“雏鹰号”。“雏鹰号”既能烧煤,又能烧木炭,还能借助风力,航速远高于普通战船。船上有两名洋员,本是德崔柏公司里的雇员,自愿留在“雏鹰号”帮助火军。

        “雏鹰号”很快就把其他战船远远抛在了后面。

        “雏鹰号”溯江而上,一路上与无数太平军战船相遇。这些太平军有的载着钱粮回天京,有的正载着军队向两湖进发。

        “雏鹰号”挂太平军火军旗号,冒着黑烟,涂着红漆,在长江中甚是威武。太平军见状,纷纷欢呼雀跃,以为天父显灵,派天将下凡助战。

        第三日,“雏鹰号”便到了九江,大部队还远远落在后面。陈城厌倦了船上的颠簸,决定下船到岸上活动活动筋骨。

        九江一片凋敝。沿着江岸走,往日的繁华街市化为一片废墟。破碎的瓦砾堆在路旁,房梁被战火熏成黑色。饥民衣不蔽体,抱着仅有的破碗盯着陈城们,晦暗无光的眼睛透着绝望和麻木。

        他们饿得皮包骨头,伸出破碗希望陈城们施舍一点吃的,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到处都是军队,清军、太平军、土匪、会党、团练。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哪一个都想从他们身上搜刮点什么。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股恶臭。野狗眼睛里射出贪婪的绿光,在一堆垃圾里刨食。去年这里发生过一场恶斗,尸体至今来不及掩埋。

        远处的水田里,三三两两的农民在辛勤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只叫不上名的水鸟站在农民身后,试图从农民趟出的浑水中寻找虫子和泥鳅。

        一座坚固、高大的城池远远地映入眼帘。城池外,数座营垒或依山势,或借水利,连绵数里,互相拱卫。

        九江城防布置得当,不知这守将是何方神圣?

        正在好奇之时,一队太平军骑兵朝陈城等人奔来。为首的将官三十出头,戴黄巾,神情严肃,凛然不可侵犯。

        能戴黄巾,说明来者身份不凡。只见他翻身下马,微微一揖道:“我乃殿右十二检点林启荣,听说陈将军到了九江,特地赶过来拜访。”

        林启荣原本只是杨秀清的亲兵,为人骁勇善战。杨秀清慧眼识珠,大胆起用他,令他作西征军的前锋。他于去年随军攻下湖口、九江重镇,留下镇守九江。

        九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沿江南下可以进攻江西,顺流东下可以夺占安庆、威胁金陵,溯江而上可以窥视武昌,是长江中游的咽喉。

        太平军夺占了九江,就可以南下进攻江西,也可以保卫安庆,窥视武昌。杨秀清派亲信大将林启荣镇守九江,可见他对九江的重视。

        见到林启荣问礼,陈城连忙回礼,恭维他道:“原来是检点大人。大人作西征军前锋,锐不可当,连夺九江、湖口重镇。现在为国守关,实乃天朝柱石。”

        林启荣哈哈大笑,说:“陈兄过奖了。林某冒昧拜访陈兄,其实是奉东王嘱托,告诉陈兄一件大喜事。”

        陈城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以为杨秀清要给予陈城实质上的帮助,连忙问道:“不知是何喜事?”

        林启荣说:“东王已禀过天王,封陈兄为殿右六十八指挥了。”

        陈城大失所望,叹口气冷笑道:“什么指挥、将军的,不过是多个没用的头衔罢了。”

        林启荣大感意外,敛容正色道:“官衔乃天朝名器,多少人求之而不得。陈兄不把东王恩赏当回事,实在不应该吧?”

        话不投机。

        陈城连忙道歉道:“陈某一路在船上颠簸,一时牢骚满腹,说些没轻没重的浑话,还望检点大人见谅。”

        林启荣也转移话题,笑笑说:“陈兄是火星人,来自天上,见过大世面,自然不把这些官衔看在眼里。听人讲,陈兄的战船能装载百门大炮,一日可行五百里。火军天外之师,定能旗开得胜,杀得清妖屁滚尿流。东王已嘱咐我为火军备足战船、火药、粮草,还请陈兄现在就随我到江边清点接受物资。希望火军大队人马早日到达长沙,斩杀清妖头,为天朝再立新功。”

        这杨秀清只知道催促火军进长沙。林启荣发迹不久,对杨秀清忠心耿耿。陈城千里迢迢来到九江,他连句招待他们酒宴的客套话都没有。

        林启荣不仅不愿他们进入九江城,还催着陈城进军,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陈城们只好随他来到江边。此人事必躬亲,亲自拿出物资清单,和三团长李想一一交接。

        陈城和黄宇在一边冷眼观望。

        黄宇说:“林启荣倒是个将才,对天京忠心耿耿,又能克尽职守,稳固九江城防。但似乎有些迂执,不懂得变通,也不善于交际。换了别人,肯定要和我们套近乎,以便在太平军中引为奥援,关键时候互相帮助。这个林启荣,真是个奇葩,不知他日后是个怎样的结局?”

        陈城说:“林启荣发迹很晚,却窜升很快,对杨秀清感恩戴德。他虽然骁勇善战,但做人太死板,不善于经营关系,也不懂得为自己留后路。太平军中派系林立,他只跟杨秀清一人。

        “杨秀清活着,还能罩着他,杨秀清一死,众人皆要排挤他。九江是长江重镇,也是安庆、金陵的门户,清军志在必得,早晚集结重兵围攻。

        “杨秀清死后,林启荣受他牵连,一定得不能重用,只能一直困守九江。倘若湘军大举围攻九江,而友军坐视不管,林启荣的处境可就艰难了。”

        黄宇似有所悟地说:“我懂了。那时候,林启荣若灵活机变,可以放弃九江,突围回金陵,以图东山再起。但他是杨秀清余孽,一定会受到洪秀伍的打压。

        “洪秀全定会让他死守九江,不许撤退,也不会派遣一兵一卒的援军。以他一根筋的性格,定会一条黑道走得底。他不会保存实力,放弃九江,更不会投降清朝。他只能尽一份愚忠,死守九江,最终城破人亡。”

        陈城点点头:“可悲,可叹。杨秀清活着,天朝还能保持扩张态势。杨秀清一死,天朝就要走下坡路了。那时候,我们火军将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


  https://www.biqivge.com/book/38305672/268686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