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廷杖
到了三月底的时候,由新年大朝会傅木魁状告左光斗开始,这一次波及范围极广的朝争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逐渐的,很多双方阵营内不同品级的官员们都开始纷纷偃旗息鼓,不再冲锋在与对方拼死拼活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这一切直到三月二十二日的这一天。。。
与以往不一样的是,今天的北京城充斥着一股让人难以察觉的压抑感,盖因今天是天启四年,甲子科会试的放榜日,三年苦读,十年寒窗,只为今日,或扬蹄马蹋长安,或转头下次再来。
会试的会元,一般都是由皇帝钦点的,会试的前十名和殿试的前十名都会由皇帝亲自阅卷过问,所以,也有很多会试和殿试名列前茅的举子,骄傲的自称为“天子门生”。
“恭喜浙江宁波举子刘讳成启,高中甲子会试第一百一十四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上午辰时刚过,浙江会馆来报喜的报子们就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虽然科举考试是公平应试,不过南方举子的水平确实普遍高出北方举子不少,所以为了安抚北方举子的心情,从开国之初,朱元璋就立下规矩,大明科举会试,中式人数必须遵守南六北四的严格标准。无论南方举子的文章如何,都必须控制在六成以内。
当然,虽然录取人数上,南方并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录取的名次上,南方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尤其是科举发达,文教昌盛的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几乎撑起了整个大明科举的半壁江山。
高的名次,代表着更加容易成为执掌台甫的顶级高官,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晚明末年,朝中大臣四品以上者,南方籍贯占了绝对优势的原因。直至崇祯十七年大明亡国,南方经济都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便都是这些人的功劳。
随着浙江会馆的捷报频传,大家也渐渐不关注自己中式了没有,开始转而关注起名次来,浙江的名次已经报到了第十四名,江西的名次也已经报到了第十六名,而会试前十的人才是真正的顶级赢家。只因前十名乃皇帝钦点,只要是阅卷官脑子不抽风,就不会在殿试中给会试前十一个很差的名次,那不是明摆着打皇帝的脸么?(像江西,福建,浙江这样的科举大省,一个省有几十个进士也根本不稀奇,所以后来几乎每个府都有自己的会馆,比如浙江就有杭州会馆,宁波会馆,苏州会馆。但是有些成绩较差的诸如陕西这样的省份,就只有一座陕甘会馆。另外,大明时代的陕西省,是今天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加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集合,领八府,二十三州,九十五县,辖境比现在陕西大得多的多的多。)
“恭喜浙江杭州举子李讳硕高中甲子会试第十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李硕中了第十二名,也是心情大好,会试的水平远不是乡试能比的,所以李硕总算是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但是看着李沐依旧焦急不已的样子,也强自按捺心中的兴奋之情,依旧陪着李沐站在会馆的门口,等待着会试的结果。
李沐虽然表现的一脸平静,但是其实要说李大公子心里毫不紧张,全然不在乎是假的,否则李沐一直这么努力的读书自虐着玩儿呢。
焦急的等待了一会儿,等到第五名过去之后,又有很长的时间没有报喜的人上门,把浙江的举子都急得不轻,等了好久之后,才看到一队报子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奔浙江会馆而来。
“恭喜浙江杭州举子李讳沐高中甲子会试第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报喜的班子跑来,高呼李沐中了。李大公子想着自己得了个第二名,估计还是自己写的那篇策论起了作用,论到和天启皇帝在格物致知之术上的默契,李沐不是吹的,全大明上下,就没有别的官员能和他一样与皇帝如此亲近。
那问题来了,会元是谁呢?
第二名出来了,第一名自然也没有多久,只是过了数息,会元的报子就已经出现在江西会馆的门口。
“唉,又是江西人。”这边看到报喜的报子们去了江西会馆,浙江的举子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也有些原本还抱着一线希望的举子们,也只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江西是大明开国以来当之无愧的第一科举大省,号称“进士及第,半出江右”,而江右,就是江西的别称。就算是本届会试主考刘一刘大人就是江西南昌人。
“恭喜江西奉新举子宋讳应星高中甲子会试第一名会元!金銮殿上面圣!”报喜的报子们齐声叫喊的声音传来,听得已经心满意足的李沐一愣,赶紧越众而出,拉过一个刚刚领了赏银的报子问道:“会元是谁?”(历史上天启五年才有会试,宋应星在万历四十六年最后一次参加会试落榜,就没有再考了)。
“奉新人宋应星啊,听说这位老爷一直以来都是声名不显的,不知道这一次何以如此厉害,一下子取了个会元,真是祖上有荣喽。”那报子虽然报的是别人家的喜事,但是自己报的可是本届会元啊,每年会试取中贡士两三百人,也不是谁都能抽中给会元报喜的命啊。
会元是宋应星,李沐颇有些哭笑不得的道,果然这位在历史上写了《天工开物》的著名科学家和天启这样的皇帝最有共同语言,可惜的是在历史上,宋应星在万历四十六年就已经没有再考,否则结果真的尚未可知。
“云和,你去和长庚兄说一声,晚上我在京城便宜坊,请他吃烤鸭!”李沐听到会元是宋应星的时候,自然动了要好好结交这位科学家的念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再一个,便宜坊的烤鸭,那可是永乐年间就有的馆子,虽然在后世,全聚德的名声更响亮,但是老北京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烤鸭还得选便宜坊的才是正宗啊。
想着后世像便宜坊这样的特级馆子,李沐也不舍得在那请人吃饭,现在难得有个好工作,还不得抓紧享受一下生活。
再一个,约宋应星,李沐还有一件非要重要的事要和他谈,按大明律,状元的父亲可以免除刑罚,杨涟身为老师,在现有的纲常礼法制度下,几乎同等于父辈。本届举子之中,不是李沐吹嘘,在格物致知学的造诣上,没有人比他和宋应星更得皇上欢心,让他成为大明甲子殿试的状元,运用自己的赦免特权,几乎是救杨涟出狱的唯一办法了。
正当会试放榜,满城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时候,紫禁城内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
工部郎中万火景上奏朝廷参劾魏忠贤不法之事,原本也没有影起其他官员的关注,但是这一次魏忠贤也不知是忍耐到了极限,还是随机想找一个目标杀鸡儆猴,竟然动用了廷杖,把万火景杖死了!
廷杖,是大明朝廷常用的惩戒官员的方法,正德皇帝曾经同时杖罚官员一百零七人,十一人被当场打死。不过,有明一朝,最强大的廷杖动用者当属先帝嘉靖皇帝。嘉靖年间,百官进谏皇帝修玄太过,加上首辅严嵩专政擅权,嘉靖皇帝勃然大怒,同时廷杖一百三十四人,其中十六人当场死亡。这一次彻底打散了满朝文武的心,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几乎就没有取得任何正直大臣的拥戴。大明官员和皇帝离心离德,怠政不作为,国事崩溃,天下饥馑,便始于此!
廷杖,是皇权的象征,是帝王的威严,也是破坏国家法令和制度最大的刽子手之一。
自从嘉靖年以后,大规模的廷杖就很少被动用了,这一次廷杖杖死一名工部官员,简直是震惊朝野内外,让多少文官回忆起了那些不愿意想起的过往。
还记得,嘉靖年间,上百名各级官员被扒下衣服,排在皇极殿下,满场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皇上一声令下,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十六名臣子当场死亡,伤残者数十人,引起了开国以来,文官和皇帝最大的冲突。
当年杨慎杨大人在左顺门外的那一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是多少清流直臣们的榜样,国家养士,是让皇帝亲之用之的,而不是让帝王以为敌寇,伐之杖之的!
如果再不对皇帝亲信小人而远贤臣的行为加以制止,嘉靖朝的殷鉴不远,大明的文官又要成为皇帝的奴仆,朝纲的大权,又要落入权阉的手中了,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朝野之上,将再无清正之声,庙堂之高,定永绝正义之言。朝政黑不见底,国内造反不停,这是要亡国的征兆啊!
大明天启四年,三月二十二日,一百多员来自京城各部的官员纷纷向皇城走去,他们仿唐例而手持白玉芴板,拖着各自参劾的弹章,用汉家文官体系中最郑重的形势,向皇帝进言,要求严惩阉奴,安定内廷,为国家百姓计,不成功,毋宁死!
https://www.biqivge.cc/book/38271/234527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