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一百零八节 乾隆让位的原委

第一百零八节 乾隆让位的原委


乾隆让位这件事,如果放在三十年前,乾隆自己都不会当回事,而那时候他就已经定下了颙琰当太子,只等他一死,朝臣拿出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颙琰就能登基,可谁想到三十年后他还是没死,真给他等到了这一天。

        乾隆为什么不能做到死?

        这是有原因的,早在乾隆登基那一年,他向历代先皇许了一个愿,“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

        意思是,如果他能长寿,就算坐到六十年皇位不死,也不敢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纪元,当时乾隆可能就是想向他的祖宗求一个长寿,谁想他真活到这么大年纪了,今年他已经八十五岁,在位六十年了,如果想不让祖宗怪罪,他就必须让位了。

        如果这件事是乾隆一个人的秘密,也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大不了他在向祖宗许个愿,找个暂时不能退位的理由,比如天下盗匪横行,他不希望留一个烂摊子给后人,为了负责,打算先把海盗清剿了,然后退位。

        可是好死不死的,这件事成了天下皆知的秘密,就是因为去辽东祭祖时候碰到的那个秀才上书,恼怒的乾隆公告天下,他早就立了太子,而且向祖宗发过誓,会在六十年让位。但这件事都是十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自己都不相信他还能活到现在。

        但是乾隆不但活到了现在,而且还活的很硬朗,登高都不用人扶。

        那么是退位还是不退位,这不仅是乾隆自己的问题,也成了天下人的问题。所有人都在看着,乾隆是不是会退位,是不是会履行他对祖宗的承诺。

        乾隆是一个极其好面子的人,食言的话,实在是太过丢人,更何况君无戏言,让他食言而肥就更难以接受。

        另外缺乏自然知识的中国人普遍密信,乾隆也密信,他信仰很多,甚至以皇帝之尊,亲吻过蒙古活佛的脚。

        结果越是逼近六十年的年限,乾隆发现自己的天下就越是多事,盗匪横行不说,还动不动闹自然灾害,中国文人已经向天下人灌输了几千年这样一个逻辑,那就是天灾一定是上天向当权者的警示,乾隆不免觉得这是上天在警示他呢,让他履行诺言,不要占着皇位。

        尤其是六十年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北京竟然发生了日食,因此皇子皇孙向皇帝拜年才放到了第二天的初二,这次日食也给了乾隆很大的压力,六十年期限刚到,大年初一就发生日食,这难道还不是上天的警示。

        退位不退位,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了乾隆好几年,其实就算他不退位,也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当政六十年形成的政治习惯,会让他安稳的坐皇位到死的。他精心挑中的颙琰,是一个低调甚至给人以软弱印象的太子,对他不会构成任何威胁,而且长期被乾隆扣在宫中,根本就没有机会跟官员们勾结起来,不会拥有逼宫的实力。

        可乾隆一边担心祖宗怪罪,一边担心天下人耻笑,经过复杂的心路历程后,乾隆还是决定让位,但皇帝可以不当,权力不能放下。

        这倒不是乾隆的权力慾多强烈,主要还是为自己退位后的处境担忧,历史上,因为失去权力招致的惨剧太多了,他既不能接受赵武灵王那样被饿死的惨剧,唐高祖被儿子圈养到死的结局也不能接受。

        所以去年乾隆才会针对福建官场贪腐情况下死手,其实闽官贪腐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遗祸许久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这样了,乾隆查伍拉那案,甚至都能追溯到十几年前富勒浑做总督的时候。

        这些情况乾隆能不知道吗,和珅就是天下最大的貪官,他还让和珅身兼内务府和户部两个财政部门,伍拉那贪腐魁伦几年前就弹劾过了,可是去年乾隆依然接受伍拉那的贡礼,而且多达十一次,全都是和珅经手。

        乾隆甚至同意和珅推出的赎罪银的建议,由于赎罪银直入内务府,等于将天下犯罪的官员变成皇帝的财源,这等于间接鼓励犯罪,貪污不怕,只要有足够的钱赎罪就行了,所以不是不能贪,而是要多贪。这种事乾隆都做得出来,说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见不得贪腐的皇帝,大概没什么可信度。

        乾隆不加节制的接受天下大员的贡礼,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关于进贡,清朝是有规定的,仅督抚们有进贡之权,作为督抚跟皇帝之间联络感情的通道,并不追求价值,而且为了避免给地方造成负担,还严格控制进攻的次数,每年只限于冬至,中秋,还有皇帝生日,才允许进贡,称之为三节。到了乾隆晚年,在和珅的主持下,这些规矩全都被打破。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直至京中的内廷翰林也开始进贡,乾隆照样来者不拒,明明知道不和规矩,却从不纠正。

        地方官员们看到了门道,为了讨好皇帝,也不管一年三节的限制了。除了三大节,端午、上元节、重阳节,大臣们都踊跃进贡。除此之外,大臣们开动脑筋,创造出了无数进贡的新名目:皇帝出巡,经过地方,大臣迎驾进贡,称“迎銮贡”。皇帝每年去热河避暑,大臣们进贡,称“木兰贡”。大臣们进京觐见皇帝,所献贡品称“陛见贡”。皇帝提拔加恩,所献贡品,称“谢恩贡”……有时,皇帝想要某种东西,又实在没有借口,就干脆称“传办贡”。

        乾隆四十一年东巡,地方官迎銮贡。不过迎銮贡,之前仅限于所经过地方的官员,而这一次,湖广、广东的巡抚官员们都千里迢迢赶来进献大批财物,完全不合规矩,乾隆同样照单全收,还对这些督抚的孝心表示赞许。

        而且乾隆索要贡品,已经不像康熙雍正时期,只是象征性的跟地方之间的互动往来,康熙雍正对地方督抚的贡品,往往回上的更多,以示皇帝的恩赐。可乾隆就没什么顾虑了,索要贡品力求精美。甚至特别嘱咐粤海关,让他们采办贡礼,不要节省钱。海外的珍珠玳瑁、象牙宝石是一船一船往皇宫里送。但粤海关绝不会出这笔钱,最后还是十三行商人出了。名目叫做帮贡,意思是帮助督抚完成贡礼。

        这些情况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云南因为督抚向下谈判贡礼,总督向官员摊牌,官员向商民摊牌,最后全都有最底层的百姓买单,乃至引起了动荡,最后乾隆下令查办,云贵总督恒文被抄家,然后发现他上贡给皇帝的贡礼,只是他搜刮的一小部分。

        乾隆知道这些情况,但知道归知道,他就是无法克制。

        后世有种说法,乾隆朝贪腐案多发,根源就在于乾隆自己都贪,造成地方官们假借给乾隆办贡礼的名义,敲诈勒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经济现象,古今中外,所有国家都会有这么一个经济处于高点,贫富差距加大,政府貪污腐敗的阶段。

        乾隆晚期也是如此,随着人口到达了中国历史的顶端,达到了四亿人口后,以此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进入了巅峰,手工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贫富分化,官员贪腐,这都是正常现象,每一个王朝初期很少出现大的贪腐案,说句不好听的,全国都是穷鬼的时候,贪都贪不到钱。

        所以乾隆自己也知道地方官员贪婪,但乾隆不是雍正那样对这种事情极为关注的人,他是那种随性宽纵之人,做事情喜欢随心所欲,颇有些八旗纨绔的祖风,他之所以要惩治伍拉那,只是因为他想立威。

        在他让位之前,他要让天下督抚看看,他的杀伐果断!立威完成后,他才宣布要让位,对天下督抚,果然所有人都表示效忠。毕竟让位是以后的事情,谁这时候不乖,得想想伍拉那的结局。

        天下督抚上书挽留,这也是乾隆要的,他顺势就宣布,他不是不管事了,以后寻常事务由皇帝处理,大事还是要他这个太上皇决断;如果说他下旨说要退位,天下督抚纷纷上书称赞他高风亮节,就让乾隆没办法接话了。天下督抚纷纷上书挽留,就给乾隆继续抓住权力制造了声势。

        从这些手段来看,乾隆还是颇有政治手腕的,只是他没有将心都用在治国理政上面。

        周琅只是有些疑惑,为什么台湾动荡成那样,漳泉福州都被周琅占了,乾隆还有心思玩这些把戏。

        不过周琅在福建的行动有可能乾隆之前还不知道,根据时间推算,他进入福州后第三天才收到北京的消息,满清的驿站尚未废弛,快马加急,十八天就能从北京将消息送到广州,到福州时间会更短,算算时间,乾隆公开退位决定的时间,大概是周琅进攻漳州的时候。

        就算周琅在福建的大行动乾隆并不知情,可台湾整个都丢失了,乾隆却能无视,这心也是够大的。

        周琅发现,他之前有些高看乾隆,也有些小看乾隆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8256/234364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