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十六节 各怀鬼胎

第十六节 各怀鬼胎


有备无患,占据有利地势,总比被敌人占据的好,这在军事上怎么都讲得通。

        可为什么科林就一直不同意,一直表示说周琅太谨慎了,一直各种理由说清军不可能来进攻。

        这绝不是英国军官的做派,英国人在这个时代的做派充满了海盗味道,就不提他们在印度干的那些个破事了。就单说他们早年曾经试图开通跟中国之间的贸易的做法。

        那是1635年,也就是明朝时的事儿。当时东方贸易掌握在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手里,台湾都还是荷兰人的殖民地呢。那年,为了打破荷兰的垄断,英王查理一世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在澳门被葡萄牙总督拒绝之后,决定启程直接前往广州。到达虎门亚娘鞋停泊,驻守虎门炮台的明军鸣炮示警。威德尔马上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攻上炮台后,英军扯下明军旗帜,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了三十五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

        之后发生的事情出人所料,按照一般的逻辑,你都打了人家,还攻占了人家的炮台,拆了人家的大炮,基本上这生意也就黄了。可英国人不是,葡萄牙人居中说和,他们将大炮还给了广州地方政府,接着就派了两个人去广州要求贸易。

        可是他们的船不顾广州官府的警告,一路深入广州内河,这可是携带重型武装的军舰,而且一路上抢掠中国渔船、商船,夺取了物资还打算去广州变卖,种种行径激起了广州官府的愤怒,派船驱逐走了英国军舰,当时明朝的船舶技术跟西方差距还没有清末来得大,明军的火器装备水平也比清军要高,发射的火箭和火炮让英国人不得不退出了广州内河。

        之后威德尔的做法,非常具有海盗精神。他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

        不过明朝时期的中国海上力量显然比清末要强一些,西方商船别说跟明朝政府水师对抗了,就是政府诏安的郑芝龙集团他们都斗不过。所以威德尔担心中国政府报复之后,在葡萄牙人的调停下,他们赔款了白银2800两之后,他们的舰队才得以离开中国。

        这还是一百多年前英国军人的作风,而科林可是一百多年后,英国已经隐隐有世界帝国姿态时代的军官,威德尔一直是在挑衅,科林却是平白被满清的軍队偷袭,可威德尔被广州官府拒绝贸易之后,是烧杀抢掠泄愤,科林在被偷袭之后,反而一再的反对攻占左营。

        一直到周琅表示说,占领左营不是为了跟当地官府对抗,而是为了安全的维修商船,船修好后马上离开,科林才答应采取这次军事行动。

        很显然,科林的目的是不得罪任何中国政府,如果联想到东印度公司正在派使团去北京觐见乾隆,谋求打开中国贸易这件大事,就该知道科林的心思了。只是科林是一个军官,这种政治味道的想法,必然不可能出自他的心里,只能说东印度公司,或者说是印度总督康华利之前交代过他的。

        周琅正是猜到了科林的心思,最后才告诉科林自己并不打算永久占领左营,并不是要跟当地官府对抗,甚至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时机,跟当地官府取得联系,解释误会。

        经过这一番劝说,周琅摸清了科林的心思,可科林却根本不知道周琅背后的考量。

        周琅当然是真的不打算占领左营,至少是现在不打算如此做,他是要在中国取得立足之地的,但他的计划中时机还没有到,他还没有自保的能力,即便占领了这里,也不过是给东印度公司做嫁衣。

        那周琅为什么还要一而再的占领左营呢。

        其实他跟科林说的理由中,有一点是真的,他真的担心当地官府会利用左营来继续进攻他们的商船。满清軍队烂成什么样子,历史书上的记录还是可信的。既然左营把总都有胆量来进攻他们,目的是图财,那么没理由更高级的军官没有这个胆量。之前因为修船只需要十来天时间,周琅还不是很担心,可现在船只遭此遭受了损伤,没有一个月时间是无法修复的,一个月时间,足够其他地方的高级军官了解到港口这里发生的事情了。

        所以周琅不得不防。

        没有跟科林说的理由,则是周琅对中国当官的心态的揣摩。他知道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始终有这样一种弊病,那就是流氓化,欺软怕硬。你一再忍让,反而会被一再欺压,你一旦强硬,对方反而要迁就你。俗话说,杀人放火受诏安就是这个道理,周琅目的不是为了诏安当官,他仅仅是不想让对方来惹麻烦而已。

        所以他不能缩回去,反而要站出来,把事情搞大,最后反而会不了了之。

        所以他要求科林占领左营,并且守住这里,守住这座城市总比一直在船上被对方攻击要容易的多。一旦能够守住左营,当地官府发现攻不下这里之后,他们就会想其他办法。以满清官员的尿性,必然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会派人来联系他们,赔偿他们的损失,之后放他们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往事中,就多次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洋人欠下十三行商人的钱后,清政府往往会压迫商人,不予追究。而如果十三行欠了洋人的钱,洋人跑到衙门一闹,行商甚至有可能被官府抄家。

        比如潘家的同孚行为了追回美国商人的欠债,甚至去华盛顿打过官司;而大名鼎鼎的十三行总商蔡世文经营失败,吞鴉片自杀,他的家人甚至被清政府流放新疆,只因为他欠下了洋人的债务,皇帝觉得丢了大清国的脸,不但让其他十三行商人负责赔偿,还要加倍赔偿给洋人。

        到时候凤山县打不下左营城,势必要跟周琅联系,周琅就可以摆明一副左营把总偷袭在前,自己防卫在后的正义姿态,要求对方赔偿。即便最后当地官府不会赔钱,也为修船争取了时间。

        如果不占领左营,反而是向当地清军示弱,让他们以为即便打了自己也没什么后果,恐怕之后就是接二连三的苍蝇扑上来,今天是左营,明年就是赤山汛,后天是岐后汛甚至凤山县的驻军都会来插一脚。

        但这些内情周琅却无法向科林解释,难道告诉他们狠狠打清朝的官,不但没事,反而打的越狠,对方越容易妥协,这不等于给英国人开窍了吗,鴉片战争提前爆发都有可能。周琅很确信,只要英国人确信打了清政府,就能开关贸易,以东印度公司现在的力量,是有这个能力的。

        他们不需要占领北亰城,只需要派几千士兵,来广州晃荡一圈,跑去镇江切断漕运,清政府马上就会妥协。一旦让英国人提前打开了中国贸易,在中国立足之后,他们的注意力恐怕会从印度转到中国身上,也许这对印度是一件好事,他们有可能保住自己的独立地位,至少也会将这个时间向后推移。

        可对周琅来说,与其让中国替印度分担英国的压力,还不如让三哥先自己撑着,当然三哥支撑的这段时间,可不是为了像历史上那样让清政府苟延残喘的,而是周琅用来发展自己的力量,在中国站稳脚跟的。

        占领左营后,大家并没有闲着。

        科林要为左营的防守进行准备,根据这里的地理特点,敌人要么从北,要么从南,因此左营南北两座山头就显得至关重要,好在清军之所以看重这里,就是看重这里的地利,因此这两座山头上,都还有一些建筑,比如龟山下就有观音亭等,山上还有废弃的军营。

        科林没有足够的人手分开防守两座山,他要做的是,在两座山上都放四门大炮,各派十名士兵分别把守。其他人留在城里策应,有这两座高地上的炮兵阵地存在,敌人不可能直接进攻左营。至于左营东边的莲池潭的防御,他选择在城墙上安放十门大炮,配合步兵防守。

        唯一的死角就是敌人从海上打来了,但现在他们的海船受损,在这方面确实没法防御。

        海上就看哈拉尔了,哈拉尔目前的任务是,抓进时间修复船只。万丹村的人不能用了,杀了人家几十个青壮,现在万丹村的人看到他们恨不能吃了,多少钱都雇不到。可是左营城里的人更多啊,贴出招工告示没多久,刚刚还在炮声中关门闭户,看起来胆小无比的居民,竟然纷纷踊跃报名,真是出奇了。

        左营城里的木匠、铁匠别万丹村显然更多,他们之前甚至都有被东方曙光号雇佣过的,毕竟这里距离渔村很近,听到每天都可以挣一块银元,早有心思活络的工匠自己找过去做工的,现在再次贴出告示,这些人带头,自然有更多人相信这些蕃商会按天付钱,所以就有很多人前来应招。


  https://www.biqivge.cc/book/38256/234363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