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第136章 王振的表演

第136章 王振的表演


第136章  王振的表演

        果不其然,当即便有臣子站出来:

        “陛下,臣以为陈国公所作所为实在利国之策。陛下日理万机,未免精力不济,内阁辅政,无可厚非,只有小人才会多生事端!”

        “是啊陛下,这分明是攻讦陈国公,臣不知道此人安的什么居心!”

        “陛下,臣弹劾御史李评曾收受贿赂达数百两之巨!”

        随后,越来越多的臣子站出来声援,直到最后几乎千夫所指!

        当然,他们是绝口不提到底违没违反祖制的。毕竟有些东西大家心照不宣,这玩意儿再纠缠下去,大家都要喝一壶。要知道终大明一朝,违背祖制的东西可不少,大家都是默契当做没看见的,现在再提,是嫌自己活太长吗?

        于是问题的核心,被大家默默忽略,所有人异口同声,开始对那个言官口诛笔伐。

        并且他们都没有提这个言官的言语问题,毕竟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力,这一点扳不倒他,他们直接弹劾这个言官的其余问题。

        贪污、品行不端什么的罪名,统统都出来了。

        甚至有人还举报此人时常前往勾栏视察工作,严重败坏朝廷名声!

        不知道的,还以为此时站在朝堂中央的,是什么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呢!

        该死,我多管这闲事干嘛!此时后悔之情已经填满了李评的内心,要是能够重来一次,打死他都不会去弹劾这事儿了。

        可惜已经迟了。

        严铿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他装作是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的样子,脸上显露出震惊,大声说道:

        “陛下,臣今日方知,御史李评竟如此妄为,横行不法!臣请剥其职位,入诏狱问罪!”

        臣子们有了领头的,立刻异口同声地说道:

        “请陛下剥其职位,入诏狱问罪!”

        而李评,此时已经瘫软在了地上。

        那可是诏狱啊……他只感觉之后的人生都失去了光彩,得罪了陈国公,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

        但这也是活该,御史言官可风闻奏事,这些年他不知道败坏了多少人名声,害得多少人无辜受皇帝惩处,此时也是一报还一报。

        而朱祁镇见自己的老师都这么说了,自然不会反对,他的小手轻轻一招,锦衣卫当即上前,将那一滩烂泥一般的李评拖了下去。

        等到李评被拖远,眼看此事已经了结,杨士奇站出来,打了几句官腔缓和一番气氛:

        “御史李评所言,自是胡说八道,最后落此下场也是应有之义。然其最后一句,也当让陛下警醒,切不可沉溺享乐,荒废政事。”

        三朝老臣,说这个话,当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也算是长辈的一点规劝。

        然而,杨士奇话音刚落,却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从皇帝的身旁窜了出来。

        “杨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平日里时有玩闹之举,荒废学业,浪费岁月。奴婢恳请陛下万不可再贪图玩乐,该当勤于政务,随同陈国公与各位侍读多加学习,做一圣主明君,才不负先帝之期望,群臣之辅佐!”

        此人的声音又尖又细,并且穿的服装还很大臣们的不一样。

        仔细一看,这分明是一个宦官,还是大家都认识的。

        这不就是,正统皇帝的贴身内侍,每天上朝的时候都陪在他身边的那个王振嘛!

        众人都是奇怪,这个王振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窜出来说话,按照道理,朝堂可不是这个宦官该发言的地方,但是他说的都是符合群臣心意的话,自然没有人会不开眼的现在去反驳。

        并且此举反而让群臣们对于这个宦官心生好感,三杨更是对他一番话很是满意,摸着胡子,在心里暗暗念叨,觉得这是宦官之中少有的明事理之人。

        朱祁镇见他出来,却是展现出了一副有些慌乱的模样,他竟然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但是随即似乎是察觉到不妥,又坐了回去,弱弱地回了一声:

        “朕知道了。”

        ……

        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引起了严铿的警觉。

        朱祁镇这个下意识的反应,体现出了这个王振的特殊性。

        <div  class="contentadv">        看见王振竟然站起来了?一般皇帝就算和太监友好,关系亲密,也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定然是有问题的。

        容不得严铿不关注,要知道此人可是陪伴君王长大的人,那之后的权力定然不需要多想。

        马和当年便是朱棣的贴身内侍,后来他的权力不需要多说,整个下西洋舰队,这么一支庞大甚至灭国级的军事力量由他全权负责。

        他当即调来了此人的相关资料,出乎意料的是,王振在宫里的名声很不错。

        当年宣宗开设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可惜的是,宫里全是文盲,于是他只好从外面招人。

        王振堂堂一个官学的教官,就是在那个时候鸡飞蛋打,毅然入宫,作为内书堂的讲师,他当然有着很好的名声,连朱瞻基都对这个有文化的宦官颇为青睐。

        这一点引起了严铿的警惕。

        官学教官,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至少已经衣食不缺。

        在这种情况下,此人竟然自愿入宫,做一个最不受读书人待见的宦官?

        这不合常理。

        要知道当宦官的,基本都是被逼上绝路了,以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的看重,好好的谁会愿意挥刀啊!

        只有一个解释,所图,甚大!

        那么朝堂上劝谏朱祁镇用功学习,不要荒废学业的事情,就有得考量了。

        要是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

        他还从宫内的其他宦官那里得知,朱祁镇日常称呼王振,都是“先生”,只有在太皇太后和自己面前,才会改换称谓。

        这更令他有了不好的预感。

        先不说这王振为什么要朱祁镇作两套称呼,单就是这个“先生”,就有问题。

        皇帝对于太监,可以是玩伴那样的友情,可以是家人一样的亲情,但,唯独不能是恭敬。

        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宦官专权,乱政。

        而这个王振,他还是小朱祁镇的第一任老师。

        严铿虽然是太子太师,但是他不可能从一笔一划开始教朱祁镇。

        小朱祁镇的启蒙,其实是从王振那里开始的,毕竟当时宫里,文化水平最高的就是他。

        王振也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与和严铿之间那带着温暖的感情相比,朱祁镇对于王振,其实是有些敬畏的。

        毕竟从小管着他,而朱祁镇的年龄又小,远远没有到达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份地位的地步,他不明白其实一个宦官根本不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力。

        所以这就导致了,从小,朱祁镇和王振就培养起了一种“敬”的感情,甚至一直延续到成年,变成了“翁父”。

        一个帝王,管手下的奴婢叫瓮父,荒谬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王振对于朱祁镇教育之“成功”。

        严铿虽然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他知道不能让这么一个宦官存在下去。


  https://www.biqivge.com/book/38254493/945764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