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领导和发动的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武装起义。在整个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上,也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后,一次规模宏大的武装起义。它是农民暴动与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军队相结合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与参与者,也相当广泛,不仅创建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等参与领导了这次起义,而且其他很有影响力的陕甘苏区党政军领导人也几乎全都参与其中。
不过,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并没有参加这次起义。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还在三原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因为在中共三原县委学运委员武廷俊的领导下,他和同学们一道发动了一场反对校长王藩辰的学生运动,遭到逮捕,投入了监狱,正在西安军事裁判所坐牢。正是在敌人的牢房里,他完成从学生运动领袖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生涯。
因而,这次起义的影响,远甚于清涧起义、旬邑暴动。
渭华起义大体上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民暴动;第二阶段是由共产党人掌握的许权中旅参与到了这场起义,正式形成了农民暴动与军队参与相结合的起义模式。
这次起义的导火线是宣化事件。
宣化是一所学校,名叫宣化观小学,是渭南中的区委机关所在地。1928年2月28日,它被渭南豪绅刘铭初带领一伙人给捣毁了。次日,中共渭南县委发动部分学生和农民,打死了肇事的豪绅刘铭初。很快,国民党渭南县统治当局派遣军警先后封闭了渭南县中、渭南东关小学等中组织的活动据点,并捕捉了四十多名党团员和革命群众,使得这一地区的敌我矛盾进一步尖锐化了。(1)(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196页)
恰在这时候,去上海党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的新任省委书记潘自力回来了。他立即于3月2日主持召开中共陕西省委常委会,通过了由李子洲起草的《目前行动大纲》,划定临潼、渭南、华县、华阴、固市为陕东暴动区,成立了由刘继曾、李大章、肖明等组成的起义领导机关——中共陕东特派委员会,(2)(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七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第95页)正式启动了准备在陕东实施暴动的大幕。
据此,4月6日,陕东特委制定了具体的起义计划,把即将举行起义的地域划分为三路:东路以华县、渭南、临潼为中心;西路以渭河以北的三原、高陵、富平为中心;南路以蓝田、商县为中心,同时或者相继发动起义。其中,尤以东路为重点。起义成功以后,立即成立苏维埃政府。
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发动农民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准备,陕东特委觉得起义的时机已经来临,在向省委报告了具体的起义日期与安排以后,得到了省委的批准。
5月1日,渭华起义正式开启了大幕。
起义首先是从渭南高塘塬上的崇凝镇开始的。
这一天,在中组织的领导下,已经发动起来的一千多个农民从四邻八村纷纷涌进了崇凝镇,打了土豪,惩处了作威作福的国民党官员,很快就扫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势力,紧接着,召开了崇凝区苏维埃成立大会,将崇凝镇置于共产党人的领导之下。
在苏维埃成立大会上提出的“打倒军阀”、“打到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大家吃,大家干,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等政治口号,犹如一阵飓风,很快就传遍了渭华地区,激发了农民实施暴动的热情。不几天,渭华地区赤水镇、阳郭镇、三郭镇等地的农民纷纷响应,卷入了农民暴动,举行了群众大会,宣布了苏维埃的成立。
一时间,赤色的火焰在渭华地区熊熊燃烧起来。
中共陕东特委十分清楚,要确保苏维埃政权持续存在,必须依靠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用以打退敌人即将发动的攻击。然而,这时候,掌握在西北地区共产党人手里的唯一一支军队——许权中旅正在潼关前线作战,无法马上赶过来参加起义,也不可能迅速赶过来帮助起义农民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抵御敌人即将发动的攻击。
那么,如何保护赤色政权呢?就得依靠农民武装。
因而,起义尚未发轫,陕东特委就选拔了二十八个青年人,把他们派遣到许权中旅去接受训练,以便在起义以后迅速回来组建赤卫队,并且迅速形成战斗力。却目前这些人都没有回来。更为严峻的是,陕东特委至今也无法搞到枪支弹药。仅仅依靠大刀、梭镖之类的冷兵器,又如何能够跟步枪、机枪、大炮相抗衡呢?
这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解除了陕东特委的忧虑。这个人就是以后在西北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刘志丹。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10月出生,陕西保安县人。由于家境宽裕,幼时便就读于永宁山本县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入学后,他接受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等进步教师的教育,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思想上逐步倾向革命。1923年,在魏野畴的帮助下,他参与发起组织了学生自治会,并当选为会长,积极组织学生自治会开展推销革命书刊的活动。随后,他还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时事研究会等多种进步团体,开办了平民小学,领导过学生发动反对旧势力的罢课风潮。1924年秋天,李子洲在陕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刘志丹等人成为榆林中学的第一批团员。次年春,榆林建立了共产党特别支部,刘志丹随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陕北后,他组织榆林中学学生展开了游行示威、援沪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并以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的身份,赴三原参加了陕西省学生代表大会。1925年冬,受中组织的选派,刘志丹抵达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1926年秋,他顺利完成学业,随军参加了东征战役。
这时候,冯玉祥从苏联回国,成立国民军联军,要求中共方面选派干部到其部队工作。同年冬天,刘志丹被派往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逵部,担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在马鸿逵逐级建立了政治工作机关,并对马鸿逵部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开展了新式练兵活动。1927年春,被赶出陕西的镇嵩军刘镇华部盘踞在豫西山区作乱,刘志丹被冯玉祥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代表,收编了刘镇华的镇嵩军。
6月下旬,冯玉祥追随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将刘志丹等共产党人扣押于开封,严令他们“必须宣言脱离,听从国民党之领导,守国民党之规则”。(3)(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195页)然而,遭到了刘志丹等共产党人的严词拒绝。
无法让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屈服,又不愿意因为杀害共产党人而留下千古骂名,冯玉祥企图借助已经在湖北展开清党活动的汪精卫之手,杀掉他们,因而,于7月中旬把他们装上两辆闷罐车,送往湖北。结果,火车进入武胜关以后,竟然在孝子店车站出了车祸。刘志丹等人趁乱逃脱。
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暗算,刘志丹等共产党人潜入武汉,辗转通过地下关系找到了党组织。党组织在了解清楚他们各自的情况以后,把大多数共产党员派往苏联学习,刘志丹却因为跟魏野畴的师生关系,被派往皖北,准备帮助魏野畴发动皖北起义。
刘志丹立即启程,踏上了赶赴皖北的道路。可是,他抵达皖北以后,原以为能够跟引导自己进入共产党组织大门的恩师魏野畴一道,在皖北轰轰烈烈地开展苏维埃运动,没想到,等待他的竟然是皖北起义已经发动,并且遭到了失败,恩师魏野畴也被敌人残酷杀害了的消息。他不得不重新回到上海,接受党中央的另外安排。这一次,党中央派遣他回到陕西。
正当刘志丹在陕西境外到处奔波的时候,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已经发动了清涧起义。也许,这就是刘志丹不能参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西北起义的原因。
刘志丹是1928年初夏回到陕西,进入西安的。
这时候,恰逢改组后的中共陕西省委发出了党内通告,正在秘密部署武装起义,并且着重强调武装部队的起义必须与农动相结合。农民很多,只要善于动员,可以发动无数农民参与暴动;却由共产党人掌握的武装部队就很少。在整个西北地区,由共产党人控制的唯一成建制的部队,就是许权中旅。为了加强起义的领导工作,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李子洲派遣刘志丹进入许权中旅,加强对许权中旅的整顿、训练工作,以便随时发动起义。
其后,中共陕西省委又陆续向许许权中旅派去了唐澍、谢子长等人,并且任命唐澍为旅参谋长,谢子长为营特派员兼副营长,进一步加强起义以前的准备工作。
在许权中旅完成了整顿、训练的任务以后,刘志丹就回到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汇报许旅整顿的情况。
适逢渭南、华县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暴动了,中共陕西省委立即派遣刘志丹到渭华地区掌握情况,熟悉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为许旅起义做好充分准备。
于是,刘志丹连夜奔赴高塘塬,与陕东特委接上了关系。
恰在这时候,陕东特委派遣到许旅接受训练的二十八个青年人在许权中旅一个名叫李大德的营长的带领下,带着枪支弹药回到了高塘塬。
刘志丹和陕东特委研究决定,立即以这些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为骨干,选拔一批青年人,组建陕东赤卫队,并且任命了赤卫队的领导班子,确定了赤卫队的编成:由李大德任队长、薛自爽任副队长、冯养浩为党支部书记,下辖三个分队和一个大刀队。
陕东赤卫队组建起来以后,立刻展开了两项重大行动:一是移驻高塘镇西南的塔山,在那儿构筑工事,设立枪械修理所,储备粮食,把它当成军事据点和后勤补给基地;二是在整个渭华地区猛烈地展开消灭民团、惩治土豪劣绅和反革命分子、烧毁地主豪绅剥削农民的契约、没收和分配地主豪绅的粮食与财物的斗争。通过斗争,在很短的时间里,这支农民武装就由最初的四十多人,发展到了二百余人、六七十条枪。
农动犹如一团不断向外延烧的烈火,越烧越旺,越烧波及的范围越广,使得敌人感到极度震惊。为了一举镇压这些参与暴动的农民及农民武装,扑灭这团红色火焰,敌人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凶猛地朝高塘塬扑了过来。
刘志丹接到情报,即刻集中陕东赤卫队的全体人员,选择有利地形,对敌人进行拦截。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攻击。
敌人是不会容许苏维埃政权继续存在的,还会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仅仅依靠这支二百余人的赤卫队,将难以挡住敌人。这时候,就急需许权中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原定的计划,率领部队发动起义,配合农民暴动,来保卫这块已经建立的苏维埃红色政权了。
那么,此时此刻,许权中旅在什么地方,又在干什么呢?要说清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该旅的最初起源说起了。
在共产党人和国民军联军的共同努力下,刘镇华的镇嵩军被驱赶出陕西以后,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于1927年1月正式宣布成立,共产党人史可轩担任政治保卫部长兼警卫师师长,许权中任政治保卫委员兼警卫师旅长、代师长。同年2月,为了培养军事干部,中组织派遣许权中协助史可轩、李林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由史可轩、李林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高克林任党总支书记,许权中任总队长。一开始,军校就招收了五百多名学员,其中有党员一百五十多人,各级干部和政工人员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因而,打从招生之日起,中山军事学校实际上已经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了 。
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展开清共以后,非得搞垮这支由共产党人控制的武装不可。于是,1927年7月下旬,冯玉祥急令史可轩、许权中率领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和中山军事学校的师生一千多人立即离开西安,开往河南前线,妄图借机消灭这支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军事力量。
中共陕西省委识破了冯玉祥的阴谋,指示史可轩、许权中表面上执行冯玉祥的命令,在率领部队开赴河南的途中,过了渭河以后,迅速穿过浦城、澄城、韩城等地去陕北宜川,与李象九营会合,共同驱逐陕北军阀井岳秀,占据陕北,作为发展革命的根据地。
部队在通过富平县的时候,因为粮秣供应出现了一些问题,史可轩与驻扎在此地的陕军首领田生春早年交往甚密,决计去富平美原镇请求田生春接济一些粮秣。没想到,田生春已经被冯玉祥收买,史可轩一到田生春的驻地,就遭到了杀害。在这种情况下,许权中被推举为该部总指挥。
这时候,部队已经陷入了陕军田生春、冯子明、甄寿珊等部的包围之中,去陕北的道路走不通,又与中共陕西省委失去了联系,许权中主持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在严酷的形势之下,部队应该怎么求得生存。
因为生存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需要,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唯有暂时依附或称之为投靠一支敌军,才有可能得到生存下去的机会。依附谁呢?认真分析了四周陕军各部之间的矛盾以后,他们觉得最稳妥的办法是投靠冯子明。于是,派遣人员跟冯子明取得了联系,并与其约定了三个条件:一、部队由许权中直接指挥;二、部队驻防关山镇;三、任何时候为史可轩报仇不得干涉。(4)(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264页)
在得到了冯子明的正面回应以后,部队被冯子明收编,改编为独立第三旅,由许权中担任旅长,率部进驻临潼关山镇。
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该部各主要负责人经过研究与商讨,迅速成立了旅党委,由高克林担任书记,许权中等人任委员,全面负责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以及发展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的工作。
两个月以后,许权中旅接到党中央指示,准备参加鄂豫陕边起义。于是,许权中率部移驻高陵县。10月,又转移到蓝田县许家庙。
11月5日,冯子明命令许权中率部开赴河南。因为已经接到省委的指示,要许旅设法留在陕西,准备相机起义,许权中婉言拒绝了冯子明的命令。于是,冯子明指使自己在许旅收买的人员策动该旅的一部分官兵发动暴乱。此事被许权中知悉后,他立即下令处决了冯子明手下的人员。
冯子明勃然大怒,一面密令赵汉章旅围攻许权中部,一面另外派遣一支队伍,日夜兼程直奔黑龙口,企图占领通往秦岭以南的要道,对许权中旅实施四面包围,不使一人漏网。
许权中抢先作了部署:抽出两个排的兵力,一个排摆在蓝田县东面,阻击敌人的进攻,打破敌人由网峪经牧护关抢占黑龙口的计划;另一个排连夜渡过灞河支流,偷袭敌人的前卫司令部。
敌前卫司令部遭到袭击以后,也不知道许旅开来了多少人,赶紧命令人马一撤就撤了十八里路。
许权中率领部队趁机抢占了黑龙口,粉碎了敌人全歼许旅的企图。
脱离了冯子明,部队还是处在各路陕军的包围之中,旅党委在黑龙口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利用冯子明与李虎臣之间的矛盾,先投靠李虎臣,等待部队在李虎臣那儿站稳脚跟以后,再向省委报告。
12月底,许权中把队伍开往雒南三要司,投靠了李虎臣,被李虎臣编为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许权中仍然担任旅长职务。
1928年2月18日,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部署全省暴动问题,决定调许旅去配合陕西东部的农民起义。从那个时候起,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遣刘志丹、唐澍、谢子长等人去该部担任重要职务。紧接着,省委定下了实施渭华起义的大计,并在成立陕东特委以后,派遣陕东特委书记刘继曾到许旅传达了这一决定,要求许旅扩大武装,准备起义。
许旅从此就为参加渭华起义进行了组织的整顿,加强了军政训练,办起了小型兵工厂,自修自造武器。
1928年4月底,盘踞商洛的李虎臣趁冯玉祥主力出陕参加军阀混战的机会,发动反冯战争,一面调集主力部队围攻西安,一面命令包括许权中旅在内的四个旅的兵力奔赴潼关,试图阻击冯玉祥之宋哲元部回到陕西,实现独霸陕西的目的。
中共陕西省委以及陕东特委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决定立即举行渭华起义的。
为此,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许旅不要参加李虎臣攻打潼关的战争,迅速开往渭华地区配合农民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可是,旅党委在讨论执行省委的指示时发生意见分歧,多数成员同意按照省委的指示做,主张拒绝执行李虎臣的命令,部队不去潼关,开赴渭华参加农民暴动;许权中却主张先攻占潼关,利用军阀混战再到渭华参加农民暴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搞出一个折中方案:派遣共产党员雷天祥率教导营一部去渭华配合农民武装开战斗争,其余的则开赴潼关参加反冯战争。
省委得到许旅已经开赴前线的消息,赶紧派遣人员前去追赶部队,指示许旅马上起义,开赴渭华地区参加当地农民的武装斗争。可是,当省委派遣的人员追上部队的时候,许旅已经跟宋哲元的人马打了三天。
这时候,冯玉祥的部将马鸿逵率领人马一连朝潼关发动了好几次进攻,都没能奏效,深知李虎臣的力量太大,仅凭自己的人马,难以攻入潼关,便心生一计,决定向李虎臣假投降,以便拖延时间,等待冯玉祥调遣孙连仲部前来支援。李虎臣信以为真,为了迎接马鸿逵率部投降,战事便暂时缓和下来。
部队没有战斗任务,唐澍等共产党人认为这是离开潼关的好机会,也许是担心许权中与杨晓初会继续坚持他们的立场,没有通知他们,就执行了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率领一部分人马从前线上撤下来,离开了潼关,迅速奔向渭华地区。
许权中和杨晓初一发现情况,就立即率领剩余人马向渭华地区奔去,前去追赶已经开走了的部队。他们经过一夜急行军,抵达了华县的瓜坡镇。
在这里,唐澍、高克林等人经过慎重研究,召集全旅官兵举行了全体军人大会,正式宣告许旅发动武装起义。紧接着,部队便举起红旗,马不停蹄地向高塘镇挺进。
5月6日,起义部队抵达了高塘镇。由此,渭华起义进入起义军与农民暴动相结合的新阶段。
5月8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来到了高塘塬,召集陕东特委与起义军领导人联席会议,将起义部队正式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并确立了工农革命军的领导班子:唐澍任前敌总指挥、军委常委、军党委委员,刘继曾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王泰吉任参谋长,廉益民任政治部主任,吴浩然任军党委书记,许权中任总顾问,高克林任参谋主任,杨晓初任经济委员会主任。
随即,前敌总指挥部对起义队伍进行了整编。整编以后的西北革命军共分四个步兵大队、一个赤卫队、一个骑兵分队。赵亚生、武培谟、谢子长、雷天祥分别担任四个大队的大队长;张汉泉担任赤卫队队长;许权中兼任骑兵分队分队长。
同日,在高塘塬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热烈庆祝西北工农革命军的诞生。
紧接着,唐澍、刘志丹、刘继曾署名发布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内容如下:土豪劣绅和财东,剥削穷人真个凶。加以放账驴打滚,卖儿卖女还不清。要账手提榥榥子,打人不分老和幼。如今穷人要翻身,大家团结来求生。西北工农革命军,他是咱的子弟兵。大家同心一齐干,铲除土豪和财东。贪官污吏都打倒,我们要作主人翁。建立苏维埃政权,才能过上好光景。(5)(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269页)
布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了民众的心声,犹如在整个渭华地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令许许多多地方的农民纷纷起来,响应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号召,参与到打土豪、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活动当中去了。
同时,因为有西北工农革命军的参与,革命的形势和内容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李虎臣部与冯玉祥部在潼关一线交战方酣,却国民党以及军阀武装一刻也没有忘记要消灭新生的红色军队和红色政权,总是不断地出动民团或者地方军阀的武装,前来攻击工农革命军。为了扩大苏维埃政权区域,打击进攻苏维埃政权的地主民团武装以及地方军阀,汇聚在西北工农革命军旗帜下的每一支武装力量,都投入了战斗。
许权中指挥第四大队以及骑兵分队,在崇凝镇一带同陕东赤卫队和农民协会相配合,摧垮了军阀统治的基础,在乡村普遍建立了村级苏维埃政权。谢子长率领的第三大队则到赤水镇和当地农民一起,处决了散布谣言、破坏革命的商会会长。工农革命军还多次向渭南、华县县城和赤水镇一带出击,袭击敌人从西安到潼关的交通运输线和敌人的据点。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在南起秦岭、北至渭河之间的大片地区,形成了红色政权割据局面。
然而,工农革命军主动向四周出击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
5月中旬,李虎臣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以李虎臣的失败宣告结束。冯玉祥的部将宋哲元率领部队进入了潼关,来到了西安。军阀之间的战争一结束,不仅宋哲元不会容许工农革命军和红色政权的存在,就是李虎臣也嫉恨红色政权,准备对起义军和红色政权予以镇压了。
为了扑灭渭华起义的烈火,敌人调集大批兵力,配备机枪以及火炮,在当地民团武装的配合下,由宋哲元亲自指挥,接连三次对工农革命军发动了围攻。
敌人的第一次围攻发生6月上旬。
那是一天拂晓,宋哲元以一个旅的主力部队,在渭南县保安团的配合下,从渭南县城突然向东展开攻击,妄图经过龙尾坡攻占陕东赤卫队把守的塔山军事据点。
西北工农革命军得知消息以后,唐澍、刘志丹立即定下打破敌人突袭计划的决心,命令谢子长率领第三大队埋伏在龙尾坡南端前沿阵地的段家附近,等待陕东赤卫队跟敌人交火,把敌人全部吸引过去了以后,谢子长便率部从后面突然攻击敌人,跟赤卫队形成两面夹击敌人的局势,迫使敌人撤出战斗。
果然,敌渭南县保安团进入赤卫队塔山军事据点的时候,遭到了赤卫队的顽强抵抗。敌主力部队一见前面已经交上了火,迅速赶过来增援保安团,妄图一举歼灭赤卫队,攻克塔山军事据点,占领攻击西北工农革命军的一个阵地。
谢子长等到敌人已经把大部分人马开过去了,只剩下最后一小部分敌人打从埋伏圈经过的时候,命令队伍果断出击,一阵凶猛的子弹打向了敌人。敌人猝不及防,一下子就倒下了一大片,又不知道西北工农革命军到底埋伏了多少人马,哪里还敢战斗,仓惶撤离开去。后面的敌人一溃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前面,前面的敌人回过头来就想救援,却在队形还没有完成变换之际,谢子长率领人马就打了过来。敌人秩序大乱,难以稳住阵线,只有不停地败退。
于是,敌人对工农革命军发动的第一次围攻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失败了。
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围攻,西北工农革命军领导人深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为了取得保卫红色政权以及胜利的果实,唐澍、刘志丹等领导人命令人马主动出击,把战线推到敌人的阵线,派遣第二大队往赤水公路一带进行游击,同时派遣第三大队去袭击华县县城。
很快,敌人就发动了第二次围攻。
这一次,敌人以田金凯骑兵师为主力,于6月10日从华县出发,经过瓜坡镇、大明寺,径直攻向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高塘镇。
工农革命军对敌情侦察不够,疏于防范,等待敌人一直冲到距离司令部东北三里多远的骆驼渠时,哨兵这才发觉敌人的动向,随即向唐澍、刘志丹等领导人汇报了敌情。
这时候,高塘镇只有警卫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以及司令部的少量人员。
万分危急关头,唐澍火速命令警卫队长张汉泉率领警卫队以及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的人马前去阻挡敌人,另一方面,收拢司令部的参谋以及其他各种勤杂人员,交给王泰吉统一指挥,前去抗击敌人的攻击。
终因敌人来势汹汹,火力凶猛,王泰吉和张汉泉率领队伍虽然竭尽全力,仍然无法挡住敌人的攻击,防线很快就被敌人撕裂。
恰在这时候,谢子长和高克林执行袭击华县县城的任务后,率领队伍归来,路径瓜坡镇时,发现工农革命军正与敌人展开激战,便立即指挥人马投入战斗,与预先抵挡敌人的王泰吉部一道,从东西两面形成对敌夹击之势。
敌人很快就要得手,却突然遭到了工农革命军的前后夹击,还以为是工农革命军预先部署好了陷阱,让自己钻的呢,再也不敢发动攻击,惊慌失措地丢下了许多箱迫击炮弹,就逃回了华县县城。
就这样,工农革命军侥幸赢得了第二次胜利。
然而,工农革命军的领导人都十分清楚,周围强敌环伺,整个红色政权区域已经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仅仅凭借一千多人的革命武装,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跟敌人周旋下去的。因而,战斗一结束,革命军领导人立即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经验,商讨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这时候,一向从事军队工作的许权中率先提出:渭华地区是豫陕两省的交通要道,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较近,是敌人必争之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不能在此久留与敌人硬拼,应该转移到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又有回旋余地的渭北山区建立根据地。
总指挥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参加过北伐战争,一样深知个中道理。因而,许权中的意见跟他们不谋而合。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决定把部队撤往渭北,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农革命军要想转移到渭北去,首先需要的是筹集粮草和弹药,其次,还需要了解渭北的地形以及渭北地区的敌情状况。为此,军事委员会立即派遣人员分头行动,一方面收集粮草,一方面收集渭北地区的敌情和地形资料,为部队转移做准备;同时,派遣刘继曾到西安向省委汇报工农革命军做出的决定。
侦察人员很快就向军事委员会报告了情况:北上的道路强敌密布,渭河各渡口和交通要隘全部被敌军占领了。
这样一来,向渭北地区转移的计划还没有正式付诸行动就胎死腹中。
北上之策不可能实现,强敌随时都可能向苏维埃政权发动新一轮围攻,军事委员会和陕东特委不能不针对这个严酷的形势,对工农革命军和农民武装进行抗击敌人发起更大规模围攻的战争动员。
6月19日,敌人开始发动了新一轮进攻。
这一次,宋哲元吸取了前面两次进攻失败的教训,一下子出动了三个师的人马,由宋哲元亲自督战,兵分东、西、中三路,气势汹汹地向工农革命军的军事政治中心——高塘镇和塔山据点攻了过来,试图一举彻底铲平共产党的红色政权和红色军队。
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军事委员会和工农革命军领导人深知跟敌人展开硬碰硬的战争只能徒增伤亡,开会研究决定:为了避免被敌人消灭,革命军向南山撤退,以保存革命力量。
此时,敌人已经杀到工农革命军建立的红色政权大门口来了。
为了掩护革命军主力撤退,军事委员会命令各位主要军事负责人分别前往三个方向的前线,指挥一些赤卫队或者少量的工农革命军牵制敌人。
西路,敌人一个师的兵力在地主薛良臣、史明鉴的带领下,从渭南出发,经过崇凝镇,把攻击的目标直指赤卫队把守的塔山前沿阵地。
危急时刻,许权中根据军事委员会做出的决定,赶到了塔山。此时,把守塔山的队伍只有陕东赤卫队一个中队的兵力。依仗熟悉当地的地形以及预先修筑的工事,许权中亲自督战,率领人马硬是将多出起义军数十倍的敌人挡在阵地面前很长一段时间,有效地掩护了主力部队的展开以及撤退行动。
敌人久攻不下,不由得恼羞成怒,疯狂地用重型火炮向革命军展开了轰击。
一个小时以后,不仅工农革命军设立的指挥所以及前沿阵地全部被敌人炸平了,就是所有的营房以及修筑的工事也遭到了敌人的彻底摧毁。赤卫队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许权中只有命令他们撤出阵地,向后面转移。
敌人一旦从赤卫队这里咬开了一道缺口,就迅速地朝工农革命军的核心阵地推进,又是一连串的炮火攻击,把工农革命军的阵地摧毁殆尽。
工农革命军遭到了敌人沉重的打击,再也无法坚持战斗。根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许权中率领西线的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一道,向崇凝、涧峪口一带撤退。部队撤退到指定地域,按照许权中的命令,迅速修筑阵地,准备抵御敌人的追击。却革命军还没有修好阵地,敌人就尾随而至。
这里,差不多接近撤退的底线了。再也不能后撤。如果继续后撤,只能让敌人把工农革命军全部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没有一点回旋余地,最后注定会遭到彻底失败。许权中命令队伍依托各种各样的地形,尽一切力量抵挡敌人的攻击。
就这样,工农革命军用简陋的武器,硬是凭着对革命的热情,跟敌人激战了一夜,大量地杀伤了敌人。不过,也终于因为寡不敌众,继续坚持下去,队伍将会被敌人全歼,许权中不得不率领队伍退向南山。
当许权中指挥工农革命军及陕东赤卫队从箭峪口将要进山时,由大地主薛良臣带路的一团敌人已经朝箭峪口逼了过来,试图抢先封锁箭峪口,切断工农革命军的退路,完成对工农革命军的包围。
情况万分危急,许权中命令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带领仅剩的十余名赤卫队员,迅速占领箭峪口前面的侯家岩,利用有利地形,英勇地抗击敌人。随即,许权中亲自率领工农革命军去抢占箭峪口西侧的铁家岭高地,却遭到了敌人的顽强阻击,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在这一阵线,许权中、薛自爽指挥的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员共三十余人,坚持了四个小时,击退了敌人的四次冲锋,掩护西线工农革命军主力和陕东赤卫队安全退却。战斗中,薛自爽壮烈牺牲。
完成了掩护任务以后,余部在许权中和杨晓初的指挥下,由箭峪口进入牛峪口,翻过山脉到黄沟峪顶露宿一夜,于第二天撤退到蓝田县许家庙。
这时候,中线的情势一样十分危急。宋哲元部另一个师的兵力从赤水西川展开进攻,试图首先占领魏家塬,进而夺取箭峪口,切断工农革命军司令部与塔山军事据点之间的联系,并配合打从东川开过来的敌人进攻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高塘镇。
魏家塬在高塘镇的西北面,是川外和高塘的要冲,素有“高塘门户”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唐澍指挥工农革命军一个中队和陕东赤卫队一部在这里依托修筑的隐蔽工事,英勇地与十倍优势之敌展开血战。
敌军一样用重型火炮作掩护,接连不断地向工农革命军的阵地发起攻击。在唐澍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陕东赤卫队的顽强阻击下,敌人的攻击毫无进展。正面进攻受挫以后,敌人便改变了战术,命令一个营的兵力换上便衣,悄悄地从魏家塬向革命军侧翼实施偷袭。
唐澍认破了敌人的诡计,命令赤卫队奔向三教堂村敲钟报警,立即有五六百农民扛着土枪、锄头、斧头赶来参战,将这伙敌人压了回去。饶是如此,工农革命军伤亡太大,为了保存实力,唐澍指挥革命军和赤卫队撤到涧峪口、牛峪口、涧峪口一线。
中路的另外一股敌人,也就是打从东川开过来的敌人,很快就推进了工农革命军司令部的前沿阵地骆驼渠。
在这里指挥工农革命军与赤卫队战士跟敌人较量的是刘志丹。
在这里,敌人采取其他几路敌军使用过的战术,先使用重型火炮连续轰击工农革命军的阵地,直到把工农革命军的阵地几乎全部翻过一遍以后,这才出动步兵,疯狂地冲向工农革命军。
刘志丹指挥工农革命军,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尽管死伤了无数人马,最终还是顽强地顶住了敌人的炮火攻击。等待敌人的步兵发动攻击的时候,刘志丹命令队伍把敌人放近一些,就突然向敌人开火。敌人经过短暂的惊慌以后,毕竟人多势众,接连不断地向工农革命军的阵地发动冲击。刘志丹指挥起义军一面英勇地阻击敌人,一面掩护司令部和伤病员迅速撤退。
在唐澍和刘志丹的相互配合下,司令部和总部人员大部分退到了牛峪口。
次日晚,为了破坏敌人向牛峪口发动攻击的计划,唐澍、刘志丹等工农革命军领导人组织了几个中队的人马,交给谢子长指挥,命令他率领该部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奇袭敌人设在高塘镇的司令部和魏家塬阵地。谢子长率部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一部分敌人以后,毫不恋战,立即退回牛峪口。
工农革命军的主动出击并没有阻止敌人对牛峪口发动进攻。22日拂晓,敌人从沿山阵地全面向退守到牛峪口的工农革命军发动了攻击。
唐澍、刘志丹留下一个中队的工农革命军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大部队向雒南县两岔河方向撤退。部队抵达两岔河以后,唐澍立即派人和由西路入山的许权中等人联络。
东路一个师的敌人是从华县出发,经过瓜坡镇向高塘镇以南地区发动进攻的。
这一路工农革命军同样是在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蒙受了巨大的伤亡以后,最后不得不从阵地上撤退下来,加入到唐澍、刘志丹等人领导的中路工农革命军系列,一块撤向两岔河。
这时候,整个工农革命军仅仅剩下三四百人了。唐澍、刘志丹等人决定把司令部设在洛原,派出一个大队的人马进驻离两岔河三十里的保安镇,掩护司令部的安全,主力则在这一带休整,并且积极地调查洛原周围的地形、道路与敌情,以便决定工农革命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6月下旬,派出去的人已经跟许权中取得了联系。经唐澍、刘志丹、刘继曾、许权中之间相互派遣交通员沟通联络,决定全军在张家坪集中。
唐澍、刘志丹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还没有向张家坪转移,敌人就采取了行动。
这一次,攻打工农革命军的不是宋哲元的人马,而是工农革命军成立以前曾经借以藏身的李虎臣的队伍。
7月1日,驻雒南的李虎臣部七八百人,在红枪会的配合下,向驻守保安镇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大队发动了围攻。
得到了这一消息,唐澍亲自率领一百余人的工农革命军前去增援,却在保安镇外环山一带遭到了敌人的包围。唐澍指挥工农革命军英勇作战,前赴后继,试图冲破敌人的包围,却一直从早晨打到中午,也只有少数人员分散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其余的人员除一些被俘以外,大部牺牲。唐澍自己仅带领六名战士从敌人的包围圈中打出一条路,冲到了碾子沟。不料,被当地地主武装挡住了去路。唐澍,这位在西北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活动中第一位担任总指挥的优秀指挥员,率领六名战士跟敌人展开激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唐澍,字东园,1903年出生,河北易县人。因为父亲在读私塾,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唐澍少年时代,便带着他去读私塾。其后,他转入东邵村上高小,高小毕业后,曾当过教师。192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因为李大钊曾经派人到该校进行革命活动,唐澍受其影响,思想上倾向革命,发动学生罢课以反对迫害进步思想的校长,被学校开除。1924年初,唐澍经人介绍,绕道陕西前往上海,准备进入上海大学学习,得悉黄埔军校招生后,便立即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编入第一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和10月,唐澍参加了两次东征。同年秋,担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后又兼任模范大队大队长,多次与英帝国主义支持的反革命武装发生战斗。1926年秋,受党的指派,唐澍前往冯玉祥部工作,在冯部军官学校任教官兼队长,不久调到政治部。1927年初,随冯部抵达西安。同年3月,军官学校改为革命军联军军事政治学校。唐澍任该校主任教官。7月初,冯玉祥展开清党活动伊始,唐澍就被礼送出境。7月中旬,唐澍由河南开封辗转回到西安,参加了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的领导工作。不久,受省委派遣,和省委军委书记魏野畴、军委委员白乐亭一起前往陕北。唐澍这一去陕北,就直接参与领导了清涧起义。清涧起义失败以后,历尽艰险,唐澍于1928年2月秘密回到西安,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了清涧起义失败的经过和教训,接受省委给予的新任务:去雒南三要司许权中旅任参谋长,参加旅党委工作。正是因为这一次任务,使他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
唐澍牺牲后,余部在刘志丹、刘继曾的领导下,赶往张家坪与许权中部汇合。
此时,李虎臣已经出动了三个旅的人马,试图一举消灭这支不足两百人的工农革命军。
工农革命军面临被敌人歼灭的危险,危急时刻,刘志丹、刘继曾主持召开了军委会议,经过反复讨论,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暂时收起红旗,不开展苏维埃运动;二是已经暴露共产党身份的人离开革命军,转移到各地进行地下工作,身份未公开的,继续留队;三是把部队交给许权中指挥,通过其个人关系,开展统一战线,设法保存这支革命武装。(6)(引自《中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史人物研究会编,胡华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271、272页)
随后,刘志丹、刘继曾离开了部队。
许权中对部队进行了整顿以后,接受了蓝田县民团团长——中员尹耕辛带领的三四百人枪,通过跟旧友陕军师长刘文伯联系,于7月15日接受了刘文伯的改编,所部编为该师第九旅。许权中任旅长。
这时候,冯玉祥企图消灭陕军,向刘文伯部发动了攻击。刘文伯部在战斗中失利,准备撤到湖北襄阳一带投靠岳西峰。许权中准备率部退到河南确山一带再竖革命旗帜,便跟随刘文伯出荆紫关,经河南淅川、镇平向邓县进发。刘文伯率部进入邓县以后,遭到了当地地主豪绅组织的红枪会的暗算,队伍被迫缴械。许权中率领的九旅也因此失散。
至此,通过渭华起义拉起来的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了。
https://www.biqivge.cc/book/38206905/244078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