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兵法辑录 > 《便宜十六策》 2

《便宜十六策》 2


  
治军第九
【原文】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
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内谓诸夏,外谓戎狄。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战於涿鹿之野,唐尧战於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
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後乃施其事。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後乃可出军任将,张擒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
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後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勍敌自灭。
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非雠不怨,非敌不战。工非鲁般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
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是以智者先胜而後求战,闇者先战而後求胜;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
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於前,无敌於後,此用兵之势也。
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
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故国困於贵买,贫於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则费。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无能,则国可利也。  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後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
故胜者全威,谋之於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
夫军成於用势,败於谋漏;饥於远输,渴於躬井;劳於烦扰,佚於安静;疑於不战,惑於见利;退於刑罚,进於赏赐;弱於见逼,强於用势;困於见围,惧於先至;惊於夜呼,乱於闇昧;迷於失道,穷於绝地;失於暴卒,得於豫计。
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鸣其耳,设斧钺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功,行诛伐以防其伪。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不从,斧钺为之使。
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已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待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旌,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後;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译文】
整治军队除了是要御侮防边之外,还要声讨罪恶,替天行道。因此国家平时应不忘军备,藉以诛杀暴逆,保家卫国。国内文治与武功并盛,一如昆虫之有爪牙,平日相安
无事,一旦遭受侵犯则以爪牙相斗。人类没有爪牙,所以须制作武器,用以自卫。军队为国政之辅,而良臣为国政之佐,因此军队强盛,国内就安定,军队衰弱,国家也就危殆不安。而危险与安定之间的关键在於所选任的将领是否为国之良辅,是否能负起主导全军,安定民心的重责大任。
治国应由外部做起,而治军则要由内部着手,所谓的内部指的是中原诸国,而外部指的是周围的戎、狄各族,蛮夷戎狄各族,难以理喻教化,须以威势震慑他们。故而黄帝大战吃由於涿鹿,尧战三苗於丹浦,舜伐有苗,禹讨有扈氏。以三皇五帝之圣名睿智,德泽广被四海,犹以武力平定蛮族,可见军队的威力之大。因此非不得已,不轻易用兵攻伐。
用兵出战,必先有事前的规划,才能成事,所以要先考量时势潮流,明了人心归向,从事作战训练,订定赏罚制度,揣测敌人的意图,审视路况,查明地形的险易,分析敌我情势,熟知进退的节度,善用时机,做好防御措施,发挥强大的战斗力,竭尽士卒之能,图谋成败生死之计策,而後可以选将任兵,以壮大的声势出兵。这是军中的要事。  百姓的性命与国家的安危皆操在将领手中,因此将领行事须再三考量而後动。他的号令一下,全军如山洪爆发,声势浩大;追击人如鹰之捕食,势在必得;军队静止时,如张满的弓,蓄势待发;行动时如扣板机,一触即发,所向披靡,强敌亦闻风丧胆,不战而逃。  将领若无预谋,而兵士皆无斗志,军心不一,各怀鬼胎,那麽虽号称百万大军,敌人有无所畏惧。不是仇人,就没有理由怨恨他;不是敌人,就不与之作战。不得鲁般之目,手就无法精巧细腻,作战不用孙武的战略,无法出奇制胜,军事策略要机密,攻敌要讲求速度,追击敌人要准确,如长堤溃决,那麽就无须折损兵员,而使敌人四散逃逸,这就是以兵势取胜的方法。
因此善战者,胸有成竹,不易恼怒;有必胜把握,绝不畏惧敌人。所以说智者必求稳操胜算,才敢求战,而愚者先求战而後求侥幸得胜。胜者沿路修筑道路,以例行军;而败者到处抄小路以致迷失方向。
军队应懂得造势;将领是以威势服人,而兵士是以战力胜敌,因此不要随意行动消灭了军力,应酝酿至最高点,如同由高处坠落的圆石,挡者皆碎,皆溃不成军,这样才叫做无敌之军。
军中奉绝顶聪明的人为军师,所用的计谋以奇计为佳,能运用刚柔并济的战术,操纵敌人的存亡,行动迅捷如风雨,施展战力如江河奔流,不动时如泰山屹立不摇,行踪隐密如阴阳之诡异难测。战斗力如江河汹涌永不枯竭,士气鼎盛,如日月之光永不磨灭,以寻常心看待生死之事,视胜败为常事,灵活运用奇正战术,出奇制胜。
作战应备妥粮秣,须善用奇正之术,兵器与装备皆应齐全。倘若物价飞涨,国用就会拮据,长途运粮,会使国家陷於贫困。因此不可连年征战,务求毕其功於一役,须量力而为,拒绝不必要的军事行动,罢黜无用的将领,则国家就为安定富强。
善於进攻的军队,可令敌人不知如何防守才好,善於防守的军队使敌人不知如何进攻。所以善攻者不会仰仗兵器,因甲坚械锐,仍不足以胜敌,而善守者,不位倚恃城郭,因城再高护城河再深,也不足以固守,攻敌须趁其疏於防备时,敌人列阵求战,须改期所未料到的地方,出奇不备,能在交战时若先取得优势,攻其左右军,而後可以与之正面作战。
知道作战的日期与地点,则有充裕的时间做准备。能使军队如常山之蛇,护住互救,合作无间,这才是救援之道。胜军必熟之地形,并善於使诈。能仔细策划,则知用计的得失;用兵诱敌,则知敌人的实力,揣测敌情,可知其兵员多寡,以假象示敌,可得战胜的计谋,侦测敌情,可知其疲累或修整。
与敌人作战时,应处生地,而将敌人攻入死地,避实击虚。山战须据高处攻低处,水站应顺应水流,不由下游往上游攻。草原作战,则避免深入草丛,以防有敌方伏兵,平地作战要利用平地毫无屏障的优点,以力勇斗。道路作战,要利用单一道路的优点,集中兵力,围
堵敌人。这五种地利,有助於作战。  善於为己军造势,就会成功,事蹟败露就会失败,远途运粮,可能陷於补给不继的情况,靠人力掘井,可能发生缺水的现象,敌人常来挑衅,将使士卒疲於奔命。敌人按兵不动,就容易使我军松懈。久久不战,兵心就会疑惑。敌人以利诱我,军心将犹疑不定。有厚赏,兵事便会奋勇向前,刑罚太苛将使兵士怯懦。乘胜追击敌人,则会愈战愈勇,遭遇围困,则难以突围,先锋部队常会恐惧,夜间喧哗将惊动三军。暗夜行军,容易混乱。不明路况就会迷失方向,陷於绝地,则无法作战。长久征伐将师劳无功,预先谋划计策,对军事行动有很大的助益。
将军以金鼓旌旗来号令三军,以斧钺来震慑军心,以教令来教化兵卒,设厚赏来鼓励兵卒建立战功,行诛罚以忝宵小。白天作战,号令听不清,故以旌旗为辅,夜间作战,旗帜符号无法辨认,故以火鼓引之,不服军令者,以斧钺行刑。
不懂得「九地」和「九变」的道理,无法胜敌,没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作战难成功。能看出敌方的军心如何,就能测出敌人的强弱,作战就会成功。所以作战首重掌握军心。
间谍的派任,关系着整个作战计划,是将领所应重视的,将领若无相当的才智就不能役使间谍,非心存仁义,不能得间谍的效忠。五种间谍所得的情报正确无误,则国家可以保全。  军队为求生存,就会起来备战,逼不得已就会挺身战斗。平时要安顿兵士,战时则要以威信令之作战,不要冀求敌人不来攻打,却要先做好防御的工作。以逸代劳,以饱待饥,以近代远,以我方旺盛的士气,强大的军容来迎击虚弱疲累的敌军。整顿旗鼓,严阵以待,镇守每个险阻,并在敌军後方设伏兵,并且以利害得失劝诱敌人投降。以上就是用兵作战的方法。
赏罚第十
【原文】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楚王有信谗之败。
夫将专持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
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厩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赏赐不避怨雠,则齐桓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之谓也。
【译文】
为政者应确立赏罚制度,奖善惩恶,藉以鼓励百姓立功,并杜绝罪恶。使部属都确知赏罚的标准,那麼他们的行为就有分寸,不至於犯法。但赏罚要公平,不可以厚此薄彼,徇私偏袒,无功之人,不受禄;无过之人,也不应受罚,若任意奖赏或惩罚,将使部属不服。
春秋战国时,中山国国王只因一杯羊肉羹而亡国;楚平王因听信谗言而迫害贤良,祸及子孙,都是赏罚不当的例子,值得后人警诫。
将领把持了属下的生杀大权,若是误杀好人,纵容恶人,喜怒无常,赏罚不明;常假公济私,政令朝令夕改,使部属不知所从。凡是犯有以上的过失的将领,都是国家的祸害。若赏罚不明,其所下的命令,无人愿意遵守;若纵容恶人,各种败坏道德的事都会出现;若枉杀无辜,众人必怀恨在心;若喜怒无常,那就很难树立威严;若赏罚不公,百姓便不会争相报国立功;若正教实施不当,法令自然也无法施用;若假公济私,人人必有贰心。所以说众恶不止,国祚必不能长久,士卒离心离德,再庞大的军队,终必溃败;将领毫无威严,军队就会软弱;属下无心作战,将领就无从激励士气;法令不彰,事物就没有条理;人人有贰心,国家就将面临崩解的命运了。
因此要杜绝罪恶,须先使政治清明;要阻绝奢侈,须崇尚节俭,令忠直之士,审理讼狱,令清廉之士,执行赏法,赏罚严明了,则人人致力效忠。
路旁还有饥民,官吏的马厩中却有肥马,这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太不懂得体恤百姓了。
人君必先订立赏罚条例,而后才实施刑赏,令百姓既敬且畏,不须命令,即能服从。
赏罚不公,则忠臣尽死於冤屈,而奸臣皆因不实的战功,而受重用。赏罚应不受恩怨情仇的影响,齐桓公就因不计前嫌而重用管仲,得以成就霸业;周公大义灭亲,而能树立威信,所以书经上说:「无所偏私,无所袒护,则王道可以施行无阻了。」
喜怒第十一
【本文】
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怒不可犯无罪之人,喜不纵可戮之士;喜怒之际,不可不详。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其私而废其功,将不可发私怒,而兴战必用众心,苟合以私忿而合战,则用众必败。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后加之威武,威武加则刑罚施,刑罚施则众奸塞。不加威武,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
【译文】
身为将领应注意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虽难免有怒有喜,但仍应将公事与私心区分开来,才不至於误事。
生气时,不可迁怒无罪的人,也不可因一时的高兴,而赦免罪大恶极的人,应详究其情,再行发落。决断案件,也不可因自己的喜好,而滥杀无辜,或纵容有罪之人,不使情绪影响决策。将领不可喜怒无常,这足以抵销以往所有的战功,作战时,应团结部众的心,激励士气,齐力作战,如果只凭自己的血气之勇,强求军队硬攻,那麼全军将毁在他的手中。
时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就不容易发怒;终日郁郁寡欢,也就很难快乐的起来,所以将领必先修文德,而后再讲究武功,如果战胜后不能更加谨慎,则将因轻敌而战败。一味的意气用事,事后必会后悔。一时的冲动,将导致身败名裂。
所以有才德的君子,威武而不野蛮;只知忧心,而不知恐惧;喜怒皆不形於色。平时就要树立威严,这样,刑法才有效力,一切的罪恶都可以扫尽。若无法确立威信,则刑罚就无法施行,众人跋扈而无法管束,那麼国家就会灭亡。
治乱第十二
【本文】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军之乱,纷纷扰扰,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译文】
要整顿政治,必须先裁汰冗官,去除虚职,不使闲散无用的官员,群聚结党,危害政务。全国上下若不遵守三纲六纪,就会大乱。所以国君行为举止必不失正道,为政需合乎理法道统,则万事可成,而功业亦可长久保持。
军队之所以会纷扰没有秩序,是因部队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所以国君要治理国家,要有先后次序,先整顿大纲,而后处理细目;先颁布戒令,而后执行刑罚;先治理好国都附近几省,而后全国都可治理好;先安内而后攘外;先修身而后治人。
如此一来,法令申明了,刑罚就可以执行无碍了;国家强盛了,邻国就不敢来犯;压制强者,则弱者得以伸张;吏治清明,则百姓亦会循规蹈矩,国君拥有崇高的品德,就能得天下人的景仰,这就是治国之道。
教令第十三
【本文】
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後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故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後;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先习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习其旌旗指麾之变,纵横之术;二曰:使耳习闻金鼓之声,动静行止;三曰:使心习刑罚之严,爵赏之利;四曰:使手习五兵之便,斗战之备;五曰:使足习周旋走趋之列,进退之宜;故号为五教。教令军陈,各有其道。左教青龙,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轩辕。大将军之所处,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动俱起,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挥,五陈乃理。正陈之法,旗鼓为之主:一鼓,举其青旗,则为直陈;二鼓,举其赤旗,则为锐陈;三鼓,举其黄旗,则为方陈;四鼓,举其白旗,则为圆陈;五鼓,举其黑旗,则为曲陈。直陈者,木陈也;锐陈者,火陈也;方陈者,土陈也;圆陈者,金陈也;曲陈者,水陈也。此五行之陈,辗转相生,冲对相胜,相生为救,相胜为战;相生为助,相胜为敌。凡结五陈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枝,五枝为一火,五火为一撞,五撞为一军,则军士具矣。
夫兵利之所便,务知节度。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壮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整行,二鼓习陈,三鼓起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听金,然後举旗,出兵以次第,一鸣鼓三通,旌旗发扬,举兵先攻者赏,却退者斩,此教令也。
【译文】
身居高位,需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辞要合乎理法,行为要合乎正道,因自己的一言一行,皆在众人的视听中。严格要求别人,却放纵自己,这是逆政,能先端正自己,而後教导百姓,这才是顺政。行为举止不端正,所施的政令就无人遵守,那麽国家便会大乱,所以为政者要先正其身,而後可以名正言顺的施政令。
为政者,应先教导、训诫百姓,而後再施用刑罚,军队不经训练,就派上战场,是置之于死地,训练兵士的方法有五种:一?训练他们熟悉旌旗指挥符号,并随指挥变换队形。二?训练他们分辨动静行止等锣鼓号令。三?使兵士了解刑法的严苛与封赏的丰厚,使之不敢违背军令。四?使他们熟悉兵器的使用方法。五?教他们快步、慢步、後转等行进方法,使他们进退皆合宜。这些称为五教。
各部队皆有其不同的阵形,须分开训练,左军教以青龙阵,右军教以白虎阵,前军为朱雀阵,後君为玄武阵,中军为轩辕阵。大将军所在之处,左有矛,右放戟,前置盾,後架弩,中央放置旗鼓。旗帜一动,三军就要集中注意力,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声就停止,能依指挥行动,五阵就有秩序。指挥军阵要用旗帜和大鼓:击鼓一声并举青旗,则摆直阵;击鼓二声举红旗,则摆锐阵;击鼓三声举黄旗,则摆方阵;击鼓四声举白旗,则为圆阵;击鼓五声,举黑旗,则摆曲阵。直阵即木阵;锐阵即火阵;方阵即土阵;圆阵即金阵;曲阵即水阵。这五种阵形,互相衍生变化,合作无间,时而前後夹击取胜,时而前仆後继相救援。
五阵的编制为:五人射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枝,五枝为一火,五火为一撞,五撞为一军,则全军的阶级就规划完善。  用兵应使兵士各尽其才,使身短者持矛戟,身长者持弓弩,强壮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使弱者负责供给军需,使智者为军事计划的主谋。同乡里的编为一队,五人互保,击鼓一声,
则整队待发,击鼓二声,则练习排阵,击鼓三声,则准备用餐,击鼓四声,则静肃立定,击鼓五声,则开始行军。而後以旗指挥军队,次第出兵。作战时,旗鼓皆发,勇敢向前杀敌者,将有重赏,退却者将处以斩刑,这就是教令。
斩断第十四
【本文】
斩断之政,谓不从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故设斧钺之威以待,不从令者,诛之。军法异等,过轻罚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斩。
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後远,唤名不应,车甲不具,兵器不备,此为轻军,轻军者斩。
受令不传,传令不审,迷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慢军者斩。
食不禀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
变改姓名,衣服不鲜,旌旗裂坏,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坚,矢不着羽,弓弩无弦,法令不行,此为欺军,欺军者斩。
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起,指挥不随,避前向後,纵发乱行,折其弓弩之势,却退不斗,或左或右,扶伤举死,自托而归,此谓背军,背军者斩。
出军行将,士卒争先,纷纷扰扰,车骑相连,咽塞路道,後不得先,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失乱行次,兵刃中伤,长短不理,上下纵横,此谓乱军,乱军者斩。
屯营所止,问其乡里,亲近相随,共食相保,不得越次,强入他伍,干误次第,不可呵止,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启白,奸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饮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语,疑惑吏士,此谓误军,误军者斩。  斩断之後,此万事乃理也。
【译文】
违令的人,必须加以惩处,不施以惩罚,将累及全军,所以君王授予将领全权处置违令犯纪的兵士。军法有轻重之分,过失较小的,处以轻刑,过失较大的,处以重刑,但军令是不可违抗的,犯令者,将领有权处决他。以下七种情况,足以影响军容,犯令者当处以斩刑。
第一、藐视军令,集结的时间已到,却不准时报到,听到号令却不行动,藉故推托,回避任务。呼其名却不答应,临上阵之际,装备还未准备齐全,这些是犯了轻军之罪,要处以斩刑。
第二、怠慢军令,接到上级的命令,不即刻传达下去,或者误传命令,导致行动错误;作战时不听号令,不听指挥,这些都犯了慢军之罪,理应问斩。
第三、贪赃枉法,不知体恤属下疾苦,取其用物,久借不归;行为不当,掠夺别人的功劳。并且给予亲近的人最优渥的待遇。这些都犯了盗军之罪,须依法处斩。
第四、任意更改姓名,毁坏服号,旌旗锣鼓等指挥用具,不加以妥善保存,武器装备也不加以维修,使得弓矢上的羽毛脱落,弓弦断裂,无法用来作战,这些是犯了欺军之罪,格杀勿论。
第五、违背军令,不依号令行进,不听指挥行动,一味的退居後位,避免打头阵,搅乱了队伍的次序,折损军队的气势;还假藉救助伤患的名义,撤回安全的地方。这是犯了背军之罪,斩杀不赦。
第六、搅乱军队秩序,行军时,兵士争先恐後,不守秩序,使得队伍凌乱,车辆阻塞道路,使得後面的队伍不能前进而高声喧哗,将领的命令无法下达。如此一来,军中的伤亡增多,无法作战。这些是犯了乱军之罪,应斩首示众。
第七、军队紮营驻守,四处打听亲友的下落,不顾军令,与亲友同进同出,更强行潜入其他营区,屡次违令,不听劝阻。数次由後门出入军营,而不坦白认错。知奸情而不告发,
则与犯过者同罪。暗地里饮酒作乐,四处散布谣言,搅乱军心,这些是犯了误军之罪,处以斩刑。
能实施严刑峻法,兵士才会严守军令,如此,各项军务才能进行得有条理。
思虑第十五
【本文】
思虑之政,谓思近虑远也。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出其位。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大事起於难,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是以九重之台,虽高必坏。故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後。是以秦穆公伐郑,二子知其害;吴王受越女,子胥知其败;虞受晋璧马,宫之奇知其害;宋襄公练兵车,目夷知其负。凡此之智,思虑之至,可谓明矣。夫随覆陈之轨,追陷溺之後,以赴其前,何及之有?故秦承霸业,不及尧舜之道。夫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乱生於治。君子视微知着,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译文】
为政者应有深谋远虑的胸怀,才能防范未然,化解危机。
人若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深思熟虑是为了谋求事情的解决之道,所以君子须时时的探索本质的问题,但若非自己职权范围的事物,千万不可干预。  欲成小事,则须由难处着手,因此事情须考虑利弊两面,欲成其功,必先考虑失败的因素。九层楼高的高台,其基础不稳固,亦有倒塌的可能,行事须考虑得面面俱到,才不会有破绽,不可顾前不顾後,看高不看低。
古时秦穆公伐郑国,百里溪与蹇叔就已看出其中的不妥;吴王夫差放走句践,伍子胥已预知日後败亡的命运;虞国接受晋国的贿赂,而宫之奇已知其弊害;宋襄公有也心想称霸天下,公子目夷早就预言失败。以上这些有先见之明的高人,思虑相当的周延,,人君若不听忠言,而重蹈覆辙,实在太不聪明了。秦始皇就是不纳忠言,所以不能成就如尧舜般的大业。  再安定的环境,亦有危机出现,动乱亦往往产生在太平盛世,君子若能见微知着,见始知终,则祸患无从产生。
阴察第十六
【本文】
阴察之政,譬喻物类,以觉悟其意也。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是以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富者得志,贫者失时,甚爱太费,多藏厚亡,竭财相买,无功自专,懮事众者烦,烦生於怠。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疾走者仆,安行者迟;乘危者浅,履冰者惧,涉泉者溺,遇水者渡,无楫者不济,失侣者远顾,赏罚者省功,不诚者失信。唇亡齿寒,毛落皮单。阿私乱言,偏听者生患。善谋者胜,恶谋者分。善之劝恶,如春雨泽。麒麟易乘,驽骀难习。不视者盲,不听者聋。根伤则叶枯,叶枯则花落,花落则实亡。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下小则上崩。不辨黑白,弃土取石,虎羊同群。衣破者补,带短者续。弄刀者伤手,打跳者伤足。洗不必江河,要之却垢;马不必骐骥,要之疾足;贤不必圣人,要之智通。总之,有五德:一曰禁暴止兵,二曰赏贤罚罪,三曰安仁和众,四曰保大定功,五曰丰挠拒谗,此之谓五德。
【译文】
国君治国要勤于反省自己,在自我审察、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悟出道理。
如果受到敌国入侵,国内的政治、经济就会受到削弱,上层领导缺乏主张,下层官吏和老百姓就会迷失方向,内心迷惘混乱就使忠臣得不到重用,缺乏主见就会在分析问题上发生偏差,考虑问题时有了失误就会打乱自己的计划,错误的谋略就会造成国家的危险,国家有了危险就不安定。所以,考虑事情要有长远打算,有长远打算国家就安定,没有长远打算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富裕的时候洋洋得意,贫困的时候又抓不住摆脱困境的时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第四十四章)为购买物品而竭尽积蓄,没有功劳又独断专横,过多过杂地考虑事情就会使自己思绪紊乱,思绪紊乱就容易懈怠。船底有了漏洞,水就会侵入船内,水囊破了里面的东西就会漏空,山小不会有野兽出没,水浅不会有鱼,树干细弱鸟就不会在树上垒窝,围墙塌坏屋子也要倾倒,河堤决口河水会四溢,走得快人容易摔倒,走路平稳的人又行动迟缓,乘船的人有被搁浅的危险,走在冰上的人有掉下去的危险,在山涧中游水的人有淹死的危险,想要渡河没有船是过不去的,失去同伴会倍加想念,按功劳的大小行使赏罚的权力,不诚实的人会失信于他人,嘴唇破损使牙齿感到寒冷,毛脱落后皮就单薄。对怀有私心的人偏听偏信就会产生祸患。善于策划的人容易取胜,错误的谋略就会造成失败。用好的谋略修正错误的计划就好像沐浴春雨一样。麒麟容易驾驭,迟钝的老马则难以训练。不善于观察事物的人就象瞎子一样,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就象耳聋一样。树根受到损伤,树叶就会枯败,树叶枯败后花儿就脱落了,花儿脱落后就无法结果实。房屋的支柱细弱,房屋就会倒塌;树木的主干细弱,树梢就容易弯曲;不能分辨黑白,老虎和羊同为一群。衣服破了要补一补,衣带短了要接续上。玩弄刀子容易伤手,打闹跑跳容易伤脚。洗衣服不一定非去江河,关键是洗掉污垢;骑马也不要非骑麒麟那样的千里马,只要它跑得快就行了;所用的贤士也不一定都是圣人,只要他有才智就可以了。总之,反观自己应该注意五个方面:一是禁止发动非正义的战争;二是奖赏贤能,惩罚罪犯;三是安抚仁人志士,使全国上下太平安定;四是保护江山稳固,不受外敌侵扰;五是不与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的人打交道。


  https://www.biqivge.cc/book/38027/486824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c